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小羅村走上了「農旅一體化」發展之路丨習水縣大...

2020-12-09 天眼新聞

我叫周運,2019年,我來到大坡鎮小羅村,開始了我的駐村第一書記生活。

小羅村地處大坡鎮南部,與重慶市打通鎮相鄰,行政區劃面積27平方公裡,轄11個村民小組,全村1211戶5222人,貧困群眾333戶1480人,是大坡鎮貧困程度最深、貧困人口最多的一個村。

自駐村以來,我走遍了小羅村的每個角落,掌握了扶貧的第一手資料,對群眾交代的每一件事,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80件。同時,組織中醫院職工為村民免費義診8次,發放藥品2萬餘元,覆蓋群眾2000人次,對特困供養戶、留守兒童、困難群眾、殘疾人等群體,組織愛心人士進行慰問,為他們送去愛心衣被、油米等慰問品,覆蓋群眾60人。

周運同群眾交心談心

我深知「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自召開第一次黨員大會後,黨支部老齡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缺少新鮮血液、黨員發展滯後,嚴重阻礙了支部的發展。為此,我一直將抓黨建、強堡壘作為工作的重心。

我積極發展有能力的青年幹部、致富帶頭人進入黨組織,加強後備幹部隊伍建設。通過從青年黨員、致富帶頭人、脫貧代表中選擇優秀人才,建立人才庫,為村級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老黨員李世明激動地說:「這樣的舉措很接地氣,年輕人才是村子的未來!」

「道通則人興,路通則財旺」,作為村裡唯一的一條通村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小羅村的真實寫照,特別是隨著鄉村旅遊的興起,暢通道路成為全村群眾迫切的願望。

經過不懈努力,小羅村沙改油硬化工程終於得以實施。

小羅村沙改油硬化工程實施

路通了,小羅村的鄉村旅遊熱起來了,遊客們有的在茂林小道間、閣樓小橋上舞太極拳,有的穿梭在農家田園、水塘魚池間尋找美食材料。這裡吃的全是原生態,鴨子是農戶養了現殺的,蔬菜是農戶自己種的。優美的自然風光、涼爽的天氣、愜意的「自然氧吧」、純天然的生態飲食讓遊客們流連忘返。

今年小羅村新開農家樂42家,新增床位600餘張。同時,我們通過與一品紅公司合作,引進「遵朝一號」「王中王」兩種辣椒品牌,全村種植規模達1300餘畝,全力打造成辣椒專業村,辣椒種植覆蓋全村95%以上的群眾,辣椒成熟後將實行訂單收購,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新亮點。

小羅村「農旅一體化中的辣椒產業

小羅村走上了「農旅一體化」發展之路,也打開了村民致富增收的新渠道。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穎 整理

