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

2020-12-17 新民晚報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正確認識和把握中華民族在長期發展過程中蘊育形成的偉大民族精神,對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偉大民族精神的科學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歷史發展與時代進步有機統一的戰略高度,把偉大民族精神概括為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這四種偉大民族精神就像支撐中華民族這艘航船的「四大引擎」,共同驅動著中華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偉大創造精神。中華文明歷來注重自強不息、革故鼎新,3000多年前的《周易》就說過,「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禮記》強調「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在世界四大文明體系中唯一延續至今而沒有中斷,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不斷浴火重生、屢創輝煌,無不與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精神緊密相關。在當今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創新已成為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也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面對新時代新徵程,我們只有始終發揚偉大創造精神,才能繼續不斷創造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蹟。

偉大奮鬥精神。奮鬥是中華民族發展之動力,也是中華文明興盛之源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鬥。「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中國人民憑藉非凡的奮鬥精神,開發建設了祖國遼闊秀麗的大好河山,開墾了物產豐富的廣袤糧田,治理了桀驁不馴的大江大河,戰勝了頻繁不斷的自然災害。中國共產黨就是在奮鬥中成長壯大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它把「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寫入入黨誓詞,以此激勵每一個共產黨人為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而不懈奮鬥。正是依靠這種偉大奮鬥精神,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推翻了壓在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經過幾十年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強起來的戰略目標,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迫切要求全體中國人民繼續弘揚偉大奮鬥精神。

偉大團結精神。精誠團結、同舟共濟是中華民族一以貫之的文化精神基因。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國各族人民團結凝聚、共同奮進,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格局,共同構成了一個交織交融、守望相助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在列強入侵、家國淪陷的危難關頭,中華兒女攜手並肩、共御外侮,以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向世人展示了堅如磐石的偉大團結精神;在無數次水災震災、疫情肆虐等自然災害面前,中華兒女團結一心、同舟共濟,以「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實際行動向世人展示了守望相助的偉大團結精神。團結互助精神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保證。

偉大夢想精神。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以勇於追求和實現夢想的執著精神砥礪前行。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精衛填海等我國古代神話形象地反映了中華兒女人定勝天的美好夢想;孟子描繪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會狀態,《禮記·禮運》勾畫的「小康」和「大同」兩種社會狀態等,形象地反映了中國人民建設理想社會的美好夢想。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中華兒女進行了180年的持續奮鬥。今天,中國人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這個偉大夢想。只要14億中國人民始終發揚偉大夢想精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一定能變成現實!

偉大民族精神的形成基礎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精神來源於物質,社會意識來源於社會存在。偉大民族精神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它來源於中華民族的歷史傳承,來源於中華兒女的偉大實踐,來源於中華文明的長期積澱。

中華民族的歷史傳承鑄就了偉大民族精神。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偉大民族,偉大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歷史傳承的積澱和結晶,它的形成發展離不開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發展過程的薰陶和熔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具有5000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經過幾千年的滄桑歲月,把我國56個民族、13億多人緊緊凝聚在一起的,是我們共同經歷的非凡奮鬥,是我們共同創造的美好家園,是我們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傳承過程凝練和鑄就了偉大民族精神。

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歷練了偉大民族精神。人民是歷史的推動者,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中華兒女世世代代的社會實踐活動,蘊育和鑄造了體現中華民族特有精神氣質和風貌的偉大民族精神。這些偉大精神蘊含於偉大思想著作中,物化於偉大科技成果中,體現於偉大文藝作品中,凝結在偉大文化遺產中,經過數千年的交流交匯、融會貫通,最終熔鑄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精神。中國人民在世世代代的勞動實踐過程中創造了輝煌的中華文明,也創造鑄就了燦爛的偉大民族精神。

中華文明的長期積澱蘊育了偉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華文明寶庫中的豐富內容,體現著中華文明的精髓和靈魂。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及提名獎獲得者時的講話中強調指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蘊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今天依然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發展演進史,就其內在精髓來講,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發展史,中華文明的長期積澱蘊育並鑄就了偉大民族精神。

偉大民族精神的時代價值

始終發揚創造、奮鬥、團結、夢想的偉大民族精神,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勵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的強大精神力量。

為進行新時代偉大鬥爭提供思想引領。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講話中強調指出,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改革開放、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都是在鬥爭中誕生、在鬥爭中發展、在鬥爭中壯大的。進行新時代偉大鬥爭必須以創新、奮鬥、團結、夢想精神做引領,不斷創新新時代偉大鬥爭的方式方法,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通過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為推進新時代偉大事業提供精神動力。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也是當代中國發展的主旋律。偉大民族精神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只有讓創造精神持續迸發,讓創造活力充分湧流,才能推動我們國家日新月異向前發展;只有讓奮鬥精神照亮新時代的前進之路,我們才能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只有全體人民始終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形成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只有敢於追夢、勤於圓夢,我們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為推進新時代偉大工程提供思想保障。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鬥力的必然要求。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可以為新時代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提供堅強思想保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黨面臨的執政環境是複雜的,影響黨的自身建設的因素也是複雜的,要推進黨的建設繼續向縱深發展,就必須大力弘揚偉大創新精神,不斷推進黨的建設在創新中發展;必須大力弘揚偉大奮鬥精神,不斷克服各種風險和困難挑戰;必須大力弘揚偉大團結精神,不斷增強黨的自身團結和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必須大力弘揚偉大夢想精神,不斷推進新時代黨的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為推進新時代偉大夢想提供價值導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歷史賦予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重大歷史使命,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可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重要價值導向。弘揚偉大創造精神能為實現民族復興增添創新活力,弘揚偉大奮鬥精神能為實現民族復興提供奮進動力,弘揚偉大團結精神能為實現民族復興提供群體合力,弘揚偉大夢想精神能為實現民族復興提供價值引力。

