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公民素養和國民心態是「硬核」力量

2020-12-15 中國經濟網

公共性的社會大事件,是檢驗和透視公民素養和國民心態的一個重要窗口。在突襲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一方面,抗擊疫情的過程就是淬鍊公民素養和國民心態的熔爐;另一方面,良好的公民素養和國民心態也是疫情防控的「硬核」力量,更是推動戰「疫」積極向好態勢不斷拓展的精神之盾。

疫情防控,既是大戰,也是大考。涵養良好的公民素養和國民心態,是疫情期間擺在我們面前的考題,同時也是提升國家治理能力過程中需要面對的課題。

著眼三個方面 提升科學素養

疫情面前,每個人都是防控鏈條中的重要一環。做好自我保護,既是對自己、家人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有效做好科學防控,每個人都應具備必要的科學素養。

在知的層面,要認識規律,掌握常識。對於疫情的認識,醫學科學領域也是從陌生到逐漸深入,普通大眾更是經歷了從一無所知到勤洗手、多通風、不聚餐、少串門、出門戴口罩、主動報告旅行史接觸史等成為共識的過程。要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每個人掌握和遵守必要的科學常識、防控措施,做好衛生健康方面的自我約束,是必不可少的大前提。而不濫食野味,更應成為疫情過後牢牢記取的深刻教訓。

在信的層面,要相信科學,建立敬畏。疫情面前,最重要的是建立對科學的敬畏,要相信科學和依靠科學。一方面是不盲從盲信。越是在大事件發生時,社會上各種信息越可能眾說紛紜、良莠混雜。我們要做到理性思考,科學判斷,不信謠、不傳謠。另一方面是不我行我素。既不過度恐慌,也不盲目樂觀,尤其不能自以為是,滿不在乎,要去除僥倖心理、逞強作派,科學地做好個人衛生防護。

在行的層面,要科學防控,積行成習。疫情也是對民眾科學素養與公民精神的「拉練」。這裡面,有個人權利的讓渡,比如婚禮延期、聚會取消、外出放棄、門市停業等。這種個人利益的「犧牲」,是對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保護,同時也是特殊時期最理性的個體選擇。另外,還有個人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像戴口罩、少串門、垃圾分類等。個人的行為習慣已非一己之事,而是整個防疫系統的一部分。培育良好的公民素養,就是要讓這些認識、習慣成為每個個體的「價值自覺」,匯聚戰「疫」合力。

把握三組辯證關係 涵養國民心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在這場疫情防控的嚴峻鬥爭中,「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也是抗擊病毒強有力的心理武器。為此,需要重點把握三個方面的辯證關係。

把握自由與約束的關係。疫情不可避免會給我們的正常生活帶來衝擊,需要個體犧牲一些原本享有的權利,比如自由出入小區受限、出現疑似病徵就要接受隔離,等等。對此,人們只有正確認識和接受,明白暫時的約束是為了疫情早日退去、自由早日到來,才能保持心態平和。

把握個體與全局的關係。在疫情面前,大家都是利益相關者,沒有旁觀者,個體防控到不到位直接關乎戰「疫」全局,對己負責就是對人負責。當我們把配合管控視為應盡的責任義務,而非牴觸、逃避,內心也會擺脫促狹偏執,迎來海闊天空。

把握人與自然的關係。中國傳統文化崇尚「天人合一」,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山川草木皆能和諧共生,才是天道。當前這場疫情以及17年前的非典,都是因少數人濫食野味而起。「和氣致祥,乖氣致戾」,疫情因人心之「乖」而致,同樣也需靠人心之「和」來化解。這「和」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去除人慾之私,代以仁愛友善,既是載物之德,也是遠禍之道。

強化三個保障 厚植社會基礎

良好國民心態的培育,既需要個人文明素養的提升,同時也需要一定的社會基礎來保障。

要有供應有力的物質保障。抗擊疫情過程中,從中央到地方,加強統籌調控,重點是對糧油肉蛋菜等百姓生活必需品保供穩價;對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多方調配,重點保障疫情重點地區使用。「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有力的物質保障是人們保持理性平和心態的必要前提。

要有公開透明的信息保障。人們面對災難時的信心、理性,一部分也來源於公開透明的信息發布。信息不透明,人們心中的焦慮、猜疑、恐慌就會加劇,謠言也會乘虛而起,惑亂人心。本次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及各地疫情數據每日更新,確診者行經路線、接觸範圍都詳細公開,各級政府的防控措施也及時公告。公開透明的疫情動態信息,不僅有助於公眾調整情緒,淡定以待,而且還可以讓人們根據疫情形勢的變化更科學、更從容地進行防控,減少不必要的盲目、慌亂。

