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津委員:中國火星探測沒有重複其他國家的老路

2020-12-15 環球網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趙小津委員:中國火星探測沒有重複其他國家的老路

本報記者 付毅飛

當前,國際上多個航天大國都在開展深空探測,特別是火星探測任務。2020年,中國也將首次亮相火星探測舞臺。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黨委書記趙小津表示,火星探測是航天強國的重要標誌之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成功實施可進一步縮短我國與美國、俄羅斯、歐洲在深空探測技術方面的差距,提升我國空間探測器的研製水平,推動我國在行星探測和基礎科學研究方面的全面發展,使我國躋身國際空間探測領域先進行列。

趙小津介紹,我國火星探測任務的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並對火星表面重點地區進行精細巡視勘查。首次火星探測主要涉及空間環境、形貌特徵、表層結構等研究。

為了實現這些科學目標,火星探測器共有13種探測儀器,其中環繞器上7種、火星車上6種。

「一次發射實現環繞、著陸、巡視3個目標,這是其他國家火星探測任務從沒有過的,面臨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趙小津說。

據介紹,火星探測器將由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直接發射至地火轉移軌道,與運載火箭分離後,在地面測控系統支持下,經過軌道機動和中途修正,在近火點處實施制動,實現火星捕獲,進入環火橢圓軌道。

在選定的進入時間窗口,探測器將進行降軌控制,釋放著陸巡視器。著陸巡視器進入火星大氣,通過氣動外形、降落傘、發動機多級減速和著陸緩衝,軟著陸於火星表面。

火星車與著陸平臺分離後,在火星表面開始區域巡視和科學探測。環繞器將開展環繞科學探測,並為火星車提供中繼通信鏈路,將信號發回地球。

「這次火星探測任務沒有簡單重複其他國家火星探測的老路,起點設置很高,體現了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水平,以及航天工程技術人員的自信。」趙小津說,任務實施過程中有很多看點。

他說,發射時主要看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的表現;奔火的過程中會根據軌道的具體情況不斷修正探測器的飛行方向;在火星附近的剎車必須一氣呵成,否則就會滑向更遠的深空;進入、下降、著陸過程只有短短的7至8分鐘,那是最兇險也最激動人心的時刻。

「此外,著陸之後遇到什麼地形?火星車能否安全行駛到火星表面?會取得什麼探測數據來幫助我們了解這顆古老而神秘的星球?火星塵暴來臨的時候,火星車有什麼手段躲避?寒冷的天氣,火星車用什麼方法應對?所有這些都值得我們拭目以待。」趙小津表示。

他說,在開展月球、火星探測任務的同時,我國還計劃在2030年前後實施火星採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任務,並開展關鍵技術研究,推動深空探測工程實施。

