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今年長江中下遊地區遭遇了多輪降雨,多省、市、地區等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給當地人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但是我們也知道,在長江的上遊地區有一個全國最大的水電站:三峽大壩,其中三峽大壩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防洪,既然如此,為什麼三峽大壩不在汛期來臨之前就把水放空呢?
三峽大壩
首先我們必須要說,即使三峽大壩把水排空,也不能讓下遊免遭洪澇災害。這是因為此次洪澇災害的發生和三峽大壩一點關係也沒有。不但沒有關係,反而是因為三峽大壩的存在,使得長江下遊地區免受更大的經濟災害。
我們先說今年長江下遊洪災產生的原因。今年三峽下遊之所以會形成洪澇災害,是因為今年降雨偏多,導致降雨偏多的原因很可能和厄爾尼諾現象有關,這裡就不再細說了。
此次降雨是長江全流域降雨,也就是說長江上遊以及下遊普遍多雨,而三峽大壩的作用是攔截長江上遊的洪水,為長江下遊爭取一定的時間。
比如,今年三峽大壩的1號洪水的入庫洪峰達到了5.3萬立方米/秒,但出庫水量只有3.5萬立方米每秒,多餘的洪水被攔截在三峽水庫中。並且隨著長江下遊洪澇災害的發生,三峽大壩又一次縮減了出庫水量,將出庫水量控制在1.9萬立方米每秒。
最近半個多月來,三峽水庫從月初共攔截洪水約30億立方米,但三峽水庫的蓄洪量是221.5億立方米,最近這半個月攔截的洪水對於三峽大壩來說算不了什麼。也就是說,三峽大壩即使不提前把水防空,也不影響此次的防洪;而且如果未來幾天長江上遊再次遭遇降雨,三峽大壩還有100多億立方米的庫存能夠攔截洪水。
三峽大壩為什麼不提前把水放空?
首先我們要說,三峽大壩是無法將水排空的,這是因為長江的水是流動的,即使人們想要排空三峽大壩的水,上遊的水也會源源不斷地流向三峽大壩。
再者是因為,它除了具有蓄洪功能之外,還需要承擔發電,航運等工作。三峽大壩的蓄水位只有達到175米時,三峽大壩才能發揮出正常的發電以及航運效益,簡單來說就是發電最多,能夠通航的船隻噸位更重。
但在汛期時,三峽大壩已經放棄了發電以及航運的一部分功能,將水位降低到防洪限制水位145米,此時既能夠防洪,也能滿足基本的發電以及航運的需要。
三峽大壩建成後,為什麼下遊還有洪災?
近些年來,質疑三峽大壩防洪能力的大有人在,認為當初修建三峽大壩時說三峽大壩能夠抵抗百年不遇的大洪水,但現在長江下遊地區仍舊洪水泛濫。
其實,這是誤解了三峽大壩。
首先我們要知道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是流量達到8.4萬立方米/秒,千年不遇的大洪水是9.9萬立方米/秒,三峽大壩的防洪能力比這兩個都要高,是按照萬年不遇的大洪水標準來設計的,最高可承受13萬立方米/秒的洪峰。
但是,三峽大壩只能防住上遊的水,防不住下遊的降雨,如果下遊降雨達到了百年不遇的水平,那麼當地依然會泛濫成災。
事實上,下遊之所以會發生洪災,和三峽大壩沒關係,和當地的排洪措施有關係。在過去,長江下遊地區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湖泊,而這些湖泊在過去可以承擔防洪的作用,當雨水較多時,湖泊可以分散河流的洪水;當雨水較少時,湖泊可以補充河流的河水。
但近幾千年來,隨著當地人口增加,人們為了獲取更多能量,開始圍湖造田,甚至是濫用水資源,使當地許多小型湖泊消失,大型湖泊面積萎縮。由於曾經湖泊的地方積攢了大量淤泥,土壤比較肥沃,因此人們會在原有湖泊上面種植農作物,甚至是修建房屋。
這也使得當地沒有蓄洪能力,一旦降雨超過了河流的承載能力,河水就會蔓延到周圍地方,淹沒周圍農田、建築等。
也就是說,洪水的發生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不是一個三峽大壩就能夠完全解決長江流域的洪災問題。
總結
三峽大壩之所以沒有在汛期前把水排空,是因為即使它不排空水,也有足夠的庫容能夠防洪。再者是因為三峽大壩除了具有防洪作用外,還具有航運以及發電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