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史:美國和墨西哥的百年恩怨

2020-12-14 澎湃新聞

墨西哥,一個中美洲聯邦國家,面積近200萬平方公裡,人口約1.2億,北部與美國接壤,南、西、東、東南瀕臨水域,孕育過瑪雅文化和阿茲特克文化,如今是全球最大的毒品帝國。上百座城市參與毒品走私,直接從事毒品交易的人超過45萬,還有300多萬人的職業與毒品貿易間接相關。以數量看,美國市場超過90%的古柯鹼、冰毒、大麻來自墨西哥。以品類來,美國市場超過70%的毒品來自墨西哥。美國和墨西哥之間的毒品交易額,每年最少達190億到290億美元。最近熱播的美劇《毒梟:墨西哥》展現了墨西哥毒梟集團的複雜爭鬥。

為什麼墨西哥會演變成如今的模樣?僅僅是離上帝太遠,離美國太近嗎?《毒品史:美國和墨西哥的百年恩怨》一書從2014年9月發生的震驚全球的43名學生被集體屠殺事件切入,揭開了一個世紀時間裡形成的墨西哥毒品帝國的一角,尤其是2006年以來美墨兩國共同打擊墨西哥毒品犯罪的真相。墨西哥有著種植毒品的理想條件,又毗鄰全球毒品消費大國美國,毒販售出毒品,買回武器,不僅彼此暴力對抗,還收買司法人員、警察甚至軍隊,從而造成政治腐敗,民生凋敝。再加上當地歷史遺留問題以及《北美自貿協定》的籤訂,墨西哥已深度捲入毒品經濟。同時以美-墨兩國100年來的政治、外交關係為背景,考察了雙方是如何隨著彼此的政治、經濟和觀念的巨變形成毒品貿易的,又是如何攜手努力遏制毒品交易和暴力但始終不見成效的。

下面節選一篇導言中的震驚全球的四十三人事件,展現美墨毒品問題的冰山一角:

導言 四十三人事件

(節選)

摘自《毒品史:美國和墨西哥的百年恩怨》

(墨)卡門·博洛薩 (美)邁克·華萊士 著

張豔蕊 溫華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

2014年9月20日,各師範學校學生在秘密會議上達成一致,決定於10月2日星期四在阿約特茲納帕集合,然後一起向240英裡車程外的墨西哥城進發。他們將在那裡參加一年一度的示威活動,以紀念在1968年的示威活動中遇害的學生。運送學生大約需要25輛大巴,阿約特茲納帕的村民答應全部「借給」他們。9月22日,一群學生駕車下山,向西駛上通往格雷羅州首府奇爾潘辛戈的一條長約10英裡的山間道路。奇爾潘辛戈城就在阿卡普爾科-墨西哥城的公路上。他們在那兒又借到了兩輛大巴。但第二天去取車時遭到了聯邦警察的阻擊。9月25日,他們奔向另一個防範不那麼嚴的地點,又弄到了兩輛車。但這遠未達到他們的目標,於是他們決定次日派出一支人數更多的小分隊。

這個任務交給了大約100名新生,他們剛入學兩周,幾乎沒有時間修剪頭髮(一種成年儀式)。這支大軍將由8個老練的,有2到3年釣車(bus fishing)經驗的老生指揮。學生們駕著兩輛車往北駛向伊瓜拉市(人口為11.8萬)。到達之前,以外號「獵刀」的伯納多·弗洛雷斯為首的領導們決定兵分兩路。一輛車右轉,開上通往東邊維楚科鎮(人口為2萬)的路,停在一個供去往伊瓜拉的汽車加油休息的路邊飯館。另一輛繼續向北,停在一個公路收費站附近,阿約特茲納帕的學生們在那裡設下陷阱,成功地捕獲了一輛開往伊瓜拉的大巴。10名學生與司機達成協議,上了這第三輛車,開往市中心的公交車總站,約在晚上8點到達。

這群年輕人在那裡遭遇了兩次令人不快的意外。第一次意外是等乘客們下車後,司機說他要向巴士公司報告一下,並表示自己去去就來,不料卻一去不返,而學生們發現大家被他鎖在了車裡。這群經驗不足的年輕人驚慌失措,通知城外那輛巴士裡的「獵刀」趕緊來幫忙。與此同時,學生們砸破車窗逃了出來。第二次意外是當地警察已經趕到並拿槍指著他們步步逼近。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第一批50人的增援到達,幾分鐘後,又來了30人,這樣總人數差不多就有90人,這些人紛紛拾起路上的石塊作為武器。警察決定撤退。但是,某些不尋常的手段顯然在悄悄準備中。伊瓜拉警察和激進學生之間的敵意由來已久,雖然不能說雙方從沒爆發過槍戰,卻也不是家常便飯。但這群學生並不知道(儘管也有相反的觀點認為他們此時已經知道),警察們之所以如此高度警惕,是因為距車站幾個街區之外正在舉行一場大型的公眾集會,由市長何塞·路易斯·阿巴爾卡和他的夫人瑪麗亞·德·羅斯·安傑利斯·皮內達·維拉主持。

