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書院、藏書樓……晉商大院裡被遺忘的「書香」角落

2020-12-22 上遊新聞

到山西旅遊的人,一般都要去遊覽喬家大院等晉商老宅。人們一般只知住在大宅院裡的人,是當時全國著名的巨商大賈、金融家,卻很少知道那些家族對讀書格外重視,更少知道他們對中國近代教育的感人貢獻。

古人有重門戶、重科第,故家子弟多讀書的傳統。那些著名晉商,雖不一定求科第,卻同樣重視讀書。不但家家都有很好的私塾或學堂,還有不少很有講究的書房,乃至書院。

喬家書院的老樹上,掛著「百年樹人」和「讀書滋味長」的牌匾。院裡更是多懸掛有關讀書的楹聯,如「百年燕翼惟修德,萬裡鵬程在讀書」「一庭之內自有至樂,六經以外別無奇書」「讀書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修德不期獲報自然夢穩心安」。其中不乏與詩書文章有關之聯,如「詩書於我為麴櫱,嗜好與俗殊酸鹹」「忠厚培心和平養性,詩書啟後勤儉傳家」「損人慾以復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位於山西祁縣喬家堡村的喬家大院。新華社資料片

  

有的大院,書院和書房的設計獨具匠心。如靈石縣王家,將一處宅院三間書房上部的窗欞設計成打開的書卷,正面看是書冊凹進去,從樓上看則是書卷凸出來。在另一處宅院裡,窗子還被設計成裝有書軸的打開的書。甚至連臺階的長條青石,也為書案造型。

祁縣渠家大院,書院門上懸著「讀書樂」之匾,門兩邊則是木雕書卷冊。沁水縣柳家大院書房的書卷窗格,也甚是別致,令人喜愛。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渲染讀書氣氛,要子弟多讀書。有家大院的楹聯,甚至鼓勵子弟「學到痴愚」。

山西祁縣渠家大院門窗。新華社資料片

  

榆次縣常家,對讀書和教育的重視,在當時的中國更是無與倫比。常家開辦過17所私塾或學校:1903年創辦的篤初小學堂,是山西最早的新式小學;1904年創辦的知恥女子學堂,是山西最早的幾所女子學堂之一;1906年創辦的私立中學兼高等和初等小學堂,也是山西最早的幾所中學之一。此外,常家還捐助榆次書院、榆次學堂,資助山西官商局刻書。

常家的石芸軒書院,據說為中國最大的家族書院,書院大門之聯為:「著書已括金樓子,汲古常攜玉帶生」。《金樓子》系梁元帝蕭繹所撰之書,「玉帶生」為南宋文天祥所藏名硯,這裡用來指多讀書和勤於撰錄。「學」「海」兩個一人高的大字分鐫於兩邊門牆上。我尤愛院中「精神到處文章老,學問深時意氣平」一聯。其族人常立屏撰並書之聯,「庭有餘香謝草鄭蘭燕桂樹,家無別況唐詩晉字漢文章」,頗有書香府第口氣與氣象。

遊客在常家莊園藏書樓參觀。新華社資料片

  

這些大院的教書先生,自然皆擇良師而聘之。所聘先生頗受禮遇,待遇很高,食宿及日用,皆安排很好。例如喬家私塾,對教書先生十分敬重,每位都配書童伺候。塾師飯食不但與主人同席,而且坐上席。塾師回家,轎車接送,東家必送至大門外,看著塾師上車離去才返回。逢年過節更是必設宴款待塾師。其他大院,也大體如此。這樣,富家子弟之尊師,也就可想而知。

據記載,當時官辦的平陽書院和太原晉泉書院,每年經費分別為500多兩銀和250兩銀,而在太谷曹家教書的先生,每年薪金便有200兩之多,於此可見大院主人們對教書先生異乎尋常的重視。

  

由上述可知,晉商大院多書香,有的家族被譽為「世兼儒賈」。更令人欽佩的是,大院的主人們,對子弟讀書和教育的重視,首先表現在做人與才學上,而不是主要著眼於經商發財,所以教育中自然包含著嚴格的道德教育。那些人家在做人方面對子弟要求之嚴,一般人是想像不出的,此不贅述。

  

了解了大院晉商對讀書和教育的重視,就可以理解為什麼那些家族人才輩出、家業興旺。晚清山西巡撫丁寶銓奉慈禧旨意書與喬家的一塊匾為「福種瑯嬛」,即是說喬家的家業與洪福得益於書卷。正是各家大院不盡的人才,使山西成為「海內最富」之區。便是如今,流散於各地的大院後人中的優秀人才,仍不可勝數。

  

