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超7-11!中國新的「便利店之王」即將誕生!

2020-12-14 電商報

3年加盟1萬家,蘇寧小店還在擴張!

一出生就跑出極限速度的蘇寧小店,準備換一個賽道加速往前飛奔了。

前不久,蘇寧小店在618期間宣布:全面開放門店加盟,3年內實現加盟1萬家門店的目標!

3年開出1萬家門店意味著什麼?平均一年要開出3000家門店!這是連7-11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要知道,全家開出2500家便利店,用了整整10年;美宜佳從1998年開出第一家便利店,到2018年開出15000家便宜店領先全行業,用了足足20年!

但是,對蘇寧小店而言,時間不是問題,開店數量也不是問題,一切皆有可能。

蘇寧本來就是做線下實體店起家的,在渠道和供應鏈上有著別人無法取代的優勢,在擴張速度上自然也就不同凡響。

那麼,蘇寧小店開店的速度有多恐怖?

2017年,第一家蘇寧小店在上海開業;八個月後,蘇寧小店就不可思議的達到1400家。

2018年,在上一年年底張近東宣布在未來三年將蘇寧旗下各種業態門店總數擴展至2.5萬家的硬核KPI的刺激下,全國的蘇寧小店一路狂奔到5000家。

2019年,蘇寧小店的數量反超7-11和全家等老牌便利店,僅次於用了20多年辛苦布局的美宜佳!

和美宜佳不一樣,雖然蘇寧小店的主要消費場景也是全國成千上萬的社區,但是因為和蘇寧易購的關係密切,蘇寧小店還承擔了為蘇寧易購開山闢路的功能。

比如說,蘇寧小店一直是作為蘇寧易購的前置倉和中轉站而存在的,還負責打通所有訂單的最後100米的運送服務。

再比如說,7-11式的社區集中服務:快遞代遞、蘇寧有房和蘇寧金融的推廣服務等無所不包。

但是,因為這兩年擴張過快,蘇寧在對蘇寧小店的投入一直很大,這也讓蘇寧感受到了重重壓力,這也是蘇寧小店最近開放加盟的主要原因。

蘇寧小店變換賽道後輕裝上陣

此前,蘇寧小店採取的是統一的自營的模式,就像物流領域自建物流的重資產模式,這是平臺方包辦一切的經營模式;而天貓小店、京東便利店採取的都是加盟模式,平臺方出標準和技術,收取加盟方的服務費和加盟費。

自營模式的好處顯而易見:利於控制全局,也能發揮出團戰優勢。但是,它也有一個「不足之症」:投入太大,太費錢了。

就當蘇寧現在有5000家蘇寧小店,我們先算一筆簡單的帳:一個門店4個員工,全部5000家門店的員工數量就達到2萬人,光是解決5000名一線店長如何快速培訓,2萬名員工如何統一思想,就是一個無法求證的算術題。

當然最主要的是:就算是作為新零售巨頭蘇寧,在對蘇寧小店的投入上,也不可能像個無底洞一樣一直填下去。

幾千家蘇寧小店這兩年就吸了很多資金了,真的等到發展到一兩萬家門店,這筆投入該有多大?

2018年10月,蘇寧易購3億美元增資蘇寧小店;

2019年5月20日,蘇寧易購通過三家公司出資4.5億美元認購增資蘇寧小店。

在投資蘇寧小店的同時,蘇寧易購本身的主業務也承受著非常大的壓力,這時候,卻還要每年拿出數億美元補貼蘇寧小店,怎麼看都不是一筆划算的買賣。

重壓之下,蘇寧小店最近宣布放開加盟,這也是可以預料得到的。

在加盟的模式下,蘇寧小店不必事事躬親,又要開店選址,又要自己搞裝修,銀子像海水一樣花出去了,收回來的卻不夠打牙祭,以後,蘇寧小店只需要專注於商品運營就可以了,這是一種真正的輕裝上陣。

當然,前提是:加盟蘇寧小店真的能賺到錢嗎?

