緬甸有怎樣的歷史?緬甸的第一大民族緬族居然起源於中國

2021-03-05 鳶飛九天

在中國的西南邊陲有這樣一座鄰國,它有著猖獗的毒販,也有著遍地寶石,更有著佛國之稱,這裡就是緬甸。然而緬甸這個名字,並不是自古以來的叫法,在中國的歷史書中,緬甸漢朝時期被稱之為撣國,唐朝稱它為驃國,宋朝稱之為蒲甘,直到明朝開始才稱它為緬甸,這個古名,緬甸一直沿用至今。

這個國家夾在中國、印度兩國之間,自古以來深受中印兩國的影響。那麼,這個國家又經歷過怎樣的發展歷史,這個國家的民族又是由何而來呢?

緬甸地圖

緬甸這個國家的起源,與印度的關係較深。據說當時有一位從印度而來的名為太公的王子,他在緬甸建立了太公古國,這是緬甸歷史中的第一個國家。這種說法不僅被記載於梵文的經典傳說故事中,我國的敦煌壁畫對這個故事也有所記載。

緬甸真正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是蒲甘王朝的建立,阿奴律陀王帶領著緬甸人徵服了撣族和孟族,這個王朝在這片土地上的統治時間長達220多年,它是緬甸歷史長河裡,統治時期最長的一個王朝。

緬甸佛塔

在我國元朝年間,忽必烈帶兵攻打蒲甘王朝,蒲甘國王臣服於元朝,在1287年到1290年的時間裡,元朝在這裡設立了緬中行省,它一直是元朝的藩屬國。

隨後,緬甸進入了分裂割據狀態,直到1531年,東籲王朝的成立,這才迎來了緬甸歷史中的一個強盛時期。1753年,貢榜王朝建立,在貢榜王朝統治的時期裡,緬甸的國土面積基本定型。只可惜在19世紀中期,英緬戰爭爆發,戰敗的緬甸開始進入英國的殖民統治時期。

緬甸寺廟

在1885年到1948年這段時期,緬甸一直被稱之為英屬緬甸。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人的勢力開始席捲東南亞。在日本人的支持下,緬甸趕走了他們土地上的英國統治者。但是,這不過是與虎謀皮罷了,日本人也有著強佔緬甸的野心。

不過二戰結束以後,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浪潮席捲全球,緬甸自然也不例外,緬甸人民開始爭取國家獨立,終於在1948年1月4日,這個國家拜託了英國殖民者,迎來了最終的勝利——緬甸聯邦共和國宣布成立。

緬甸佛塔

再來談一談緬甸的民族來源,在緬甸的總人口數中,緬族人佔據了60%的人口數,緬族是緬甸的第一大民族。不過,緬族人並不是生活在這個國家中的最原始民族,它是由中國歷史上的白狼羌族發展而來的。

我國的青藏高原上,曾經生活著眾多的古羌族人,到了唐朝時期,隨著吐蕃的日益強大,他們四處擴張,肆意侵略周邊,導致生活在高原上的這些羌族人被迫流亡。

緬族人

在逃命的過程中,有一支名為白狼羌族的羌人隊伍,幾經波折終於到達了現在的緬甸。他們在這裡繁衍生息,與當地的土著結婚生子,逐漸演變成了這裡的緬族人。所以在這個民族血液中,至今還流淌著一部分羌族人的血脈。

現在的緬甸,有聞名世界的軍政府,有世界三大毒品產地之一的金三角,也已經成為了備受人們喜愛的旅遊勝地。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在這裡融合,在這裡發揚光大,也讓曾經的蒲甘,成為了現在的千佛之國。

