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摯友,也是利器。
水東流、浪淘盡,秋月春風,英雄去。
遠方的樂聲、埋藏的故事,
只有走近珍貝般的遺存,
才能找尋和揣度親歷者真實的喜悅與感傷……
圖片丨1948-1956年靴巷示意圖
在古城太原鐘樓街,從東行北面第一個巷子就是靴巷。走到靴巷中段能看到路西一處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這就是著名的老字號「書業誠」。書業誠是晉商渠仁甫20世紀初在太原建造的書店和寓所,其前身是乾隆年間山西歷史上最大的私人書坊——「書業德」。
百年前 太原和曼徹斯特
劃時代的兩處書房
「書業誠」是典型的山西四合院,但與其東家佔祁縣整個半城的渠氏大院不同。書業誠在修築時融入了民國初年的西洋建築藝術元素,兼有晉商大院風格和歐洲風格,中西合壁。前樓(東樓)歐洲風格的陽臺和精美的鐵藝裝飾在中國的傳統四合院中極為罕見。無論是中式建築中的歐式風格,還是私人書房的傳奇發展,中國晉商之「書業誠」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華美異常的「瑞蘭茲」圖書館,在冥冥中有著諸多的巧合。無獨有偶,時間回溯到百年前......
一個是「書業誠」。在中國的晉商故裡,由民族商人渠晉山(字仁甫)創辦,因「經商不失誠信」而得名。
書業誠的前身是清代早期設立的、山西歷史上最大的私人書坊「書業德」。「書業德」總號在濟南,山西有祁縣、太原兩個分店。因經營不善倒閉後,由渠仁甫接辦更名為「書業誠」。
渠仁甫是晉商後期最有影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經營渠氏商業四十年,前後有八大商號,經他親手創建的就有五個。渠仁甫雖然身為商人,但骨子裡卻是一位書生,讀書與藏書是他的最大愛好。他收藏的名人書法及歷代著名碑帖特別豐富,他的藏書室除有四不若齋、闇修書室外,「書業誠」古籍書畫店是他藏書的重要一處。
圖片丨抗日戰爭前太原「書業誠」掌柜和夥計們在門前的合影
書業誠初期總號設在祁縣,太原為分店,以出版刊印古籍為主,並廣收善本、名人書畫及歷代碑帖,附帶經營文房四寶等文化用品。「書業誠」寓意在「誠」,在經營中,貴講誠信。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貨真價實,不以次充好。如狼毫、羊毫毛筆都是專門精選的黃鼠狼毛和羊毛定點加工製作,其弱性、吸水性恰到好處。所進之「胡開文墨」必須從安徽徽州屯溪進貨。所售之端硯,必把上、中、下硯清楚標明。所出版之書籍,印刷清晰、裝訂整齊、無一錯字;二是童叟無欺,對顧客一視同仁,沒有什麼年齡、身份、地位之分;三是包退包換、決不允許與顧客爭吵,保證顧客滿意並將售後做得非常好。很快太原「書業誠」之興隆遠遠超過它的前身而名揚三晉,祁縣的總號也不能與之相比,從此太原靴巷的「書業誠」易為總號,祁縣變成分店。每年底,各地分號都要來到太原「書業誠」渠家總號領取年薪。
同樣是百年前,在英國的工業革命重鎮---曼徹斯特的丁斯蓋特大街上,有一座紅褐色的維多利亞風格建築,就是聞名遐邇的「瑞蘭茲」圖書館。其得名於英國工業先驅---棉紡大王約翰·瑞蘭茲。
圖片丨「瑞蘭茲」圖書館
該館曾在英國私人圖書館中排名第三,現歸曼徹斯特大學所有。曼大的瑞蘭茲圖書館(John Rylands Library)擁有藏書三百五十餘萬卷,規模位居全英大學第三,是英格蘭北部唯一的國家研究圖書館。他是公認的「世界上最美的圖書館之一」,至今仍然原汁原味地保留一個多世紀前圖書館的樣貌,始終在圖書館發展的洪流中固守著自己的寧靜與安詳。
