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為什麼不提前把水放空?

2020-12-23 鍾銘聊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今年長江中下遊地區遭遇了多輪降雨,多省、市、地區等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給當地人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但是我們也知道,在長江的上遊地區有一個全國最大的水電站:三峽大壩,其中三峽大壩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防洪,既然如此,為什麼三峽大壩不在汛期來臨之前就把水放空呢?

三峽大壩

首先我們必須要說,即使三峽大壩把水排空,也不能讓下遊免遭洪澇災害。這是因為此次洪澇災害的發生和三峽大壩一點關係也沒有。不但沒有關係,反而是因為三峽大壩的存在,使得長江下遊地區免受更大的經濟災害。

我們先說今年長江下遊洪災產生的原因。今年三峽下遊之所以會形成洪澇災害,是因為今年降雨偏多,導致降雨偏多的原因很可能和厄爾尼諾現象有關,這裡就不再細說了。

此次降雨是長江全流域降雨,也就是說長江上遊以及下遊普遍多雨,而三峽大壩的作用是攔截長江上遊的洪水,為長江下遊爭取一定的時間。

比如,今年三峽大壩的1號洪水的入庫洪峰達到了5.3萬立方米/秒,但出庫水量只有3.5萬立方米每秒,多餘的洪水被攔截在三峽水庫中。並且隨著長江下遊洪澇災害的發生,三峽大壩又一次縮減了出庫水量,將出庫水量控制在1.9萬立方米每秒。

最近半個多月來,三峽水庫從月初共攔截洪水約30億立方米,但三峽水庫的蓄洪量是221.5億立方米,最近這半個月攔截的洪水對於三峽大壩來說算不了什麼。也就是說,三峽大壩即使不提前把水防空,也不影響此次的防洪;而且如果未來幾天長江上遊再次遭遇降雨,三峽大壩還有100多億立方米的庫存能夠攔截洪水。

三峽大壩為什麼不提前把水放空?

首先我們要說,三峽大壩是無法將水排空的,這是因為長江的水是流動的,即使人們想要排空三峽大壩的水,上遊的水也會源源不斷地流向三峽大壩。

再者是因為,它除了具有蓄洪功能之外,還需要承擔發電,航運等工作。三峽大壩的蓄水位只有達到175米時,三峽大壩才能發揮出正常的發電以及航運效益,簡單來說就是發電最多,能夠通航的船隻噸位更重。

但在汛期時,三峽大壩已經放棄了發電以及航運的一部分功能,將水位降低到防洪限制水位145米,此時既能夠防洪,也能滿足基本的發電以及航運的需要。

三峽大壩建成後,為什麼下遊還有洪災?

近些年來,質疑三峽大壩防洪能力的大有人在,認為當初修建三峽大壩時說三峽大壩能夠抵抗百年不遇的大洪水,但現在長江下遊地區仍舊洪水泛濫。

其實,這是誤解了三峽大壩。

首先我們要知道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是流量達到8.4萬立方米/秒,千年不遇的大洪水是9.9萬立方米/秒,三峽大壩的防洪能力比這兩個都要高,是按照萬年不遇的大洪水標準來設計的,最高可承受13萬立方米/秒的洪峰。

但是,三峽大壩只能防住上遊的水,防不住下遊的降雨,如果下遊降雨達到了百年不遇的水平,那麼當地依然會泛濫成災。

事實上,下遊之所以會發生洪災,和三峽大壩沒關係,和當地的排洪措施有關係。在過去,長江下遊地區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湖泊,而這些湖泊在過去可以承擔防洪的作用,當雨水較多時,湖泊可以分散河流的洪水;當雨水較少時,湖泊可以補充河流的河水。

但近幾千年來,隨著當地人口增加,人們為了獲取更多能量,開始圍湖造田,甚至是濫用水資源,使當地許多小型湖泊消失,大型湖泊面積萎縮。由於曾經湖泊的地方積攢了大量淤泥,土壤比較肥沃,因此人們會在原有湖泊上面種植農作物,甚至是修建房屋。

這也使得當地沒有蓄洪能力,一旦降雨超過了河流的承載能力,河水就會蔓延到周圍地方,淹沒周圍農田、建築等。

也就是說,洪水的發生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不是一個三峽大壩就能夠完全解決長江流域的洪災問題。