相關焦點

  • 緬甸緬族王朝民族政策評析
    正是因為緬族王朝實施部族國家治理,對非緬族實行有差別的民族政策,導致緬甸各族政治認同缺失,產生離心趨勢,與緬甸政府一直對抗了60多年。關鍵詞:緬甸;緬族王朝;民族政策;評析第一作者:李貴梅(1970-),女,雲南蒙自人,副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關係與地區發展研究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緬甸民族問題研究。
  • 緬甸緬族的起源與形成
    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多民族國家,共計有135個民族,主要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等,而緬族佔緬甸總人口的
  • 緬甸的大緬族主義政策
    緬甸的地理位置絕佳,中部有開闊的大平原,各種資源豐富。但緬甸又是東南亞地區最為混亂的國家,混亂的根源有很多方面:英國殖民的歷史原因(扶持少數民族勢力)、戰略地理位置因素、當政者的大緬族主義政策等等。緬甸境內民族結構本來就複雜,再加上各個大國在此的算盤打的叮噹響,使得緬甸局勢更為混亂。但最主要的還是緬甸第一大族——緬族的精英們實行單一的大緬族主義政策,不平等的對待其他少數民族,激發矛盾。以克欽邦和撣邦地區為主的少數民族紛紛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對抗政府軍,尋求獨立,至此戰亂不斷!緬甸人口有約5390萬(2015年),68%為緬族。
  • 在緬甸發現中國 從緬族結束四國演義到葡萄牙人的國中國的覆滅
    實際上,緬甸東南沿海的孟族人、西部的若開人、東部高原上的撣族人,都建立過自己的國家,只是他們的國力都沒有強大到足以統一緬甸全境。一直以來,「大緬族主義者」試圖扼殺緬甸其他少數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在緬族主導的國民教育中,這些族群建立的政權被有意識地忽略掉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緬族人對國內其他民族的排擠和同化,正是緬甸至今各個少數民族擁兵自立、戰火不斷的原因之一。
  • 為何緬甸少數民族與緬族的矛盾甚至戰爭持續不斷?
    在現當代緬甸少數民族認同排序中,一個較為突出的特點是民族認同高於國家認同。對許多緬甸少數民族而言,他們首先是民族成員,然後才是緬甸公民,甚至有的少數民族不具備國家公民身份。緬甸封建王朝時期,少數民族地區與中央政府之間是鬆散的朝貢關係;英殖民時期,統治者有意將少數民族與緬族分而治之,人為製造民族矛盾。
  • 緬甸八大民族之克欽民族篇
    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了解了緬甸最大的民族--緬族,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來了解下緬甸的克欽族。緬甸八大民族景頗族,是一個主要居住在緬甸克欽邦、撣邦和中國雲南省的一個民族,景頗族還自稱為Jinghpaw、Tsaiva、Lechi、Theinbaw、Singfo、Chingpaw
  • 緬甸內戰——繞不開的中國陰影
    緬甸概況緬甸分為上緬甸和下緬甸,上緬甸和下緬甸其實沒有明確分界線,你可以這麼理解,下緬甸是緬甸靠南部地區,是緬族為主的地區,這些地方比較安定,上緬甸是緬甸靠北部的地區,民族情況比較複雜,有克欽族、佤族、漢族(在緬甸官方叫果敢族)等等,這些地方受中國的影響非常大,有些地方在歷史上屬於中國
  • 你了解緬甸考古和緬甸歷史嗎?來讀一下
    按照《舊唐書》《新唐書》的《驃國傳》等中國史籍的記述和緬甸考古資料,驃國疆域遼闊,以伊洛瓦底江中下遊為核心地域,東鄰陸真臘(今寮國西北部和泰國北部),西接東天竺(今印度東部),東南有墮和(今泰國湄南河流域),南臨大海(安達曼海),北接南詔(中國雲南),是以驃人為主的有著眾多屬國和部落的早期國家。
  • 那一天 緬甸歷史被日本改寫
    導語翻開歷史畫卷,歷史總是遵循著內在規律永遠向前的,它不以任何人的個人意志為轉移的。但是,總有一些關鍵時刻的關鍵事件,卻改寫著歷史的進程。
  • 緬甸135個民族,哪個民族的姑娘最漂亮?【街頭視頻】
    路人7:記者:我們緬甸有很多民族,對吧?那在這中間,你認為哪個民族的人最好看、最漂亮?路人7:緬族吧。記者:那你為什麼認為緬族最漂亮呢?記者:其他民族呢,沒有撣族人漂亮嗎?路人8:當然也漂亮了,緬族姑娘也漂亮。記者:那緬族和撣族哪一個更漂亮呢?路人8:啊!那我要支持我們自己的民族,緬族漂亮吧。在接受採訪的8位民眾當中,有3人覺得撣族的姑娘最美,他們認為撣族的女孩皮膚白,而且超級可愛,有2人覺得孟族的女孩最美,剩餘的3人分別投了克倫族、欽族和緬族。