編輯 謝靜靜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搭好上海和習水的幫扶橋丨習水縣扶貧辦副主任郭仲
    我叫郭仲,是上海援黔幹部,也是習水縣扶貧辦副主任。習水地處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集西部地區、內陸山區、革命老區為一體,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9年7月經組織選派,我從黨的偉大誕生地上海來到了黨的偉大轉折地遵義。  習水具有發展綠色農業的天然生態優勢。
  • 「我的扶貧故事」誰說女子不如男丨習水縣土城鎮五星村駐村第一...
    2017年3月8日這一天對於我來說,是個難忘的日子:我正式被習水縣交通運輸局選派到土城鎮五星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啟了全新的生活。五星村轄7個村民組,461戶1916人,貧困戶共76戶297人。青壯年勞動力中,80%在外務工維持生計。  進村第一天,五星村兩委召開了村民代表大會。
  • 「我的扶貧故事」心中有群眾 不怕擔子重丨習水縣回龍鎮九龍村駐村...
    我叫朱坤旺,系遵義市司法局行政複議應訴科副科長,2020年3月份派駐到習水縣回龍鎮九龍村擔任第一書記。回龍鎮九龍村是國家級二類貧困村,下轄13個貧困村,769戶3159人,其中貧困戶190戶906人。
  • 【我的扶貧故事】汪文勳:帶領鄉村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2015年10月,一紙文件,汪文勳就成了把士村的支部書記,面對這份從來沒經歷過的工作,汪文勳顯得有些措手不及,但這種情感轉瞬變成了昂揚的鬥志,從此走上帶領鄉村脫貧致富之路。    剛剛到村裡的汪文勳,要面對的不僅僅是村裡繁瑣的工作,還有2000多名村民的質疑,有村民還說,他汪文勳又不是我們村的人,肯定不會真心實意為村裡做打算。
  • 「我的扶貧故事」村裡人叫我「草帽先生」丨習水縣坭壩鄉八字橋村...
    在坭壩鄉八字橋村,從一家到另外一家需要走很長的路,到村核查信息的我總是戴著草帽,很多村民因此叫我「草帽先生」。駐村遍訪群眾秋收了,我幫村民挑稻穀;衛生差了,我帶頭一起打掃;算不起帳了,我想盡千方百計;搬遷戶變卦不去縣城了,我「三顧茅廬」……羅俊幫群眾挑收穀子那年清明節前夕,搬遷戶突然變卦不去縣城,否認
  • 商南:農旅融合興產業
    讓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太子坪村和太吉河社區100多戶群眾開辦農家樂當上了「小老闆」,戶均年收入8萬多元。對無勞力和弱勞力貧困戶,探索貧困戶「入股分紅增收」的「三變」新渠道,陝旅集團與太子坪村34戶貧困戶籤訂協議,以旅遊扶貧項目資金入股陝旅集團,貧困戶以房屋入股,企業付租金,使老百姓在家門口有了穩定的收入。
  • 「我的扶貧故事」六年駐村路 警民情更深丨畢節市公安局金海湖分局...
    從2015年開始駐村扶貧,先後在金海湖新區青龍街道辦事處官壩村,響水鄉糧豐村、岔河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六年時間紮根基層,先後幫扶過3個村。作為一名公安民警,六年的駐村工作雖然沒有像在警局工作時那麼扣人心弦,更沒有抓捕緝兇的震撼場面,但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感人故事也值得回味。
  • 「我的扶貧故事」「小羅」的回憶丨獨山縣玉水鎮玉龍村第一書記...
    我叫羅永紅,2018年4月,我開始到獨山縣玉水鎮玉龍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轉眼3年過去了,我親眼目睹了玉龍村所發生的翻天地覆的變化,工作之餘萬千思緒不禁湧上心頭。  我第一次下組給群眾宣講茶葉產業種植政策,由於玉龍村水族群眾較多,有部分比較年長的長輩只會說「水話」、也只能聽懂「水話」,造成溝通上的困難,為確保黨和國家的政策能夠準確的傳達到每位群眾,我還特意請了一名蹩腳的「翻譯」,結果搞得哄堂大笑,事後,我主動向村裡的水族群眾學習「水話」,到現在,能聽懂大部分日常對話,並進行簡單的交流。
  • 「我的扶貧故事」大伙兒都叫我「甜蜜蜜」書記丨習水縣官店鎮新莊...
    兩年前,我初到新莊村,時值嚴冬,這裡地勢狹窄,落差從700米攀升至1400米。通村毛路貫穿南北,村級辦公陣地正在建設,我徒步兩個半小時到達村級指揮所。我叫田潤禾,是官店鎮新莊村駐村第一書記,新莊村是國家級貧困村之一。
  • 「我的扶貧故事」再見建築已是村民夢裡的港灣丨習水縣大坡鎮建築...
    我叫範忠,是習水縣大坡鎮建築村駐村第一書記。初到建築,時值冬季。建築村是傳統的農業村,農民曆年都靠傳統農業為生,基本上能夠實現自給自足。   今年,上級黨委政府實地考察了建築村的村情後,第一個大手筆就是把建築村列為花椒種植專業村,要努力實現滿坡栽滿花椒樹!但隨著工作的開展,群眾的「念舊」情緒、技術水平、勞動力不足、銷路擔憂等等一些問題逐漸暴露出來。
  • 「我的扶貧故事」讓村級集體經濟成為「小胖子」丨習酒鎮桃竹村第...
    我叫李桂生,是習酒鎮桃竹村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正是習水縣申請退出貧困縣驗收之時,原本我準備於3月底到上海參加遵義市職業學校「影子校長」培訓,但因當時正處於脫貧攻堅驗收的關鍵時期,組織的安排就是命令,我毅然放棄培訓機會來到桃竹村開啟我的扶貧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治病開「良方」,「跑腿」書芳華丨習水縣回龍鎮...
