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的大緬族主義政策

2020-12-18 木嶼君zZZZ

緬甸的地理位置絕佳,中部有開闊的大平原,各種資源豐富。但緬甸又是東南亞地區最為混亂的國家,混亂的根源有很多方面:英國殖民的歷史原因(扶持少數民族勢力)、戰略地理位置因素、當政者的大緬族主義政策等等。緬甸境內民族結構本來就複雜,再加上各個大國在此的算盤打的叮噹響,使得緬甸局勢更為混亂。但最主要的還是緬甸第一大族——緬族的精英們實行單一的大緬族主義政策,不平等的對待其他少數民族,激發矛盾。以克欽邦和撣邦地區為主的少數民族紛紛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對抗政府軍,尋求獨立,至此戰亂不斷!

緬甸人口有約5390萬(2015年),68%為緬族。主要的法定少數民族為撣族(9%)、克倫族(7%)、孟族(2%)、克欽族、克倫尼族(1%)、欽族(2%)、若開族以及華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官方語言為緬甸語。

緬甸主要有五大大勢力

緬甸政府軍:緬甸中部、東北部大部分地區,佔據著緬甸最主要的平原地區。人口以緬族為主,在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各個領域都起著主導作用。

克欽邦獨立軍:北部的克欽邦,實際控制地區為克欽邦東北部地區,其餘的大部分地區為政府軍佔領,人口以克欽族為主。

佤邦聯合軍:撣邦東部小部分地區,與中國接壤。

撣邦軍:撣邦中部大部分地區,分為南撣邦軍和北撣邦軍。

果敢同盟軍:撣邦北部一小部分地區,與中國接壤。

其餘遊擊小隊若干。

大緬族主義政策

大緬族主義,又稱緬族沙文主義(Burmese chauvinism),是指以緬族為主體民族的大民族主義。這種民族主義思想由來已久,在民族解放與國家獨立後,表現尤為明顯。1982年,奈溫軍政府出臺的《緬甸公民法》中「六等級身份證制度」的劃分被認為是大緬族主義意識的最大體現。文史學者、民革黨員唐德鑫認為,相對於印度、內地和西藏受大乘佛教體系的影響,緬甸的主體民族在佛教正統性的基礎上產生了一種優越感,成為「大緬族主義」心態的根基,這樣的心態也造就了緬族作為主體民族與國內其他民族的摩擦。

仰光皇家湖中的水上卡拉威宮

大緬族主義就是緬族人推崇的唯我為尊的一種民族觀念和主張。緬人的民族意識很強,這一點是歷史反覆證明的。歷史上,緬族人的世居地面積很小,通過或武力、或欺騙的手段,武力消滅孟、撣、若開等王朝政權,欺騙少數民族籤訂協議,不斷開疆擴土,實現本民族的統一夢想,盡力實現緬族利益最大化。

仰光市北的茵雅湖,周邊都是仰光的高級住宅。翁山蘇姬的別墅也在湖邊。

緬甸是個佛教國家,但佛教只是個表皮而已,緬族人的歷史作為,特別是對待少數民族、與少數民族相處問題上,根本就沒有表現出佛教中的善、施、緣。緬族人骨子裡強烈的民族意思,使少數民族深受其害。果敢南天門山豎立的緬王銅像,對緬人而言,代表了武力和徵服,對果敢人而言,卻是無奈的酸楚和苦難。自1948年初成立緬甸聯邦以來,緬北混亂近70年,根源就在緬人的大緬族主義。按正常思維,緬族和少數民族和平相處,有很多辦法,但緬族人選擇的卻是武力徵服的辦法,這就是緬北的現狀。有的人把緬北百姓受苦、受害的原因歸結為緬北武裝,把緬軍奉為緬北百姓的救星,這種睜眼閉眼的想法,實在荒唐至極。緬軍信奉一個國家、一個軍隊的主張,但這個國家應該是一個真正的聯邦國家,不是哪個軍人制定憲法、軍人幹政的國家;這個軍隊應該是為聯邦國家服務的聯邦軍隊(含少數民族特殊縱隊),不是和少數民族敵對、武力徵服少數民族的軍隊。

參考資料:

1,鍾貴峰. 論緬甸民族政策的價值取向. 贛南師範學院學報. 2013-02, (01).

2,李華剛. 大緬族主義奴役與壓迫. 2015-07-20 [2017-07-22].

3,唐德鑫. 唐德鑫:緬甸觀察——她的過去與現在的十字路口. 愛思想網. 2016-10-24 [2017-07-22].

