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警告:家長注意,四大教育謊言正在毒害中國孩子

2020-12-16 教育G不憤不啟不發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看似是對的一句話,實際是一些把教育商業化的唯利是圖的商人搞出來的,讓孩子們在起跑線上掙扎,讓家長們拼命掏錢,許多的對孩子的教育不過是拔苗助長而已。面對教育中層出不窮的謊言,專家警告:家長注意,四大教育謊言正在毒害中國孩子。

01一、快樂教育

家長們教育孩子是為了啥?是為了在社會過得如魚得水,自由自在,是社會中強者。而坐為生活,人們常講「人生之事,十之八九不如意」,這是講一個人到社會中真實要面對的。所以不難看出快樂教育存在的巨大弊端。

快樂教育局限在家庭範圍內,並不社會當下的社會。在家庭中父母是權力去保護孩子的弱點、痛點,而在社會中呢?恰恰是相反,別人只會利用一個人的弱點、痛點。所以我們會看到快樂教育教導出來的一些學生,即算是成績好畢業了,到了社會上也容易眼高手低,他們很難從當下的一些事情中找到快樂。

02二、玩耍能玩出好成績

還子要不要玩耍?答案是孩子需要玩耍,不過孩子玩耍和好成績沒有直接的必然的關係。而且玩耍是在孩子小的時候才是最有效的,這個時候的孩子可以通過玩耍能鍛鍊感知能力、思維能力、想像力。這個這個地方的玩耍並不方讓孩子不管,恰恰是要求孩子定向的玩耍,指導性的玩耍。

最忌諱家長誤解了玩耍,孩子完全自由的玩耍,可以說絕大多數只是在浪費時間,想想孩子自己喜歡做什麼?打鬧一番、躲貓貓、看電視、玩手機等等。為啥會這樣?因為他們是孩子。所以家長必須告訴孩子,想要學習成績好,就必須發奮努力學習,越是努力,越是有好成績。

03三、單憑興趣就能搞好學習

家長們往往沒有搞清楚興趣是怎麼來的。想一想一個剛出生的孩子,他會有什麼興趣嗎?他們什麼都不知道,怎麼會有興趣呢?

興趣是怎麼來的,想一想自己有什麼興趣吧!人是對一些自認為有好處的事情感興趣!也就是說在要對一件事情感興趣,就必須從這件事情上看到好處或者是得到了好處。孩子不會天生有興趣了,但興趣可以培養,培養一個孩子的興趣,其實就是讓孩子看到一件事情帶給其的好處,或者讓他從中獲得認可性的好處。

換一種說法就是還對一件事情沒情趣,根本的而原因是他沒有能力做。同時孩子看到問題往往是有局限性的,所以有的事情不是孩子有興趣就做,沒興趣就能不做的。作為一個合格的家長、老師,就是要用合理的方法幫助孩子度過煎熬期、讓孩子具備做的能力。比如說攝影,孩子都不會使用照相機,不會攝影,他們是很難對攝影有興趣的,即算是他們拿起照相機拍幾張,很快也會失去新鮮感。而家長老師要做的就是教會他們用、教會他們審美、教會他們修圖,帶著他們參加比賽獲得他人的認可,這樣孩子在攝影這一方面就滿滿感興趣了。

04四、國外教育很輕鬆自由

很多國人對國外的教育真的無解非常巨大,很多是道聽途說。比如說美國的教育很自由輕鬆。是的美國是有很輕鬆很自由的教育,但那都是針對窮人家庭來講的,作為資本主義的美國根本就不在乎窮人的未來怎麼樣。所以美國富人、白人家庭的教育才是美國真實的教育,孩子沒每天大量功課習題要做、出了作業還有各種補習班、興趣愛好班,比中國的還繁重。正是這些孩子,支撐起了美國的科研發展。

在看英國,英國教師對學生是有懲罰權的、再看日本、印度,補習統統都不比中國家庭少。

以上四大教育謊言,作為家長一定要注意。家長們一定要認識到:孩子那種拼搏向上的能力必須從小就開始培養,所以真為孩子好,家長們就要「狠」下心來對待孩子。孩子物質方面、精神方面共同成長了,將來在社會中一定是一個能讓家長們放心的人。

