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李登輝三芝故居:屋頂破損多年無人修 遊客中心成「蚊子館」

2020-12-26 手機鳳凰網

文/陸詢 (鳳凰網《臺灣日月談》特約作者)

首發於鳳凰新聞客戶端

雖然臺灣媒體大篇幅報導李登輝病亡,但筆者31日到李登輝在三芝的故居「源興居」依舊車少人稀,當地鄉親的反應出奇無感。距離「源興居」車程約15分鐘的三芝白沙灣墓園,據了解,李登輝和他妻子曾文惠兩個家族的墓地早已備妥,李登輝家屬傾向將李登輝安葬在白沙灣墓園,與親人合葬;但臺防務部門已在汐止軍人公墓的特勳區動工,規劃李登輝安葬之所。李登輝的墓地最後會落腳在哪裡,仍待協商。

「源興居」是李登輝的祖厝,主體建築是一棟傳統式閩南三合院,用黑瓦磚牆建造,李登輝在任時,每年過年都回去這個他從出生到10歲左右住過的祖厝發給民眾紅包,讓「源興居」紅極一時,當局還在附近設置三芝遊客服務中心,介紹李登輝等三芝當地的名人館,不過,隨著李登輝卸任,「源興居」沒落,三芝遊客服務中心幾乎成了「蚊子館」,平時鮮少有觀光客佇足

三芝遊客中心,空蕩蕩的蚊子館

觀察「源興居」的周圍雜亂,屋頂左上方更破損三分之一面積,3年來沒有人出面維護修葺。在旁邊擺攤賣菜的老婦人說,她年輕時從金山嫁來三芝,一直住在「源興居」隔壁,「很久沒有看到李家的人回來。」她透露,「現在房子是李登輝的嬸嬸那一房管理,他們就住在三芝市區,但房子屋頂破爛了,也沒有回來過。」對於李登輝病亡,她也沒有流露難過的情緒或表達哀悼之意

破落的源興居,幾乎被荒廢

另一個在「源興居」對面擺攤賣石花凍冷飲的中年婦人,大熱天裡,正和兩個鄰居聊天。被問到「三芝這邊的鄉親是否有特別的感覺?」她好似沒有聽到,完全未回應。兩隻手忙著裝一杯20元的石花凍冷飲給客人。其他兩個鄰居也很無感,沒有人提到李登輝三個字,自顧自聊著自己家的瑣事。

除了「源興居」外,另一個與李登輝關係密切的地方就是白沙灣墓園。知情人士指出,白沙灣墓園屬於龍巖集團,李登輝早在1988年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之前,就用媳婦張月雲的名義在白沙灣安樂園買下墓地,作為家族墓園使用;1995年李登輝的父親李金龍過世後,也葬在白沙灣墓園。

白沙灣墓園,李登輝和曾文惠家族墓園就在這一區。

龍巖的人員也指出,「不只是李登輝在白沙灣墓園有家族墓園,曾文惠家族的墓園也在此地。」這位人員解釋,「他們都是第一批的家族墓園,屬於火土地,就是往生後大體火化,將骨灰罈埋葬於墓地內。」聽聞當局規劃將李登輝安葬於五指山,這位人員露出質疑的表情說:「應該是放在這裡,和家族一起吧!」

白沙灣墓園室內靈骨塔

至於防務部門在五指山軍人公墓幫李登輝在特勳區量身訂做安葬之處,知情人士表示,李登輝和曾文惠早就討論過要安葬於白沙灣墓園,但依規定,李登輝病亡後應安葬在五指山,因此無論李登輝家屬是否有意願將李登輝安葬於五指山,都必須要提前部署,預先做好萬全的準備,最後再決定安葬的所在。

不過,知情人士透露,因李登輝治喪相關事宜都由當局主導,31日開會討論後,李登輝家屬可能不再堅持將李登輝葬於三芝,態度軟化,可能配合當局作業,將李登輝葬於五指山。惟五指山是軍人公墓,目前有部分退伍軍人團體及先人葬在五指山的後代家屬,反對將李登輝安葬在五指山,也可能讓結果出現改變

事實上,五指山公墓是「國軍示範公墓」,內部依軍人官階分為特勳區、上將區、中將區、少將區、上校區、中少校區、尉官區、士官長區、士官區及士兵區等。包括名將郝柏村、湯恩伯、劉玉章、何應欽、顧祝同、薛嶽等人都長眠於此。但曾任蔣中正副手的嚴家淦過世後,就葬於五指山,讓不具軍人身分的李登輝安葬五指山有前例可循。

