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練球,學了殺上網。
就是自己先在中後場一個扣殺,教練在對面場地接起球來,輕吊到我的網前,然後我跑至網前再輕打過網,教練會再回一個高遠球,我退到中後場殺第二拍,然後照此循環。
殺上網,是我很喜歡的一個訓練項目。
首先,我喜歡這三個字:殺——上——網!
聽著就很來勁!
然後是在前、後場的奔跑中,一個大力扣殺接一個網前輕吊,這是一種暴力和輕巧的完美組合。一張一弛地揮拍過程中,你可以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在接受意志的指揮,自己的變換的手臂和不變的腳步可以協調在一起,快速前進和快速後撤步的運動中的自我平衡,自己的整體駕馭能力在一種流暢中提升。
殺上網的練習中,我會禁不住帶著滿臉笑意。
教練看出我的得意,結束一段練習後,說:「下面這組換過來,我殺上網,你接球。」
「好。」我心說:這個簡單,不就是站在原地,一個吊球一個高遠球嘛。
休息過後,開始我發球。
一個高遠球過去,「乓」的一聲就是教練的扣殺,我滿腦子蒙圈的狀態中,不知怎麼就把球給接回去了!教練一個輕吊,我趕忙去接,然而,已經忘了應該回高遠球……
「再來!」
又是我發一個高遠球,又是「乓」的扣殺,然後球就落地了。
如此循環往復了數次。
我的得意早已蕩然無存:接球比殺球難好多!
接殺球的核心要領是:卸力,不洩氣
卸力就是對手的一個暴力殺球過來,自己順著來球方向引拍,在引拍的過程中藉助反作用力順勢擋網回去(不再發力回球)。
羽毛球對打中的卸力程度,可以根據對手殺球力度進行調整,調整的目的是把球控制到自己希望的落點處。這是一個攻防轉換的節點。把握好卸力的尺度,可以把非常被動的防守態勢瞬間轉換為進攻!
學習「殺上網」,教練演示了卸力的不同程度造成的不同進攻態勢:
一、 面對對手竭盡全力的扣殺,自己可以把球拍直接放在羽毛球飛行路線上進行阻擋,直接用反作用力擋回去,這種擋網的回球力度比較大。一個通常的男選手的扣殺力量可以使球回行到他的中場附近,這種情況下,他還擁有進攻優先權;
二、 對手的暴力殺球過來,自己擋網時順著球的飛行方向撤拍(引拍),這種回球力度比較小,可以控制羽毛球在比較短的回行路途中落地。就是說,讓球落在對方的近網處。剛完成大力扣殺的對手,會很狼狽,很難處理這種近網小球。這時,對手起高球的概率大大增加,自己一方的進攻優先權就產生了;
三、 對手的暴力殺球過來,自己如果挑高球過網,即便壓到對方底線,對手還是有下一拍的進攻優先權。
教練在上課過程種,無數次強調要搶高點、搶速度,這些都是「在拉鋸戰過程中為自己一方爭取進攻優先權」。
競技,都是為了獲勝;
獲勝,大多是要靠進攻(不能指望對手犯低級錯誤);
攻防之間,永遠存在轉換的機會;
一個頑強的、有韌性、有技巧的防守,完全可以戰勝強勢進攻。
所以,面對暴力扣殺,卸力的同時自己反而要鼓足勇氣。
之後,教練講了發力、借力和卸力的技巧,我才知道大力扣殺並不是羽毛球對抗中的最高境界,卸力和借力的運用要更勝一籌。對比過來說,就像張良刺秦是一種發力,圯上老人對他是一種卸力,《太公兵法》才是張良借力後真正的發揮,才是到達他人生競技生涯的巔峰的絕佳狀態。
我的天,殺上網只是起步階段的基本技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