   

這夫婦倆可不是等閒之輩。市長阿巴爾卡與一個名為「戰士聯盟」的武裝販毒團夥過從甚密,這個團夥曾是盛極一時的萊瓦販毒集團的武裝力量。當後者於2009年土崩瓦解時,把裝備留給了「戰士聯盟」的人,這夥人接管了鴉片膏的生產和加工,並將其藏進商用大巴直接運往芝加哥。「戰士聯盟」還在伊瓜拉本地和整個格雷羅州從事其他犯罪活動來獲利——特別是搶劫和敲詐。在當地,這個團夥可謂臭名昭著,因為他們會在夜間戴著面具出來為非作歹,強迫街上行人一小時內交出1000美元。為了控制格雷羅州的毒品交易,他們也和前萊瓦集團的一些殘餘分子爭鬥不斷,特別是一個叫做「赤色分子」的團夥。他們之間曠日持久的槍戰導致鄉村地帶多出了大片墳塋,並使得全國的兇殺案比例提升到每10萬人63起,直追世界謀殺案之都宏都拉斯。

在市長阿巴爾卡與「戰士聯盟」之間牽線搭橋的主要是他的妻子。市長夫人皮內達出身毒販之家,她的父親和三個兄弟曾與全盛時期的萊瓦集團合作過,後來成為「戰士聯盟」的人,其中兩個兄弟在2009年的火拼中喪生。聯邦警察於2010年以涉嫌「與毒品交易有關的犯罪行為」立案調查皮內達,後因不明原因而撤銷。

早年,阿巴爾卡是從當地市場上的一個涼鞋推銷員開始其商業生涯的,但他崛起神速,靠著神不知鬼不覺地積累起來的財富搖身變成了富人,坐擁不動產、多家珠寶店和一座購物中心(所用地皮是格雷羅州州政府為他大力遊說國防部而獲贈的)。他在2012年坐上了市長的位子,儘管有人警告說,讓他掌權就意味著將整個城市移交給了犯罪團夥。而在阿巴爾卡上任幾周後,人們就發現了一位抗議者的屍體。不久,新市長將11名親戚塞進市政部門任職,又讓自己的堂親菲力普·弗洛雷斯當上了警察局長,坊間議論紛紛,都說這個部門如今實際上就是「戰士聯盟」的一個分部。此外,這位局長還對市民巧取豪奪,把伊瓜拉當做他們毒品交易的大本營,在市長需要時提供武力支持。

2013年5月,阿巴爾卡縱容警察迫害當地社會活動家阿圖羅·赫爾南德斯·卡爾多納,後者曾領導受不法侵害的農民和礦工在伊瓜拉舉行過示威遊行。據目擊者稱,阿巴爾卡一手安排了對赫爾南德斯·卡爾多納的綁架和拷打,然後又在槍殺他之前親口對他說:「你敢惹毛我,那我就殺了你樂一樂。」隨後,與赫爾南德斯·卡爾多納關係密切的阿約特茲納帕學生在市政府前示威。當地天主教會的勞爾·貝拉主教也要求對這起謀殺進行調查,他甚至將此案提交到美國的一些人權組織。然而當局認定,根據憲法,市長可以免於被起訴,於是就此不了了之。這種對官員不予追責的做法早已正式化了。「屠夫們已然大權在握。」貝拉主教說,而我們確實很難覺察政府究竟是何時離場,讓罪犯取而代之的。

