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周運,2019年,我來到大坡鎮小羅村,開始了我的駐村第一書記生活。
小羅村地處大坡鎮南部,與重慶市打通鎮相鄰,行政區劃面積27平方公裡,轄11個村民小組,全村1211戶5222人,貧困群眾333戶1480人,是大坡鎮貧困程度最深、貧困人口最多的一個村。
自駐村以來,我走遍了小羅村的每個角落,掌握了扶貧的第一手資料,對群眾交代的每一件事,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80件。同時,組織中醫院職工為村民免費義診8次,發放藥品2萬餘元,覆蓋群眾2000人次,對特困供養戶、留守兒童、困難群眾、殘疾人等群體,組織愛心人士進行慰問,為他們送去愛心衣被、油米等慰問品,覆蓋群眾60人。
周運同群眾交心談心
我深知「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自召開第一次黨員大會後,黨支部老齡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缺少新鮮血液、黨員發展滯後,嚴重阻礙了支部的發展。為此,我一直將抓黨建、強堡壘作為工作的重心。
我積極發展有能力的青年幹部、致富帶頭人進入黨組織,加強後備幹部隊伍建設。通過從青年黨員、致富帶頭人、脫貧代表中選擇優秀人才,建立人才庫,為村級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老黨員李世明激動地說:「這樣的舉措很接地氣,年輕人才是村子的未來!」
「道通則人興,路通則財旺」,作為村裡唯一的一條通村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小羅村的真實寫照,特別是隨著鄉村旅遊的興起,暢通道路成為全村群眾迫切的願望。
經過不懈努力,小羅村沙改油硬化工程終於得以實施。
小羅村沙改油硬化工程實施
路通了,小羅村的鄉村旅遊熱起來了,遊客們有的在茂林小道間、閣樓小橋上舞太極拳,有的穿梭在農家田園、水塘魚池間尋找美食材料。這裡吃的全是原生態,鴨子是農戶養了現殺的,蔬菜是農戶自己種的。優美的自然風光、涼爽的天氣、愜意的「自然氧吧」、純天然的生態飲食讓遊客們流連忘返。
今年小羅村新開農家樂42家,新增床位600餘張。同時,我們通過與一品紅公司合作,引進「遵朝一號」「王中王」兩種辣椒品牌,全村種植規模達1300餘畝,全力打造成辣椒專業村,辣椒種植覆蓋全村95%以上的群眾,辣椒成熟後將實行訂單收購,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新亮點。
小羅村「農旅一體化」中的辣椒產業
小羅村走上了「農旅一體化」發展之路,也打開了村民致富增收的新渠道。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穎 整理
編輯 謝靜靜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