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世界-「羚羊」

2021-02-10 動物世界

羚羊是什麼

對一類偶蹄目牛科動物的統稱,廣義上包括了羚羊和小羚羊一類的動物(英文中稱為「antelope」和「gazelle」)。許多被稱為羚羊的動物與人們印象中的相去甚遠,有專家指出,羚羊類的動物總共有86種,分屬於11個族、32個屬。


對於分類學,羚羊並沒有特定的專指哪個科或屬。羚羊的特徵是長有空心而結實的角,有區別於牛、羊這一類的反芻動物。人們把羚羊作為一個類群已達到共識,比如物種存活委員會建立的「羚羊專家組」,即是把這一類動物作為一個動物學研究和保護的單元。

這裡對羚羊亞科下的32種動物進行全面的介紹

羚羊亞科(學名Antilopinae)是屬於牛科以下的一個亞科,屬中小型牛科動物,腿很細,善於奔跑,最快的速度可達時速90公裡。壽命較短,一般不會超過20歲。

沙羚屬 Ammodorcas



中文名:沙羚

英文名:Dibatag

學名:Ammodorcas clarkei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沙羚屬 Ammodorcas
種沙羚 A. clarkei

沙羚別名克拉克的瞪羚,生活與衣索比亞和索馬利亞的半沙漠草原地帶。沙羚並不是真正的瞪羚。當它們受到驚嚇時,它們的黑尾巴就會往上翹。其英文名dibatag來源於索馬利亞語,意思是「直尾巴」。

跳羚屬 Antidorcas



中文名:跳羚

英文名:Springbok

學名:Antidorcas marsupialis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跳羚屬 Ammodorcas
種跳羚 A. marsupialis

跳羚,分布在非洲南部的安哥拉、納米比亞、波札那和南非。棲息於熱帶稀樹草原,喜歡乾燥和開闊的環境,群居,以植物的枝葉為食,有時也吃莖。天生善跑跳,時速可達94公裡,僅次叉角羚和獵豹。最高可跳3.5米,最遠可跳10米。它們就是利用這方式來應付它們的頭號天敵獵豹,以跳躍閃避獵豹的攻擊或擾亂其視線。

印度羚屬 Antilope



中文名:印度黑羚
英文名:Blackbuck
學名:Antilope cervicapra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印度羚屬 Antilope
種印度黑羚 A. cervicapra

印度黑羚,食草動物,為典型的草原羚羊。原產於印度、巴基斯坦等中南亞地區,後因為引入,所以在北美平原、南美亞馬遜甚至加勒比海的一些島嶼都能叫到其蹤影。性機敏,智力很高,擅長跑跳。印度黑羚雌體和雄體相差較大,雌體為黃褐色,樣子很像高角羚,無角且體型較小;雄性有V形長角呈螺旋狀,長度45-65釐米,身體大部分為黑棕色,眼眶、腹部、小腿、頸的下部和喉嚨部分為白色。

大耳羚屬 Dorcatragus



中文名:大耳羚

英文名:Beira

學名:Dorcatragus megalotis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大耳羚屬 Dorcatragus
種大耳羚 D. megalotis

大耳羚,也稱貝拉羚,是偶蹄目牛科大耳羚屬(貝拉羚屬)中唯一的一種,分布於東非的衣索比亞、吉布地和索馬利亞等地。

瞪羚屬 Gazella



中文名:蒼羚

英文名:Dama gazelle

學名:Gazella dama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瞪羚屬 Gazella
種蒼羚 G. dama

蒼羚,生活於非洲撒哈拉沙漠內,現在僅分布在查德、馬裡和尼日境內。通常棲息於草原和半沙漠地區,白天活動,群居,植食性,以灌木的枝葉和草為主食。它們是季節性遷移,會形成較大的群體,於旱季時會遷往南方找尋食物,雨季時則回到北方境內。它們的天敵有獵豹、獅子、豹、鬣狗和豺。