至於市長夫人,問題就更嚴重了。當她與她的丈夫2012年執掌市政大權時,按照團夥中一個頭目的說法,其實是皮內達成了伊瓜拉的「大管家」、這座城市的犯罪活動的組織者。不過,在白天扮演第一夫人時,皮內達樂於把自己裝扮成女慈善家。她有數不清的照片,都是她與受她恩惠者的合影。2014年9月26日,作為國家出資設立的組織——墨西哥國家整體家庭發展系統(National System for Integral Family Development)地方分會主席的她,按理是要做年度報告的。據許多觀察者稱,她還打算利用這個機會為她丈夫連任市長發起一個拉票活動。慶典在城中的市民廣場舉行,緊接著是一個露天派對。為了看起來觀眾如潮,他們弄來了4000個「群眾演員」,這些人只要到場並鼓掌就能拿到報酬。正當這一集會進行到高潮時,有消息傳來,說阿約特茲納帕的學生又進城了,極有可能準備毀掉這個對她而言重要的日子。這位飛揚跋扈的第一夫人——其做派是瑪麗·安託瓦內特和瑪琳菲森(迪士尼動畫片裡的經典大反派)的結合——對學生們深惡痛絕,此前曾對他們惡言相向,一張口就是「賤坯」「罪犯」「騙子」「投機分子」之類的話。之後,要麼是她,要麼是市長下達了命令——「阻止他們,控制他們,給他們點顏色看看!」

   

與此同時,在客運總站,集結起來的100名學生捨棄了被砸碎車窗的大巴,又強徵了兩輛新車。考慮到警察肯定會去而復返,他們決定儘快出城。四輛大巴組成的車隊向北進發,開上了一條南北向的主街,迎著逐漸擁擠的車流直奔市民廣場。他們似乎打算在快到廣場時右拐,往東直奔通往佩裡費利克的道口,沿著這條環形公路可以回到阿約特茲納帕。在警車開始湧入這片區域前,只有一輛大巴成功了,其餘三輛則失去了機會,只好向前狂奔,穿過剛剛終止慶祝活動的廣場,駛向公路的另一個入口。警察在他們的兩側和後面緊追不放,對空中鳴槍示警,直到其他巡邏車在前方截住車隊,在靠近匝道口的地方形成一道路障對三輛大巴進行合圍。

然後,他們扣動扳機,大開殺戒。後加入的這些人是鄰鎮的考庫拉警察局派來的援兵,考庫拉警察局也是「戰士聯盟」的產物,甚至比伊瓜拉警察局有過之而無不及。此外,還有兩輛無牌車出現在現場,車上下來的是一些身穿黑色突擊隊制服的蒙面人,幾乎可以肯定是「戰士聯盟」的成員。他們開始用半自動武器射擊,學生們或死或傷,有25到30人遭到圍捕(主要是車隊最後一輛大巴上的人)並被警車帶走。

其餘的人四散逃入夜幕中,尋找藏身之處。有些人得到了當地居民的救助,一位上了年紀的婦女收留了一群學生,一位「紳士」救了另一群;有些人則慘遭拒絕。一小隊學生帶著一個受傷的同志進了附近診所,醫生答應打電話叫救護車,暗地裡卻通知了軍隊。第27步兵營之所以在伊瓜拉有駐軍,原因之一就是為了對付像「戰士聯盟」這樣的暴徒,但他們用行動證明自己其實是無能為力的。大約午夜時分,他們全副武裝地現身,命令學生靠牆站成一排,記下他們的信息並拍了照,還沒收了他們的手機,威脅要將他們移交給市警察局,並聲稱「你們有種挑事,就要有膽承擔後果」。但最終他們還是把學生放了。

與他們的同學胡裡奧·塞薩·蒙德拉貢相比,所有這些從被困大巴中逃出來的學生都太幸運了。蒙德拉貢被稱為「埃爾·奇蘭嘎」,意思是他來自墨西哥城,這樣的家鄉對於一個阿約特茲納帕學生來說可不算常見。在那個黑夜的某一刻,他被一群陌生人抓住了。這些人折磨他,剜出他的雙眼,撕下他的臉皮,然後開槍射殺了他,並將他棄屍街頭。

與此同時,那輛落單的大巴也遭到了與中埋伏的三輛車相同的噩運。就在它即將開上公路勝利大逃亡之時,警察包圍了他們並開槍射擊。一些學生大聲呼喊,說他們不是罪犯,然而這些以為警察可能認錯了人的學生得到的卻是這樣的回答:「我們才不在乎呢!」另一些學生投石塊還擊,但在更多的巡邏車到達後,他們開始四散逃跑。有些得以逃脫,有兩個被殺,還有幾個受了傷,約有10人被抓獲並被塞進了警車。

大約同一時間,在城裡的另一處完全不一樣的地方,一輛同樣裝滿年輕人的大巴也遭到了警察的射擊,警察以為他們也是阿約特茲納帕來的。其實他們是從奇爾潘辛戈來的足球運動員,在勝了伊瓜拉市的球隊後,正在回家慶祝的途中。車上有2人身亡(司機與一名乘客),數人受傷。警察發現認錯人之後,叫來了救護車。