相關焦點

  • 教育專家議消除家長教育焦慮 讓孩子免於童年恐慌
    原標題:教育專家議消除家長教育焦慮 讓孩子免於童年恐慌中新網北京12月13日電 (記者 馬海燕)「不提作業母慈子孝,一提作業雞飛狗跳」「不給孩子報班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中國式家長的焦慮已經無處不在。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七屆年會11日至13日在北京舉行。在13日舉行的家庭教育分論壇上,消除中國家長的教育焦慮成為與會者共識。
  • 一定要看清當下主流教育方式,家長完全是在培養孩子的窮人思維
    但是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專家三天兩頭冒出一個大談教育的觀點,家長的思路就像擺渡一樣忽左忽右,從而忽略了自己孩子的天賦正在被一點點耽誤,同時還有更可怕的一點,家長如此努力換來的其實是早早給孩子鎖定了窮人思維的發展方向。那麼家長到底是因為哪些細節忽略才造就了這樣的結果呢?
  • 為了孩子被校長潛規則,「贏在射精前」式育兒正在毒害中國家長
    孩子們怎麼樣了?在家長的高壓影響下,孩子都覺得自己不能輸,心態成熟爭強好勝。窮家富養,害了多少家庭更何況,絕大部分家長,其實根本付不起昂貴的精英教育成本,但他們仍然在死撐。很多家庭,以為自己在富養,其實是在無底線的嬌慣。
  • 專家:1-2歲是孩子成長關鍵期,家長應該注意什麼
    很多的父母都會感覺到寶寶自從到了1-2歲的這個年齡段之間就開始變得不聽話起來,讓做什麼從來都不做,真是令我們這些家長苦惱不已啊,面對孩子的各種行為束手無策,但是教育孩子真的非常難嗎?對於寶寶的心理家長們該如何去了解,家長可以在這個時期應該怎樣培養寶寶呢,為此瑤瑤專門請教了專家,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專家的建議。
  • 高中生開始墮落的四大表現,家長:第三個,必須及時制止
    高中生開始墮落的四大表現,家長:第三個,必須及時制止學生進入高中之後,由於年齡長大,有些時候遠離家長,但是家長一定要經常與老師聯繫,如果孩子出現以下四種表現,就是開始墮落了,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02  頂撞老師、頂撞家長。
  • 專家「批判」接送孩子現象,希望向日本教育機制看齊,被家長怒懟
    不論多辛苦多累,為了孩子家長都願意付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在孩子身上,父母傾注了所有的心血和精力,只想讓孩子長大之後有出息,能給家庭爭臉面。為了能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教育環境,從孩子出生之後,有的家長就會為孩子報名幼兒園,就怕去晚了沒有名額。
  • 家長注意:孩子調皮好動?不要給孩子亂貼多動症標籤
    據有關數據報導:3%~10%的孩子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約有70%的學齡孩子有注意力缺失問題。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班有50個學生,那麼有5個可能就是典型的多動。相比以前,為什麼我國的多動症孩子越來越多了呢?
  • 致家長:讀不懂孩子的謊言,你永遠成為不了好父母
    撒謊是正常成長的一部分,表明孩子正在發現「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一旦孩子萌生了「我知道而你不知道」這種想法,他就有可能有意識地做一些隱瞞的行為,因為他心裡光想著:「如果我能發現某些事情,而你不能的話,那我就太厲害了」。
  • 教育專家聚焦「中國式焦慮」 關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
    新華網北京12月14日電(記者 趙琬微)「不給孩子報幾個輔導班,走在路上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12月13日,在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七屆年會家庭教育論壇會場上,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邊玉芳分析了「中國式焦慮」的原因,幫助孩子和家長一起「走出焦慮」。
  • 充滿成人內容的黑暗童話,楊紅櫻、曹文軒躺槍,家長:毒害孩子!
    對於孩子來說,閱讀不僅有助於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也有助於提升他們對於世界和自身的認知,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習能力等等,因此,兒童閱讀是終身閱讀的起點。兒童教育專家認為,3-8歲是兒童閱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是開啟兒童智力大門的金鑰匙。
