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們學做飯起,我們心裡都有一個菜譜。
西紅柿炒雞蛋,蒜蓉西蘭花,土豆牛肉,茄子炒肉……
這些組合可以有一些小變化,比如西紅柿牛肉,土豆炒肉,西蘭花雞蛋,
但你很少做茄子雞蛋,西紅柿土豆,西紅柿炒肉這種聽起來就有點古怪的菜。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呢?
是你把茄子跟雞蛋放到一起會爆炸嗎?是西紅柿跟土豆在一起會自燃嗎?
顯然不會。
只是這種搭配不好吃。
為什麼同樣是食物,有的搭配好吃,有的搭配不好吃?人們又是怎麼發現菜譜的呢?
這裡頭蘊含著一個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秘密,
這就叫「試錯」。
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一定有人嘗試過茄子炒雞蛋,西紅柿炒肉這些稀奇古怪的做法。
但是的確沒有西紅柿雞蛋,茄子炒肉好吃。
原因很複雜,比如物質遇熱後的化學變化,兩種物質的中和反應等等。
但顯然,這件事情的原因沒有結果重要,結果就是人的嘴巴不喜歡這種味道。
所以那些好吃的、嘴巴容易接受的組合變成菜譜,一代代流傳下來。
以上說的這些,對於那些會做飯,經常做飯的人來說很好理解。
當然沒有西紅柿土豆,茄子雞蛋這些東西,即使沒有吃過,都能想像出這個味道。
為什麼呢?
因為他熟悉單一食材的口味,就基本可以推斷兩種組合的味道。
這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另外一個秘密,
叫做「推理」。
人不用每件事都試錯。
沒有人下過油鍋,但大家都可以想像下油鍋的感受。
因為你可能被開水燙過,炒菜時被油濺過。
熱油的溫度是開水的好幾倍,下油鍋的痛苦等於泡在開水裡痛苦的好幾倍。
你可以推斷出這種痛苦,所以你不必真下油鍋。
生活中也是如此,你要把試錯和推理結合起來,才能找到正確的方法。
比如,遇到的低谷的人生,
你想過堅持或者放棄,也可能兩種都試過。
最後你發現,堅持一下,困難不管多難也總會過去。
於是你增加了一個經驗,下次遇到困難的時候,直接就選了堅持。
因為有了推理,你不用每件事都試錯。
對知識也是如此,老祖宗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太相信書上的東西還不如把書都撕了。
因為那些未經檢驗的真理,其實都不值得信。
有些是是而非的道理,聽起來像那麼回事,其實經不起推敲,或者只對別人適用,對你就是個屁。
西紅柿剛被發現的時候,大家覺得這個東西顏色太鮮豔了,一定不能吃,
螃蟹剛被被捉住的時候,大家覺得這種動物太橫了,吃了會中毒,
一定有一個勇敢者,第一個吃西紅柿,第一個吃螃蟹。
然後把這些經驗記錄下來,西紅柿,可食,生吃炒雞蛋皆可;螃蟹,可食,清蒸煮煮皆可。
但即便這些菜譜和食材,還有多少我們沒有發現的可能?
若不是嘗試,我們可能都沒想過奶油可以做火鍋,就像火鍋被發明出來之前,我們沒想過,鴨腸毛肚這些東西,辣湯裡涮涮就能吃。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口舌之欲是人類進步最大的動力之一。
如果人的求知慾能像探索美食的可能性一樣,人類社會不知道比現在發達多少倍。
作為一個寫作者,我發現只有練習能保持進步。沒有天生的好寫手,一切都是練習出來的。
我也是微職場培訓平臺的創始人。做這件事的目的非常簡單,我相信有趣會推動世界進步,而有趣的人和事,我們還遠遠沒有發現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