至此,警察已經殺死6人,傷23人。

   

在整個騷亂過程中,格雷羅州州長安吉爾·阿吉雷都在接電話,聽州政府官員匯報伊瓜拉發生的槍殺事件。州長是否與伊瓜拉市市長討論過此事,尚不得而知,但他與市長夫人談過那天發生的事。人們說這兩人有私情;皮內達似乎也在通過某種渠道向阿吉雷的州長競選活動提供資金。最終,州長決定對警察的攻擊行為不予幹涉,如果有人問起,他就說這件事並不屬於他的管轄範圍。

市長則聲稱對那晚的事毫不知情,他承認自己聽說了學生當時在破壞市中心的安靜祥和,但堅稱自己只對警察下過一個命令,那就是對學生的「挑釁行為」置之不理。阿巴爾卡辯稱此事不可能與他有關,因為大巴槍擊事件發生時,他妻子的派對正進行到高潮。他說「我當時在跳舞」,甚至大段大段地哼唱起了他和妻子跳舞時的曲子;還說之後他就回家了,睡得很香。事實上,他和皮內達整個晚上都在處理這件事,他的手機上有10條通話記錄,她的則有25條,最後一通是凌晨三點的。

那天晚上電話不斷的人還有希爾達多,又名「埃爾·卡波·吉爾」洛佩茲,「戰士聯盟」的二號人物,是伊瓜拉警察局和考庫拉警察局之間的聯絡人。在卡波·吉爾的安排下,抓獲的學生被送到了他位於洛馬·戴爾·考約特的家,那是伊瓜拉西面的一個小村莊,在通往考庫拉的路上。他聯繫了自己的上司卡薩魯比亞斯·薩爾加多,「戰士聯盟」的大老闆。他發了條簡訊說「那些『赤色分子』在攻擊我們!」——這為那天晚上的混亂場面又增加了一重複雜性。卡波·吉爾也許對「赤色分子」可能發起的襲擊特別敏感,他的父親就死在這個敵對幫派的手上。但是,鑑於與他保持聯繫的警察並沒有這種妄想,很難看出在這件事上他是如何形成這種看法的。無論如何,卡薩魯比亞斯用黑莓手機回復了一條簡訊:「阻止他們,要不惜一切代價。」

此刻,事態的控制權轉移到了歹徒手裡。兩個警察局的人在送來兩批學生之後離開。有30人是在大巴車隊裡被抓的,還有10人是在第二個對峙地點被捕的。學生們被繩子或電線五花大綁,塞進了兩輛皮卡、一輛尼桑和一輛可載重3.5噸的福特。大多數人都被堆在福特車上,像疊羅漢似的,有5人放不下便被塞進了尼桑。然後,這兩輛皮卡由16人的摩託車隊夾道護送,前往考庫拉。在一條通往垃圾場的崎嶇不平的土路上,兩輛車分道揚鑣,最終在12點半到1點之間到達目的地。當時,天上下著毛毛細雨——整晚降水量不過7毫米——到處漆黑一片,唯一的亮光來自皮卡和摩託車車燈。

16名歹徒將學生們拖出了皮卡,拉到峽谷邊緣的空地上。約15人已經死在路上,顯然是窒息而死。還有大約30人活著,哭喊聲此起彼伏。據一個認罪的行兇者交代,這些學生後來「被審問」了。「戰士聯盟」宣稱他們必須弄清楚這些學生是否與「赤色分子」有關,學生們當然否認,直到其中一人屈打成招,「供認不諱」。大約在凌晨兩點的時候,他們一個接著一個倒在了槍下。(我們不知道這些學生後來是否都被殺死了,只能希望不是如此。)

隨後,屍體被扔進了峽谷,在谷底像柴堆一樣層層疊疊。高高的屍體堆被澆上了柴油和汽油並放火焚燒。熊熊的火焰從那天晚上一直燒到周六,也就是9月27日下午,大概燒了15小時。垃圾堆裡那些易燃物——紙張、塑料、木板、樹枝、輪胎,還有摩託車源源不斷運來的柴油,使得大火遲遲不滅,直到所有屍體化為灰燼,一些沒來得及燒盡的骨渣也被碾成了齏粉。「人們永遠都不會找到他們的。」卡波·吉爾給卡薩魯比亞斯發了這樣一條簡訊。