加盟蘇寧小店真的能賺到錢嗎?

其實,蘇寧布局蘇寧小店的意圖不難窺見:與其說是讓蘇寧小店和蘇寧其他業態共同打造「一小時場景生活圈」,不如說是被形勢所迫。

首先,隨著線上紅利的到頂,線上運營成本高企,B2C網絡零售市場的開發也接近飽和,實現業務的大幅增長又談何容易?這時候,從線上走到線下,尋找新的流量入口,對主流電商平臺而言,就算硬著頭皮也要走下去。

其次,對蘇寧易購而言,它需要在主業務之外找到更多新的業務增長點。

這些年來,依靠和阿里的合作關係,蘇寧在家電領域的優勢還在;與此同時,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蘇寧易購的主營電商業務也需要獲得更大的突破,才能確保公司航行在一個正確的航道上,在這種背景下,蘇寧小店就被賦予了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的角色。

但是,實事求是的說,蘇寧小店目前還存在著一些急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是如何提高盈利能力。

從此前已披露的數據上看,從2018年1月到7月,蘇寧小店的營收為1.43億元,虧損卻達到2.96億元,債務高達6.53億元,所以,如何高盈利能力,是接下來蘇寧小店急需解決的問題,因為它直接關係到線下的模式能不能走得通。

其次是蘇寧小店如何體現出自身的競爭力。

在蘇寧小店和周邊超市同時消費過的人都知道,相對於周邊的超市,蘇寧小店的商品布局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地方。比如說,因為店面小,蘇寧小店內商品的種類比較單一,以飲料和即食食品為主;還有,部分商品比周邊的超市都貴,形成不了自己的價格優勢,長此以往,很難保證顧客留存率,業務也很難擴大。

還有,供應鏈能力的建設。

其實,管理一個線下幾千家的門店並非易事,特別考驗供應鏈組織和管理能力,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在這方面做得最好的還是7-11和全家,有超高的客流量和超強的盈利能力為證。

也就是說,不管是做零售還是新零售,規模是很重要,但規模絕對不是核心價值,零售行業拼到最後,拼的還是供應鏈能力,拼的是服務和產品。

所以,對便利店而言,單純數量上的超越意義可能並不是很大,怎麼樣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吸引客流,實現盈利,是蘇寧小店在即將成為中國新的「便利店之王」途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作者:電商君