蒼羚頭體長140-165釐米;尾長25-35釐米;肩高90-120釐米;重量40-75公斤。

蒼羚主要為淡褐色,但頭部、臂部而至腹部並延伸至四肢均為白色,頸上有一白點。



中文名:蘇丹羚

英文名:Soemmerring's gazelle

學名:Gazella soemmerringii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瞪羚屬 Gazella
種蘇丹羚 G. soemmerringii

蘇丹羚,現今只分布於非洲的吉布地、厄利垂亞、衣索比亞、索馬利亞。



中文名:葛氏瞪羚

英文名:Grant's gazelle

學名:Gazella granti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瞪羚屬 Gazella
種葛氏瞪羚 G. granti

葛氏瞪羚,分布於非洲的坦尚尼亞、蘇丹、衣索比亞和肯亞。身體纖瘦,腿長,大腿肌肉發達,跑得很快。肩高約130釐米,體重80千克左右。毛色與湯普森瞪羚相同。葛氏瞪羚經常與湯氏瞪羚結群。



中文名:山瞪羚
英文名:Mountain gazelle
學名:Gazella gazella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瞪羚屬 Gazella
種山瞪羚 G. gazella

山瞪羚,主要分布於阿拉伯半島,棲息於山地、丘陵和海岸平原。耐熱耐旱,群體生活,黎明和黃昏活動,以樹葉和植物的根莖為食。野生山瞪羚壽命最高8歲。



中文名:多加瞪羚
英文名:Dorcas gazelle
學名:Gazella dorcas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瞪羚屬 Gazella
種多加瞪羚 G. dorcas

多加瞪羚,又名小鹿瞪羚,草食性,其眾多的亞種可以生活在草原、旱谷、沙漠和半沙漠地帶,是分布最廣的瞪羚。從北非到阿拉伯甚至到印度東部都是它們的分布地區。他們能高度適應沙漠環境,它們可以畢生不用喝水,透過在攝食的植物水份維生。



中文名:細角瞪羚
英文名:Slender-horned gazelle
學名:Gazella leptoceros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瞪羚屬 Gazella
種細角瞪羚 G. leptoceros 

細角瞪羚,生活在撒哈拉沙漠的部分地區,主要分布在阿爾及利亞、查德、埃及、利比亞、馬裡、尼日、蘇丹和突尼西亞等國家。細角瞪羚主要在早晨、傍晚和夜晚活動,群居。不需要喝水,其水分來自於樹葉和草。細角瞪羚是流浪性動物,但細角瞪羚並不遷徙。



中文名:赤額瞪羚
英文名:Red-fronted gazelle
學名:Gazella rufifrons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瞪羚屬 Gazella
種赤額瞪羚 G. rufifrons

赤額瞪羚,廣泛但不平均的分布在中非洲地區,由塞內加爾至衣索比亞東北部都可看到它們的蹤影,主要居住於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的薩赫勒地區,生活在乾燥草原、稀樹大草原及灌木沙地。



中文名:湯姆森瞪羚
英文名:Thomson’s gazelle
學名:Gazella thomsonii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瞪羚屬 Gazella
種湯姆森瞪羚 G. thomsonii

湯姆森瞪羚,是最著名的羚羊之一。分布於非洲的稀樹大草原和開闊草地,特別是肯亞和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是小型瞪羚,體長80-120釐米,矮小粗壯,善跑好鬥,食草動物,主要吃新鮮的草。野生湯姆森瞪羚壽命可長達10-15歲。



中文名:斯氏瞪羚
英文名:Speke’s gazelle
學名:Gazella spekei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瞪羚屬 Gazella
種斯氏瞪羚 G. spekei

斯氏瞪羚,分布於非洲東部的索馬利亞和衣索比亞。棲於炎熱乾燥的草原、灌木叢和半沙漠地區,結小群活動,由雄性帶領,有領地意識。早晨和傍晚覓食,植食性。斯氏瞪羚體長95-105釐米;尾長15-20釐米;肩高50-60釐米;體重15-25千克。 斯氏瞪羚是最小的瞪羚,毛色為淺棕色,腹部為白色。雄性與雌性均有角,平均長度29釐。



中文名:居氏瞪羚
英文名:Cuvier’s gazelle
學名:Gazella cuvieri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瞪羚屬 Gazella
種斯氏瞪羚 G. spekei

