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賢帝 —— 哈德良時代(上篇)

2021-02-13 丁大白話

(完整版請點擊音頻收聽)

音頻編輯:丁焰           圖文編輯:大娟子

圖拉真沒有兒子,他選定的繼承人是哈德良。哈德良出生在西班牙的羅馬移民家庭,是圖拉真的親戚。哈德良10歲的時候,他的父親病故,當時還是羅馬軍團大隊長的圖拉真成為了哈德良的監護人。所以哈德良從小就跟在圖拉真的身邊。哈德良從小就是希臘文明的崇拜者,這一點從他臉上蓄鬚可以看得出來。

圖拉真成為皇帝之後,哈德良作為圖拉真的幕僚和主要助手,追隨圖拉真四處徵戰。但是一直到臨去世前,圖拉真才把41歲的哈德良收為養子。才把他確立為帝國的接班人。之前大概一直都在考驗他。

哈德良即位之後,他感到,雖然圖拉真把亞美尼亞和美索不達米亞都給佔領了,可是這兩個地方畢竟一直都不屬於羅馬人的控制範圍,其居民對羅馬沒有認同感。你要佔領它是很容易的,可是要把它鞏固下來,那是一件非常艱巨的任務。除非你要再去遠徵,像亞歷山大大帝那樣追到海角天涯,把帕提亞完全消滅。大概他覺得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也沒有這個必要,所以就決定鳴金收兵,返回羅馬,不要這塊地方了。於是帝國的東方邊境,又恢復到了圖拉真徵戰前的狀況。

哈德良時代最偉大的建築遺產,當屬他親自己設計的羅馬萬神廟。哈德良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建築師。在這個時代,有許多重要的建築都是由他親自設計的,並且都極富特徵,引領建築藝術的發展。

早在奧古斯都時代,阿格裡帕就曾經在這個大型公共建築雲集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採用常規造型的萬神廟,供奉天下諸神。羅馬是一個多神崇拜並存的大帝國,羅馬人本身有自己崇拜的神靈,同時他所統治下的各個民族也都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羅馬人並沒有把自己的信仰強加給任何民族。因為羅馬是首都,所以各個地方的神靈都可以在羅馬找到安身之所。這樣一來,全帝國的神都集中到羅馬來,在羅馬供奉的神靈加起來就有5萬個。所以這座建築叫萬神廟,是名副其實的。

 

阿格裡帕修建這座常規形式的廟,後來被火燒掉了。新的萬神廟在公元120年開始建造,由哈德良皇帝親自來設計。哈德良是一位業餘建築師,他的主業是皇帝,只是在業餘時間做做建築設計。也正因為如此,他沒有老師沒有師傅給他限制,所以就不像專業建築師那樣墨守陳規。他常常做出一些違背建築教條的設計出來。因為他是皇帝,所以當他做出一些出格的設計的時候,又沒有人敢於指責他。沒人對他指手畫腳,他就是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於是他就設計了一座史無前例的神廟建築。

從空中俯瞰下去,這座建築就好像是一座大糧倉。跟我們今天在碼頭存儲糧食的那種大型筒倉非常的像。中央留著一個巨大的透氣孔。在這個大糧倉的下面,是一個從來沒人見過,也從來沒人想像過的,高度和跨度都達到43米的一個巨大而完整的內部空間。也就是說,如果你在裡面吹一個氣球,把這個氣球吹到直徑43米的話,它會剛剛好把這個神廟的內部給撐滿,沒有碰到柱子,沒有碰到牆。整個神廟的四周都沒有開窗,因為它的牆非常厚,要支撐上面巨大的穹頂,大約有6米厚,沒法開窗,所以只在最頂部開了一個直徑8.9米的天窗。陽光就從這個天窗照射進來,然後在室內的牆壁上緩緩移動,周而復始。整座建築是如此的空曠和對稱,顯示出高度的沉靜。在這個空間裡,羅馬帝國的威嚴和權力得到了全部的體現。

這座偉大的穹頂,不是用石頭砌築的,是用混凝土澆築出來的。根據今天的研究來判斷,羅馬人很可能是在沒有做整體腳手架的情況下,來進行施工的。利用圓的閉合特點,一圈一圈地向上澆築混凝土,每澆一圈,就向上收縮一點直徑,這樣逐漸向上施工,就可以不需要搭建整體腳手架。

羅馬人在建築設計方面,通常都具有高度的理性,崇尚有序的數學關係。奧古斯都時代的建築家 維特魯威,就特別強調建築設計中的比例作用。他以人體的比例關係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他說:「自然構成人體的時候,會使人體的各個部分保持一定的比例關係。成人頭部的高度是身高的1/8,腳長是身高的1/6,手臂的長度是身高的1/4。如果一個人把手向兩側伸展,其手指間的距離會剛好等於身高。而如果四肢都向外張開的話,那麼手指腳趾會剛好處在以肚臍為圓心的圓周上。」