(作者: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教授)

相關焦點

  • 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今天,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即將完成,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的特質、稟賦不僅鑄就了綿延幾千年發展至今的中華文明,而且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發展進步,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並強調指出,「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奮鬥精神的人民」,「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
  • 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奮勇前行的不竭動力
    抗疫鬥爭中,千千萬萬個像張靜靜一樣的英雄鑄就起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牢固精神防線,充分展示了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強大力量。迢迢復興路,熠熠民族魂。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體現。
  • 中國抗擊疫情彰顯偉大民族精神
    在這場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中,我們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全國上下迅速形成了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充分展現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其中,以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和偉大夢想精神為內核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精神的嶄新凝練和時代註解,是中華民族風雨無阻、砥礪前行的精神動力,是我國疫情防控取得來之不易「決定性成果」和「重大戰略成果」的強大精神力量。
  • 強大動力、重要法寶:偉大抗疫精神築起新時代精神豐碑
    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表彰個人和集體,也是在為偉大抗疫精神「加冕」,體現出國家對全民族抗疫精神的高度重視。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
  • 在戰疫戰貧中淬鍊偉大民族精神
    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今天,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之際遭遇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重溫總書記重要講話,在戰疫戰貧中淬鍊偉大民族精神,有助於中華巨輪在新時代新徵程上加滿油,把穩舵,鼓足勁,不斷創造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蹟。
  • 偉大民族精神的時代彰顯
    作者:中共天津市委黨校文史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徐娜  偉大人民必定造就偉大民族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 【黨建學習】大力弘揚偉大民族精神 奪取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新勝利
    二、新時代大力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再一次昭示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絕不是陽光坦途,既蘊含著重大機遇,也充滿著各種危機和考驗。應對發展道路上的風險挑戰,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
  • 求是網評論員:在戰疫戰貧中淬鍊偉大民族精神
    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今天,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之際遭遇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重溫總書記重要講話,在戰疫戰貧中淬鍊偉大民族精神,有助於中華巨輪在新時代新徵程上加滿油,把穩舵,鼓足勁,不斷創造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蹟。在戰疫戰貧中,淬鍊偉大創造精神。
  • 疫情防控鬥爭彰顯偉大中國精神
    這次疫情防控鬥爭所彰顯的偉大中國精神,已成為激勵全黨和全國人民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合奏曲」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一個政黨、一個國家同樣需要有精神力量的支撐和激勵。
  • 林振義:用偉大抗疫精神凝聚民族奮進偉力
    內容提要  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  生命至上。生命至上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深厚的仁愛傳統和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愛人利物之謂仁」,仁愛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
  • 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 為實現民族復興不懈奮鬥
    十多年來,抗震救災精神歷久彌新、熠熠生輝,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新時代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奮發進取、開拓創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鬥、砥礪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一萬夫一力,天下無敵。在抗震救災行動中,一個個生命的音符、一幕幕感人的行動,展現了中國人民不為任何困難所壓倒的超人勇氣,體現了中國人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中華民族在災難中挺起了不屈的民族脊梁。回望中華民族發展歷程,不乏饑荒、洪水、乾旱、地震、瘟疫等災害,但中華民族從未被壓垮。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
  • 為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為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弘揚延安精神理論研討會專家學者發言摘登 ■編者按 延安精神,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老一代共產黨人在延安時期,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鬥爭中鑄就的偉大精神
  • 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激發強大奮進力量
    在9月8日舉行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重要講話,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激發強大奮進力量,本期「新論」版特邀請專家從不同角度撰文闡釋,敬請讀者關注。
  • 在疫情防控鬥爭中彰顯偉大中國精神
    在疫情防控鬥爭中彰顯的偉大中國精神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強大動力,為抗擊疫情堅定必勝信心、凝聚強大合力、注入持續動力。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鬥爭中續寫了中國精神的嶄新篇章。面向未來,我們要繼續大力弘揚偉大中國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的姿態,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目標勠力前行。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
  • 弘揚偉大夢想精神 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磅礴偉力
    楊澤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千百年來,偉大夢想精神作為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流淌於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今天,弘揚偉大夢想精神,為中華民族行穩致遠引領方向,可以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磅礴精神偉力。夢想引領方向,夢想凝聚力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弘揚偉大夢想精神為中華民族奮勇前行提供方向和動力。
  • 為新時代進行偉大鬥爭提供精神動力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場偉大社會革命,要求我們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瞻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我們更應銘記抗美援朝戰爭的艱辛歷程和偉大勝利,傳承和弘揚抗美援朝精神,為新時代偉大鬥爭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 五四運動對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意義
    【專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作者:倪邦文(中央團校黨委書記、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執委會主任)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深切緬懷了五四先驅崇高的愛國情懷和革命精神,總結了黨和人民探索實現民族復興道路的寶貴經驗,對發揚五四精神,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特別是新時代中國青年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蒙漢雙語】阿拉善盟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標語
    2.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3.唱響民族團結主旋律,譜寫和諧發展新篇章!4.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5.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鞏固和發展民族大團結!6.民族團結你我同創,和諧社會人人共享!
  • 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高舉愛國主義旗幟,不斷為各族人民團結奮鬥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維護了國家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實現了空前團結之上的大發展,使社會主義中國呈現出蓬勃生機。 時代精神激發了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
  • 危難磨礪民族精神 大考彰顯中國力量
    玉樹抗震救災的勝利及其蘊含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玉樹雄居世界屋脊,處在青藏高原腹地,北枕崑崙山,南依唐古拉山,是萬山之宗、江河之源。然而,突如其來的強烈地震使玉樹頃刻間山崩地裂、滿目瘡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遭受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