相關焦點

  • 緬甸的大緬族領土吞併主義嚴重危害中國利益
    大體量政治實體的能量大,可行大善。這樣就得出了結論:統一的、強大的政治實體對中國更有利。實際上,人性,既非絕對惡,也非絕對善。各民族惶恐、不服,紛紛武裝反抗,這就是緬甸戰火七十年不滅的簡單真相。1948年起,大緬族主義、領土吞併主義的德欽黨人,積極謀求違背AA制的政黨建設、軍隊建設、政府職位控制、法制體系假設,到1958年,他們不僅控制了緬邦機構,而且綁架了緬甸聯邦機構,更有甚者,不斷非法自我賦權,壓迫各民族邦。
  • 緬甸內戰——繞不開的中國陰影
    緬甸概況緬甸分為上緬甸和下緬甸,上緬甸和下緬甸其實沒有明確分界線,你可以這麼理解,下緬甸是緬甸靠南部地區,是緬族為主的地區,這些地方比較安定,上緬甸是緬甸靠北部的地區,民族情況比較複雜,有克欽族、佤族、漢族(在緬甸官方叫果敢族)等等,這些地方受中國的影響非常大,有些地方在歷史上屬於中國
  • 緬甸民族國家建設的多維向度——從族際關係治理角度考察
    而民族問題治理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大緬族主義」的興盛和地方民族主義的旺盛。當「大緬族主義」和地方性民族主義之間的張力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緬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就難以避免。對此,吳努政府採用了「緬化」政策。吳努政府採用議會民主制,但是執政集團與少數民族對如何在同一的政治屋頂下建設多民族國家和如何確保少數民族權利方面存在巨大的分歧。
  • 緬甸果敢的治安如何?
    緬甸是一個民族異常複雜的國家。雖然緬甸政府一直努力想統一國內的各種勢力。但是很多仍然地方動蕩不安。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緬甸一直實行大緬族主義。
  • 緬甸緬族王朝民族政策評析
    作為多民族的緬族王朝,為了消解其他少數民族的敵意,穩固其統治,對主要民族孟族、撣族、克倫族實行不同的民族政策:一是對孟族實行親善與同化政策;二是對撣族採取優待與控制政策;三是對克倫族實施賞賜與忽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緬族王朝與非緬族的緊張關係,但終究沒能團結緬甸民族。
  • 緬甸大選下,華人面臨著什麼局面?對未來執政者抱有哪些期待?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少數民族精英認為,歷屆政府的民族、宗教政府,多少都存在「大緬族主義」的問題。然而,緬甸的民族問題,並不是某個執政黨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緬甸封建王朝時期,少數民族地區與中央政府之間是鬆散的朝貢關係;英國殖民時期,統治者有意將少數民族與緬族分而治之,人為製造民族矛盾。
  • 大金塔見證緬甸古今史實
    豈料1947年7月昂山將軍被大緬族主義極端分子槍殺。1948年獨立後,各少數民族認為大緬族政府違反彬龍協議因而紛紛造反。大緬族主義奈溫軍事集團1959年充當看守政府,1962年政變奪權上臺,大力鎮壓少數民族與異議分子,厲行軍事獨裁與大緬族同化(Burmanization)政策,促使民族地方武裝接二連三造反,1962-1988年內戰越打越劇烈——東南亞富裕之國逐漸淪為全世界最落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緬甸各族人民流離失所、忍飢挨餓、叫苦連天。
  • 夾在亞洲巨鄰之間:緬甸外交政策更加成熟
    「德國之聲」18日報導說,作為目前緬甸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翁山蘇姬需要在本月31日召開21世紀「彬龍」和平大會首次會議之前得到北京的幫助。此次會議被視為緬甸國內和平進程的基石,旨在實現各族群、政府及軍方之間的和解對話。緬甸少數民族多居於緬中接壤地區,少數民族與中央政府之間常訴諸武力的衝突困擾緬甸社會數十年。作為其最大鄰國,北京在相關問題上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 千年佛國緬甸羅興亞人之殤
