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的地理位置絕佳,中部有開闊的大平原,各種資源豐富。但緬甸又是東南亞地區最為混亂的國家,混亂的根源有很多方面:英國殖民的歷史原因(扶持少數民族勢力)、戰略地理位置因素、當政者的大緬族主義政策等等。緬甸境內民族結構本來就複雜,再加上各個大國在此的算盤打的叮噹響,使得緬甸局勢更為混亂。但最主要的還是緬甸第一大族——緬族的精英們實行單一的大緬族主義政策,不平等的對待其他少數民族,激發矛盾。以克欽邦和撣邦地區為主的少數民族紛紛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對抗政府軍,尋求獨立,至此戰亂不斷!
緬甸人口有約5390萬(2015年),68%為緬族。主要的法定少數民族為撣族(9%)、克倫族(7%)、孟族(2%)、克欽族、克倫尼族(1%)、欽族(2%)、若開族以及華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官方語言為緬甸語。
緬甸主要有五大大勢力
緬甸政府軍:緬甸中部、東北部大部分地區,佔據著緬甸最主要的平原地區。人口以緬族為主,在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各個領域都起著主導作用。
克欽邦獨立軍:北部的克欽邦,實際控制地區為克欽邦東北部地區,其餘的大部分地區為政府軍佔領,人口以克欽族為主。
佤邦聯合軍:撣邦東部小部分地區,與中國接壤。
撣邦軍:撣邦中部大部分地區,分為南撣邦軍和北撣邦軍。
果敢同盟軍:撣邦北部一小部分地區,與中國接壤。
其餘遊擊小隊若干。
大緬族主義政策
大緬族主義,又稱緬族沙文主義(Burmese chauvinism),是指以緬族為主體民族的大民族主義。這種民族主義思想由來已久,在民族解放與國家獨立後,表現尤為明顯。1982年,奈溫軍政府出臺的《緬甸公民法》中「六等級身份證制度」的劃分被認為是大緬族主義意識的最大體現。文史學者、民革黨員唐德鑫認為,相對於印度、內地和西藏受大乘佛教體系的影響,緬甸的主體民族在佛教正統性的基礎上產生了一種優越感,成為「大緬族主義」心態的根基,這樣的心態也造就了緬族作為主體民族與國內其他民族的摩擦。
仰光皇家湖中的水上卡拉威宮
大緬族主義就是緬族人推崇的唯我為尊的一種民族觀念和主張。緬人的民族意識很強,這一點是歷史反覆證明的。歷史上,緬族人的世居地面積很小,通過或武力、或欺騙的手段,武力消滅孟、撣、若開等王朝政權,欺騙少數民族籤訂協議,不斷開疆擴土,實現本民族的統一夢想,盡力實現緬族利益最大化。
仰光市北的茵雅湖,周邊都是仰光的高級住宅。翁山蘇姬的別墅也在湖邊。
緬甸是個佛教國家,但佛教只是個表皮而已,緬族人的歷史作為,特別是對待少數民族、與少數民族相處問題上,根本就沒有表現出佛教中的善、施、緣。緬族人骨子裡強烈的民族意思,使少數民族深受其害。果敢南天門山豎立的緬王銅像,對緬人而言,代表了武力和徵服,對果敢人而言,卻是無奈的酸楚和苦難。自1948年初成立緬甸聯邦以來,緬北混亂近70年,根源就在緬人的大緬族主義。按正常思維,緬族和少數民族和平相處,有很多辦法,但緬族人選擇的卻是武力徵服的辦法,這就是緬北的現狀。有的人把緬北百姓受苦、受害的原因歸結為緬北武裝,把緬軍奉為緬北百姓的救星,這種睜眼閉眼的想法,實在荒唐至極。緬軍信奉一個國家、一個軍隊的主張,但這個國家應該是一個真正的聯邦國家,不是哪個軍人制定憲法、軍人幹政的國家;這個軍隊應該是為聯邦國家服務的聯邦軍隊(含少數民族特殊縱隊),不是和少數民族敵對、武力徵服少數民族的軍隊。
參考資料:
1,鍾貴峰. 論緬甸民族政策的價值取向. 贛南師範學院學報. 2013-02, (01).
2,李華剛. 大緬族主義奴役與壓迫. 2015-07-20 [2017-07-22].
3,唐德鑫. 唐德鑫:緬甸觀察——她的過去與現在的十字路口. 愛思想網. 2016-10-24 [2017-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