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健而不康:公民健康素養待補課

2020-12-23 新華社客戶端

半月談記者 劉巍巍

跑步減肥,肉沒甩掉,膝蓋卻吃不消了;「擼鐵」塑形,肚腩沒小,卻患上橫紋肌溶解症候群;不正常進餐,卻燒錢買保健品補充營養……一些人標榜的健康生活實則荒唐。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下,這一現象尤顯突出,「維生素C可以預防新冠肺炎」「放煙花爆竹可以防瘟疫」「鹽水漱口可以防病毒」……看似可笑的健康謠言吸引大批擁躉。

誤區背後,是國人健康素養的缺失。後疫情時代,公民健康素養亟待補課。

一位女孩在健身房內健身鍛鍊

健而不康

疫情以來,國人對健康的關注度空前提升。如何正確佩戴口罩,打噴嚏怎麼遮擋,多久開窗通風一次,洗手為啥要分六步……過去一知半解的健康知識迅速深入人心。一些健康常識,在《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2015年版)》中都有,為何此前沒能引起足夠重視?

事實上,國民健而不康現象一直存在。

俗話說「飯後走一走,活到99」。68歲的蘇州老人陳四根發現,身邊不少人通過微信朋友圈曬步數,似乎誰的步數越多,就越健康。於是,他也開啟「暴走模式」。幾個月下來,他堅持日均2萬步以上,在朋友圈裡名列前茅。不過,身體狀況卻每況愈下,經常感覺膝蓋疼。

去醫院檢查後,他得知自己患上了滑膜炎,如不及時治療,會有致殘風險。醫生告訴陳四根,他這個年紀,不適合暴走運動,日均步行數量不宜超過1萬,以免對膝關節造成過度磨損或損傷。

類似的例子不在少數。南京鼓樓醫院急診科一名醫生告訴記者,這兩年橫紋肌溶解症候群病患增多。這一病症的主因是橫紋肌受到損傷,肌膜破裂,導致細胞內容物漏出來,就像肌肉「溶解」掉了一樣,嚴重者甚至存在腎衰竭和猝死風險。「出現這一病症的人群,以熱愛健身、長期『擼鐵』的年輕人為主,他們急於塑形,忽略了正確的運動量和運動姿勢,從而導致運動損傷。」

還有人對保健品痴迷。一些女性為保持身材,營養全靠保健品或代餐,最終患上厭食症。南京曾有老人花20多萬元購買保健品服用後,不再正常吃飯,不僅沒有保住健康,還檢查出腸穿孔。營養專家表示,只要膳食結構平衡,人們可以從食物中獲取充分的維生素等物質,不必額外補充。

無知的代價

健康素養,是指個人獲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務,並做出正確決策,以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2012年起,我國開始組織開展全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動態監測,監測內容包括基本健康知識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基本技能等。2018年的監測數據顯示,我國城鄉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穩步提升。儘管這是開展監測以來增幅最大的一年,但按人口比例換算,真正具備健康素養的人數並不算多。

健康素養不足,主要表現在健康知識不足。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健康科普分會主任委員田豔濤說,幾年前他曾根據病情讓一名胃癌患者先化療再手術,但這位患者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說化療對身體危害大,未遵醫囑,而是選擇去旅遊。一年多後,患者病情加重,到手術時癌細胞已嚴重擴散。「其實化療存在個體差異,對多數人來說,化療是有效的治療手段,少數案例不代表大多數。」

還有一些人難以做到健康生活理念知行合一。早睡早起身體好,這是常識,也是專業醫務人員的建議。蘇州白領黃梅無奈地說:「總想著早點睡,可晚上10點鐘上了床,拿著手機刷刷朋友圈、看看娛樂新聞,不知不覺就過了零點。」還有不少人立志健身,花數千元辦了健身年卡後,僅供打卡、在朋友圈曬圖而已。

防不勝防的健康謠言,吞噬民眾原本不多的健康素養。由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等聯合發布的「疫情期間健康類謠言榜單」顯示,「水果蔬菜表面有新冠病毒」「維生素C可以預防新冠肺炎」「大量喝水能預防新冠肺炎」等謠言層出不窮,並收割大量「粉絲」。「造謠張張嘴,闢謠跑斷腿。」南京民警、網絡闢謠達人王海丁說,在信息大爆炸和社交網絡發達的網際網路時代,普通民眾很難辨識信息真偽。

補課重於補藥

健康專家認為,疫情既是對全民健康的挑戰,亦凸顯健康素養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疫情過後,宜抓住契機,加快補課。

多位一線醫務工作者認為,提高健康素養本質上是一個教育過程,需要教育部門協同支持和深度參與。讓健康素養教育進校園,融入教育體系,才能實現更好的健康促進效果。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部長白希說,一位好醫生不僅要能治好病人,還要有面向公眾科普的意識和行動。衛健部門要加大健康知識傳播力度,提高傳播效果,特別是要讓醫生參與到這一科普活動中。「把權威的防病知識傳遞給公眾,讓國民身體素質和健康素養隨之提高,在關鍵時刻才能臨危不懼。」