此外,蔣中正、蔣經國父子去世後,陵寢暫放於桃園慈湖、頭寮,至今仍未入土為安。相關人士指出,國防部2005年花了3千萬元在五指山興建兩座陵墓,為兩蔣移靈做準備,但因蔣家家屬對是否讓兩蔣安葬於臺灣,仍無共識,因此兩蔣陵墓閒置15年,也成為五指山上特殊的風景。

相關焦點

  • 李登輝病危時無人敢提拔管 妻子曾文慧最終下的決定
    (原標題:李登輝病危時無人敢提拔管,妻子曾文慧下的決定) 「臺獨」
  • 臺「蚊子博士」傾心研究70年 打造「蚊子館」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防務醫學院榮譽教授連日清決定將他一生研究、捕捉蚊子的成果,以標本分門別類捐贈高中母校,即現今臺北市成淵高中,成立名副其實的「蚊子館」,預計5月底開館啟用。全世界大約有3000種蚊子,連日清研究蚊子近70年,在臺灣發現了29種蚊子、在島外發現2種新品種,共發現31種。
  • 馬來西亞華人首富的故居,已有百餘年歷史成了旅遊景點
    就在檳城市中心,有一座名人故居,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在檳城提起藍屋,幾乎是無人不知。這一座名人故居因為外牆呈現藍色而知名。這裡曾經是南洋地區華人首富張弼士的家。張弼士是廣東大埔人,十幾歲時就闖蕩南洋,資產高達8000萬兩白銀。這是什麼概念?比清朝國庫一年的收入還多1000萬兩,真正的富可敵國。
  • (辛亥百年)辛亥百年之際探訪愛國志士丘逢甲故居
    中新社梅州10月9日電 題:辛亥百年之際探訪愛國志士丘逢甲故居  作者 楊草原 唐林珍 塗永平  廣東蕉嶺文福鎮逢甲村雖偏隅一角,但每天熱鬧非凡,海內外遊客紛至。因為這裡是著名愛國志士、傑出詩人和教育家丘逢甲的故鄉。  丘逢甲生命的最後十年正值辛亥革命時期,在這場偉大的變革中,他敢為人先,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 山西河津薛仁貴故居,與諸葛亮的草廬:杜甫的草堂齊名
    諸葛亮的茅蘆,杜甫的草堂,薛仁貴的寒窯,是對我國古代三位歷史名人故居的評價三寒文化,他們在這非常簡陋的故居走向公民仕途,非常值得後人學習。江山代有才人出,英雄不問出處,富貴必思緣由。薛仁貴(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禮,字仁貴。
  • 探訪臺北孫運璇故居:足音遠去成絕響(圖)
    孫運璇在臺北重慶南路的故居,重修後改為孫運璇科技·人文紀念館。本報記者 孫立極攝  足音遠去成絕響(行走臺灣)  ——探訪臺北孫運璇故居  本報記者 孫立極  孫運璇在大陸知名度不高,但在臺灣,稍有年紀者特別是經濟圈,幾乎無人不知。他對臺灣經濟發展貢獻卓著,更因一生清廉成為臺灣政壇的典範。
  • 傳說中的陳金城、陳伯達的故居,在一朵梅花的中心.
  • 廣西南寧一明朝古祠破損嚴重 祠堂殘破不堪
    廣西南寧一明朝古祠破損嚴重 祠堂殘破不堪 (1/6) "← →"翻頁
  • 吳昌碩故居將改建成吳昌碩故居紀念館(美術館)打造海派文化標識點
    市政協委員多年持續關注的吳昌碩藝術展示場所建設已有新進展,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市區兩級共同努力和積極推動下,已明確將位於靜安區山西北路吉慶裡12號的吳昌碩故居改建成吳昌碩故居紀念館(美術館),並計劃通過故居周邊歷史建築功能置換,植入文化功能,將該區域打造為以吳昌碩為代表的海派文化標識點。同時,將通過展覽、公共教育活動等多種形式,推進吳昌碩藝術的傳承發揚。
  • 戚嘉林:李登輝日本身世與親日仇中之謎
    故市井傳言李登輝親生父親是日本人,自然引發許多人糾結著歷史的聯想,本文試就以邏輯推理的方式探討此一謎題。李登輝的日本身世之謎李登輝於1923年1月15日出生於臺北市郊區淡水三芝鄉埔坪村小村莊的源興居,父李金龍、母江錦,李登輝排行第二,大哥為李登欽,家裡是經營雜貨與肉鋪,除販賣豬肉,也出售鴉片。
  • 狄公故居後殿設有展現大唐盛世、狄仁傑一生等內容的全息投影屏...