居氏瞪羚,主要分布在非洲西北部的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和突尼西亞境內的阿特拉斯山脈。偏好砂質或石質的丘陵和高原,早晨和晚上活動,在開闊地覓食,是草食性反芻動物,下午休息時躲入林中。性情警覺,擅長跳躍,奔跑速度極快。雄性具有領地性,用尿液和糞便標示領域,在繁殖季節雄性間會發生激烈的打鬥。



中文名:鵝喉羚
英文名:Goitered gazelle
學名:Gazella subgutturosa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瞪羚屬 Gazella
種鵝喉羚 G. subgutturosa

鵝喉羚,主要分布在亞洲中部,包括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中國西部和蒙古南部。屬於典型的荒漠、半荒漠動物,棲息於海拔2000~3000米的高原開闊地帶,主要以荒漠中的豬毛菜屬、雅蔥屬、蒿屬及禾本科、黎科植物為食。野生鵝喉羚壽命8-13歲。

鵝喉羚體長90-126釐米;尾長10-23釐米;肩高56-80釐米;體重18-40公斤。雄性較大。 雄羚在發情期喉部特別肥大,狀似鵝喉,故得此名;雄羚長有一對30多釐米長的黑褐色角,微向後彎角尖朝內,角上有一圈圈的環稜,圈數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最多可達到17條;雄羚角較長,雌羚的角較短。 鵝喉羚的頭、頸、背部及四肢前面均為棕褐色,腹部、臀部白色,尾黑褐色。

長頸羚屬 Litocranius



中文名:長頸羚
英文名:Gerenuk
學名:Litocranius walleri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長頸羚屬 Litocranius
種長頸羚 L. walleri

長頸羚生活非洲東部的索馬利亞、衣索比亞、坦尚尼亞、肯亞。性情較害羞,警惕性高,隨時會俯首向前奔跑,且能穿越矮小的叢林。它們一般只會在3-10頭的群族生活。食草動物主要以樹葉為食。

長頸羚的體長1.5米,尾長0.25米,肩高0.9-1米,體重40-50公斤。雄性有角,雌性無角,角長約40釐米。它最大的特點是其像長頸鹿的長脖子和又細又長的腿。 雄性有著粗壯,像豎琴形狀,長達40釐米的角。它們的皮在背部是赤紅色,兩側顏色較淺,腹部則是白色的。

犬羚屬 Madoqua



中文名:林犬羚

英文名:Salt's dik-dik

學名:Madoqua saltiana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犬羚屬 Madoqua
種林犬羚 M. saltiana

林犬羚是一種小型羚羊,分布於非洲的肯亞北部和蘇丹東部的半沙漠地區,棲息於低矮灌木叢中。



中文名:岡氏犬羚

英文名:Günther's dik-dik

學名:Madoqua guentheri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犬羚屬 Madoqua
種岡氏犬羚 M. guentheri

岡氏犬羚,分布在非洲的衣索比亞、肯亞、索馬利亞、南蘇丹、烏幹達和埃及。



中文名:柯氏犬羚

英文名:Kirk's dik-dik
學名:Madoqua kirkii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犬羚屬 Madoqua
種柯氏犬羚 M. kirkii

柯氏犬羚,分布於非洲的索馬利亞南部,肯亞中南部,坦尚尼亞中北部,安哥拉西南部和納米比亞。生活在乾燥的灌木叢中,灌木是柯氏犬羚的主要食物,柯氏犬羚並不需要太多水。是一夫一妻的。柯氏犬羚體長54-70釐米;尾長3.5-5.5釐米;肩高35-45釐米;重量:7公斤。 柯氏犬羚背部毛色為黃灰色或紅褐色,腹部為灰白色。僅雄性有角。由於在柯氏犬羚的頭上有濃密的毛,所以柯氏犬羚的角很難被發現。但柯氏犬羚的尾巴和蹄子卻很容易被發現。

新小羚屬 Neotragus



中文名:倭新小羚

英文名:Royal antelope

學名:Neotragus pygmaeus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新小羚屬 Neotragus
種倭新小羚 N. pygmaeus