健康知識傳播不是單向的、灌輸式的,而是要注重反饋和互動。媒體應以靈活多樣的形式,有針對性地釋疑解惑,帶動公眾參與。

王海丁認為,還要健全健康素養的法治環境。通過完善立法、細化制度、多部門聯動,對衛生健康領域不守法、不文明行為,施以更嚴格的約束、更嚴厲的懲戒。「特別是針對健康謠言,要加大打擊力度,權威部門要及時回應。」王海丁說,衛健部門和專業機構可與一些網絡大V合作,搭建專業的健康闢謠平臺。

公民健康素養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涵養培育。提升健康素養,知識是基礎,信念是動力,行動是目標。「個人要主動學習、吸收健康知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通過自律付諸實際行動。」黃梅說。(刊於《半月談內部版》2020年第5期)

相關焦點

  • 向陽社區開展「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宣傳活動
    原標題:向陽社區開展「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宣傳活動   為了增強社區居民的健康
  • 良好的公民素養和國民心態是「硬核」力量
    公共性的社會大事件,是檢驗和透視公民素養和國民心態的一個重要窗口。在突襲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一方面,抗擊疫情的過程就是淬鍊公民素養和國民心態的熔爐;另一方面,良好的公民素養和國民心態也是疫情防控的「硬核」力量,更是推動戰「疫」積極向好態勢不斷拓展的精神之盾。疫情防控,既是大戰,也是大考。
  • 半月談|民辦校不應畏懼「公民同招」
    民辦校不應畏懼「公民同招」鄧倩倩當下,「公民同招」、電腦搖號入學政策正在全國各地推進,此舉將有效解決民辦校掐尖問題,同時,這也是對民辦學校的一次考驗。林捷冬告訴半月談記者,比起成績,近年來,學校更加注重個體的成長狀態,給予學生更多關愛,並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意願。在他看來,培養人才重在尊重孩子成長規律,包容不足並肯定他的努力和進步。在華倫中學,科藝節、運動會、十佳歌手及社團等是不可少的文藝活動。但學校有個不成文規定,主持校園活動的學生人選,原則上每個人不超過兩次,給更多人鍛鍊機會。
  • 中國公民財經素養測驗發布暨財經素養教育和研究協作網啟動
    中國財富網訊(雨天)12月5日,中國公民財經素養測驗發布會暨財經素養教育和研究協作網啟動會在中央財經大學舉辦。本次會議上,全國範圍的財經素養教育和研究協作網啟動,同時也發布《中國公民財經素養測驗》的理論框架和關鍵技術指標。
  • 【學會中醫】卷首語:治未病從提升個人健康素養做起
    【學會中醫】卷首語:治未病從提升個人健康素養做起 2020-04-08 12: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你的科學素養 奠基健康中國-光明日報-光明網
    從2013年起,我國就提出將健康素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把提高居民健康素養水平作為提高國民健康素質的優先策略。2016年,《綱要》更是將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定為健康中國建設的主要指標之一。在應對新發傳染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過程中,亟須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做出快速反應,及時制定應對方案,儘可能降低事件造成的危害。
  • 尖山新區(黃灣鎮)提高群眾「健康素養水平 助力美麗城鎮生活美
    浙江在線1月18日訊(通訊員 仲曉棟)為進一步提高尖山新區(黃灣鎮)的公共衛生服務質量,貫徹落實健康教育各項任務,提高居民群眾的健康知識水平,促進居民群眾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降低居民群眾傳染病、慢性病等疾病的發生風險,區(鎮)組織各村開展健康素養進農村文化禮堂工作,充分發揮農村文化禮堂的陣地作用,助力美麗城鎮生活美建設。
  • 半月談|B站號準了誰的脈?
    UP 主向俊林(右一)和同伴一起為 Cosplay演出比賽準備道具 杜瀟逸 攝半月談記者 張漫子從《尋找手藝》《人生一串》等人文紀錄片的熱播,到老教授入駐B站成為UP主,從「跨年晚會」的全網風靡,再到疫情期間「到B站搞學習」的熱潮……B站,這個以動漫、遊戲起家的二次元自留地
  • 關於提升公民科學素養,看看這些院士專家和諾獎得主怎麼說
    論壇上,結合新冠疫情,國內外多位院士專家及諾貝爾獎得主就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重要性和方法談到了各自看法。公眾科學素養是戰勝疫情的重要力量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龔克表示,新冠疫情期間,實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隔離等科學的社會性措施需要廣泛社會支持,而這有賴於公眾對科學的理解,即公眾科學素養。「科學素養不僅是指了解科學真相,還要有能力基於事實去做科學判斷。