總結

三峽大壩之所以沒有在汛期前把水排空,是因為即使它不排空水,也有足夠的庫容能夠防洪。再者是因為三峽大壩除了具有防洪作用外,還具有航運以及發電的功能。

相關焦點

  • 三峽大壩有哪些作用?為什麼汛期在還要瘋狂洩洪?
    ——李白 《早發白帝城》長江三峽自古時候起,便一直成為文人們創作的題材。這裡水流湍急,四壁懸崖高聳,這也難怪,為什麼文人們在見過這樣一番景象之後都會詩興大發,創作出膾炙人口的作品。新中國成立之後就一直試圖將長江三峽置於掌控之中,長江三峽落差巨大,擁有極為豐富的水能,在經歷過長達幾十年的充分論證和建設之後,長江三峽大壩最終建成。
  • 三峽大壩
    著名工程有:三峽大壩、三峽水電站、三峽水庫、三峽船閘等。三峽大壩,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三鬥坪鎮境內,距下遊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裡,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三峽大壩旅遊區的核心景觀、三峽水庫的東端。
  • 三峽大壩防洪效果非常好,為什麼不在長江下遊多修建幾個?
    三峽大壩是我國最大的水力發電站,除了發電之外,三峽大壩最主要的功能是防汛,在汛期時,三峽大壩能夠收集洪峰,等待洪峰過去之後再慢慢洩水。在三峽大壩修建之前,長江中下遊地區幾乎每隔10年就會發生一次特大洪水,據統計,洪水對當地造成的經濟損失都能夠修建三峽大壩。
  • 「三峽大壩變形」謠言為何站不住腳?「彈性變形」又是什麼?
    於是,網絡上有關「三峽大壩即將垮塌,下遊幾百萬人危在旦夕」的傳言不脛而走。特別是還有一位「旅居德國」、自稱「水利專家」的王維洛,透露說「三峽大壩是走動的,這種設計決定了三峽大壩的脆弱性」。他稱「三峽大壩的塊體與基礎並非一體,大壩的混凝土壩塊是擺在巖石上的,所以受到水壓力和溫度的影響,他會發生不同的變形和位移,也就是說大壩在走。」
  • 三峽大壩變形?闢謠 - 瀟湘晨報
    按抵禦「萬年一遇再加10%」的洪水而設計,即使在洪峰流量高達12.43萬立方米/秒的衝擊下,大壩本身仍能安然無恙。第二,三峽大壩是混凝土重力壩,是最結實的壩型,不僅不怕長期浸水,其抗壓能力反而會在100年內水越泡越結實。實測結果也表明,已經蓄水17年的三峽大壩,目前的混凝土抗壓能力已經提升了。
  • 三峽大壩在哪裡?
    三峽大壩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距下遊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裡;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三峽大壩旅遊區的核心景觀、三峽水庫的東端。三峽大壩簡介三峽是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三峽水電站,又稱三峽工程、三峽大壩。
  • 能將三峽大壩加高100米?洞庭湖、鄱陽湖加高成水庫?為什麼?
    很明顯這是一個不可能的事情,本身來說,在修建三峽大壩的時候就考慮到了很多問題,同時洞庭湖、鄱陽湖沒有改變也考慮到了很多因素,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情況。為什麼三峽大壩不能加高100米?按照現有的公開數據來看,三峽大壩全長約3335m,壩頂高程185米,如果加100米,那就是285米,大家可以想下這會提升多少水位。
  • 有了三峽大壩,為何洪災還是這麼多?
    退一萬步說,假如原子彈直接命中大壩,其後果只是把大壩炸出一個大缺口,相當於幾個關不上的大閘門而已,不可能發生整個水庫瞬間滔天傾瀉的毀滅性潰壩。"所以,網上有人說今年汛期洪水大,三峽大壩抵禦不了洩洪壓力會發生變形甚至潰壩,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如果是謠言那就太可笑和荒唐了。" 張博庭說。
  • 三峽大壩變形了嗎?會潰壩嗎?
    第二,三峽大壩是混凝土重力壩,是最結實的壩型,不僅不怕長期浸水,其抗壓能力反而會在100年內水越泡越結實。實測結果也表明,已經蓄水17年的三峽大壩,目前的混凝土抗壓能力已由當初設計的25兆帕,升至目前的43兆帕,遠遠超出了設計標準。混凝土重力壩不怕洪水漫頂,又有23個洩洪深孔和22個洩洪表孔,有超強洩洪能力,就更不怕超大洪水的來襲了。
  • 又傳「三峽大壩變形」?專家:純屬惡意炒作