倭新小羚,肩高僅25-30釐米,是世界上最小的羚羊。毛色為淡褐色,身體下部的顏色較淺。雄性有向釘子的角,長3釐米。生活在非洲密林中,以樹葉和水果為食。它們是非常害羞的夜行動物,喜獨居。



中文名:貝氏島羚

英文名:Bates's pygmy antelope

學名:Neotragus batesi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新小羚屬 Neotragus
種貝氏島羚 N. batesi

貝氏島羚,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森林中,以樹葉、嫩芽、草為食,也吃農作物,雄性有領地意思。貝氏島羚體長50-57釐米,重量2-3公斤,只有雄性有角,長約3.8-5釐米。



中文名:桑島新小羚

英文名:Suni

學名:Neotragus moschatus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新小羚屬 Neotragus
種桑島新小羚 N. moschatus

桑島新小羚,是一種非常小的羚羊,肩高30-43釐米;體重4.5-5.4公斤。 雄性有8-13釐米的短角向後彎曲生長靠近頭顱。雌性則沒有短角。。它們生活在非洲東南部的灌木叢中。以樹葉、水果、真菌和花為食。

山羚屬 Oreotragus



中文名:山羚
英文名:Klipspringer
學名:Oreotragus oreotragus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山羚屬 Oreotragus
種山羚 O. oreotragus

山羚,分布於非洲東部、南部,包括衣索比亞、烏幹達、和坦尚尼亞、南非、奈及利亞和中非共和國。自然棲息地是沿海的丘陵和山地,海拔不超過4000米。山羚是草食性動物,以石間植物為糧食。它們不用喝水,這是由於多汁的植物提供了它們生存所需的水份。具有領地性。山羚頭體長75-115釐米;肩高58釐米;重量8-18公斤。 山羚只有雄性有脆弱的角,一般長20-25釐米。它們以蹄尖站立。山羚的毛皮厚而密,有著橄欖形狀的小斑點。它們的毛皮使它們能在生活的石間混和,難讓人發現。

侏羚屬 Ourebia



中文名:侏羚

英文名:Oribi

學名:Ourebia ourebi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侏羚屬 Ourebia
種侏羚 O. ourebi

侏羚,是偶蹄目牛科侏羚屬中唯一的一種,廣泛分布於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熱帶草原。有很多亞種。

藏羚屬 Pantholops



中文名:藏羚羊
英文名:Tibetan antelope
學名:Pantholops hodgsonii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藏羚屬 Pantholops
種藏羚 P. hodgsonii

藏羚羊,又名藏羚,是中國青藏高原特有種,主要分布於青海、新疆、西藏、四川四省,有少量分布在印度拉達克地區。生活在海拔4300-51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上。季節性遷徙是它們重要的生態特徵。群居,草食性。人工飼養的藏羚羊壽命大約10歲。藏羚羊肩高75-85釐米;重量25-40公斤;尾長13釐米。 藏羚羊雄性長角,長約54-60釐米,雌性無角。

原羚屬 Procapra



中文名:藏原羚

英文名:Tibetan gazelle

學名:Procapra picticaudata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原羚屬 Procapra
種藏原羚 P. picticaudata

藏原羚,別名西藏瞪羚,是羚羊的一種,生活在青藏高原。肩高45-60釐米,體重11-20千克。僅雄性有角,尖端很細,帶環。較長約35釐米。臉上沒有很明顯的斑紋。毛色為灰白色,腹部白色。在12月交配,雌性在5月產仔。



中文名:普氏原羚

英文名:Przewalski's gazelle

學名:Procapra przewalskii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原羚屬 Procapra
種普氏原羚 P. przewalskii

普氏原羚,又名灘黃羊,與黃羊都屬於牛科原羚屬的一種動物,普氏原羚的成對角的角尖明顯向內側勾曲。這是區別於黃羊、藏原羚的顯著特徵。曾廣泛分布於中亞地區,但現僅發現於中國青海湖周邊,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03年及之後的數次調查顯示普氏原羚的數量達到500-600隻(可能更多)。2008年IUCN評估至少有350-400隻普氏原羚在野外活動,並在名錄中將其由極危物種調整為瀕危物種;同時指出其生存仍面臨威脅,須保持定期監視其數量及種群趨勢的變化。

