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在古郇國遺址上的千年古塔,又將見證古老的河東大地再現輝煌

2020-12-23 騰訊網

在尋訪三晉國保單位的過程中,得知家鄉附近就有一處國保單位,便自駕車前往,一睹其尊容。

永興寺塔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城關鎮閭原頭村旁。2013年3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矗立在古郇國遺址上的永興寺塔,始建於唐末五代時期。古樸典雅,古色古香。

該塔為方形九層閣樓式磚塔,為永興寺附屬建築,現寺毀塔存。而古塔頂層損毀,僅剩八層。五層往上已有裂紋,但仍不失精緻清秀之俊美。

一層磚雕仿木鬥拱結構精巧,形態逼真,雕刻細膩。其餘各層皆為疊澀出簷。

古郇國為周文王為其第十七子姬葡的封地。古郇國在今山西省臨猗縣南2.5公裡處的關原頭村附近。

西周時期郇國的國勢頗為強盛,曾作為專徵一方的侯伯之長。只是在春秋時期郇國為晉武公所滅,併入晉國。

屹立在郇陽故土上的千年古塔,在歷盡風雨侵襲滄桑巨變之後的今天,又將見證這塊古老富庶的河東大地再現輝煌。

我,林間泉韻。愛好文學,喜歡攝影。遊走於山川水澤,漫步在庭堂院落。鍾情古文化,融入新時代;擁抱大自然,記錄小情感。 若能喜歡,請點評關注。

相關焦點

  • 運城博物館:以星雲之勢託起厚重河東
    這塊土地,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這裡有4000萬年前人類最早起源的中華曙猿化石,有180萬年前人類最早發明用火的西侯度遺址,由此誕生了人類的「一縷曙光」和「一堆聖火」。而隨後的文明進程中,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蚩尤,堯、舜、禹,都相繼活動在河東大地上。
  • 興國寺古塔,塔尖兒去哪了? | 話說江陰
    歷史車輪下的寺和塔江陰興國寺古塔,坐落在市區南街和中山南路相交的西側。它以古樸端莊的風姿,巍然屹立在興國公園內,見證著江陰這座古老城市的滄桑變化,據《江蘇名塔》記載:「由現存最早的兩條有關興國寺及塔的文獻可知,太平興國教寺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4),並由此得名;但關於興國寺塔的始建年代,未見志書詳載。
  • 寶塔巍峨聳立千年古縣,遵化重修再保一方平安——探尋遵化千年古塔保安塔!
    該塔始建至今,歷經千年風雨,早於在她西面10公裡的5A級景區清東陵建造600年,為遵化以及唐山保存最古老的地上建築之一,為唐山市十大古建之一,為遵化千年古縣的一座標誌性建築,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1982年,保安塔被公布為遵化縣(現遵化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又被公布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二期:古中國的衍生發展)
    【農耕文明搖籃】民以食為天,國以農為本。農耕文明景觀區,全面再現運城史前農耕文明的輝煌成就。周圍三座景觀版面,展示了河東悠久的農耕技藝和文化成就。請看,這座高居於中央的青銅鼎,是在運城市平陸縣發掘出土的商代獸面紋圓鼎,相比珍藏於國家博物館的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后母戊鼎還早300餘年,確實是國之重器、青銅之最。再次印證了古河東的歷史文化地位。
  • 夢回古都安邑 千年滄桑之後再現三晉名城
    昔日輝煌的魏豹城先後成了日本憲兵隊、閻錫山軍營,喪失了之前的古意與從容。一枚枚炮彈無情地炸裂在千年古城牆上,擊穿了這塊安逸之地的保護線,擊碎了古安邑人賴以自豪的古老文明。  這個時期,古安邑城的面貌已千瘡百孔,無可奈何地與昔日輝煌揮手告別。  新中國成立之後,戰爭停歇,百廢待興,安邑進入休養生息的恢復期。
  • 甘肅戈壁灘中的古城,唐代之後沉寂千年,如今免費遊人罕至
    在甘肅的旅行,恰如翻看充滿一本古卷,雖然與書中記錄的那些人與事隔著千年的距離,我們卻深知,旅途中的所見所聞都是旅人的寶貴財富。在張掖廣闊的戈壁灘中,若不是好奇心心驅使著我前往,險些錯過那座屹立了千年之久的古城。汽車疾馳在張掖市高臺縣西南,路旁是一片廣闊的戈壁灘。
  • 井頭山遺址是中華海洋文明最古老的見證
    本報訊(記者 楊靜雅 顧嘉懿 陳曉旻) 有8000年歷史的井頭山遺址是中國沿海迄今發現年代最早、埋藏最深的貝丘遺址,也是迄今發現的中華海洋文明最古老的見證,有世界文化遺產價值……昨天在寧波舉行的「井頭山、河姆渡與海洋文明」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學家金翔龍等專家高度評價井頭山遺址的價值
  • 圖說|渤海國 黑土地上消失的王國
