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艾與灸的「前世今生」,值得一看.

2021-03-04 庫爾勒綠康保健推拿

  艾  

 艾草與取火 

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國各地均有生長。早在春秋時期之前,艾草就是重要的民生材料。《詩經·王風·採葛》中說:「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詩經·王風·採葛》

出現在中國遠古詩歌中的幾種植物中,葛藤用於織布,蕭(xiāo)蒿以供祭祀,古人對艾草卻更鍾情,更加印證了艾草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在自然界中,絕大多數動物都懼怕火,只有人類敢於親近火,並享受火所帶來的好處,如燒煮食物,取暖照明,恐嚇猛獸等。古人將「火」列為五行之一,並且在五行之中,火最特殊。木、土、金、水,皆自然存在,而火具有自然與人為的兩重性。

雷電、火山噴發所產生的自然之火,畢竟偶然、少見。而如何將自然之火長久地保存下來,對於先民來說也決非易事。因此,古人可能很早就嘗試人工取火了。取火的技術,對於現代人來說幾乎是微不足道,但在古代社會卻是舉足輕重的事。古人主要有木燧、金燧和石燧三種取火法。木燧就是通過兩木相互摩擦生熱,鑽木取火。金燧,或稱陽燧,是使用銅、錫等金屬製成的凹面鏡,面對日光,取太陽之火。石燧是通過用鐵塊敲擊堅硬的燧石,生成火星,稱為「石火」。在這些取火方法中,都必須使用一種助燃物,經過長期的實踐與摸索,古人在所有能夠燃燒的植被與作物裡最終選擇了艾草,並且以研細的艾絨為最佳。

考古發現的戰國時期的陽燧

相傳在淮南王劉安底下方士所撰的《淮南萬畢術》中記載了以下的方術:「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影就是日光,這是把冰加工成凸透鏡,聚焦太陽光,點燃艾草取火的方法。艾草又名「冰臺」,其淵源可能追溯於此。由於取火不容易,所以如何保存火種就成為一個重要問題,方法之一是將艾草編成細繩,懸掛在合適的地方,點燃一端使其慢慢燃燒,餘煙嫋嫋,艾火相傳。

「灸」是燒灼的意思,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灸,灼也。」。這個字上面是「久」,是讀音,也表示「長久」;下面「火」為漢字本義,就是燒灼。就是說,灸作為一種以火調病的方法,必須「久」「火」結合,只有時間和火力都到位,才能發揮作用。這個字還常常與「炙」混淆,其實兩個字的意思完全不同,「炙」是「肉」(月表示肉)在「火」上烤,比如烤肉

 灸與艾灸 

灸法就是通過燒灼可燃物刺激治療疾病,其產生與火的發明及使用有關,因此可以說是一種最古老的治病方法了。

1927年在北京房山周口店所發現的「北京人」遺址積存有很厚的灰燼,表明幾十萬年以前的原始人就已經大量使用火。喜暖畏寒是動物的本能,植物也有趨光性。可以想像,古人在用火取暖散寒和燒烤食物的同時,一些部位的病痛受到火熱的烘烤而感到舒適或緩解,或在利用火的過程中不慎被火灼傷了某處,竟使某種疾病得到減輕或消失。這個過程一開始可能是偶然的,但是,隨著經驗不斷積累,就會有意識地用火燒灼或者烘烤,達到祛除病痛的目的,原始的灸療方法也就出現了。但是,由於年代久遠,關於灸法起源的具體時間及地點已經無法考證了。

早期的灸法與艾沒有任何關係,舉凡能夠燃燒之物都可以。比如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十幾本古代醫書,這些書都是漢代以前寫的,比大家熟悉的《黃帝內經》還古老,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醫書。其中有一本被專家命名為《五十二病方》(那時候的書都沒有書名,專家根據書裡內容加上書名),就是講52種疾病的治療方法,其中有許多應用灸法,所用材料品類繁多,如木炭、乾柴、幹稻草、粗麻、舊蒲蓆、鳥羽毛等。

