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清楚,小編沒膽,從不敢看恐怖片,並非恐怖片愛好者。
但是上周末,在朋友的誘騙下,不小心看起了《恐怖郵輪》——一部西西弗斯式悲劇輪迴的電影,講述一個三角形的封閉輪迴。
電影並無任何駭人的血腥場面和靈異鬼怪,而是用精巧的劇情架構,將簡單的封閉循環拍得嚴絲合縫,全片理念清晰,耐人尋味。
連我這樣芝麻點兒大的膽子都能沉浸其中,想走卻不捨得走。
像這種玩推理的恐怖片屬於「心理懸疑「類,多以破案為線索展開,讓觀眾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案件的謎團和破案過程中,並非主要以視覺衝擊製造驚嚇。
此類電影除了《恐怖郵輪》,我更想給大家推薦一部疫情衝擊下反而逆襲的北美大片——《隱形人》,也是教科書級別的反PUA大作。
據悉,該片投資僅700萬美元,在北美上映不到一月票房猛超1個億。
小成本電影成功逆襲,靠什麼?
1.靠故事的共鳴點
PUA這個詞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暴力、控制欲和精神摧殘往往都和它有關。
在全社會譴責PUA的背景下,這部影片將此類故事與心理懸疑類恐怖片結合,放大了PUA的危險性且加劇了反PUA的迫切性。
主角Cecilia是一個普通的女孩,但Cecilia在拉丁語中有「看不見」的意思。
名字暗示了她的生活狀況:生活被監禁,思想被控制,且逃脫無門。
這些都源於本來深深吸引她的高智商博士男友。
男友具有反社會人格和極強的控制欲,甚至還有點暴力傾向。
他不允許Cecilia離開他的房子,忍受了數年的Cecilia終於利用安眠藥,找到機會跑出去,住進了朋友家。
這段逃脫拍得相當驚險,但當觀眾在慶幸她成功逃脫之時,她卻沒有表現出任何安全感。
她精神高度緊張,拒絕踏出房門半步,直到警察通知她男友自殺,給她留下了一筆遺產。
你以為故事到這裡就圓滿結束了嗎?不,男友雖死,卻仿佛變成了一隻看不見的靈魂繼續纏著她。
她發現自己的生活一直被一個「隱形人」操控,繼續被「隱形人」PUA。
這種對「看不見」的恐懼感,遠比視覺驚悚要嚇人。
男友持續對她的生活拳打腳踢,可周圍根本沒有人相信她。
最終她住進了精神病院,但故事卻愈演愈烈。
關於劇情我就不多說了,再說下去我怕是要劇透了。
2.靠高水平的導演及演員
澳大利亞導演雷·沃納爾,曾經是《電鋸驚魂》、《死寂》和《升級》等高分恐怖片的御用編劇。
(左)雷·沃納爾與(右)溫子仁
女主角Cecilia由伊莉莎白·莫斯出演,曾經因一部《廣告狂人》斬獲4個國際大獎的最佳女主角獎。
6歲便開始演戲的她,近幾年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女英雄。她從未演過完美小姐,也幾乎沒有演過命途順遂的角色。
這次,也同樣如此。純靠演技吸粉的伊莉莎白·莫斯,讓隱形人的形象高度逼真。
伊莉莎白·莫斯在電影裡多次上演「獨角戲」,或者說是在與空氣「對戲」。
但觀眾看起來就覺得她是在和隱形人單打獨鬥,真實展現了自己精湛的演技啊!
2.靠電影後期技術的升級。
電影《隱形人》改編自1897年的同名暢銷小說。
早在1933年,美國導演詹姆斯·惠爾就已將這部小說影視化。
但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隱形人是這樣呈現的,現在看來卻似乎有些喜劇效果了。
而今年的這部《隱形人》可以說是真的「隱形」了。
看這油漆往下一潑,潑出個人型。
被子仿佛被隱形人踩著,隱形人步步逼近。
除此之外,電影裡還有許多細節都在暗示隱形人的存在。比如浴室門上出現的手印...
沙發上出現的凹痕。
Cecilia右邊玻璃出現的霧氣液化。
行走的「油漆」。
細思極恐!各位不妨看看四周有什麼異常......
沒有的話,12月4日,來電影院會一會這位偷偷搞小動作的「隱形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