    在馳名中外的黑龍江省鏡泊湖風景名勝區中,有一個令人矚目的古代王國遺址,這就是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這個中世紀赫赫有名的大都市,當年就坐落在距鏡泊湖不足20公裡的寧安市渤海鎮的位置上,是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 浠水一河兩岸將重現「千年古塔」風採!
    一直很好奇,浠水有個地名叫寶塔村,難道歷史上此地確實有塔嗎?還是本地群眾對塔的一種特殊情懷、敬仰。
  • 申報千年古縣「千年靈州」紀錄片腳本(簡版)
    數千年來,中華大地,山川秀麗,在這片土地上,流傳著無數神奇的故事。靈州之地,物寶天華,人傑地靈。侏羅紀恐龍化石億年謎團,水洞溝石器遺址萬年文明,蒙古軍血洗靈州千年滄桑,康熙帝橫城古堡渡河題詩;歷史長河,歲月悠悠。歷史,是時間軸上生命活動的的縮影。
  • 國家攝影影像時刊《眼睛》第542期:《千年古塔祭滄桑》
    大塔正南面雕像是雍容端莊的觀世音菩薩,古老的建築承襲著佛教文化,遵循自然的法度。大明塔直指蒼天,把輝煌和頹廢都當成一支歌,在風雨中默默吟唱。歷史的厚重與千年的演繹,又有誰能註解,誰能詮釋?中京的夜空,繁星璀璨,旋轉的星軌記錄和見證了遼中京的興衰與大明塔的千年滄桑。
  • 看看中國北方的優美遼塔,尋找千年赤峰的繁榮輝煌!
    千百年來,它們仍然靜默地看著人類族群的往來與社會的變遷,在不知不覺中一點點滲透出歷史帶來的打磨痕跡,歷經千年風雨滄桑,歲月侵蝕,依然像一個個跨越時空的博物館,無言表述著這片神奇土地上,北方先民的世俗生活與精神世界。追溯過去的偉大與傳統,是每個民族一種近乎本能的行為。
  • 「中國第一」奇塔,無釘無鉚屹立千年不倒,和比薩斜塔齊名
    「中國第一」奇塔,無釘無鉚屹立千年不倒,和比薩斜塔齊名。這座近千年的古塔,在漫長的歲月中一直聳立著,狂風暴雨,多次遭受地震等災害,軍閥混戰時期,這裡被破壞過好幾次,在塔上還能看到很多彈痕的痕跡,雖然受到全世界的關注,但是很多專家都在研究縣木塔時隔千年的謎團。
  • 山西著名的一座古塔,屹立千年不倒,還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
    山西是文化的深處,民間一直有這樣的說法,十年中國看深圳,一百年中國看上海,一千年中國看北京,三千年中國看陝西,五千年中國看山西,這句話不是虛構的,山西有很多名勝,只看應縣的木塔就可以了。釋迦塔,也是山西省的一座城,整塔純木結構,無釘無鉚釘,巍峨在藍天和白雲之下,近千年的時間仍保持拔地而起的姿態,塔中供奉著兩顆釋迦佛牙佛陀佛佛佛佛的佛利,更是不值錢的塔高67.31米,底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每層有六層,每層有六層,每層有六層,每層有六層。
  • 河西走廊:穿越古今的千年長廊
    千年來,河西走廊在漫捲黃沙中拱衛疆土,在絲路駝鈴中通達西域,在流沙墜簡中傳承文脈,在歲月變遷中歷久彌新。中華文明作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歷經數千年風雨洗禮依然挺立、生機勃勃。而其見證,正是散布在這片古老大地上的無數文物與古蹟,它們既是燦爛文明沉甸甸的承載,也是歷史文化的厚重積澱。
  • 錦州古塔:逃過日本人魔爪的文明象徵
    錦州古塔錦州古塔是錦州古老文明的象徵。古塔的古」,應追溯到九百三十多年前,即遼代清寧三年(1057年)。建塔之始,這座塔還是十分輝煌的,《縣誌》記載「塔高二百五十尺」,經上千年風雨剝蝕,迄今仍有五十七米高,把已脫落的塔頂和十幾米的塔剎算在內,稱之為大,當不為過。
  • 泉州市舶司:跨越千年 續存385年的古海關遺址
    走進泉州市鯉城區水門巷,一塊刻著「泉州市舶司遺址」字樣的石碑佇立在原址改建的水仙宮牆角。東南網記者 林婕 攝海絲千年城,魅力古海關。走進泉州市鯉城區水門巷,一塊刻著「泉州市舶司遺址」字樣的石碑佇立在原址改建的水仙宮牆角,這處看似其貌不揚的遺址,是我國現存的唯一的一處古海關遺址——市舶司遺址。
  • 山東巨野永豐塔,一座歷經千年風雨剝蝕仍完好無損的古塔
    探訪歷史文物古蹟,尋覓千年文化遺存,百家號: 拓古傳今與您揭開遠古塵封,感悟滄桑厚重!今天,我們走進山東魯西南的巨野縣,在孔子獲麟的古大野澤去朝聖一座千年古塔,去靜靜聆聽它的的前世今生,去觀賞奇特的屏盜碑。山東魯西南菏澤市的巨野縣歷史悠久,自古人傑地靈。
  • 古西域三十六國中的大國,龜茲王國的輝煌已不在,只剩幾堆土牆
    1942年9月,反動軍閥盛世才,將大批在新疆工作的中共黨員逮捕入獄。在敵人的嚴刑逼供下,還堅持繼續同敵人進行鬥爭,表現出共產黨員的鋼鐵意志和崇高氣節。1943年9月27日,林基路與毛澤民,陳潭秋等共產黨員英勇就義,為中國人民和新疆各族人民的解放鬥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年僅2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