大概到戰國時期,艾草才被確定為專門的施灸材料。《孟子·離婁篇》所說的「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明確是用陳年的艾葉施灸。

 鍾情與價值 

古人施灸為什麼唯獨鍾情於艾草

古人選擇艾草有很多原因,首先當然是由艾草本身的燃燒特性決定的。這種物質很容易燃燒,並且燃燒十分緩慢,沒有明火,產生的火力均勻、持久。尤其重要的是,艾葉燃燒時產生的煙並不像其它物質那樣刺鼻難聞,而是略帶芳香。

還有其它一些因素,決定了古人選擇艾草作為灸療材料:

第一,古人認為艾草具有驅邪、避禍的作用。古人發現艾草燃燒時,散發出的氣味不是很嗆人,卻可以驅趕蚊蟲叮咬、恐嚇猛獸,所以認為艾草具有祓除不祥的作用。中國民間有五月初五採艾草的習俗,將艾草懸掛在門框上方,這樣就可以禳除毒氣,保佑全家安康。古代還有採艾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所以你看,中國的文明是連續的,已經綿延了幾千年,這和其它古老文明不同,他們早就斷裂了,比如今天的埃及早就不是3000年前的那個埃及了!

第二個原因,艾草還和古代的宗教儀式有關。大家都知道,殷商時期盛行一種佔卜術,商王幾乎每事必卜,那麼商人是如何佔卜的呢?根據現代考古學家復原的甲骨佔卜程式,其中有一項是「灼骨」,即佔卜者用艾絨或幹火草捻成圓柱狀或豆粒狀成椎形,置於羊胛骨的無脊面,持火繩繞骨數圈,點燃骨上的艾絨或火草,一般是從骨扇寬薄一端開始燃起,一排排地依次燒向骨臼一端,直至骨面布滿灼痕為止,每骨可燒八九次至十餘次。卜者開始念念有詞,並不時吹火助燃,有時還要在卜骨的正面用火迅速點一下,務使骨面出現輕微裂紋。最後由巫師觀察骨面裂紋釋兆,判斷吉兇。並將佔卜過的羊骨埋葬或燒掉,以示神聖在這裡。艾草和佔卜聯繫在一起,可能具有輔助燃燒和禳除邪氣的雙重功效。

考古發現的殷商時期的龜甲(左為外面,刻有文字;右為內面,有燒灼的痕跡)

第三個原因,古人很早就發現艾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稱之為「醫草」,既可外用,又能內服。在《神農本草經》中,艾名為白蒿,將其列為上品,味甘、性平,主治五臟邪氣,風寒溼痺,補中益氣,長毛髮令黑,少食常飢,久服輕身,耳目聰明,不老。

上述種種特點,可能是古人最終唯獨選擇艾草作為施灸的材料,「灸」也就成了「艾灸」的簡稱。

  灸  

 灸法的起源 

灸法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用來治療和緩解自身病痛的方法。早在170萬年前,人類學會了用火。那時的古人,既沒醫,也沒藥,但一定有病痛。在使用火的過程中,原本疼痛的身體部位不小心可能被火燙著,但過後不久,疼痛也因此而緩解了。一次,二次,三次,古人的大腦裡就會產生條件反射,火能產生熱,熱能緩解疼痛,當人們主動點了火把,,有意識地燻烤疼痛部位的時候,人類歷史上第一種用來治療和緩解自身病痛的方法——灸法就正式宣告誕生了!這一發現對人類的歷史進程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古人施灸的方法 