該物種1873年由俄國探險家尼科萊·普爾熱瓦爾斯基率領探險隊在青海湖邊發現,1949年被確認為一個獨立的種。



中文名:黃羊

英文名:Mongolian gazelle

學名:Procapra gutturosa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原羚屬 Procapra
種黃羊 P. gutturosa

黃羊,又名蒙古瞪羚為原羚屬的動物。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黑龍江、內蒙古、甘肅、河北、陝西、山西、寧夏、遼寧、吉林等地,多棲息於草原、荒漠草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外貝加爾地區鄂嫩河上遊。

小巖羚屬 Raphicerus



中文名:小巖羚

英文名:Steenbok

學名:Raphicerus campestris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小巖羚屬 Raphicerus
種小巖羚 R. campestris

小巖羚,是非洲常見的小型羚羊,分布於肯亞、坦尚尼亞、安哥拉、納米比亞、南非、史瓦帝尼、波札那、莫三比克、尚比亞、辛巴威和賴索托,以前在烏幹達很常見,但現在有可能已經滅絕了。



中文名:沙氏巖羚

英文名:Sharpe's grysbok

學名:Raphicerus sharpei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小巖羚屬 Raphicerus
種沙氏巖羚 R. sharpei

沙氏巖羚,分布於非洲的南非、納米比亞、波札那、莫三比克、辛巴威、尚比亞、馬拉威和坦尚尼亞。晝伏夜出,獨居,非常膽小。



中文名:黑耳巖羚

英文名:Cape grysbok

學名:Raphicerus melanotis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小巖羚屬 Raphicerus
種沙氏巖羚 R. melanotis

黑耳巖羚,分布於南非,夜間活動,白天藏匿於灌木叢中,通常單獨活動,有領地性。

高鼻羚羊屬 Saiga



中文名:高鼻羚羊
英文名:Saiga antelope
學名:Saiga tatarica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亞科羚羊亞科 Antilopinae
屬高鼻羚羊屬 Saiga
種高鼻羚羊 S. tatarica

高鼻羚羊,又名塞加羚羊,棲息在草原和半荒漠地區,群居,隨季節性遷移,植食性。奔跑速度極快,時速可達每小時100公裡。高鼻羚羊發情期從11月下旬開始,發情期間,雄性的鼻子膨脹起來,且不進食,雄性間會發生激烈的角鬥,死亡率極高。

2006年9月,尚有高鼻羚羊分布的5個國家(哈薩克斯坦、蒙古、俄羅斯、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籤署《關於高鼻羚羊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的諒解備忘錄》(The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Concerning Conservation, Restor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the Saiga Antelope)。之後各國嚴格執行反盜獵措施,高鼻羚羊的數量從50,000頭恢復到250,000頭。

2015年4月,高鼻羚羊突發大面積死亡事件,二至三周內有近一半的高鼻羚羊,逾120,000頭死亡。其發病時間極短,死亡率也達到100%。但死亡原因仍不明確。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動物世界