  • 半月談簡介—半月談網
    半月談網校秉持"聚優質資源、享名師講堂"的宗旨,憑藉權威的時政內容、優質的教學資源,打造國內權威、專業、高效、便捷的公務員考試培訓網,為廣大公考學員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 半月談|騙子也要衝業績?年底謹防電信詐騙!
    半月談評論員 郝嫻宇 臨近年底,各種電信詐騙層出不窮。最近,多位網友爆料稱在購買辛巴團隊直播間產品後,個人購物信息被洩露,不少人還遭到自稱「辛巴客服」或「辛選客服」等身份的電信詐騙;還有很多市民的手機持續被所謂的「國際號碼」呼叫,有人曾50分鐘內接到38個騷擾、詐騙電話。
  • 身心素養是教師職業素養的要求
    一、相關概念界定(一)健康素養和教師健康素養佟麗、胡俊峰和侯培森在《健康素質與健康素養》一文中對健康素養這個概念的起源與發展進行了一次的回顧。文章指出,健康素養(Health Literacy)一詞,最早出現於1974年一篇標題為健康教育和社會政策(Health education as social policy)的論文中。
  • 半月談|不斷締造「高考神話」的衡水中學,成功秘訣何在?聽聽校長...
    聽聽校長怎麼說半月談記者 任麗穎始終以高名校錄取率與嚴格管理制度示人的河北衡水中學總處於輿論風口:一方面,人們質疑著衡水中學的「高考工廠」模式,猜想著學生被「加工」的過程;另一方面,許多家長又發自內心地希望孩子能進入衡水中學,在日益激烈的高考戰場上獲勝。
  • 以文明良好科學素養增強心理免疫力
    抗擊新冠病毒,不僅需要機體強壯的生理免疫力,而且需要心智健全的心理免疫力,公民文明良好的科學素養就是一種無形而強大的心理免疫力。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時期,以良好的科學素養增強心理免疫力越為重要。國際經濟合作組織、國際學生科學素養測試大綱、美國科學素養著名學者米勒以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對公民文明良好的科學素養雖然有不同表述,但是,將其觀點綜合起來就能發現,公民文明良好的科學素養主要由「具有必要的科學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崇尚科學精神」「養成科學行為」等基本要素組成。
  • 每天看《人民日報》、《半月談》能提高申論水平麼?
    先說結論,看《人民日報》、《半月談》,對申論學習沒有太大用處。原因有以下幾點:一、《人民日報》、《半月談》文章太短,不適合做申論材料曾聽某省申論命題老師講過,他對學生備考申論看《半月談》很費解,因為申論出題基本沒有從半月談直接引用原文,後來問過一些學生才明白,因為高中考政治,老師推薦看《半月談》,所以形成了思維慣性,認為申論學習也應該看半月談
  • 福州,一學生補課後跳樓,老師有苦難言,家長窮追不捨,還補課嗎
    近日,福州一位老師真的是有苦難言呀,福州十一中學一位學生,去該老師家裡補課,補習結束以後,卻沒有回家,而是坐電梯到了34層樓頂,在樓頂待了一個多小時,最後勇敢的跳了下去。孩子走了以後,家長認為老師學校有責任,並發出了求助信,但是老師說補課期間孩子沒有表現出什麼異常。也沒有收取任何補課費用。
  • 《半月談內部版》重磅文章:如何備戰未知病毒突襲
    受訪專家認為,相關部門要把「預防為主」的衛生和健康工作方針落到實處,改變長期以來「重醫療輕公衛」的傾向,從應急響應、資源準備、媒介素養、公共衛生素養等方面提升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提升全民衛生素養,臨戰「不恐慌」 「比起2003年非典的暴發與輿情處理,我們現在的信息傳播生態和公共衛生素養有了很大變化與進步。」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副院長操慧認為,近些年信息的社交化和公眾的理性認知在同時發展與調整,從2003年「非典」到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公眾有了足夠的包容心和心理適應能力。
  • 《人體健康與免疫》叢書英文版發布—新聞—科學網
    10月21日,第十七屆國際免疫學大會上,中國免疫學會發布《人體健康與免疫》英文版(共3冊)。該書通過漫畫和對話的形式,向公眾傳輸免疫學和醫學的常見概念,解答常見問題。 中國免疫學會秘書長、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表示,相比全球其他國家公民,我國公民的健康意識和健康需求比以往更為強烈。但是,我國公民在醫學科學知識方面存在著不足,醫學科學素養仍待提高,對於醫學問題上的諸多誤解亟待消除。
  • 半月談2020年形勢政策宣傳教育座談會在江蘇常州召開
    他稱讚,半月談系列刊物在幹部群眾中有著極高的口碑。《半月談》既是基層群眾聆聽中央聲音、了解黨的政策的重要渠道,又是反映基層關注的熱點焦點難點的貼心人。吳新法說,半月談始終關注常州的改革發展,宣傳常州的實踐創新,提升了常州的知名度、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