與現代使用艾條灸的方法不同,古人最常使用的是艾炷灸,就是把艾絨做成圓錐體形狀,大小有很多種。施灸過程主要有三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是挑選艾絨,製作艾炷:艾絨的製作過程,是將曬乾或陰乾後的艾葉,置於石臼或其它器械中,反覆搗碎,使之細碎如棉絮狀,篩去灰塵、粗梗及雜質,留下的柔軟純艾纖維,即成柔軟如棉的艾絨,其色淡灰黃,乾燥易燃者為佳。艾絨質量的好壞,對施灸的效果也有影響,艾絨質量好,無雜質,而乾燥,存放久的效力高,療效好,反之則差。劣質艾絨,燃燒時火力暴燥,易使病人感覺灼痛,難以忍受,且因雜質較多,燃燒時常有爆裂的弊病。孟子說「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說明古人對艾的選擇已有相當豐富的經驗。三年之艾就是陳艾,陳艾的優點是含揮髮油少,燃燒緩慢,火力溫和,燃著後煙少,艾灰不易脫落;新艾則沒有這些優點,新艾氣味辛烈、含揮髮油多,燃燒快,火力強,燃著後煙大,艾灰易脫落,容易傷及皮膚和血脈。故臨床上應該用陳艾而不用新艾

艾炷就是指如燈炷狀的燃燒物,呈圓錐體形狀,便於穩定放置在皮膚上。關於艾炷的大小,古代文獻也有一些記載。由於施灸部位不同,艾炷的大小也會不同,在唐·王濤所著的《外臺秘要》中,記載有許多不同大小的艾炷,如小豆許大、如黍粒大、如蒼耳子大、如棗核大等。

第二個步驟是取火:現在取火是件輕而易舉的事,用打火機或火柴就行了,古代不是,一般都是現場取火,由於古人有太陽崇拜,所以使用陽燧採取太陽之火,就好像把太陽上的火引下來,也稱為「天火」。取天火時,將銅製凹面鏡的凹面面對太陽,使陽光聚在鏡前成焦點,在焦點處放置少許艾絨或其他易燃物,用太陽的熱能,將艾絨等引燃。這樣,在形式上就把天上的「火」引到地面上來了,再用此火點燃艾炷,以溫補人體陽氣

第三個步驟就是實施灸療。取製做好的艾炷,將圓錐體形艾炷的底部放置在選好的穴位上,用天火點燃艾炷的頂端。每燃燒一個艾炷又叫一壯。據考證,壯者創也,是由灼與刺對人體造成的創傷。用艾燒灼人體也會造成創傷,而壯和創的意思又完全是相同的,故幾壯也是燒灼幾次的意思。可以根據患者的年齡、體質等情況,確定每次施灸的壯數。如《素問·骨空論》說:「灸寒熱之法,先灸項大椎,以年為壯數」,就是按照病人年齡大小決定施灸的壯數,如5歲灸5壯,10歲灸10壯,依次遞增,到一定年齡後再依次遞減

在施灸時可能很痛,所以古人還發明了睡聖散,就是用於施灸時麻醉的。北宋竇材編輯的《扁鵲心書》裡有「睡聖散」,於灸前服用,使昏睡而不知痛。據文獻記載,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得病,十分痛苦。太祖去探望他並親自為他灼艾治病。趙匡義感到很疼痛,叫了出來。太祖於是將熱艾往自己身上灼燒,的確很痛,這樣做可以分擔弟弟的痛苦,趙匡義十分感動,後世就用「灼艾分痛」來比喻兄弟友愛。

唐宋時期,灸法非常流行,原因大概是"針須師乃行,其灸則凡人便施。"歐陽修是北宋大文學家,他的傳世墨跡不多,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灼艾帖」為其中之一,講的是歐陽修的長子歐陽發接受艾灸治療的經歷:

歐陽修·灼艾貼

「修啟,多日不相見,誠以區區。見發言,曾灼艾,不知體中如何?來日修偶在家,或能見過。此中醫者常有,頗非俗工,深可與之論權也。亦有閒事,思相見。不宣。修再拜,學正足下。廿八日。」帖中「見發言」的「發」,即歐陽修長子歐陽發。