圖片丨「瑞蘭茲」圖書館
約翰·瑞蘭茲花費不菲收籍了很多古籍和珍本,瑞蘭茲夫人率先將私人書房向社會開放,一度被喻為「公家書房」。約翰·瑞蘭茲不同於東方的渠仁甫,渠仁甫是接掌家族十幾世傳下的生意,而約翰從小跟著父親,從父親的小作坊起家,協助父親創建了Rylands & Sons公司。在工業革命早中期,大機器生產的紡織業是支柱產業,在他執掌公司高峰期,曾擁有15000名工人和17家工廠,日產棉布達35噸,約翰因此成為大曼徹斯特地區的首富。他去世時,比她年輕42歲的妻子恩裡克塔不僅繼承了257.5萬英磅的財產,更是繼承了他畢生搜集的珍貴圖書資料。這位西方的棉紡大王和東方的渠東家一樣極好藏書,收藏有大量來自顯貴家族的圖書和珍貴檔案,包括近百冊1500年前的不同版本的《聖經》、世界各地的圖繪抄本、探險筆記、名人手稿、埃及紙草,巴比倫泥版、喬叟、莎士比亞乃至喬伊斯的早期印刷本等。與科學有關的收藏則包括1543年初版的《人體構造》,亞里斯多德、哥白尼、伽利略、牛頓、胡克、波義耳著作的早期版本以及道爾頓、焦耳等本地科學家的手稿等。瑞蘭茲夫人不僅花重金在丁斯蓋特大街上購一片房產興建瑞蘭茲圖書館,並聘用最好的設計師參與丁斯蓋特大街的建築設計。她繼續投資擴充原有收藏,還以21萬英鎊從第五代斯賓塞伯爵手中高價購得家族傳下來的艾爾索普圖書館,嘗試把收藏向不同需求的各界人士開放。
圖片丨典藏古籍和珍本的「瑞蘭茲」圖書館向社會開放
1900年1月1日圖書館建成,以故世的「瑞蘭茲」先生命名,正式對市民開放。瑞蘭茲夫人又費資15.5萬鎊從痴迷天文學的第26代克勞福德伯爵林德賽那裡購得大批名人手稿,成為圖書館落成後最大的一份入藏。
晚清時,《申報》有份附屬出版物叫《點石齋畫報》,曾將瑞蘭茲夫人從貴族世卿那裡收購圖書和建館儲放的事傳播到中國,英國所謂有『公家書房』為『天下惟非常之人能成非常之事耳』。
愛書 藏書 捐書
晉商自有風骨
晉商大享渠仁甫和工業大王約翰·瑞蘭茲在同一個世紀停留,他們沒有交集,甚至沒聽說過彼此。但熱衷於慈善事業和公共設施建設的兩個人,更有一個共同癖好就是搜集古本。他們都極愛書,愛藏書,最終又都捐書給國家和社會,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
圖片丨晉商大享渠仁甫
瑞蘭茲「公家書房」向社會開放之時,東方古城宅院裡的渠仁甫時年20歲,正準備參加光緒的童子試,他閉門不出,不喜經商,不問政事,只想一心讀聖賢書。但命運安排總是事與願違,作為赫赫有名的「田喜財主」渠源潮的長門長孫,爺爺離世後他被迫接下了家裡所有商業經營的重擔。祁縣渠氏一族為晉商世家,自明代就開始經商,清乾隆時期,第十四代渠氏先祖創辦了「長源厚」字號,確定「長源本晉川,榮華萬世年」十個字做為後輩們的世系排序。渠氏一族生意越做越大,到渠仁甫時已經發展成為擁有五家票號、四家茶莊、三家綢緞莊等多家商號的巨富之家,其資產遍布全國各地,當時山西三十家富商中,祁縣渠家排名第四。渠仁甫從接手「書業誠」開始經營家族生意,他經商不失誠信,誠信不誤精學,精學不耽育人,育人不忘報國,鑄造了傳奇而輝煌的人生,成為晉商後期最具影響力的人物。
圖片丨書業誠股俸合同