相關焦點

  • 二線便利店之春?鄭州破7-11全球銷售紀錄,便利蜂激進開店
    便利蜂新增門店有一半將位於中國的二、三線城市,這與7-11的擴張思路不謀而合。7-11進入中國以來一直都比較謹慎地拓展門店,對門店盈利的要求高於門店數量。但是這兩年,7-11不斷進入新的城市,從2018年開始,南京、西安、福州、鄭州、長沙,這些活躍的新一線、二線城市都有了7-11的身影,甚至還創造出門店單日銷售的世界紀錄,目前最高的紀錄是10月開業的鄭州首店,65萬元。
  • 7-11、羅森、全家的便利店加盟模式及費用比較(收藏)
    世界便利店三大巨頭:7-11、羅森、全家的加盟模式有著怎麼樣的秘密,小米今天帶大家學習學習。◆     7-11    ◆7-11加盟模式分為兩種,分別是A型加盟條件(特許加盟)和D型加盟條件(委託加盟),異同之處請看下圖:
  • 世界便利店三巨頭7-11、羅森、全家的加盟模式比較與解讀
    作為便利店行業發展最為成熟的三家企業:7-11、羅森、全家的加盟模式有著怎麼樣的秘密,小編今天帶大家學習學習。7-11加盟模式分為兩種,分別是A型加盟條件(特許加盟)和D型加盟條件(委託加盟),異同之處請看下圖:品牌對於企業就像自己的孩子。
  • 便利店三巨頭7-11、羅森、全家加盟模式比較與解讀!
    作為便利店行業發展最為成熟的三家企業:7-11、羅森、全家的加盟模式有著怎麼樣的秘密,小編今天帶大家學習學習。7-11加盟模式分為兩種,分別是A型加盟條件(特許加盟)和D型加盟條件(委託加盟),異同之處請看下圖:品牌對於企業就像自己的孩子。7-11總部對於加盟商的篩選條件最為嚴格。
  • 7-Eleven的慢與中國便利店的快
    作者丨房煜 虎嗅主筆頭圖丨視覺中國日本7-11(即7-ELEVEn,下同)是便利店行業的標杆,網上的美譽和各種分析鋪天蓋地,但很少有人系統分析過中國的7-11發展狀態,這種分裂已經存在多年。如果講學習標杆的成本,學習身邊每天可以看見的7-11,總比去日本考察一趟划算。原因在於,外界一直認為中國的7-11發展得不好,發展得太慢了。
  • 梳理羅森、全家、7-11便利店中國門店布局
    隨著眾多創新便利店的離場,向來穩紮穩打的外資便利店的發展再次受到了關注。7-11、全家、羅森在中國市場有不同的區域發展側重,在速度和門店數量上有的具有先發優勢,有的後發先至。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三家日資便利店在京津地區、華東地區、川渝地區和珠三角地區的最新門店數量後發現,雖然它們在各自優勢區域內的品牌影響力明顯,但競爭者的腳步正在悄悄逼近。
  • 深圳,這座「便利店之都」是如何煉成的?
    根據《2020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在深圳平均每1731人就擁有一間便利店,這種密度在一線城市中排名第一。所以,我們才能輕鬆地在全市的任何一個地方,找到便利店的身影。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深圳這座便利店之都是如何煉成的?
  • 乾貨分享| 7-11/全家/羅森三大便利店品牌便利店設計借鑑
    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大陸陸陸續續引進了三大國際便利店巨頭——7-11,全家Family Mart,羅森。 二十年過去,三家連鎖便利店在大陸都經營得有聲有色,而它們先進的管理、經營方式也為內資便利店提供了發展的範本。
  • 7-11要來啦!濟南便利店進入3.0時代
    近年來,便利店銷售增速領跑零售行業,迅速崛起。濟南也成為便利店品牌爭奪的重要市場,諸多品牌來濟跑馬圈地。日前,濟南市也出臺政策大力支持連鎖便利店發展。宜快宜慢便利店內還有烘焙、書吧等。首席記者 段婷婷 王健 攝首店來濟 7-11或於明年落地7-11入濟,讓不少人心生期待。
  • Boulder鉑德宣布入駐7-11便利店,稱創造中國電子菸首例
    藍洞新消費報導,9月4日消息,Boulder鉑德在官方微信宣布入駐7-11便利店系統,鉑德方面稱創造了中國電子菸的首例。Boulder鉑德表示,本次入駐7-11系統的產品是即用即拋型電子菸新Bling,已經在9月3日正式入駐南京7-11便利店系統,Boulder鉑德表示自己成為了中國第一家也是唯一家進入7-11便利店系統的電子菸品牌。7-11便利店又稱Seven&11,在2018年世界500強中排名第127位。
  • 7-11高管親自解密:7-11便利店,為什麼強大到無人能敵?