歐陽修認為艾灸是一門學問,值得探討。透過這封簡短的書信,不僅使我們能夠欣賞歐陽修精妙的書法,還了解到在北宋時期,灼艾治病保健是非常流行的。

第四步是灸後調攝,就是要指導病人進行一些調攝事宜,包括飲食、穿著、運動等方面,目的在於助火氣或使火氣運行通暢,以提高療效,同時也要針對艾火引起的不良反應進行處理,比如有的病人艾灸後會出現口乾、口渴,或長口瘡,這是因為艾灸是一種溫熱刺激,會導致上火。

 秦漢時期 

先秦兩漢是我國灸法的重要形成時期,出現了以《黃帝內經》為代表的大量著作,以及以張仲景為代表的著名醫家。 

《黃帝內經》,把灸療作為一個重要內容進行了系統的介紹,強調「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灸療的作用具有起陷下、補陰陽、逐寒邪、通經脈、舒氣血等多個方面。《皇帝內經》還提到「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瀉者,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的補瀉之法。同時,還指出了艾灸的禁忌證:陰陽俱不足或陰陽俱盛者、陽盛亢熱及息積等。《皇帝內經》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灸法的基礎。 

東漢時期,醫聖張仲景在強調藥治的同時,也十分重視灸法。《傷寒論》中涉及灸法的有十二條之多,且重點論述了灸法的禁忌和某些疾病的灸治方法。並提出了「陽證宜針,陰證宜灸」的見解。這些,對後世醫家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唐宋時期 

唐宋時期,是我國針灸史上灸療法發展的最重要的時期。 

唐代灸療專著大量出現,灸法被作為重要的內容被載入,並在醫療中佔有重要地位。如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載述了大量灸療內容。提出「非灸不精,灸足三裡」,稱為「長壽灸」,可以防治疾病、強身健體而抗衰老。在灸療範圍上也有了較大的擴展,採用灸法預防傳染病,特別是在熱證用灸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同時還將艾灸和藥物結合運用於臨床,採用葦管灸治療耳病等,使灸法更加多姿多彩。這是灸法利用器械的鼻祖

此後,王燾在《外臺秘要》中介紹用灸法治療心疝、骨疽、偏風、腳氣入腹等病症,擴大了適用範圍,並提出灸為「醫之大術,宜深體之,要中之要,無過此術」,針灸治療部分,幾乎都用灸方。棄針重灸,足見當時對灸法的重視,對灸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唐代灸法已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科學,並出現了施行灸法為業的專業灸師。 

宋朝針灸療法有較大發展,而灸法也備受重視。宋太祖親自為某弟施灸,並取艾自灸,被後人傳為佳話。

宋代著名針灸家王執中撰《針灸資生經》一書,也以灸法為主,還收錄了不少本人或其親屬的灸療治驗。《太平聖惠方》《聖濟總錄》《普濟本事方》等醫籍中都收集了大量的灸療內容,使灸法成為當時的主要急救措施之一。

北宋王唯一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對經穴的統一,針灸學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南宋的竇材在其所撰的《扁鵲心書》中記載用「睡聖散」進行麻醉施灸,以減輕火灼給病人帶來痛苦,為後世以藥代灸奠定了基礎。

 金元時期 

金元時期,由於針法研究的崛起和針法應用的日益推廣,灸法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然而以金元四大家為首的不少醫家,在灸法的鞏固和完善方面,仍作出了不少的貢獻。 

劉河間不囿於仲景熱證忌灸之說,並總結了引熱外出,引熱下行及瀉督脈等諸種灸療。

羅天益則主張用灸療溫補中焦,多取氣海、中脘、足三裡施灸,認為可以「生發元氣」、「滋榮百脈」等。

著名醫學家朱丹溪也有不少灸治驗案的記載,並創立了熱病可灸理論

另如元代名醫危亦林,在其所著《世醫得效方》中載述刺灸治療的56個病證中,灸療約佔十分之八,並且多涉及各科急性熱病、時令病以及驚厥、損傷等症。他還十分重視灸後的護理,「以溫湯浸手帕軾之」,「以柳枝煎湯洗後灸之」,防止感染。 