 

維特魯威由此得出結論,如果上天在創造人體的時候,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關係來進行設計的,那麼我們人類在做設計的時候,就更應該遵循正確的比例法則。萬神廟就是一個遵循比例法則,進行設計的典型例子。羅馬人就是這樣,用嚴密的數學計算,來確定建築的每一個局部的位置和相互關係,這點他們是從希臘老師那裡學來的,希臘人說:數是萬物之本。

萬神廟的入口裡面仍然是按照傳統神廟的形式建造的,雖然內部是全新的作法,可是外部跟城市其他建築打交道的部分,他仍然是按照通行的社會規則,按照大家習慣的方式來做設計。這樣比較不容易讓人感到彆扭。畢竟城市不是屬於某一個人的表演場,城市是屬於所有人的。因此每個人都有責任維護這座城市的傳統和秩序。這種傳統是可以改變的,但這種改變最好是潛移默化逐漸進行的,不要給當時當世的人造成太多的困惑和不安。我們今天有很多現代建築喜歡標新立異,我覺得這種強加給別人的感觀,是非常不好的表現。

我們來看萬神廟的入口門廊,一般誰出資或者提議建造一座公共建築,就以誰的名字來命名,但是哈德良皇帝不太喜歡用自己的名字來命名公共建築物,所以在這座建築額枋上所刻的名字仍然是當年那位阿格裡帕。執政官馬爾庫斯·阿格裡帕所建。

 

這座萬神廟是一座劃時代的建築,在這座神廟建造之前,我們欣賞一座建築的時候,主要是欣賞它的實體外表。比如金字塔,非常典型的純粹的一個幾何體。而希臘神廟,雖然它有內部空間,可是這個空間很小,在造型表現上沒有什麼意義,一座希臘神廟的主要造型特點就是在外面圍了一圈的柱廊。這是為了要在光線照射下,形成豐富的光影效果。這樣的建築,你在外面看一圈就可以了,基本不用走進去。對於這座萬神廟來說,如果你只站在外面看,它的特點是看不出來的,只能看到普通的柱廊和後面一個大穀倉。它的魅力是一定要走到裡面去,才能夠真正感受出來。看照片是沒用的。一定要身臨其境,感受那種巨大的震撼力。

從這座萬神廟開始,建築藝術的表現形式發生了變化。不再是一種單純注重外觀的表現,而是更加的注重內部空間給人帶來的感受。人要進到建築裡面去,跟建築融為一體。可以說,萬神廟是建築藝術發展史上的一座裡程碑。

 

公元609年,萬神廟被當時已經信奉基督教的皇帝,下令改為教堂,並因此得以倖存下來。而其他許許多多未能被改成教堂的神廟,都在基督教時代被拆毀,非常的可惜。今天這座宏偉的穹頂建築,已經成為我們體驗全盛時期的羅馬帝國非凡氣概的生動教材。

(以上文章只代表個人觀點,圖片來源於網絡)

(完整版請點擊音頻收聽)

往期內容

王朝解讀系列

解讀哈布斯堡王朝(1)

解讀哈布斯堡王朝(2)

解讀哈布斯堡王朝(3)

解讀哈布斯堡王朝(4)

解讀哈布斯堡王朝(5)

名畫背後的故事

安吉裡之戰 

歷史人物

五賢帝 —— 圖拉真時代(上篇)

五賢帝 —— 圖拉真時代(下篇)