……

阿約特茲納帕發生的事令墨西哥舉國震驚,全國各地爆發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大學與技術學校的學生紛紛大聲疾呼,為學生兄弟的命運憤憤不平,不僅藝術家、演員、作家、律師——各行各業的人團結一致,走上街頭;連天主教會的主教們也大膽直言(就像教皇方濟各一樣)。從大屠殺發生到真相大白,其間有痛苦難熬的六個星期,希望漸漸渺茫,怒火卻不斷蔓延,對市、州、聯邦政府當局的抗議和憤怒也隨之愈演愈烈。不僅政客個人的信譽極大地受損,各大政黨也遭到了強烈譴責。主要的左翼反對黨——民主革命黨(PRD)更是名譽掃地,因為阿巴爾卡和阿吉雷都是代表該黨被推選出來擔任公職的。總統佩尼亞·涅託執掌的墨西哥革命制度黨(PRI)也受到抨擊,因其對學生命運的關心姍姍來遲,更因其打擊犯罪行為時的無能或不情願。民眾舉行大型集會,強烈要求總統下臺。這些抗議絕大部分都是和平的,但有些也訴諸了暴力,比如有人在墨西哥城的總統官邸大門前縱火,還有人侵襲了阿卡普爾科國際機場。一些批評家對這些騷亂活動予以譴責,並對阿約特茲納帕人嗤之以鼻,認為他們本身就是徹頭徹尾的搗亂分子,不值得引起社會上的軒然大波。但是民眾中間絕大多數人的反應仍然是震驚、羞恥、悲傷和憤怒。

這樣的反應有點令人費解。並不是說大屠殺不會引起類似反應,而是因為在一連串恐怖事件中,它是最近才出現的反應。且不說受害者的身份——窮苦的農村小夥決心成為教師,改變他們自己以及他們所在社區的命運,這不單單是一場殺戮狂歡,更是腐敗和犯罪聯手釀成的慘劇,這在墨西哥近代史上並不常見。

集體屠殺(一個案例中出現300具屍體);殘酷折磨(一名受害者的臉皮被剝下,縫到足球上);市長、州長與武裝販毒團夥勾結;猖獗的綁架勒索;警察效命於利用毒品的巨額利潤行賄的販毒集團;不止一個警察局被全員逮捕;刑事司法體系除了讓罪犯逍遙法外,毫無作為;高層政府官員不是無能就是漠不關心;乃至民間抗議活動的爆發——所有這一切在近十幾年來已經司空見慣。

你以為只有43具屍體嗎?2000年以來,已有超過10萬人被殺害。

萬人坑?已經有好多個幾萬人憑空消失了,其中很多人可能就腐爛在這些深坑裡。覺得處決他們的方式太殘忍?每10萬名死者中大約有2000人是被斬首的。

那麼,為什麼這一次全國各地會民意沸騰呢?其中一個原因是父母們決心不達目的絕不罷休,他們不允許這樣的暴行在數不勝數的殺戮與殘害事件中不了了之。還有一個原因在於,人們受夠了多年來的殘害與虐待,這一切毫無疑問是因為腐敗和犯罪的毒瘤蔓延所致。「我們憤怒是因為這並非孤立事件,」為這43名學生抗議請願的一位女士說,「我們當中很多人都已為人父母,我們看到了這個國家非常醜惡的一面,我們要抗爭。」

本書接下來將要介紹的便是墨西哥人民這段飽受欺壓禍害的漫長歷史,力求為讀者,特別是美國讀者提供一個大致的背景,以便大家理解此次事件何以會在墨西哥全國引發眾怒。我們的敘述大部分是關於眾所周知的墨西哥毒品戰爭的,它通常可以追溯到2006年,當時墨西哥軍隊受命打擊那些牢牢控制著墨西哥大片國土的大型毒品集團。大部分美國人都知道,過去10年間(2006—2015),格蘭德河下遊一直在發生可怕的事。他們已經看到了不時傳出的血淋淋的大屠殺慘劇,還有毒販頭目被抓,記者被殺的消息;也許還讀到了美國國務院發布的旅行警示,提醒他們在墨西哥一不小心就可能會被謀殺和綁架(小心也是一樣)。然而要想把握這場毒品戰爭的範圍和性質仍是困難的。

在我們看來,這43名學生的故事需要放入相關背景中去理解,而這場毒品戰爭也是一樣。我們認為,如果人們只是細究通常限定的那一小段時間裡發生的事,也將無法真正窺見全貌。這10年有著漫長而複雜的故事背景,它血腥的結局需要置於上個世紀(1914—2015)的情境中去審視。

