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2 1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的感情已經與這個村緊緊聯繫在了一起,這個村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已經根植於自己的血液中,滲透在了骨子裡。」這段話摘自於一位扶貧幹部的民情日記。10月15日,記者翻看這本32萬字民情日記發現,儘管上面記載的內容只是工作點滴和生活感悟,但在這些樸實無華的語言中,卻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這位扶貧幹部的初心與使命。
吳俊磊,這本民情日記的主人。這位戴著黑框眼鏡、說話慢條斯理,渾身透著一股子文人氣質的機關幹部,自打全國精準脫貧戰役開始以來,便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毅然投身於扶貧一線,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守護鄉親們的小康夢。
踏上扶貧之路
吳俊磊在工作上獲得的獎項數不勝數。但在他心中分量最重的是一份來自基層群眾的褒獎——三大張印滿村民鮮紅指印的挽留信和一份村民及黨員代表籤字的「榮譽村民證書」。「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眾滿意才是對我扶貧工作的最大肯定。」吳俊磊始終這樣認為。
時間回到2016年2月,在一個春寒料峭的日子,吳俊磊來到了平山縣樹石村成為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儘管在駐村之前已經做足了功課,但是真正到了『考場』還是會有種陌生感。」吳俊磊回憶說。不過儘管如此,吳俊磊卻不怎麼擔心,因為他明白只要心中裝著百姓、手上落實行動,總會幹出一番成績。
到達所駐村後,吳俊磊就立刻帶領工作隊與村「兩委」一同逐戶走訪,連續用了十多天的時間,摸清了每一個貧困戶的情況。因殘、因病、因禍……每了解到一段不同的致貧原因,吳俊磊的心情就會沉重一分。
「這些百姓無力靠自身能力去摘掉頭上貧困帽子,小康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可望不可即的夢想。」走訪結束後,吳俊磊在民情日記中寫下了這樣的感慨。同時,在他的心中,守護鄉親們小康夢的信念也愈發堅定。
書寫滿意答卷
村子若想實現脫貧,發展項目是關鍵。在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好發展規劃後,吳俊磊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資金爭取和項目實施上。
到縣、上市、進省,記不清跑過多少趟,扶貧、移民、電力不知道敲開多少部門的門。「吳俊磊這個組長真有韌性!」這是平山縣某部門領導對他一次次、一趟趟為跑資金、引項目,對他們「圍追堵截」的一種無奈「褒獎」。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吳俊磊和駐村工作隊的努力下,樹石村實現了脫貧,他們給這裡的鄉親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共爭取各類項目資金580餘萬元;整村年收益超過16萬元;硬化通村路、入戶路共計7.5公裡……這一組組真實的數據,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盡顯黨員本色
駐村工作結束後,來不及休息,吳俊磊就第一時間回市參與組建「1個中心+11個工作專班」的全市脫貧工作指揮機構。並親自組織全市217人參加時長100天的貧困退出督導驗收和問題整改工作,高質量完成了「一縣摘帽、4個縣清零、226個村退出、5.7萬人貧困人口出列」的驗收督導。
一項項不菲的扶貧成績讓吳俊磊先後獲得了「2016年度河北省優秀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度河北省優秀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度感動省城十大人物」等多項榮譽。
然而面對這些榮譽,吳俊磊沒有絲毫改變。「這一天我突然意識到參加扶貧,為老百姓辦事,不僅僅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樸素情感,更應該是一個黨員的政治使命使然。」正如同民情日記裡的這段話,作為一名黨員,吳俊磊始終牢記使命,在脫貧攻堅一線無私奉獻著。
來源│石家莊日報
報導│李坤曉
編輯│高鵬展
責編│李巨濤
監製│邢建軍
人人當好護林員,保護綠色大家園。
冬春草枯樹葉黃,護林防火記心上。
讓火患遠離森林,讓綠色點綴人間。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小康路上帶頭人】守護鄉親們的小康夢 ——記「扶貧書記」吳俊磊》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