    8時30分許,公園狄梁公祠、狄公故居開館,遊客陸續來到遊客服務中心和兩大館門前領票,準備9時開館後,入館參觀。「大家可以掃這個二維碼,點擊關注,在『遊園服務』裡就能免費領門票。」在遊客服務中心,狄仁傑文化公園辦公室主任呂娜提醒排隊的遊客如何能快速領票入館參觀。一些年紀大的老年遊客在呂娜的指引下,用手機輕鬆領到了門票。  「這些都是狄仁傑去過的地方。」
  • 探訪蘇州名人故居
    沈萬三故居位於蘇州崑山市周莊鎮東垞。2、王鏊王鏊故居王鏊(1450—1524),吳縣(今屬江蘇蘇州)人,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進士;歷任侍講學士、日講官、吏部右侍郎、左侍郎、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
  • 李登輝終於死了,但還有個很大的遺憾!
    李登輝就是其中一隻。1923年1月15日,李登輝出生於臺北州淡水郡三芝莊,父親是警察。島內一度懷疑,他從血統上就是一個日本人。李敖就曾在文章中揶揄,「李金龍(李登輝父親)矮矮的,李登輝高高的,兩個人除了都是一樣上男廁之外,其他沒有一點相像。」
  • 李登輝簡歷照片、死亡時間 李登輝病亡終年98歲
    李登輝  北京時間28日晚至29日凌晨,兩岸社交媒體就瘋傳「李登輝死訊」,但臺灣三立新聞網隨後報導稱,李登輝創立的「臺灣團結聯盟」發表聲明,澄清此為「假消息」,李登輝辦公室主任王燕軍也表示是「假消息」。
  •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開放通告
    當人員密度達到瞬時接待量時,將根據具體情況採取「出一進一」等措施控制入館速度。採取網上實名制預約方式預約參觀。遊客通過關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微信公眾號(zsgj_dy)預約。一次可預約5人(含)以內,不得重複預約,請務必截屏保存預約二維碼。請您務必按預約時間段到館參觀,如錯過預約時間段將謝絕入館。
  • 李登輝身世之謎
    2020年7月30日,據臺北榮民總醫院消息,臺灣當局前領導人李登輝在臺北病亡,終年97歲。《環球時報》胡錫進在微博上表示:對一個曾經在重要關頭推動臺灣「去中國化」的關鍵政客,我想說,這個人一定會在中國歷史上遺臭萬年。李登輝的身世之謎,一直是網友關心的話題,李登輝是不是日本人?
  • 兩位李登輝,一位是復旦大學精神領袖,一個卻因賣國被國人唾棄
    2020年7月30日李登輝在臺北病亡,享年97歲。李登輝祖籍在永定湖坑奧杳樓下村(今福建龍巖永定縣湖坑鎮奧杳樓下村),是1923年出生在臺灣臺北州淡水郡三芝莊(即臺北縣三芝鄉,今新北市)埔坪村的客家人。
  • 吳中區的歷史名人故居
    清末,小隱園還成為刺繡皇后沈壽的家,秀野園現在是木瀆聖旨珍藏館和科舉制度館,存有彌足珍貴的二十道清代聖旨真跡。馮桂芬乃是林則徐的弟子,江南三雕「磚雕、木雕、石雕」是其特色,花園以池塘為中心,亭軒廊榭和黃石假山散落其間,頗有風骨。
  • 國清寺中修禪心,濟公故居悟道義
    導讀:在浙江的「南北中心點,海陸交界處」的台州市坐落著一座享譽中華十大名山之一的天台山, 歷史悠久的台州以「佛、山、海、城、洞」五景最具特色。這裡的水鄉風韻不亞於蘇杭,頗有「走遍蘇杭、不如溫黃」之說。台州素以佛宗道源享譽海內外,是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發祥地。
  • 臺海觀瀾|別了,李登輝;別了,巖裡政男
    臺灣藍綠兩大政治派別、以至臺灣社會各界對李登輝有不同的評價,而明天的追思會,等於是臺灣當局對李登輝的蓋棺論定。李登輝是近幾十年來兩岸關係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筆者對此人的經歷和歷史地位也有一個簡要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