要有公正規範的法治保障。人心的理性平和,也源於公平、規範、法治的社會治理環境。只有依法施政,公正平等,讓每一個個體從社會治理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人們才會心平氣順,保持良好心態。同樣,健康心態也會反作用於社會治理,凝聚「最大公約數」,降低治理成本。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越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各項防控工作。法治,既是社會治理能力建設的必選項,也是培育文明社會心態不可或缺的土壤。(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毛同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啟事。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以文明良好科學素養增強心理免疫力
    抗擊新冠病毒,不僅需要機體強壯的生理免疫力,而且需要心智健全的心理免疫力,公民文明良好的科學素養就是一種無形而強大的心理免疫力。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時期,以良好的科學素養增強心理免疫力越為重要。國際經濟合作組織、國際學生科學素養測試大綱、美國科學素養著名學者米勒以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對公民文明良好的科學素養雖然有不同表述,但是,將其觀點綜合起來就能發現,公民文明良好的科學素養主要由「具有必要的科學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崇尚科學精神」「養成科學行為」等基本要素組成。
  • 半月談|健而不康:公民健康素養待補課
    誤區背後,是國人健康素養的缺失。後疫情時代,公民健康素養亟待補課。一位女孩在健身房內健身鍛鍊健而不康疫情以來,國人對健康的關注度空前提升。一些健康常識,在《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2015年版)》中都有,為何此前沒能引起足夠重視?事實上,國民健而不康現象一直存在。俗話說「飯後走一走,活到99」。68歲的蘇州老人陳四根發現,身邊不少人通過微信朋友圈曬步數,似乎誰的步數越多,就越健康。於是,他也開啟「暴走模式」。
  • 關於提升公民科學素養,看看這些院士專家和諾獎得主怎麼說
    論壇上,結合新冠疫情,國內外多位院士專家及諾貝爾獎得主就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重要性和方法談到了各自看法。公眾科學素養是戰勝疫情的重要力量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龔克表示,新冠疫情期間,實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隔離等科學的社會性措施需要廣泛社會支持,而這有賴於公眾對科學的理解,即公眾科學素養。「科學素養不僅是指了解科學真相,還要有能力基於事實去做科學判斷。
  • 中國公民財經素養測驗發布暨財經素養教育和研究協作網啟動
    中國財富網訊(雨天)12月5日,中國公民財經素養測驗發布會暨財經素養教育和研究協作網啟動會在中央財經大學舉辦。本次會議上,全國範圍的財經素養教育和研究協作網啟動,同時也發布《中國公民財經素養測驗》的理論框架和關鍵技術指標。
  • 向陽社區開展「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宣傳活動
    原標題:向陽社區開展「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宣傳活動   為了增強社區居民的健康
  • 從法律和制度上規範公民行為
    公民行為規範,體現了國民素質的文明程度。近年來,我國經濟實力日益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但是一些公民的不文明行為仍然有待規範。例如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亂插隊,過馬路闖紅燈、翻越欄杆,隨地吐痰、隨手亂丟垃圾,損壞公共設施等不文明行為依然存在。
  • 白巖松:良好的心態始終是成功的基礎
    良好的心態是成功的基礎,為了一步一步地實現成功,我們必須依靠內心的力量。白巖松說:「成功是對人的考驗,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代有每一代人的宿命、委屈、掙扎、奮鬥,沒什麼可抱怨的。」如果我們想更好地朝著成功前進,那麼第一步,也就是最重要的步驟,就是學會糾正我們的心態。
  • 從「素質」到「素養」 如何尋找核心素養落地的力量
    真實面對一線教師的諸多困惑,專家學者齊聚巴蜀展開激烈的思想交鋒,探尋核心素養落地的共識與力量。此外,對於如何全面理解核心素養的內涵及教育啟示?如何正確認識核心素養與中國教育傳統之間的系列關係?一線學校實現核心素養轉化和落地的路徑有哪些?如何從核心素養的維度來整體規劃、推動學校教育的變革,逐漸形成新的育人模式和學校生態……一系列問題串,都能在此次峰會中找尋到相應答案或參照。
  • 身心素養是教師職業素養的要求
    李彬在《教師健康素養的內涵與價值》一文中則認為,教師作為一般公民,首先需要具備維持和促進自身健康的基本素養。同時從教書育人的職業性質考慮,教師還必須具備通過教育手段來提高學生健康水平的能力。教師健康素養大致可以分為兩大方面:基本健康素養和教師健康教育素養。
  • 老去只是一種心態,硬核老人,硬核人生,硬核的晚年