此外,我們還認為「墨西哥毒品戰爭」這一叫法極大地誤導了大家。因為它轉移了人們的注意力,使大家忽視了美國創造並親自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美國人以為格蘭德河下遊那些血淋淋的新聞來自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這種想法可以理解,因為它們的確來自一個遙遠的戰場,描述的是「墨西哥」打擊毒品的戰爭——想必是墨西哥自己造成的,因而責任全在墨西哥。但我們認為這一叫法用詞不當,因為它所指稱的這一複雜現象是墨西哥和美國在過去一百年間共同造成的。

美國人可能意識到,美國每年消耗的非法毒品——古柯鹼、海洛因、大麻、甲基苯丙胺——絕大部分來自墨西哥。有些人還知道,販毒集團間的火拼或者對抗墨西哥政府時所用的武器,絕大部分是從美國流入的。但他們對於目前的局勢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美國既對毒品需求旺盛又禁止毒品買賣、使用的那種情況,也許就沒那麼清楚了。一如1919年的禁酒令伴隨著政客與執法機關的過度腐敗,推動了美國的有組織犯罪;禁毒令早在1914年(與禁酒令不同的是它從未被廢除)就催生了墨西哥的販毒產業鏈,由此產生的巨大利潤則被用來賄賂墨西哥政客,腐蝕執法機關。

墨西哥也並不是一個不走運的無助的受害者。這個國家的軍隊欣然為外國佬提供墨西哥政府所禁止的幫助,並獲利頗豐。但是當美國政府開始對其鄰國施壓,試圖(但失敗了)截斷穿越兩國邊境(有些地方還沒界定清楚)的毒品洪流時,最終卻引發了「墨西哥毒品戰爭」,不僅導致數以萬計的墨西哥人喪生,還刺激了腐敗和犯罪的大爆發。

這些判斷構成了本書的基本結構。首先,我們將概覽一個世紀以來的美墨關係,看一下雙方是如何在彼此的政治、經濟和觀念發生巨變的大背景下形成毒品貿易,又是如何努力對其進行抑制的。接著,我們將沿著近十年來毒品戰爭的進展給出更多細節,其間,暴力衝突如海嘯般席捲整個墨西哥。最後,我們將回到這裡,重新審視這43名學生的故事,希望屆時大家會對此有更多的理解。至於美墨兩國各自的歷史以及共同的歷史將如何翻開新的一頁,我們會在結論中表明一些看法。我們將特別指出,墨西哥人被「四十三人事件」激起的怒火以及其後致力於根本改變的決心,也許最應該指向對墨西哥政治、經濟和刑事司法體系必要的重建,還有對歷史悠久的刑事定罪制度的終結,我們認為當前局勢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咎於這一制度的存在。