    中國土生土長的便利店如何對標7-11進行自我革新?此次我們遴選出3本和7-11密切相關的書。其中2本是在日本7-11多個崗位上工作15年之久的信田洋二所著,一本是《7-11的訂貨力》,一本是《7-11的物流秘籍》,這2本書把一個便利店需要的3種能力:商品力、訂貨力、物流配送能力中的2個重要能力說的一清二楚。第3本是7-11首席信息官碓井誠所著的《製造型零售業7-Eleven的服務升級》。這3本書,可以把我們從前臺帶領到後臺,仔細探究7-11強大的後臺運營系統是如何煉成的。
  • 刷屏,7-11之後,羅森便利店也會來福州?
    福州超出了廣州、深圳、杭州中國排名第六!流王7-11在7-11之前,對於一些福州人,便利店只是比超市小,比小商店大。然而7-11的到來打破了這種成見。當第一家商店開張時,我們面前仍然是排著長隊的照片,感冒流行期過後,排隊情況恢復。
  • 解析:7-11、全家、羅森等日本便利店真正商業模式
    1974年,日本第一家便利店(7-Eleven)自東京一間小小的家傳酒坊裡開出。時至今日,像這樣面積在60 - 200平米之間,全年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已經遍及全日本,總數超過56,000家,平均每百萬日本民眾擁有 388家便利店,在中國,這個數字是54。而在便利店最為密集的東京,便利店數量超過5700家,平均每10萬人就擁有49家便利店。
  • 7-11、羅森等「洋品牌」殺到!本土便利店覺醒變臉求生存欲滿滿
    無論是羅森還是7-ELEVEn、全家,近年來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開店速度擴張。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按照便利店企業截止6月的門店總數量,整理排列出了「2020年中國便利店TOP100」。7-ELEVEn在福州先聲奪人7月11日,7-ELEVEn官宣門店突破71100家,進一步坐實了全球最大便利店品牌的行業地位。
  • 反超711全家!中國市場衝出便利店黑馬,平均每天有10家新店開張
    去年,國內連鎖百強企業的銷售規模近2.6萬億元人民幣,其中線上銷售同比增長28.7%。蘇寧以3787.4億元的銷售規模位居全國第一,同比增長12.5%。給大家簡單梳理下:大概在兩年多以前,第一家蘇寧小店在上海開業。在定位上,其主要消費場景是全國成千上萬的社區。
  • 便利店迎來風口 7-11羅森全時是怎麼做生意的?
    根據貝恩公司和凱度消費者指數聯合發布的《2016年中國購物者報告》,便利店在2015年實現了超過13%的增長,幾乎是2014年增速的兩倍。這個變化在北京地區更為明顯,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6年中國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顯示,2015年,北京市便利店的增速達到了23.5%,成為便利店發展的明星區域。
  • 永久關店……屬於廣州人的7-11便利店,正慢慢消失?
    對很多廣州人來說,7-11(7-ELEVEn便利店,簡稱七仔)似乎有種魔力:上班前要在七仔買個包子、下班後也會順路去七仔買份魚蛋……很多廣州上班族的安全感,是七仔給的。進入廣州的7-11,推開門,迎接你的就是那熟悉撈麵動作。經典的味道帶給你說不出的溫暖。
  • 加盟7-11便利店:撿鋼鏰前先避坑
    以最早推行加盟制度的便利店品牌7-11為例,其在北京地區分為特許加盟連鎖和經營委託加盟兩種方案。兩者的區別在於前者需要加盟商提供店鋪和裝修,以及自備80萬元的資金。後者的店鋪、裝修和設備由7-11提供,資金要求也降低至35萬元,但相應的毛利分成比例也較低,一般只能拿到32%,並且加盟商還要承擔人工、商品廢棄等成本。
  • 全家便利店在中國靠四大利器打敗7-11、羅森
    品牌便利店正作為一個朝陽產業,快速替代著街邊小食店和私人小賣部。從零食汽水,一日三餐,到日用品,越來越多的上班族與便利店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甚至將其描述為「深夜裡守候你的那束溫暖的光」。 這些便利店最大的優勢是出現在上班族的必經之路上,各大交通樞紐、商圈、街角都被佔據。
  • 便利店7-ELEVEn的n為什麼要小寫?
    這是一家神奇的便利店,第一次用營業時間命名,早上7點到晚上11點營業,所以叫「7-11」,相當於我們如果開家同樣的便利店,可以叫「朝九晚五」。富士山下的一家7-11 圖/shutterstock零售業巨頭的誕生7-Eleven起初並不是一家日本公司,而是徹頭徹尾的美國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