 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從著作的數量、灸法技術的改進、隔物灸的廣泛應用等方面,均可看出明清時期灸法進入了發展的鼎盛時期。但清代以後,由於歷史原因,灸法逐漸走向了衰落。 

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嶽,在所著《類經圖翼·卷十一》中,專門輯錄了明代以前的幾百個灸療驗方,涉及內、外、婦、兒各科幾十種病證。可以說,這是對明以前灸療臨床經驗的一次總結。

明代醫家在繼承前人灸法經驗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大膽的改革與創新。值得一提的是艾條灸療的創用。同時,凡是艾炷灸的適應證均可以用艾條灸,操作簡便,療效頗佳,備受患者的歡迎,故而一直延用至今。同時,灸療器械、隔物灸等方面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但到了清代中後期,由於統治者的偏見使發展受到了限制。統治者認為:「針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清政府太醫院等官方機構中廢止針灸導致了整個針灸學的衰落。

清末,加之帝國主義的侵略,西方文化的入侵,針灸更是備受摧殘,停滯不前,使灸法一度瀕於滅跡之境

但是,由於灸法簡便易行,安全有效,經濟實用,深受百姓歡迎,故在民間仍廣泛流行,深深紮根於民眾之中,使得灸法不但得以保存下來,還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近現代時期 

自20世紀50年代起,灸法再次引起醫學界的關注。20世紀60~70年代,有關灸療的臨床報導急劇增加,據統計,這一時期,單純用灸或以灸為主治療的病種就達百餘種。而真正取得重要突破性進展的,則是在近二十餘年,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備受醫家重視,灸法研究成果層出不窮,《中國針灸學》、《新針灸學》等針灸專著相繼問世。

2、利用現代科學實驗手段對艾灸的機制進行了研究,取得了長足發展,並獲得了比較系統的結果。比如在血液系統方面,通過動物實驗和臨床觀察發現,灸後可使白細胞和紅細胞的數量增加,對微循環功能、血液流變學和血液動力學均有明顯的影響。在對代謝作用的影響方面,可抑制脂肪變性的進程及調節微量元素的代謝等。 

3、在傳統灸療的基礎上,出現了一批新灸法,各種現代灸療儀器,且大多已應用於臨床,使灸法可定時、定量、定性、無煙,操作更方便。 

4、適用範圍不斷擴大,療效不斷提高。防治的病種已突破灸治傳統病證和一般常見疾病,已開始用於不少難治性疾病的灸治。有關文獻載述的用灸法防治各類病證已超過了二百種,遍布於人體各個系統。 

5、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灸法已步入減肥防皺、美容防老等新領域,在養生保健、防病治病方面的優勢日益突出,取得較好效果,受到醫學界的矚目。