    不得不說,這張大爺一樣的老年人,絕對是社會上一群被嚴重低估的神秘力量!!誠然,現在更多的老年絕世高手可能沒上過多少年學,上網也不怎會,但琴棋書畫只要迷上,那就會變的樣樣精通,健身?蹦迪?其實奶奶的人生軌跡真的如她所說,她19歲嫁人,大半輩子都在照顧6個小孩和老公。
  •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深入人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性不斷提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廣為弘揚,崇尚英雄、尊重模範、學習先進成為風尚,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大大增強,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不斷提高,道德領域呈現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
  • 保持良好的心態是獲勝的關鍵
    ——《道德經》釋義如果對外在的寵愛和恥辱看得太重,心境就容易遭受驚恐,把世上的禍患看得太重,就會把禍患引上自身。因為看得太重容易使自己的心態不穩定,反而會犯一些低級的錯誤。只有達到寵辱不驚的境界才能成功。做任何其他的事情也是一樣。你有多高的境界,多大的胸懷,就會取得多大的成就。
  • 你的科學素養 奠基健康中國-光明日報-光明網
    從區域甚至全國的傳染病防控來看,具備較高健康素養的居民越多,傳染病疫情防控的效果就越好,危害就越小。當每位居民都具備了某項傳染病防控的知識和能力,該傳染病就可得到有效控制。推而廣之,如果所有居民都具備良好的健康素養,那麼距離實現「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目標就不再遙遠。
  • 美麗中國 健康你我|第1條:良好生態環境是人類健康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生態環境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養成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能夠減少環境汙染,維護個人健康。為引導公民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普及現階段公民應具備的生態環境與健康基本理念、知識、行為和技能,動員公眾力量保護生態環境、維護身體健康,共建健康中國和美麗中國,生態環境部組織編制發布了《中國公民生態環境與健康素養》,包含基本理念7條、基本知識13條、基本行為和技能10條。讓我們一起學習打卡!
  • 無知即力量——媒體自由與公民政治生活
    自1991年後,中歐和東歐的國家在政府與媒體的關係上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比如,波蘭從根本上實現了經濟的自由化,包括媒體從國有轉為私有;而羅馬尼亞的自由化程度則較低,媒體仍主要被政府控制。這寫不同的道路為研究媒體自由與政治知識提供了很好地素材。歐盟候選國家民意調查數據(CCE2004)調查了歐盟候選國國民對歐盟的了解程度的信息,作者用這一調查反映公民政治知識的情況。
  • 平時總提到科學素養,它到底指什麼
    在這種情況下,以科學素養為核心的人的綜合素質的高低就決定一個國家、民族的發展後勁和前途,於是許多國家把提高國民科學素養作為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途徑,並對國民的科學素養進行調查、跟蹤,以便對症施治。進入90年代,美國的公眾科學素養調查和研究轉向公眾理解科學方面。1989年開始,歐共體國家在英國學者杜蘭特博士的帶領下,開展了歐洲15個國家的公眾科學素養調查,取得了重要的數據和研究結果。
  • 「成功來自良好的心態」英語怎麼說?
    No matter rich or poor,you just have to keep a good attitude,your happiness would make youlovely with your head up.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你僅須保持良好的心態,只要你昂起頭來,快樂會使你變得可愛。
  •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浙江省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潮,涵養積極進取開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國民心態,促進公民道德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將國家、社會、公民層面的價值要求貫穿到公民道德建設各方面,落細落小落實,融入日常生活。持續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增進認知認同、樹立鮮明導向、強化示範帶動。
  • 平時總提到科學素養,它到底指什麼?
    中心主要對異常現象和聲稱進行科學探索,並把探索結果無偏見地告知公眾,使公眾避免上當受騙。在中國的歷史傳統中,通常把識字、知識和文化、道德作為衡量一個人素養高低的標準,把科學素養作為綜合素養的重要組成內容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的事。近來,科學素養越來越時髦,是使用頻率較高的詞彙之一。那麼,什麼是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