    佛教徒佔緬甸人口近90%,緬甸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佛國」二戰結束後,羅興亞人積極向英國爭取獨立,雖然沒能成功,卻引發了緬甸民眾的普遍不滿。因此,緬甸出現了民眾雖然十分唾棄軍方,但卻十分支持軍方血腥鎮壓羅興亞人的怪象。其實緬甸獨立伊始,曾默認過羅興亞人是緬甸的土著民族,並給予選舉權。曾經有4名羅興亞人通過選舉進入立法機構。
  • 緬甸,我們最「複雜」的鄰居
    關於緬甸,近年來比較為人熟知的話題恐怕是不怎么正面的羅興亞問題(Rohingya problem)。簡單說,所謂羅興亞人問題,就是緬甸境內的孟加拉人後裔羅興亞(穆斯林)與緬甸主體民族緬族(佛教徒)之間的一場關於種族、文化、土地的大規模衝突,數十萬羅興亞人被驅逐乃至羈押。至今緬甸當局仍然不承認羅興亞人為緬甸少數民族。
  • 緬甸和果敢鬥了70年,為何還無法收復果敢?
    1948 年 1 月緬甸獨立後,楊文炳次子楊振材擔任緬甸政府上議院議員兼撣邦財政廳長,三子楊振聲任下議院議員。在緬甸首屆國會上,楊振材提出「果敢系緬甸領土,果敢人民應當享受緬甸的合法公民權益」的議案,經國會通過。1962 年 2 月,中緬兩國劃界,處於各種原因的考慮,果敢地區被正式劃入緬甸版圖。此時的果敢其實脫離緬甸政府的管理,對緬甸政府來說這是不能容忍的。
  • 緬甸變局:翁山蘇姬的誤判與敏昂萊的決心
    緬甸有七省(Region)七邦(State),少數民族人口比重大的地區設邦,緬族人口比重大的地區設省。2020年大選中,在人民院和民族院的476席中,全民盟共取得396席,佔比83%,鞏發黨33席,佔比7%,其他民族的黨派47席,佔比10%。那麼問題來了,佔人口32%的少數民族,得票只佔10%?
  • 宗教衝突阻礙緬甸轉型
    今年7月下旬,筆者赴緬進行學術交流時,仰光的大酒店仍對每個包裹都實施安檢,這在以前是不常見的,說明社會安全形勢嚴峻。 民主轉型之時為何宗教衝突加劇民主改革本應是緩和社會矛盾之舉,緬甸卻緣何在民主轉型時發生8次之多的宗教衝突,導致社會騷亂不止呢?第一,宿怨已久。
  • 中國企業投資緬甸法律環境:投資政策,用工制度,稅收優惠
    四、緬甸針對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和保護機制1.優惠政策框架《緬甸投資法》規定了按照投資地域區分的免稅政策,共分三類地區:第一類為最不發達地區(簡稱一類地區),第二類為一般發達地區(簡稱二類地區),第三類為發達地區(簡稱三類地區)。
  • 大東亞共榮圈「恩賜」緬甸獨立?
    緬甸佛教與傳統的國民教育運動也就跟著爆發;1921年英國在緬甸實行兩元制政治制度後,緬甸精英就進入體制內抗爭;1930年5月仰光印度籍碼頭工人罷工,12月緬甸薩耶山農民起義就緊跟著爆發,我緬人協會(德欽黨)隨及成立;1936年,在英國統治下首次也是唯一的選舉中,巴莫博士當選為英屬緬甸政府的首相;1936年2月仰光大學學生罷課反對殖民奴化教育,導致1936年5月成立緬甸全國學生聯合會;1937年緬甸由英屬印度分出而成為英屬緬甸
  • 由《想像的共同體》淺析緬甸民族國家構建的動因與前景
    翁山蘇姬的努力是對其「宿命」和「註定」的承擔,是對其父親民族責任感的一種傳承,是用現代社會的民主化來反對軍政府的獨裁、構築更加民主自由的緬甸、推行民族和解政策,實現對新緬甸的一種建構。而其倡導的緬甸民主化以及緬甸民族和解政策則更可看作是在全球化的新時代對安德森理論的一種補充和完善。
  • 大金塔,緬甸的國家象徵——緬甸行(7)
    在緬甸人心目中,大金塔可說是無價之寶,世間沒任何寶物可以與其相提並論。 大金塔位於皇家園林西面的聖山頂上——確切的說是一個不太高的山坡頂部。因為塔高99米,周身貼滿金箔,在太陽映照之下熠熠生輝,光彩奪目;其錐形塔尖,更是直刺蒼穹。無論在仰光市內任何地方,都能夠看見他雄偉壯麗的身姿,因此,老百姓形象的稱之為大金塔。
  • 緬甸女子跳操自拍,記錄下緬甸政局突變關鍵一幕
    俄羅斯衛星網援引當地媒體Irrawaddy消息稱,被緬甸軍方扣押的國務資政翁山蘇姬、總統溫敏被「軟禁」在首都內比都。據緬甸軍方消息,此前被扣押的緬甸各省邦首席部長(相當於省長)和議員將於當地時間2月2日獲釋,但是所有獲釋人員將被要求留在家中。緬甸軍方1日晚通過電視發表聲明,宣布對緬甸現政府進行大規模改組,引發國際輿論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