歷史的風雨曾使那些大院一時人去院空,當代旅遊業又使大院被相繼開發作旅遊景點。遊客們在驚嘆那宏偉精美建築群時,能細品味其中的文化蘊涵、注意到大院重視讀書和教育風氣的人,不知有幾許。希望人們遊觀大院時,能留意一下裡面的書房、書院,還有藏書樓,儘量去捕捉昔日的縷縷書香。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遊青海」香水書院:城市角落裡的書香寶地
    邁完大門前的十四五個臺階,就看到了門頭牌匾上的四個大字:香水書院。跨過高高的門坎,便來到了寬敞中院子中,寒冷的風吹過,枯黃的落葉掉了一地。此時,一隻黃白相間的小貓喵了一聲,便轉身走向屋頂高處。書院由主殿、東廂房、東耳房、西廂房、西耳房五部分組成,正對著大門的主殿是書院內藏書最多的地方,有11000餘冊。
  • 在魅力晉中,逛古城看商賈滄桑之變,遊大院憶晉商昔日雄風
    在這裡,還可以仰望平遙古城市樓,它所在的位置就是平遙古城的中心,按今天的話說,那就是平遙的中央商務區。想當年,晉商在平遙雲集,不少票號、商號就在市樓附近。今天,市樓一帶是平遙最熱鬧的購物街。
  • 晉商宅院——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的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增修、擴建是在1921年,由喬景儼的兒子喬映霞、喬映奎完成。從喬家大院大初建到最終格局的形成,歷經了整整兩個世紀。時間跨度之大,在現存古宅中,極為罕見。雖然經歷了約兩百的變遷,但喬家大院的擴建及增修都按照原來的及建築構思進行,使整個院落風格一致,渾然一體,絕無突兀之感。
  • 穿越時空的晉商書房——「書業誠」
    書業誠在修築時融入了民國初年的西洋建築藝術元素,兼有晉商大院風格和歐洲風格,中西合壁。前樓(東樓)歐洲風格的陽臺和精美的鐵藝裝飾在中國的傳統四合院中極為罕見。無論是中式建築中的歐式風格,還是私人書房的傳奇發展,中國晉商之「書業誠」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華美異常的「瑞蘭茲」圖書館,在冥冥中有著諸多的巧合。無獨有偶,時間回溯到百年前......
  • 李家大院透露出的晉商秘密
    李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閆景村,距離運城市38公裡,是國家4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裡曾是民國年間晉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始建於清道光年間,與喬家大院、王家大院並稱為「晉商三蒂蓮」,素有「喬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說。
  • 山西這三座晉商大院,坐擁「哥德式」建築,被譽為「晉商三蒂蓮」
    山西這三座晉商大院,坐擁「哥德式」建築,被譽為「晉商三蒂蓮」,山西晉商是明清時代我國的三大商社之一,曾經縱橫中華大地多年,商號和票號也發行到海外, 中國人的家族思想濃厚,住宅建設是頭等大事,山西人遵循傳統,當然不例外, 山西的這三所晉商大院,你一定沒見過。
  • 你知道晉商文化發源地是哪裡嗎?
    平遙古城:晉商文化的發源地,「近代中國銀行鼻祖」的降生平遙是我國「保管特別完好無損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我國僅有的兩座與整座古城一同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古城之一,周朝宣王年間,西周尹繼夫將軍的駐軍,春秋時期屬於晉國,戰國時期屬於趙國,秦朝設桃仙郡
  • 大院佔地10600平方米,僅清朝就有各級官員60餘人……
    曹家大院俯瞰曹家大院曹家大院又稱「三多堂」(根據多福、多壽、多子的說法而得名),是晉商曹氏家族的一座宅院,位於山西省太谷縣城西南5公裡的北洸村。  大院佔地10600平方米,由15個小院組成,共277間房屋。
  • 晉商傳奇五百年
    >(喬家、常家、曹家、侯家、渠家、亢家、範家、孔家)史載當時晉商總資產比國庫存銀還要多絕對是「富可敵國」今人要了解晉商曾經的輝煌莫過於走進那些晉商豪宅大院晉商豪宅大院集中分布在山西省晉中一帶尤其是祁縣、太谷、平遙三地有「金太谷,銀祁縣,銅平遙」
  • 失落的輝煌——陳松晉中大院行走隨筆
    一部高票房電影或一部熱播電視劇可以讓一款口紅或小吃賣到脫銷,更足以捧紅一個旅遊目的地。喬家大院面積並不及其他晉中大院,但拜同名電視劇之力,到此一遊的客流竟是其他大院的幾十倍之多。由此看來,再香醇的老酒也怕被深藏,沒有適當的、通俗的、當代的、甚至狗血的方式去告訴無暇關注的人們:「I`m wating for you.」
  • 祁縣不只有喬家大院,這兩個大院一個稱半城,一個和喬氏齊名