(墨)卡門·博洛薩 (美)邁克·華萊士 著 | 張豔蕊 溫華 譯

相關焦點

  • 販毒城市墜落史:墨西哥與美國的百年恩怨
    近日,Netflix製作的劇集《毒梟:墨西哥》(Narcos: Mexico)推出了第二季。該季與上季的內容與《毒品史:美國和墨西哥的百年恩怨》一書的內容互為交織,涉及許多歷史上的真實人物和時代背景。作者從2014年9月墨西哥發生的震驚全球的43名學生被集體屠殺事件切入,揭開了一個世紀時間裡形成的墨西哥毒品帝國的一角,尤其是2006年以來美墨兩國共同打擊墨西哥毒品犯罪的真相。同時,作者以美墨兩國100年來的政治、外交關係為背景,考察了雙方是如何隨著彼此的政治、經濟和觀念的巨變形成毒品貿易的,又是如何攜手努力遏制毒品交易和暴力但始終不見成效的。
  • 美國毒品泛濫與墨西哥禁毒之殤
    最近有一則新聞,在國內經過央視新聞的發布而在網絡上瞬間「炸鍋」:—— 近日,美國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宣布,少量持有古柯鹼、海洛因等硬性毒品將被合法化。亞利桑那州、蒙大拿州、南達科他州、新澤西州和密西西比州也先後宣布大麻合法化。至此,美國僅剩15個州仍堅持持有大麻為違法行為。
  • 疫情期間墨西哥毒梟在美國損失慘重,美國國內毒品價格卻暴漲
    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肆虐之後,由於美國政府採取了一定的封鎖措施遏制病毒蔓延,而這也導致墨西哥毒梟的販毒活動受到嚴重影響。很多墨西哥販毒集團因此損失慘重,而美國國內各大城市的毒品價格卻大幅上漲。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25日報導,今年3月1日到5月8日期間,美國緝毒局僅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地區就繳獲了1000萬美元的毒資,是去年同一時期的兩倍多。美國緝毒局洛杉磯分局負責人比爾·博德納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採訪時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墨西哥的販毒集團運輸毒品難度更大了,而我們緝毒的成果也更顯著了。」
  • 第三世界毒品史研究的興起與國際禁毒史研究的全球轉向
    2006年12月11日,墨西哥前總統卡爾德龍發動了遙遙無期的毒品戰爭,截至2010年9月,墨西哥毒品戰爭造成了2.8萬人死亡。而拉美其他地區、中亞、非洲黑三角和東南亞等廣大亞非拉地區的毒品態勢亦嚴峻至極,種種現實使得許多毒品史學家反思過去的治史範式。
  • 如果美國是毒品的天堂,那麼墨西哥就是通往天堂的階梯
    提到墨西哥特產,你可能想到龍舌蘭酒,不過今天墨西哥的特產又增加了一樣,那就是毒品。不是因為墨西哥氣候好,而是因為墨西哥距離毒品天堂美國太近了。美國消耗全球百分九十的毒品,而美國52個州,現在有24個州允許大麻醫用合法化,說得好聽點大夫給你開個大麻止痛,但是大麻到手了真正用在了什麼地方,誰又在乎呢。種植毒品的利潤是種植莊稼的40倍,而且在墨西哥種地也就勉強維持生計,所以更多的人加入到種植毒品的行業中,安全方面不用擔心,因為有墨西哥各個地區的黑幫勢力照著,收割的時候只管數錢就好了。
  • 毒梟之國墨西哥,曾被迫賣給美國一大半領土,現在卻被建牆阻隔
    剛剛發生了一則新聞先分享給大家,一兩天前在墨西哥中部某城市所發生了嚴重的槍擊事件,一名槍手衝進當地的一個戒毒所瘋狂掃射,已經至少導致了24個人死亡,相信通過這個新聞不了解墨西哥的朋友應該有了個大概印象,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墨西哥和它的鄰居美國的恩恩怨怨吧。
  • 離天堂太遠:深受毒品困擾的墨西哥,擅長跨國執法的美國
    文:桌面戰爭兵棋| GEN 毒品一直以來都是美國的一個心頭之患,從上世紀60年代美國就開始了對毒品的戰爭,但直到今天美國仍然有近四千萬的吸毒人口,消化了全球60%的毒品,可謂世界之最。因此美國成立了禁毒署(DEA),並發動了多次毒品戰爭,想要減少毒品流入美國,但一直收效甚微,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這個話題。
  • 土耳其、墨西哥,哥倫比亞,美國為什麼要在全球發動毒品戰爭?
    此后土耳其的罌粟種植雖然也沒有完全禁絕,但總體上土耳其的毒品生產也大不如前了。墨西哥除了重點打擊土耳其和法國的海洛因生產走私網外,美國政府也開始著手打擊來自墨西哥的非法大麻走私問題。實際上,墨西哥歷史上就一直有種植大麻的傳統,17世紀西班牙王室就曾推動墨西哥當地的大麻種植,並用於紡織業生產。19世紀末墨西哥軍隊為了減少戰爭帶來的痛苦和壓力,普遍有吸食大麻再作戰的傳統,當時墨西哥軍中還流傳著讚美大麻的歌曲。美墨戰爭後,墨西哥移民將這一傳統帶到了美國,美國的大麻問題也來源於此。
  • 墨西哥毒品戰爭 :喋血、噬主、再革命