    又傳「三峽大壩變形」?來源:微信公眾號「科技日報」(ID:kjrbwx)記者:唐婷日前,一條「官媒證實三峽大壩變形,水利部:做好防大洪水的準備工作」的網絡傳言在社交媒體上引起關注。「這一說法純屬惡意炒作!針對三峽大壩變形的不實傳言,去年已經澄清過一輪了。
  • 臺灣又現奇葩言論:南方都泡在水裡,三峽大壩毀天滅地?
    受近期持續降雨影響,三峽庫區水位持續上漲。沒想到島內一檔知名節目主持人李正皓竟然拿此說事,在一檔節目中造謠三峽大壩毀天滅地。 臺灣名嘴李正皓稱,整個南方都泡在水裡,就連廣東和上海也都泡在水裡。
  • 三峽大壩嚴重變形汛期安然無恙,跑路40米不塌
    1.谷哥認證,三峽大壩嚴重變形,但卻經大洪水不倒塌。2019年7月份,有境外「專家」認真對比了谷歌2016年和2018年的兩張圖片,發現三峽大壩發生了嚴重的變形,「專家」得出結論,三峽大壩將經受不住2018年的汛期考驗,不久就會崩潰。國內很多憂國憂民的公知們第一時間向廣大民眾發出預警,再不搬到美帝去,就得變成水族了。
  • 成日詛咒三峽大壩 「覺青」真是窩囊
    島內「獨派」媒體鬧出「水淹鳳凰古城 黃河水殺到錢塘江口」的笑話。圖為鳳凰古城淹水。(圖/翻攝自微博)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三峽大壩會不會垮這件事,已經成為「年經文」,每年春夏規模或大或小,都得吵一次。
  • 雅魯藏布江大壩敲定,發電量相當於3個三峽大壩,印媒不開心了
    印度媒體《印度斯坦時報》在11月29日發布報導,稱中國正準備在雅魯藏布江下遊修建一座新的大壩,這座大壩一經建成,發電能力將達到三峽大壩的三倍。而印度媒體則擔心,中國方面所計劃修建的這座大壩將會對印度東北部的水資源安全造成影響。
  • 建於1931年的美國胡佛大壩,對比我國三峽大壩,究竟誰更勝一籌?
    我們知道雨量偏多易形成洪澇災害,那麼這時水庫大壩就顯得尤為重要。說到大壩大家一定會想到我國的三峽大壩,三峽大壩是世界第一大的水電工程,而我們把美國的第一大壩胡佛大壩和三峽大壩來做個對比,看看兩者究竟誰更出色。
  • 中國三峽大壩養的上萬條大魚,如今怎麼樣了?外媒:這不可能
    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三峽大壩旅遊區的核心景觀、三峽水庫的東端。同時三峽大壩在下遊乾旱時可以及時增加放水量以此來緩解乾旱困境,而且據了解三峽大壩的建成讓宜昌至重慶660公裡的繁重航運情況得到改善,萬噸級的船舶可以通過三峽大壩直接到達重慶港,為船舶運輸減少了很多時間。值得一提的是,三峽大壩的建成也讓周邊的旅遊業以及其他相關產業得到了充分發展,每年與三峽大壩相關的產業風險GDP已經達到了近一萬億。
  • 重慶磁器口、洪崖洞接連「淪陷」,三峽大壩有什麼用?
    三峽大壩說起三峽大壩,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作為我們國家關鍵的水力設施,無論是儲水量還是發電能力都穩居第一,也是現如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現如今三峽大壩已運作10了多年,很多人竟然還不知道三峽大壩的真正作用,有人說三峽大壩的作用就是發電,也有人說三峽大壩的作用就是預防洪水。
  • 水利專家:三峽大壩不怕原子彈轟炸,越泡越結實,你信不信?
    水越泡越結實?『中國經濟周刊』7月16日就「三峽潰壩說」採訪中國工程院院士、水文學與水資源學家王浩。這位專家說,三峽大壩壩體不存在任何問題,他還表示這座大壩「會在100年內越泡水越結實」。他稱三峽大壩本身是混凝土重力壩,不但不怕長期泡水,其抗壓能力反而會在100年內水越泡越結實,他甚至稱,已經蓄水17年的三峽大壩,目前的混凝土抗壓能力已遠遠超出設計標準,由當初設計的25兆帕提升至目前的43兆帕。
  • 如果不建三峽,我們下遊的水是否淹得更深,更嚴重?
    如果不建三峽大壩的話,那麼我們國家長江的下遊的水患將會更加的嚴重。三峽大壩是長江水系的一顆定海神針,對於維護整個長江水系的這麼一個水況的平衡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什麼這麼說呢?
  • 三峽大壩高質量機制砂原料的「綠色糧倉」!
    三峽大壩對砂石骨料的選擇卻非常講究。這裡講的砂石,嚴格來講應是機制砂。它的巖性特點要一致,要不含活性成分,還要求其游離雲母含量小於2%。三峽大壩最後一方混凝土完成澆筑後,水電八局砂石分局副局長熊萬祥心中更有特別的情感:「三峽工程75%的砂石都是由我們生產的。如果將這些砂石砌成1米方的長堤,可以在長城上擺個來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