    山西祁縣因晉商而聞名,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晉商故裡。看過電視劇《喬家大院》和《大紅燈籠高高掛》於是對祁縣的喬家大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祁縣除了喬家大院這裡還有另外兩處大院,每一個都有數百年的歷史。渠家大院—全國首家晉商文化主題博物館渠家大院位於祁縣昭餘古城晉商老街的東側,該大院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總佔地面積為2萬多平方米,是1996年正式對外開放的,現已開發並對外開放的建築佔地面積3千多平方米,這裡也是全國首家展示晉商文化的博物館。
  • 山西潞商張家大院,低調奢華書香四溢,雙面影壁牆精美絕倫
    在前面的文章中,胡哥帶領大家欣賞了十泉嶺村的井泉風採、四龍抬大院的精緻。今天,繼續帶領大家欣賞村中最高的張家大院。這張家大院雖然名氣比不上全國知名的王家大院、喬家大院之類的晉商大院,但是,在上黨區的範圍內,甚至在整個長治市轄區範圍內,也算得上一處別有特色、保存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築群落了。
  • 山西晉商最「任性」的豪宅 整體形狀是個「馬」字 平遙馬家大院
    遊平遙古城之後,突然對山西的晉商大院和大院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些有錢人可真會玩兒。平遙古城裡有個馬家大院,大院的整體形狀專門修成了一個「馬」字,就是這麼任性。更任性的是,這馬家的最高建築幾乎和平遙城裡縣太爺的「瞭望塔」修得一樣高,站上去,可以看到平遙古城裡密密麻麻的屋頂。那麼這馬家大院裡住的是誰呢?
  • 被群山環繞的古村,一代晉商的輝煌時刻,被譽為河北的喬家大院
    這裡有完整的明清建築群,房屋建築以石頭作為主要材料,木質門窗,碧瓦青磚,鬥拱飛簷,氣勢宏偉,向人們展示著一代晉商曾經的輝煌,有人稱之為河北的「喬家大院」。自明朝萬曆年間開始,大梁江的祖先開始砌石為居,逐漸繁衍出一處「晉冀合璧,巧採京華」的村落。大梁江房屋的石材均選自當地,有的原石未動,有的鏨跡斑斑。砌築方法有幹砌和漿砌兩種。
  • 京廣傳媒運營的西四紅樓藏書樓入選北京百強網紅打卡地
    由啟迪控股成員企業京廣傳媒運營管理的北京紅樓公共藏書樓,憑藉優雅的內部環境、豐富的藏書和獨特的書香底蘊,成功入駐閱讀空間類推薦榜單。▲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傑群為紅樓公共藏書樓授牌作為閱讀空間類8家上榜單位之一的紅樓公共藏書樓,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底蘊且濃縮著北京文化發展的記憶。紅樓始建於上世紀30年代,1945年改建為紅樓影院。
  • 中國鄉村最大的藏書樓之一(沈師橋抱經樓)
    慈谿早在南宋淳熙年間就有了藏書樓,主人叫羅仲舒,做過知縣、太學博士、秘書郎。書樓名經訓室,藏書豐富。晚清事情,沈德壽在沈師橋故裡築造了藏書樓——抱經樓。抱經樓藏書豐富,有藏書目錄傳世,是近代中國鄉村藏書界之翹楚。 沈德壽,字長齡,號藥庵,別號窳民,世為慈谿北鄉師橋人。祖輩皆從商,尤以藥業聞名。沈德壽19歲隨祖父赴湖州新市鎮,拜宋世滋為師習文。他喜歡古人書畫及歷朝諸家尺牘,「遇有所獲,必詳其姓氏,識其真膺,採拾二十年來,屬目者以數千計」。
  • 古宅大院中的耕讀文化
    在山西的古宅大院中,處處可皆有耕讀文化。在聞名遐邇的王家大院宅院,匾額楹聯構成了一道底蘊深厚的「風景線」,駐足品味,令人叫絕。其書寫,有行書,有隸書,有篆體,有章草;其造型,有竹型聯、秋葉額、書卷額、摺扇額;其內容,或頌德,或言志,或垂教。在整個大院裡,凡廳堂必有楹聯,凡門戶必有匾額。它們詩書氣華,無一雷同,字數寥寥,意境悠遠。
  • 世界三大私人藏書樓有一座在寧波,400年藏書30萬卷,門票只要30
    中國是一個非常愛看書的國家,從古至今留下來的藏書成千上萬,在中國的各個角落都有著歷史悠久的藏書閣,在這其中,不僅誕生了中國四大藏書閣,還有一座藏書閣成為世界三大著名私人藏書館,這座能與世界圖書館相併列的藏書閣就是寧波的天一閣。天一閣在寧波海曙區,建於明朝中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藏書文化的代表之作。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忻州站:書院商號遺韻連綿,山險道崎茶路猶存
    晉商留下的遺蹟,總離不開關帝廟、春秋神像、會館等。忻州古城裡,有因關帝廟而得名的古巷,人們稱它為關帝廟巷。這裡的關帝廟始建於宋宣和年間,後幾經重修再修,現存為明清建築。楊峻峰說,晉商走「口外」其實都是生死未卜,走之前,他們都會在關帝廟神像前一拜,祈福平安,也是增添一份內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