  • 家長別自以為是了!你所謂的「打擊式教育」,正在摧毀孩子的童心
    誰也沒想到,這樣一個孩子竟然會因為完全喪失了對學習的信心而堅持輟學。每次談到這個話題,小徐都十分後悔,說自己一直以來對孩子的'打擊教育'做的太過火了,這才害了兒子。小徐口中的'打擊教育'是中國家長們非常喜歡運用的一種'招式'。之所以選擇這樣做,父母的主要目標是通過這種打擊教育來制止"孩子翹尾巴""孩子太自滿得意"。
  • 孩子虛榮愛攀比,和家庭教育脫不開身,家長3招杜絕孩子的虛榮心
    這會導致家長對孩子寄予期望,希望他們的孩子也能以同樣的方式建立起自信。他們認為孩子受到表揚,也是對家長的肯定。這樣的家長對孩子有很高的要求,並常常將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孩子受到家長的影響,自然而然就會產生虛榮心。
  • 孩子「人來瘋」,不是好現象,家長要注意孩子的情緒管理教育
    不知道很多家長有沒有經歷過孩子「人來瘋」:孩子自己在家的時候明明很聽話、很安靜,但一旦遇到不常見到的人,就會變得喜歡胡鬧,樂於說話,甚至有一定「表演型人格」的徵兆。很多家長面這種情況時,錯誤的認為這是孩子有表現欲的體現,是孩子性格開朗熱情的象徵。可實際上這並不是好現象,反而是孩子缺乏情緒管理能力的體現。
  • 教育專家反對家長給孩子背書包,家長:那麼沉的書包你來背試試?
    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小的時候要悉心照顧寶寶的成長,孩子有個頭疼腦熱都要擔心得不行,而孩子長大了,開始上學了,又要開始操心孩子的學習。 但是很多家長心疼的不是自己,反而是孩子,因為中國的學生累,每天披星戴月地上學,上補習班,甚至連上一節體育課都變成了奢侈的事情。
  • 阻礙孩子學習英語的三個謊言,各位家長是不是也遇到過呢
    或者「給孩子練好口語要花費好幾萬呢!家庭條件不好可不要學!」最終我就沒讓大寶學習英語。猶豫了很久,我還是決定聯繫在美國生活的大學同學,她由於丈夫工作調動,和孩子一起去了美國,我想她應該會給我一些建議。聽完我的苦惱後,我的同學說: 實際上,我被許多中國父母的「謊言」所騙。
  • 「打罵」教育孩子,是家長最無能的教育方式,孩子犯錯後應這樣做
    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總會有不聽話的時候,每當孩子調皮搗蛋時,家長就會非常生氣,有些家長甚至會對孩子動手,而這些家長還十分贊成打罵教育,因為打罵教育對於他們來說是最省時且最有效的方式,哪個孩子被揍後不立馬變乖?
  • 教育專家陳默:中國孩子已經變了,老師和家長卻還沒跟上
    理由是1993年中國取締了糧票,這件事情年紀大的是不是還記得?在中國這樣一個國家裡面,取締了糧票意味著什麼?我們吃飯不愁了。當一個民族吃飯不愁,尤其是到我們這樣的民族吃飯不愁的時候,我們會愁什麼呢?也應試的,人家的學習任務也很重,可是人家的老師和家長不是我們這樣的內心世界,我們(父母)自己太脆弱、不夠強大。當今的孩子對話語權要求很高現在孩子的第二個特徵是對話語權要求非常高。這絕對是一個很特殊的現象,在中國幾千年來是沒有的。
  • 為何現在的孩子知識豐富卻心理問題高發?專家:早期教育偏差
    主辦方 供圖為期三天的第十五屆上海國際幼兒教育博覽會8月2日在上海世貿商城落幕,其中由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早期教育管理研究所、浩福國際教育、上海三聯書店共同舉辦的「2020早期教育PLUS前沿論壇」上,陳津津關於「資訊時代下兒童心理行為發育」的主題演講引發了早期教育專家學者、從業者和家長們的大討論。
  • 救救孩子!中國1.82億兒童正在被它毒害!
    近年來,中國吸菸人數超過3億人,約有7.4億不吸菸者遭受二手菸暴露的危害,其中,兒童超1.82億人,每年單是因為二手菸而亡的孩子,就多達16.5萬。 深受二手菸之害的孩子真的太多太多了,早已過億,致死的兒童甚至每年多達16.5萬之多,這一樁樁、一件件血淋淋的悲劇就擺在我們眼前,正在給每一位父母敲響警鐘!
  • 家庭教育一場「愛的合謀」 專家:家長成長孩子才能成長
    中新網上海新聞5月7日電題:家庭教育一場「愛的合謀」 專家:家長成長孩子才能成長  作者 高志苗  19:30的鬧鐘響起,楊麗拿好筆記本,準時進入劉鎖志家庭教育直播間「聽課」。疫情期間和孩子相處時間變多的楊麗總覺得和孩子溝通不順,於是進入「家庭教育課堂」成了她每天的「功課」。  「直播是免費的,還讓我學到了和孩子有效溝通的方法,很感謝劉老師。」 楊麗告訴中新網記者。  疫情期間,「宅」成為生活常態,「停課不停學」的「神獸們」與父母朝夕相處,家庭「矛盾」隨之產生。如何恰當地解決這些矛盾,「九商三能」教育理論創始人劉鎖志給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