  • 緬甸的大緬族領土吞併主義嚴重危害中國利益
    常見一些朋友爭得面紅耳赤:有的力主「分裂的緬甸對中國有利」,有的堅持「統一的緬甸對中國有利」。細看一下爭執,發現雙方都有一個理論上的前提性迷失。所以,中國的外交原則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相互對等友善為第一原則,否則進入叢林法則管道,這跟孔子的「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一脈相承。然而,直接將哲學觀點運用於外交實踐,也難免大而無當。外交實踐上,哲學角度的千年趨勢、戰略角度的百年變遷、戰術角度的十年一劍、技術角度的眼前局面,都要統籌兼顧。緬甸自從1947年彬龍協議動議至今,戰爭從未停歇。
  • 泰國南部旁,緬甸為何多出一塊狹長的領土?
    緬甸看似多出來的這塊狹長領土從何而來,這裡又有過怎樣的歷史紛爭?歷史上一旦緬強泰弱,緬族(緬甸的主體民族)就會越過南部的比勞山俯攻,而泰族(泰國的主體民族)則依靠湄南河水網節節抵抗;到了泰族崛起,雙方就會在比勞山區反覆拉鋸,爭奪緬南少數民族的支持。千年以來,泰緬南部伴隨著雙方國勢起起伏伏,邊境線圍繞著山河之險反覆遷移。
  • 緬甸歷史上吳努政府為整合民族所作的努力
    推薦緬甸視頻:緬甸語學習 | 仰光新城 | 緬甸旅遊 | 航拍緬甸 | 緬甸歷史 | 緬甸風光緬甸吳努政府於1948
  • 緬甸有多重要?
    我們知道,緬甸的主體民族是緬族,佔了緬甸 5 700 萬人口的 2/3,而且緬族就主要集中在這 七個省。這七個省大致等同於所謂的「緬甸本部」(英國人入侵緬甸時認定的緬甸核心區)。這有點像西方依明朝十八省所認定的「中國本部」,也就是「古中國核心區」。 緬甸本部佔據了緬甸最為肥沃的伊洛瓦底江中下遊平原,以及海權意義重大的馬來半島的突出部。
  • 緬甸,我們最「複雜」的鄰居
    ),GDP約720億美元(略低於海南),人均GDP1300多美元(約中國13%),人口約5400萬(約低於浙江),其中緬族為主體民族(約佔67%),作為一個多民族聚居地,緬甸共有135個民族。果敢以華人為主要民族,通行漢字、漢語,甚至流通人民幣 身不由己的緬甸,從英國殖民地到鬆散的聯邦 和中國自古以來的大一統不一樣,緬甸和印度類似,從來就不是一個統一的文明。 古代時候,緬甸和東南亞其他地區一樣,都是中國的附屬國。
  • 緬甸獨立運動中緬、孟兩族關係演變研究
    緬甸獨立前,兩族關係較為和諧。在緬甸爭取獨立過程中,緬族民族主義者與孟族民族主義者共同反對殖民統治,爭取緬甸的民族權利。伴隨緬族民族主義運動的發展,孟族民族主義也開始興起,造成了緬族和孟族關係的分化。在追求緬甸政治獨立的共同目標下,民族訴求及爭取獨立方式的差異,使原本和諧的緬、孟兩族關係惡化。 緬甸孟族的先祖是來自中國西南地區的「濮」人。
  • 大金塔見證緬甸古今史實
    *自古以來就是緬甸人的最神聖寶地,舊首都仰光的最高亮麗點。     *閱盡各族人民從中國西藏雲南順伊勒瓦底江、錫當江、薩爾溫江及其支流南下,社會經濟由遊牧-農耕-步入工商業,在大千世界滾滾紅塵中不斷輪迴。     大金塔見證緬甸大族王朝     緬甸五千年前就有人類定居。大族人民先後建立了本族的邦國王朝。
  • 緬甸,槍桿子和腰杆子
    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充足,領土範圍內河流縱橫,配合充足的日曬與熱量,緬甸的森林覆蓋率也很高,這些因素無不限制了緬甸的交通條件,將領土分隔為幾個具有明顯差異的部分。山脈高原之間的無數河流匯聚成龐大的伊洛瓦底江流域,中下遊巨大的衝擊平原與三角洲是主體民族緬族的聚居區,對應到緬甸的行政區劃上,就是伊洛瓦底江幹流兩岸的六個省。這裡是緬甸最核心、重要、最富裕的地區。
  • 緬甸為什麼叫緬甸?還有仰光、曼德勒、內比都...大開眼界
    今日匯率:中緬 1:184.16, 緬中 1:0.00543據史料記載,在古代中國稱「緬甸」為撣國,到唐朝時期後,隨著驃族在這一地區的逐漸興盛起來
  • 古代中國為什麼無法徵服緬甸直抵印度洋?
    事實上,古代中國政權曾經多次與緬甸交戰甚至將之滅國,但我們卻始終沒能將之變成如內地一般的郡縣體制,進而打開通向印度洋的大門。01掌握雲南為前提從西南地區的地理環境來看,中原王朝想要進佔緬甸必須將雲南地區穩穩地掌握在手中。然而事實上,中原王朝對雲南的掌握程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處於羈縻不定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