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鼻羚羊,又名賽加羚羊,曾生活在哈薩克斯坦、蒙古、俄羅斯、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至中國西部的廣大區域當中。在中醫當中,「羚羊角」這味藥的正品,就單指高鼻羚羊的角。於是,它們慘遭屠戮。最近公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紅色名錄——脊椎動物篇》顯示,這種生物已經在中國大地上野外絕滅(EW)。如今,國外的高鼻羚羊又遭浩劫。
最近兩周來,在一種神秘疾病的侵襲下,有12萬頭極度瀕危的高鼻羚羊(Saiga tatarica)——接近現存野生羚羊總數的一半——暴斃野外。超過12萬隻高鼻羚羊已經死亡,而此前總數只有25萬。
這一疾病的病原體仍不清楚,但科學家認為它幾乎總是會致命。「我找不到合適的詞語形容。」野生動物保護協會(WCS)的資深科學家喬爾·伯格(Joel Berger)說。「兩三個星期的時間裡失去12萬頭動物,這是個大事件。」
在冰河時期結束之前,高鼻羚羊(又名塞加羚羊)曾分布在從英格蘭到阿拉斯加的廣袤大陸間。氣候回暖後,它們繼續在中亞的大草原上繁衍生息。但在蘇聯解體後,高鼻羚羊的種群數量銳減了95%,主要原因是盜獵——羊角被出售到中國作為傳統藥材。
2006年,仍有高鼻羚羊分布的五個國家——哈薩克斯坦、蒙古、俄羅斯、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籤署了一份關於保護高鼻羚羊的備忘錄。通過嚴格的反盜獵措施,高鼻羚羊的種群數量從不到5萬頭上升到這次瘟疫前的25萬隻。「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功。」高鼻羚羊保護協會埃裡諾·米爾納-古蘭德( Eleanor J. Milner-Gulland)說。
但在本月初,野生遷徙動物保護公約的陸生動物協調員阿里尼·庫赫-斯坦澤爾(Aline Kuehl-Stenzel)收到了一份來自哈薩克斯坦政府的報告,內容是上百隻羚羊的突然死亡,包括帶著幼崽的母羊。自此之後,死亡數量繼續快速攀升。許多食草動物都會出現周期性的大規模死亡現象,其原因可能是乾旱,也可能是牛瘟病毒爆發之類的瘟疫。但由於高鼻羚羊的數量仍然很少,目前這次大規模死亡意味著這一物種的很大比例消失了。
「這次死亡的規模絕對史無前例。」庫赫-斯坦澤爾說。一隻高鼻羚羊和它的幼崽在吃草,周圍都是死去的羚羊屍體。研究者依然不能確定這一死亡事件是否結束了。
皇家獸醫學院的野生動物疾病專家理察·科克(Richard A. Kock)和他的同事們前往哈薩克斯坦幫助開展調查。他們對15隻羚羊進行了屍檢。科學家發現一旦疾病感染了一群羚羊,沒有一隻可以倖免。「百分之百的死亡率是一件極為驚人的事情。」科克說。
他們發現高鼻羚羊感染了兩種致命細菌——一種巴氏桿菌和一種梭菌。但科克認為細菌感染並不是本次事件的主要原因。健康動物體內也有這兩種細菌,但它只在動物身體衰弱時才會變得致命。科克博士還觀察到,高鼻羚羊的死亡速度如此之快,細菌應該不可能傳播到別的動物身上。
「整個發病周期太短了。」他說。科克博士和他的同事們正在調查這次大規模死亡事件背後的其他可能因素,包括由某種未知病毒引起的可能性。他說從屍體組織中分離出病原體還需要3到4周時間。
科學家們也在研究環境變化是否對高鼻羚羊種群產生了影響。例如,今年的強降水可能改變了草原的生態,從而影響了高鼻羚羊的食物。在過去幾十年間,中亞還曾經受過工廠和農場產生的大量化學汙染;科克博士也將對汙染在這次事件中的影響展開調查。「這其中有很多歷史因素。」他說。
有猜想稱這些羚羊可能是因為哈薩克斯坦火箭項目的燃料而中毒了,但庫赫-斯坦澤爾對這一假說表示懷疑。「我並沒有見到證據支持火箭理論。」她說。
要判斷這次大規模死亡背後是否有環境因素,可能需要花上很多年。「我們有一些簡單的理論,但事實很可能複雜,」科克博士說,「必須做研究,讓證據說話。」上周四,野生遷徙動物保護公約發布了一則聲明,稱「這次大規模死亡已經趨於結束」。但是庫赫-斯坦澤爾在周五說,還有報告稱更多的羚羊依然在死去。
「死亡事件可能沒有結束,」她說,「雖然尚未確證,但這一可能性讓我們非常恐懼。」(StellaSun編譯)
圖片來源:Sergei Khomenko/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