晉商是中國民族商業史上的傳奇,「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縱橫歐亞九千裡,稱雄商界五百年。山西商人深受孔孟之影響,把儒家傳統做人準則與經營相結合,儒商並舉,有著高貴的商業品格。這點,在文人風骨的渠仁甫身上體現的尤其明顯。他博學厚積,喜讀書,好詩文,經史子集無所不讀,著有詩集兩冊。他勤勉致學,善書法,尤精小楷,八十歲仍作蠅頭小楷,留存有四、五十萬字的文抄、詩抄。他不倦求索,愛書如命,收藏各類古籍圖書、書畫碑帖10餘萬冊,大多是珍本、善本。他的這些收藏,其中許多又與「書業誠」離不開關係,當時店員凡是收到古書,必讓渠仁甫先過一眼,遇善本則留下,普通書則放在店裡出售,日積月累,藏書越來越多。對於這些古籍,渠仁甫極為愛惜,想盡辦法為這些古籍防潮防蛀,還專門製做了松木黑箱用來裝書。1937年日軍入侵山西,渠家也開始逃難,祁縣的渠家大院被日軍佔為司令部,許多貴重之物被搶劫一空,留在祁縣的書業誠同仁趁日軍外出之際,搶運出部分古籍,後來陸續運至太原書業誠。新中國成立後,他將明版《津逮秘書》、《唐類函》、《資治通鑑》、《十三經註疏》和清武英殿本《欽定儀禮義疏》、《欽定周官儀疏》、《南巡盛典》、《欽定佩文韻府》等一千餘部三萬餘冊善本古籍捐獻國家,他「滿架圖書甘資國家」,愛國有識,慷慨捐贈,為保存祖國文化遺產作出了貢獻。
書無盡藏 誠以得事
書業誠故事勵後人
時光荏苒,逝者如斯。現存只有二層磚木樓門面的「書業誠」,這裡曾是書業誠四合院的臨街樓面。當時山西政界名人馬俊圖書寫的「書業誠」三字匾懸掛於二樓中間上方,院內西廳的門樓兩邊也曾有一副核桃木雕刻成的嵌字聯,上聯為「書無盡藏福地琅坊鍾慧業」,下聯為「誠以得事洞天清秘賞奇文」。上聯嵌「書、業」二字,下聯嵌一「誠」字。可惜,這些牌匾字聯都盡數被毀,無跡可尋,但無法磨滅的有記憶中這座磚木樓前文化用品一條街的繁榮,還有銘刻在心間晉商「以誠相見,信譽經商」的「誠」字要決,更有晉商渠家對山西社會和教育留下的不朽貢獻。
渠家代表渠本翹是一位民族工業的先驅、愛國義士,還是社會教育家,也喜歡收藏古書,同樣收藏和留下了許多珍本。光緒三十一年時,朝廷廢科舉而興辦學堂,渠本翹捐了兩萬多兩白銀,把原來的昭餘書院改辦為祁縣中學堂,並附設蒙養學堂。渠本翹後調任山西大學監督,為山西大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渠仁甫與他堂叔渠本翹一樣有著教育救國、興學育人的信念。1919年以堂叔渠本翹創辦祁縣中學的成功範例為榜樣,獨資創辦祁縣私立競新小學,為「普及教育,體恤寒素」,不收學費,學校師資設備好、校風校規嚴、成績優異,聞名三晉大地。他對於家境不好的孩子還鼎力提攜助學至大學畢業,為社會培養了大批有用之才。1922年時任大總統的黎元洪曾為他題寫「敬教勸學」以資褒獎。隨著學校發展,渠仁甫先後出資銀元八萬元,用於合併擴大校址、擴建新操場,還建立競新圖書館,除供師生閱讀,還免費向社會開放,成為當時山西省影響極大的公益性圖書館。1951年,他把競新小學、競新操場以及競新圖書館全部無償捐獻給祁縣中學,「遂我初衷,了我始願」,將自己興學育人的志向託付給國家。
上世紀公私合營時,渠仁甫又帶頭把自己所有的五個商號七萬六千多元的資產全部進行公私合營。「書業誠」也是在1956年公私合營時全部併入了太原新華書店,渠仁甫還用私人存款又為太原「書業誠」增加資金3000元。至此,這位翩翩儒商、謙謙學士,跑完了渠氏商業歷史上的最後一棒。
或許是因晉商教育興學的精神的影響,今日的迎澤區,仍有眾多來自各行各業的人,自發的組織捐資助學、遊學、講學等活動,百年老字號書業誠也默默注視著這些記錄歷史又在開創歷史的人們。
—特別說明—
文字:呂 子
編輯:迎澤區融媒體中心
上期精彩:
■ 「我的迎澤我的家」向您約稿
■ 「起鳳街」的美好祝願
■ 滄桑巨變水西門
■ 太原老城 小巷深深知幾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