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詢 (鳳凰網《臺灣日月談》特約作者)
首發於鳳凰新聞客戶端
雖然臺灣媒體大篇幅報導李登輝病亡,但筆者31日到李登輝在三芝的故居「源興居」依舊車少人稀,當地鄉親的反應出奇無感。距離「源興居」車程約15分鐘的三芝白沙灣墓園,據了解,李登輝和他妻子曾文惠兩個家族的墓地早已備妥,李登輝家屬傾向將李登輝安葬在白沙灣墓園,與親人合葬;但臺防務部門已在汐止軍人公墓的特勳區動工,規劃李登輝安葬之所。李登輝的墓地最後會落腳在哪裡,仍待協商。
「源興居」是李登輝的祖厝,主體建築是一棟傳統式閩南三合院,用黑瓦磚牆建造,李登輝在任時,每年過年都回去這個他從出生到10歲左右住過的祖厝發給民眾紅包,讓「源興居」紅極一時,當局還在附近設置三芝遊客服務中心,介紹李登輝等三芝當地的名人館,不過,隨著李登輝卸任,「源興居」沒落,三芝遊客服務中心幾乎成了「蚊子館」,平時鮮少有觀光客佇足。
三芝遊客中心,空蕩蕩的蚊子館
觀察「源興居」的周圍雜亂,屋頂左上方更破損三分之一面積,3年來沒有人出面維護修葺。在旁邊擺攤賣菜的老婦人說,她年輕時從金山嫁來三芝,一直住在「源興居」隔壁,「很久沒有看到李家的人回來。」她透露,「現在房子是李登輝的嬸嬸那一房管理,他們就住在三芝市區,但房子屋頂破爛了,也沒有回來過。」對於李登輝病亡,她也沒有流露難過的情緒或表達哀悼之意。
破落的源興居,幾乎被荒廢
另一個在「源興居」對面擺攤賣石花凍冷飲的中年婦人,大熱天裡,正和兩個鄰居聊天。被問到「三芝這邊的鄉親是否有特別的感覺?」她好似沒有聽到,完全未回應。兩隻手忙著裝一杯20元的石花凍冷飲給客人。其他兩個鄰居也很無感,沒有人提到李登輝三個字,自顧自聊著自己家的瑣事。
除了「源興居」外,另一個與李登輝關係密切的地方就是白沙灣墓園。知情人士指出,白沙灣墓園屬於龍巖集團,李登輝早在1988年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之前,就用媳婦張月雲的名義在白沙灣安樂園買下墓地,作為家族墓園使用;1995年李登輝的父親李金龍過世後,也葬在白沙灣墓園。
白沙灣墓園,李登輝和曾文惠家族墓園就在這一區。
龍巖的人員也指出,「不只是李登輝在白沙灣墓園有家族墓園,曾文惠家族的墓園也在此地。」這位人員解釋,「他們都是第一批的家族墓園,屬於火土地,就是往生後大體火化,將骨灰罈埋葬於墓地內。」聽聞當局規劃將李登輝安葬於五指山,這位人員露出質疑的表情說:「應該是放在這裡,和家族一起吧!」
白沙灣墓園室內靈骨塔
至於防務部門在五指山軍人公墓幫李登輝在特勳區量身訂做安葬之處,知情人士表示,李登輝和曾文惠早就討論過要安葬於白沙灣墓園,但依規定,李登輝病亡後應安葬在五指山,因此無論李登輝家屬是否有意願將李登輝安葬於五指山,都必須要提前部署,預先做好萬全的準備,最後再決定安葬的所在。
不過,知情人士透露,因李登輝治喪相關事宜都由當局主導,31日開會討論後,李登輝家屬可能不再堅持將李登輝葬於三芝,態度軟化,可能配合當局作業,將李登輝葬於五指山。惟五指山是軍人公墓,目前有部分退伍軍人團體及先人葬在五指山的後代家屬,反對將李登輝安葬在五指山,也可能讓結果出現改變。
事實上,五指山公墓是「國軍示範公墓」,內部依軍人官階分為特勳區、上將區、中將區、少將區、上校區、中少校區、尉官區、士官長區、士官區及士兵區等。包括名將郝柏村、湯恩伯、劉玉章、何應欽、顧祝同、薛嶽等人都長眠於此。但曾任蔣中正副手的嚴家淦過世後,就葬於五指山,讓不具軍人身分的李登輝安葬五指山有前例可循。
此外,蔣中正、蔣經國父子去世後,陵寢暫放於桃園慈湖、頭寮,至今仍未入土為安。相關人士指出,國防部2005年花了3千萬元在五指山興建兩座陵墓,為兩蔣移靈做準備,但因蔣家家屬對是否讓兩蔣安葬於臺灣,仍無共識,因此兩蔣陵墓閒置15年,也成為五指山上特殊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