    我叫盧付雄,是習水縣回龍鎮和平村駐村第一書記。2019年,和平村被列入基層組織軟弱渙散整頓村。後來,通過層層的考驗,終於摘掉了軟弱渙散村的帽子。為了鞏固整治成果,確保基層和諧穩定。我聽在耳裡,記在心裡。和平村作為一個以種植業為主的村,矛盾糾紛主要存在於宅基地、土地兩方面。在排查中,我耐心聽取他們反映的問題,及時對每個問題情況進行認真記錄,積極做好群眾安撫工作。調解村與村用水糾紛針對宅基地、修路佔地、土地界址等問題,我及時向村委班子成員了解情況,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
  • 「我的扶貧故事」「攢勁」的女鎮長丨息烽縣石硐鎮黨委副書記...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工作在村裡面,積累了一定的農村扶貧工作經驗。2014年11月,組織任命我為石硐鎮黨委委員、副鎮長提名人選。這對我來說,變換的是工作地點,不變的是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初心。白天,進村入戶,了解民情民意;晚上,加班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同事們都說我是一個「攢勁」的女強人,長期不歸家,兒子幾乎天天都在親戚朋友家做作業,他每天打電話都在問我:「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今天我要去哪吃下午飯?」作為母親,每次接到孩子這樣的電話,我心裡都無比的愧疚。
  • 「我的扶貧故事」步步為營,奏響勝利凱歌丨鎮遠縣陽鎮界牌村駐村...
    三個兒子都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可還住在老柴棚裡,住房無保障,老人不願修房也不願搬,幫扶該戶的是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同志小羅。  「小羅同志剛參加工作,農村工作經驗不足、動員工作肯定有難度,我們得幫幫他。」
  • 「我的扶貧故事」|省文旅廳駐德江扶貧工作隊副隊長、楓香溪鎮軟坳...
    2018年3月15日,這對於我來具有特殊意義。這一天,是我50歲生日,也是我投身到脫貧攻堅一線的日子。我是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駐德江縣扶貧工作隊副隊長、楓香溪鎮軟坳村駐村第一書記翁澤坤。軟坳村位于楓香溪鎮北部,是一類貧困村。
  • 「我的扶貧故事」水鄉深處是我家丨獨山縣玉水鎮溫泉村駐村第一...
    我叫肖亮,2016年4月,52歲的我,受貴州警察學院黨委和省直工委安排,赴貴州黔南州獨山縣玉水鎮溫泉村擔任駐村扶貧「第一書記」。在上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我先後爭取到6.5萬元省扶貧資金,解決溫泉村25盞路燈建設問題;到州交通局積極協調90萬元用於溫泉村公路建設;協調縣電信局查選基站點,在溫泉村新建基站點2個;又協調黔南州水務局為溫泉村解決飲水問題;協調省供電局、都勻市供電局600萬元建設35KV變電站,給當地用電、經濟發展提供保障……五年來,這樣通過到處化緣解決群眾關切,我已習以為常,但這背後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旁人難以想像
  • 「我的扶貧故事」牢記囑託 不負韶華丨普定縣穿洞街道大樹村第一...
    大樹村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基礎條件差,近半數勞動力外出務工,部分農戶通過易地扶貧搬遷、生態搬遷、自購租賃等方式搬到縣城發展,留下一座多為老、弱、病、殘等人群居住的「留守村」,困難重重,缺乏生機。今年4月,我被選派至大樹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從小不服輸的我,跟大樹村的「貧困」較上了勁。
  • 「我的扶貧故事」為村民修通發展致富路丨貞豐縣龍興街道五裡崗村...
    我叫彭龍,是貞豐縣審計局派駐龍興街道五裡崗村第一書記。剛參加工作不久就被派到基層鍛鍊,從此開啟了我的駐村扶貧之路。駐村7年來,輾轉兩個鄉鎮三個村,我始終堅守初心,心繫群眾。2017年年初,我被組織任命為五裡崗村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兩洋村裡的「駐村人」丨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
    我叫趙仕平,是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踏上了駐村扶貧之路。村民收入主要來源是種養殖業、進城務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把駐村的一點一滴都記在了筆記本中。  作為第一書記,我積極團結兩洋村「兩委」班子、駐村工作組成員,戮力同心,抓薄弱環節,抓主要矛盾,不等不靠,主動對接,落實國家扶貧各項方針政策,多方爭取項目和資金等。通過不厭其煩地宣傳和引導,2017年爭取並獲得了全村整組易地扶貧搬遷,全村有60戶282人成功搬出了兩洋村地質災害隱患地段,落戶雷山縣城成了城關鎮的「新居民」。
  • 慶豐村:打造農旅項目走上脫貧致富「彩虹路」
    從曾經的經濟薄弱村,到如今名副其實的「網紅村」,慶豐村以「金色慶豐、藝術田野」為願景,傾力打造「蘇南第一方,慶豐稻花香」農旅項目,帶領村民走上了一條脫貧致富的「彩虹路」。慶豐村傾力打造「蘇南第一方,慶豐稻花香」農旅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