○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

○內容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

相關焦點

  • 武漢國灸中國灸~艾針灸功能普及篇
    特別強調的是灸印堂降心率是灸法研究中心最新的研究成果,且可以現場測試得出結論,具有很強的演示性和實效性。••艾針灸貼印堂穴具有寧神安眠.•提高鼻腔空氣溫度, 改善鼻塞, 鼻炎, 鼻過敏, 隨身小太陽!•提神醒腦, 下午昏睡.•降低脈搏速率. 34億6千5百萬次。
  • 祥雲灸谷重陽節至冬至節的艾灸養生方案-艾老灸
    (1)灸法:使用玄武或朱雀艾條定火灸或運火灸15——20分鐘以上,然後在關元穴進行封穴,完成當次艾灸。關元為小腸之募穴,足三陰經即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與任脈之會,乃一身元氣之所在,藏精之所,人身元陰元陽交關之處。
  • 灸法篇——其 他 灸 5.1.1 溫灸器灸
    其 他 灸第一節 溫灸器灸一、溫灸器灸【概念】【施灸法】將艾絨放入特製的器具中,點燃,放在穴位上以施灸治療的方法。溫灸器的樣式有多種,多為金屬圓桶狀結構,其筒內下端裝有細金屬網,側旁有多個小孔,上口加蓋,並鑽有小孔。在筒內的金屬網上放置艾絨及藥物,點燃後筒的下端對準施灸部位,固定一處或來回熨灸,直到局部紅潤為度。
  • 無艾不成灸(五)—艾葉的藥用古今概況—下
  • 知艾者福,善灸者壽
    時至今日,這種方法仍是廣大群眾所喜愛的、行之有效的養生保健方法,在保障人們身體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有「知艾者福,善灸者壽」之說。     又有《孟子·離婁篇》中說:「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施灸的種類繁多,所用的原料亦各有不同。歷代文獻記載有火筷灸、菸草灸、油捻灸、硫黃灸等,但應用最廣泛的為艾灸,所以艾葉為施灸的主要原料。
  • 《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講述前世今生輪迴
    最近,泰國鬼才導演阿彼察邦.韋拉斯花古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的作品《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更榮獲康城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並同獲香港亞洲電影節別注電影,十分「威水」。
  • 今生的夫妻是前世情人,今生的情人是前世夫妻:善待每一份相遇!
    作者:胡楊映月情人之所以對你柔情似水,之所以是浪漫溫柔的代名詞,之所以讓你感覺愛得百轉柔腸,之所以讓你刻骨銘心,是因為你們是前世的夫妻。今生之所以尋你而來,只因為前世的一份緣還沒有盡,所以今生來續前緣,是來還債的。
  • 《俠隱閣》前世今生MOD怎麼用 前世今生MOD及使用方法教學
    下面請看由「mzm1111」帶來的《俠隱閣》前世今生MOD及使用方法教學,希望大家能夠... 《俠隱閣》可以通過打MOD來增強遊戲的趣味性,前世今生MOD就可以讓玩家初始就擁有很強的勢力,還增加了往外的玩法。
  • 《待到重逢時》:泰國腐劇終於對前世今生下手了!
    當然,在這一系列好看的劇中,令小編印象最深刻的一部就是今天要討論的這部《待到重逢時》了。這部劇,不說其他,光是前世今生的劇情就足以令人印象深刻。在看了眾多古裝國產劇裡的主人公們關於前世今生的故事後,突然遇到一部腐劇也加上了這樣的劇情設定,還是挺吸引人去一睹為快的。
  • 易灸灸代言人趙雅芝 三伏天養生有術
    反觀趙雅芝、鍾麗緹等女明星,臉上看不出生過孩子,或年歲增長的痕跡,並成為多個品牌的代言人。她們的駐顏秘笈,可以從日常綜藝中得知一二。身為多個養生品牌代言人的趙雅芝,便自爆常用易灸灸養顏養氣血。而通過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人們體內陽氣也相對充沛的時機,用艾火的純陽,對經絡腧穴溫熱刺激,令陽氣滲入穴位經絡,不僅可以有效改善女性產後腰痛,亦可達到養膚養顏之效,易灸灸草本艾敷貼,便是其中之選。
  • 你問佛:為什麼,我今生很苦?佛流下一滴淚:前世的債,今生的緣