古希臘三賢(1)—— 蘇格拉底

古希臘三賢(2)—— 柏拉圖

古希臘三賢(3)—— 亞里斯多德

希臘神話故事

希臘神話故事 —— 伊娥

希臘神話故事 —— 達娜厄

宗教故事

莎樂美

撒旦傳說

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 —— 猶太教

雜談

撲克牌的由來

基督教 東正教 天主教 新教的區別和聯繫

相關焦點

  • 五賢帝時代 3 : 皇帝哈德良
    圖拉真寵愛的外甥女馬提蒂亞是哈德良的嶽母,與幾乎同齡的普洛蒂娜相處非常好,就像一對姐妹,對普洛蒂娜總是言聽計從,她也很欣賞女兒薩賓娜的丈夫哈德良,甚至充耳不聞女兒向她發洩的對丈夫的不滿。近衛軍團兩個長官之一的阿提安和圖拉真一樣,同是多年前受哈德良父親之託,作為哈德良的監護人,從哈德良10歲開始,就和圖拉真一起一直在照顧他。而皇帝的御醫,幾天後卻蹊蹺地死了。
  • 哈德良:古代羅馬「五賢帝」之三,懂藝術會治國,還在英國修長城
    引言子淵在前段時間曾經為大家介紹過「羅馬五賢帝」之首的馬庫斯·科克烏斯·涅爾瓦(Marcus Cocceius Nerva),引起了一些讀者的興趣,有不少粉絲留言希望筆者再介紹一下「五賢帝」中的其他人。今天咱們就來說說「羅馬五賢帝」中的第三位——獲得歷史較高評價且留下建築遺蹟的哈德良。
  • 因人性而步入毀滅的羅馬盛世,五賢帝時代的終結
    然而,在羅馬帝國最鼎盛的時代,即著名的「五賢帝」時代,羅馬帝國卻有著在世界範圍內鬥堪稱奇葩的皇位傳承方式,那就是養子繼承制,從五賢帝中第一位皇帝涅爾瓦開始,一直到倒數第二位皇帝安東尼,都採用了收養別人作養子,隨後傳位給養子的方式。
  • 科普充電 | 盤點傳說中的羅馬五賢帝
    曾威震世界的羅馬帝國出過不少著名皇帝,既有奧古斯都這樣締造和平時代的英明開國之君,也有尼祿這樣血腥殘忍、臭名昭著的野蠻暴君。
  • 哈德良長城
    羅馬「五賢帝」之一。哈德良生於今西班牙地區一個移民家庭,是前任皇帝圖拉真的侄子。哈德良生身材魁梧強壯,留著一頭厚密的捲髮,從小隨著叔叔圖拉真南徵北戰,不斷的徵戰練就了他豐富的戰爭智慧,也漸漸的形成了他對於現世的一種思考和態度。
  • 2020丨公元120年代:哈德良王朝
    哈德良在此沉吟良久,發布命令:沿著帝國邊境線,在不列顛島上從東到西修築石牆,把帝國領土與土著部落隔絕開來,防止土著襲擾邊境領地;帝國駐軍嚴守石牆,不再北上遠徵土著部落。哈德良長城遺址哈德良修建長城的決斷絕非一時興起。
  • 涅爾瓦:古代羅馬「五賢帝」之首,無婚姻無子嗣,為黃金時代奠基
    引言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素有對聖主賢君的推崇敬重之傳統,其中的典型代表便是「三皇五帝」,而在古羅馬帝國,同樣有著備受後世謳歌的「五賢帝」,他們分別是涅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安東尼·庇護以及馬可·奧勒留。這五位皇帝寬厚謙虛,施行「仁政」,深受臣民愛戴。這段時期也是自奧古斯都之後羅馬帝國最強盛的時期,被稱為羅馬帝國的「黃金時代」,又叫作五賢帝時期。
  • 哈德良離宮:一位古羅馬皇帝的理想國與山海經
    若知有這等「行為+藝術」的新鮮可看,雅好文藝的哈德良君定會撥冗回城一觀——維修古蹟倒也是他的廣博興趣之一。◎哈德良和安提諾烏斯的大理石雕像(圖自網絡)哈德良的一生,或許以其少年愛人安提諾烏斯(Antinous Mondragone)在公元130年的落水身亡為界。
  • 英倫之旅:由蘇格蘭南下哈德良長城,再至卡萊爾
    哈德良長城一段 早已聞知英國有古代遺留的哈德良長城,也知悉它比起中國的萬裡長城要小得多短得多,而一旦有機會走訪英倫,置身其間,還是想去實地踏勘一下的
  • 五賢帝時代 2 : 皇帝圖拉真
    哈德良和安東尼又將補助辦法推廣,鼓勵私人解囊捐助,例如小普林尼每年捐3萬塞斯特斯給科莫地方的兒童,凱利婭·馬克裡娜(Caelia Macrina)遺留百萬塞斯特斯給西班牙塔拉西納(Tarracina)地區的兒童。
  • 長城學術|英國哈德良長城保護與戰略管理
    哈德良長城作為羅馬帝國邊疆的組成部分,橫亙英格蘭北部,連接了不列顛島東西海岸。他的《羅馬長城手冊》(Handbook to the Roman Wall,下文簡稱《手冊》)[3]被再版14次,現在的版本(大衛·布裡茲David Breeze 2006)[4]仍然是關於哈德良長城最全面的導覽。從19世紀9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哈德良長城開展了一系列非凡的考古發掘工作,使我們進一步加深了對它的牆體和相關設施的理解。包括這些考古工作在內,哈德良長城的整個研究史形成了大量著作。
  • 古羅馬的故事 | 後愷撒時代 帝國的尾聲
    他登基成為第一個皇帝,開啟了真正意義上的羅馬帝國時代。 隨著時間的推移,至公元前27年,羅馬元老院授權屋大維使用「奧古斯都」的名號,意為「備受尊重及敬畏的」,象徵羅馬已由共和國轉變為帝國。與愷撒不同,奧古斯都選擇與元老院合作。他通過合法途逕取得權力,而非軍事強權。他贏得了執政官選舉,元老院賦予其保民官的權力。他還得到了「第一公民」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