微信公眾號:iltawcom


相關焦點

  • 動物世界-高鼻羚羊Saiga antelope
    由於過多外在惡劣因素,高鼻羚羊平均壽命只有3-4歲。因鼻部特別隆大而膨起,向下彎,鼻孔長在最尖端,因而得名「高鼻羚羊」。2015年的大規模死亡事件中新社阿斯塔納2015年5月28日,據哈薩克斯坦農業部消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國際獸疫局)將成立特別委員會,調查日前發生在該國境內的高鼻羚羊大規模死亡事件。近日來,哈境內高鼻羚羊死亡數量已達12萬隻,接近總數的一半。
  • 動物日曆|高鼻羚羊
    亞洲動物法學會的專欄#動物日曆,在此你可以了解更多關於居住在亞洲的物種們。
  • 體長可達345釐米的羚羊-伊蘭羚羊
    T. oryx伊蘭羚羊,又名巨羚、大羚羊,分布於非洲東部、南部。伊蘭羚羊名字中的「伊蘭」來自荷蘭語,意思是駝鹿。當初荷蘭殖民者來到開普省看見如此巨大的野生動物時,就用這個名字稱呼它們。最早在1766年由彼得·西蒙·帕拉斯命名(Peter Simon Pallas)。
  • 生死邊緣--高鼻羚羊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極危(CR)高鼻羚羊雄性頭體長:123-146釐米;肩高:69-79釐米;體重51公斤; 高鼻羚羊雌性頭體長:108高鼻羚羊的重要新聞:中新社阿斯塔納2015年5月28日,據哈薩克斯坦農業部消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國際獸疫局)將成立特別委員會,調查日前發生在該國境內的高鼻羚羊大規模死亡事件。近日來,哈境內高鼻羚羊死亡數量已達12萬隻,接近總數的一半。
  • 「大羚羊」太多了,讓我們重新認識TA:伊蘭羚羊
    (羚羊是「牛」?有疑惑請點擊這裡)伊蘭羚羊體型非常龐大,是世界第二大的羚羊,雄性體重可達900公斤。看起來十分的魁梧,幾乎完全不像是「羊」,更像是「牛」,胸、頸、肩部肌肉發達,與其他羚羊相比腿更短更結實,整體呈現方形,看起來就像是健壯的牛身(確實也屬於牛亞科而不是羚羊亞科)。
  • 12萬頭高鼻羚羊死於非命
    在中醫當中,「羚羊角」這味藥的正品,就單指高鼻羚羊的角。於是,它們慘遭屠戮。最近公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紅色名錄——脊椎動物篇》顯示,這種生物已經在中國大地上野外絕滅(EW)。如今,國外的高鼻羚羊又遭浩劫。最近兩周來,在一種神秘疾病的侵襲下,有12萬頭極度瀕危的高鼻羚羊(Saiga tatarica)——接近現存野生羚羊總數的一半——暴斃野外。
  • 遊牧「世界」(一):填充熊與羚羊標本
    遊牧與其說是進入世界,不如說是創造世界的一種方式,這首先是因為世界在影像的遊牧精神中重新創作著它自己。本文將分三期連載,本期為第一部分。正如D20諸多影片所展示的主體行動與動物行為學之間的交錯徹底擺脫了動物作為寓言形象的傳統,而這些「野生動物」成了一種奇異的符號,能夠參與甚至在本質上界定一個人或是一個群落的生命體驗。
  • 【rlyl物種說】今日--伊蘭羚羊(Common eland)
    ▲雄性伊蘭羚羊界:動物界 Animalia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哺乳動物綱 Mammalia伊蘭羚羊,又名巨羚、大羚羊,分布於非洲東部、南部。棲息在遼闊平原及非洲大平原的山腳。群居,晨暮活動,以吃草、樹枝及葉子為食。野生伊蘭羚羊壽命15-20歲。最早在1766年由彼得·西蒙·帕拉斯命名(Peter Simon Pallas)。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無危(LC)
  • 《歡樂大作戰》羚羊騎士怎麼玩 羚羊騎士陣容搭配攻略
    導 讀 歡樂大作戰羚羊是靈敏陣營的一位英雄,那麼歡樂大作戰羚羊中哪一個職業最值得新手玩家培養?
  • 獅子捕殺大羚羊,被狂踢36腳,羚羊:我覺得還可以再掙扎一下!