    同時為了掩人耳目,CIA還暗中勾結墨西哥毒梟,利用毒品的走私通道,向尼加拉瓜的反政府軍輸送武器彈藥。作為回報,裡根政府允許墨西哥向美國境內傾銷高純度的古柯鹼。每個月,菲利克斯都會向美國輸送4噸古柯鹼,這些毒品湧入城市的各個街道,導致犯罪率高居不下,因毒品問題帶來的搶劫、殺人案件屢屢發生。
  • 古巴永不為奴:美國和古巴的百年恩怨
    古巴永不為奴:美國和古巴的百年恩怨 各位領導好,今天聊美國和古巴的百年恩怨
  • 毒品趣史:中國地方特色毒品成就墨西哥大毒梟的毒品產業升級之路
    前一段時間,我發了一篇關於墨西哥頭號大毒梟"矮子"古斯曼崛起的文章,內容來源於本人的知乎鹽選專欄《真實黑歷史:毒梟和他們的邪惡帝國》,很多人意猶未盡,在後臺追問怎麼不更新了。
  • 針對美國毒品管制人員?墨西哥總統宣布對"外國特工"加強限制
    墨西哥總統洛佩斯·奧夫拉多爾辦公室日前向參議院提交草案,尋求對在墨行動的「外國特工」增加約束和限制。 這份4日發布的草案提出,外國特工人員必須將他們所獲得信息與墨西哥當局共享;如果他們在墨西哥犯罪或違反法規,不享受外交豁免權。此外,墨西哥政府人員如果與外國特工有接觸,應在三日內向上級提交書面報告說明情況。
  • 墨西哥的動蕩不安——美國是罪魁禍首
    這些黨爭制約著國家的發展,因為國內兩黨內鬥不斷,許多墨西哥人為了黨爭,甚至把主動和美國人協商以便通過出賣墨西哥來打擊對手。美國這是通過《1787憲法》完成了政府集權,合適的政治制度讓美國能聚集有效力量發展經濟和軍事。
  • 墨西哥毒販為什麼如此猖狂?武器精良超軍隊,造潛艇運毒品
    一提到墨西哥,你可能除了想到雞肉卷,就是毒販了。墨西哥毒販是世界上最猖狂的一股黑暗勢力,他們兇橫殘暴,內鬥不斷,為了毒品生意毫無人性,成為墨西哥國家發展的最大阻力。那我們不禁要問,一個區區的毒販組織,為何能如此強大,甚至連國家都沒辦法應對呢?其實原因主要有這幾點原因。
  • 墨西哥的經濟不景氣,其實根源並不在墨西哥,而在於美國
    最後,墨西哥有著很高的起點。早在16世紀,西班牙人就來到了這片土地上,帶來了西方的文明。此時的加拿大和美國,還都處在印第安人時代。然而,到了當下,曾經的窮鄰居們都成了發達國家,美國更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而墨西哥卻還在原地踏步。
  • 墨西哥的毒品戰爭何去何從
    據義大利雜誌《Espresso》報導,塞萬提斯出生在墨西哥荒涼而貧窮的米卻肯州,孩提時代,他和家人只能依靠農作物種植來維持生活。15歲時,他參與了大麻和古柯鹼走私,從此越陷越深。在一次走私過程中,他被美國警察逮捕並在加利福尼亞的監獄裡呆了三年。
  • 牧牧看世界5:墨西哥,玉米的故鄉、毒品泛濫的國家
    一、前言墨西哥什麼最有名?答案應該是毒品。上世紀80年代末墨西哥成為美國最重要的毒品來源國。據統計,美國市場90%以上的古柯鹼、冰毒以及大麻的來源地都是墨西哥。大約有500多座墨西哥城市都參與到毒品走私貿易中,直接從事毒品貿易的人員超過45萬,還有300萬人與毒品貿易間接相關。在墨西哥,毒品貿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一些販毒集團獲取的利潤會投資教育和醫療等方式回報給當地社區,為一部分人創造工作崗位、提供收入。
  • 從哥倫比亞到墨西哥,毒販為何離美國越來越近?
    所以,這些毒販們,他們冒險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將毒品送進美國。而美國當局,也意識到毒品輸入的風險,所以一直都在加強走私管控。但在美墨邊境,所有的防護都形同虛設。於是,這裡便成為了毒販們走私毒品的最佳渠道。當然了,毒販們選擇墨西哥不僅僅是因為這裡離美國足夠近,否則的話,把基地建在美國不是更方便?
  • 墨西哥通過法案 美國特工豁免權沒了
    墨西哥通過法案 美國特工豁免權沒了惠曉霜墨西哥議會眾議院15日通過法律修正案,對「外國代理人」在墨西哥的活動做出限制。外界認為這一修改主要針對美國執法部門人員。美聯社報導,法案規定,「外國代理人」必須向墨西哥當局通報他們在墨西哥搜集的信息;與「外國代理人」聯繫的墨西哥公務人員必須向墨西哥當局提交書面報告;取消「外國代理人」的一切豁免權。美國與墨西哥長期以來合作打擊毒品犯罪,美國毒品管制局派人在墨西哥執行任務。
  • 墨西哥鮮為人知的10個事實,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墨西哥!
    進入70-80年代,墨西哥石油年產量超過1億噸,大部分出口到了美國。歷經百年開採,今天墨西哥石油產量同巔峰時期相比下降了四分之一,年產量退到9000萬噸。3、因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自1991年至今,墨西哥常年地震不斷。6-6.9級地震出現200多次,7-7.9級47次,8級以上大地震有4次。地震之高發,遠勝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