    你對佛說:為什麼,我今生很苦?佛流下一滴淚,答:世間萬事萬物,都在因果之中。原來,今生所有的苦難與煩惱,幸福與安樂,都是前世修來的。在前世,你們可能是是仇人,但命運卻偏偏安排你們今生相遇:不是前世的結下的冤孽,今世就不會相聚。
  • 震撼:前世今生的照片比對 輪迴不可思議
    無獨有偶,在那年又碰到一位通靈的朋友,她看到我前世的情況與臺灣老師(看到的情況)一一相應,還把我周圍一些朋友和同事的情況查到,居然我們很多人在前世都在一個女子中學工作,也是同事。因為很多人的前世故事中都有抗日戰爭的情節,我們推斷出是在民國30-40年代時候。
  • 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從掌上明珠到龍族末裔,看龍三元的前世今生
    想要知道的話就接著往下看吧! 龍三元 封夕的前世女友龍三元,是東海龍王的三女兒,也是實力強大的龍族大妖。《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中的龍三元屬於SR級卡牌角色,職業屬性為元素,其陣營由「通明靈寶」和「爆炎冥瞳」兩個組成,玩家可根據遊戲情況自由選擇陣營技能進行戰鬥。龍三元的技能之一「水炮炸裂」是一個範圍性魔法傷害,還附帶降低小怪攻速效果,玩家可根據戰鬥情況適時釋放技能。
  • 足球的前世今生
    足球的前世今生作為一名骨灰級球迷,倘若不了解足球的前世今生,那無異於自打耳光。眾所周知,足球是一項有著深厚歷史淵源的體育運動,源遠流長而歷久彌新,而現代足球起源於今天的英國。話說在12世紀前後,北歐海盜橫行西歐,丹麥和英國發生了衝突,兩國的關係不斷惡化。
  • 5本女主重生珍惜前世老公的寵文,前世負了他的痴情,今生彌補他
    大家好,我是涵涵,今天給大家推薦5本女主重生珍惜前世老公的寵文,前世負了他的痴情,今生彌補他!重生後兩人一步一步走進對方的心裡,互動有愛,情節暖人,是一篇讓人看了會覺得暖乎乎的小甜文,值得一讀。第二本:《總有偏執狂想獨佔我》 作者:曲小蛐書評:秦可在一場火災中重生回到16歲。為改寫前世被養父母一家人戕害的命運,秦可改中考志願,進入乾德中學,卻在這裡遇上了校霸霍峻。
  • 看光影裡的前世今生 「濱江故事」主題圖片展開幕
    12月4日上午,「濱江故事——光影裡的前世今生」圖片展在杭州永禾藝術館開幕。該展覽由杭州市濱江區委宣傳部、浙江省攝影家協會聯合、浙江社會文化研究院主辦。據悉,永禾藝術館位於偉業路650號。自春秋為越國一地始,歷秦漢以至明清,地域變遷、人文故事,皆有信史記載。歷史的濱江波瀾壯闊,現代濱江則是一座創新發展的高科技新城。自1990年和1997年分別設立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濱江區,到2002年兩區合併,「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再到如今,不過短短三十年。
  • 在興平,一把蒜苗的前世今生...
    原標題:蒜苗的前世今生
  • 精選5本前世今生文,無論前世,還是今生,我想一直在你身邊!
    今天為寶寶們整理了5本前世今生文,快一起來看看吧。如果寶寶們想看什麼類型的小說,可以在留言區告訴九九哦,九九會整理分享給大家。01《洞房前還有遺言嗎》作者:且墨<文案簡介>卿如是:我是你的祖宗,我們之間是不會有好結果的,這樣是會遭天譴的。
  • 短短今生一面鏡,前世多少香火緣
    「周王身體欠佳,朝政現在由周公和召公處理,周公聽了爺的請求,」平林說到這,突然抬眼看了看詩言,幽深黑眸裡閃過一絲莫名的情愫,「當場駁回,說殷地初建,一切都在忙亂中,不宜讓女眷跟去受苦,建議爺將你留在王宮,一年半載之後,再接回殷地。」    詩言突然覺得自己腦袋已經罷工,不會思考了。這是怎麼回事?周公為什麼要扣押自己?把詩言留在王宮,對武庚有什麼影響?
  • 科普:專家詳解血漿治療的前世今生
    血漿療法起源於何時,在近些年的重大疫情中有著怎樣的應用,康復期血漿療法對血漿捐獻者的健康有無影響,中國科協邀請中國免疫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免疫學系教授黃波和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中心主任醫師、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專家組成員蔣榮猛為大家詳解血漿治療的「前世今生」,以下為兩位的書面解答。   問:最早的康復期血漿療法起源於什麼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