    獅子捕殺大羚羊,被狂踢36腳,羚羊:我覺得還可以再掙扎一下!大草原上捕食獵物的場景是經常可以看到的,羚羊經常是肉食動物們的捕食對象,一隻羚羊外出覓食遇見老虎,正常的反應應該是逃跑。但是,這隻羚羊並沒有逃跑,而是直接衝著老虎跑去,想要用自己的羊角將老虎擊退,但是,它太高估自己的實力了,剛走到老虎面前,就被老虎一招鎖喉,有些羚羊即使在生死關頭。只要有活下去的希望,也要在掙扎一下,一隻羚羊被獅子咬住後腿,但是它並沒有放棄掙扎,拼命地用自己的後腿踢向獅子,羚羊:「我覺得還可以再掙扎一下!」
  • 羚羊在遇到危險的時候為何跳著跑
    西山經》有提到麢(líng),就是現在的羚羊。遇到危險逃跑的羚羊羚羊這一類主要分布在非洲,小羚羊分布在非洲和亞洲。阿拉伯半島是阿拉伯大羚羊和小鹿瞪羚的棲息地。印度是印度大羚羊、印度瞪羚和的印度黑羚的棲息地。
  • 美國神奇的羚羊谷和藍色的鮑威爾湖
    羚羊谷是世界上著名的狹縫型峽谷之一,位於美國西部亞利桑那州,屬於納瓦荷原住居民保護區。羚羊谷分上羚羊谷和下羚羊谷兩個獨立的部分。
  • 世界上正瀕臨滅絕的10種動物
    在這種包含錯誤的人類道路上,許多動物已經瀕臨滅絕,甚至有一些動物被認為永遠消失了。好消息是,今天我們掌握了重要的信息,可以去了解和應對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例如,擁有最完整的物種保護現狀清單,即被稱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它可以表示物種類別滅絕的風險,並告訴我們哪些動植物正在恢復。而今天,安迪就將為你介紹,世界上正瀕臨滅絕的10種動物。
  • 中國還有野外賽加羚羊?價值4000多萬的羚羊角來自哪?
    近日,江蘇公共·新聞頻道報導了一起野生動物犯罪大案:一起特大非法販賣瀕危野生動物製品(高鼻羚羊/賽加羚羊)案被警方成功破獲,涉案金額達4000餘萬元,抓獲涉案犯罪嫌疑人23名。(參考連結:驚奇!診所用已在中國野外滅絕的賽加羚羊角 牽出特大瀕危野生動物案)高鼻羚羊(學名:Saiga tatarica),又稱賽加羚羊,是極危物種,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539期:①世界上最大的犀牛蟑螂,螳螂在它頭上②鱷魚搶走野狗羚羊③非洲野狗狂吃羚羊④黑羊的墊腳石⑤獵人蜘蛛脫殼
    世界是殘酷的嗎,我思考了很久,定下了這一個主題。基本上,地球上的動物種種行為都圍繞著兩個重要主題:生存與繁殖。
  • 《野生羚羊》拚命三郎-協助拍攝
    羚羊是對一類偶蹄目牛科動物的統稱。羚羊類的動物總共有86種,分屬於11個族、32個屬。對於分類學,羚羊並沒有特定的專指哪個科或屬。羚羊的特徵是長有空心而結實的角,是區別於牛、羊這一類的反芻動物。野生羚羊【第1幅圖】此作品由深圳攝影愛好者閻先生在著名的廊坊地區拍攝
  • IDF學術·評論 | 遊牧「世界」(一):填充熊與羚羊標本
    遊牧與其說是進入世界,不如說是創造世界的一種方式,這首先是因為世界在影像的遊牧精神中重新創作著它自己。本文將分三期連載,本期為第一部分。正如D20諸多影片所展示的主體行動與動物行為學之間的交錯徹底擺脫了動物作為寓言形象的傳統,而這些「野生動物」成了一種奇異的符號,能夠參與甚至在本質上界定一個人或是一個群落的生命體驗。
  • 動物世界-豹的分類
    擅長爬樹,晨暮活動,以嚙齒類動物、鳥類、小型羚羊和野兔為食,也吃甲蟲和爬行動物,部分非洲豹則偏好捕食穿山甲和豪豬。非洲豹由於面臨棲息地的逐漸喪失和分割的威協,2008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其列入近危物種。目前此亞種在保護區以外越來越少見,數量正在不斷減少。
  • 羚羊谷
    關注小喜齋公眾號cozystudyRobbie Medici帶你裝逼帶你飛羚羊峽谷(英語:Antelope Canyon、納瓦荷語:Tsé bighánílínídóó Hazdistazí),是世界上著名的狹縫型峽谷之一,也是知名的攝影景點。
  • 羚羊彩穴 | 沒有羚羊的羚羊谷到底美在哪裡?
    是世界上著名的狹縫型峽谷之一,也是知名的攝影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