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庚子年,疫情從年初開始席捲全國,讓全國人民艱難地度過了一年,這時,網絡上湧現一種論調說:庚子年必有大亂,所以今年的疫情是大亂輪迴。
還別說,這種扯淡的論調還真的有人相信,那麼筆者今天就來詳細解釋一下庚子年必有大亂的說法出處。
相傳在劉伯溫的碑記中,提到過一句話:「十愁難過豬鼠年,甲子豐收庚子亂」,從那時開始有庚子年出大亂的說法。
庚子年是按照中國舊時曆法計算,每六十年輪迴一次,近代前三次庚子年分別是:1840年鴉片戰爭,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和1960年國內大饑荒。
正因為這三次庚子年的大災,再加上今年庚子年的新冠疫情,才出現了庚子年必有大亂的說法,但其實是沒有事實依據的。
庚子的說法,來源於幹支紀年法。十天幹十二地支,簡稱為幹支,源自中國遠古時代人們對天象的觀測。相傳從黃帝時期使用的是太歲紀年法,那時
有十歲陽稱為: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
對應後來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有十二月支被稱為:困頓、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
對應十二地支的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所以說那時候庚子年應該稱為:上章困頓……好吧,你懂的。
最後因為太過反人類,從西漢漢武帝時期,太歲紀年簡化為幹支紀年,十天幹和十二地支都簡化為一個字的,也就是現在被人們所熟悉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了。
但是就是有人不信邪,北宋時期砸缸的司馬光同學在《資治通鑑》開篇中寫道:「起著雍攝提格,盡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這其中用的就是太歲紀年法了,意思其實就是:「此書開始寫於戊寅年,成書於壬子年,共寫了三十五年「,可以說是不走尋常路的歷史代表人物了。
幹支紀年是指,十天幹與十二地支按順序兩兩相配,奇數天幹只能與奇數地支匹配,偶數天幹只能與偶數地址匹配,所以十天幹對十二地支,本來是有120中組合辦法,奇偶數對應後,只有六十個組合了,稱為六十甲子。
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幹支的一個循環(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所以庚子年後面的,應該是辛丑年。
幹支紀年的意義十分重大,古代人在記錄年代的時候可不會像我們一樣,寫什麼公元2020年,他們是以當時朝代的年號和幹支紀年一起記錄,比如
祥符己酉二年
祥符是指當時所處的朝代,皇帝的年號,己酉就是幹支紀年中的己酉年,這對於確認歷史文獻的具體年份是有很重要的意義的。
十天幹和十二地支不單可以組成曆法,在古代更是普遍被人們所使用的,比如:十二時辰,十二生肖,甚至是古代最常說的生辰八字(四柱幹支歷)都跟天幹地支有關,可以說是老祖宗遺留下來的智慧了。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