相關焦點

  • 趙小津委員: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是中國空間事業邁向領跑的關鍵
    (兩會訪談)趙小津委員: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是中國空間事業邁向領跑的關鍵中新社北京5月23日電 (郭超凱)「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核心技術,才能生產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把握主動權。」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趙小津看來,唯有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中國空間事業才能在跟跑到並跑、領跑的轉變過程中行穩致遠。
  • 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兩會訪談)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中新社北京5月28日電 題: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兩會期間,記者採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趙小津,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 探月四期還有3次任務 按照規劃,中國探月工程規劃為「繞、落、回」三期,此前中國通過發射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探測器,完成了「繞」「落」兩步。
  • 政協委員趙小津:將空間生物技術和安全發展納入「十四五」規劃
    今年的兩會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黨委書記趙小津等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圍繞加強國家空間生物技術和安全研究提出了多項建議。空間生物安全,是指人類開展近地空間科研和深空探測活動中的生物因素對地球生態環境、外星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的潛在威脅,及對其所採取的有效預防和控制措施。「空間是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陣地和科研高地。」
  • 「繞落巡」一步到位 包為民委員詳解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五大亮點
    中新社北京5月23日電 題:(兩會訪談)「繞落巡」一步到位 包為民委員詳解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五大亮點作者 郭超凱今年7月火星探測將迎來重要的發射「窗口期」,屆時中國將擇機實施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
  • 全國政協委員趙小津:我國今年將擇機發射兩顆高分衛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2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黨委書記趙小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2020年我國將擇機發射兩顆高分衛星。目前,我國高分系列衛星已基本形成涵蓋不同空間解析度、不同覆蓋寬度、不同譜段、不同重訪周期的高分數據體系,與其他衛星遙感數據相配合,極大提高了中國天基對地觀測水平。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高分專項)是我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確定的16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之一。
  • 趙小津:堅持自主創新 加快航天技術發展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黨委書記趙小津:堅持自主創新 加快航天技術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航天技術有效助力抗擊疫情,僅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為例,在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中,航天科技集團抓總研製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高精度定位設備火速馳援,確保工地大部分放線測量一次完成,為兩座醫院迅速施工爭取了寶貴時間
  • 奔向火星|歐洲火星探測在挫折中前行
    這枚探測器的主要任務是為火星拍照,分析其大氣成分,協助研究火星土壤表層的水冰含量,並驗證火星著陸技術,為2018年開始的第二階段火星著陸考察收集數據。歐航局指出,在探測火星大氣時,專家們將著重尋找火星大氣中可能表明微生物存在的甲烷和其他微量氣體。雖然微量氣體軌道器在7個月後成功入軌,但分離出去的歐洲火星登陸器「斯基亞帕雷利」在降落時墜毀。
  • 中國航天超級計劃:2040年核動力空間穿梭機實現突破
    中國有什麼計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說,該集團正在推動重型運載、載人登月、重複使用航天運輸系統等重大項目和演示驗證項目立項。實現載人登月,首先需要解決運載難題。中國正在開展用於重型火箭的三型液體發動機的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深化論證,重型火箭計劃在2030年前後「首飛」。
  • 權威專家解讀中國火星探測計劃
    今天是第5個中國航天日。4月24日,國家航天局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公布: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我國的火星探測分哪幾步走?火星探測器指的是什麼?具體將在什麼時候發送火星探測器?
  • 講述「天問一號」探測火星的故事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
    近日,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西電傑出校友張榮橋回到母校,在西安北校區大禮堂為全校師生帶來航天金課《初戰告捷 任重道遠——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工程介紹》。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成功,「探火」正式啟程,此後「天問一號」在漫漫長途中向著目標堅定地前行,預計於2021年2月中下旬抵達火星。「籌劃10年,攻關6年,初戰告捷,來之不易」。在分享了「天問一號」成功發射視頻集錦後,張榮橋以「一條簡訊和一個電話」「記者的一句問候」「指揮員的一句感嘆」「登機前的一個報告」四個故事為引,分享了中國火星探測的發展歷程和展望。
  • 出發吧,向著火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表示,探測和研究火星的出發點是為了提高人類對宇宙的科學認知,拓展和延伸人類活動空間,從而推動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通過探測火星可獲得豐富的第一手科學數據,對研究太陽系起源及演化、生命起源及演化等重大科學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劉彤傑說。
  • 2020年深空探測熱點展望|深空探測|火星|2019年深空探測熱點回眸|...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關注我們吧"作者:範全林,時蓬,李自傑,白青江,王琴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規劃論證中心2020年全球重要的空間科學發射任務約10次,深空探測任務是重頭戲,主要集中在行星科學,包括4次火星探測和1次月球探測。
  • 航空工業氣動院火星風洞技術助力火星探測之旅
    中國航空報訊: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我國自主研發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邁出我國火星探測第一步。與此同時,中國首座火星風洞也進入到實施階段,相關建設正有序推進中。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裡的青島理工力量!
    我校複雜網絡與可視化研究所為「嫦娥五號」任務保駕護航日前,青島理工大學複雜網絡與可視化研究所又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保駕護航。截至1月3日6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飛行狀態良好。按計劃,探測器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
  • 中國「天問一號」即將發射,2020火星年,圍觀各國火星探測計劃
    2020 年 4 月 24 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天問一號由軌道器、著陸器、巡視器三個部分組成,將一步完成繞、落、巡三步,這將是世界上首次探索火星即完成軟著陸的任務。
  • 全球迎來「探火季」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看點幾何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2日電 題:全球迎來「探火季」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看點幾何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胡喆、王琳琳近期,火星發射進入「窗口期」,全球迎來「探火季」。繼20日阿聯「希望號」探測器順利升空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也將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開啟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行星探測時代。中國為何要探測火星?難點在哪裡?將執行哪些任務?「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業內有關專家。為何要「去火星」?
  • 中國開啟火星探測之旅!@西工大航天人
    原創 祝賀的 西北工業大學天問一號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中國、美國、阿聯扎堆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探測任務有什麼不同
    中國、美國、阿聯扎堆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探測任務有什麼不同2020年火星地球相遇時間點在10月14日前後,所以今年夏天是火星發射窗口期,世界各國都利用這個時間點向火星發射探測器。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北京時間2020年7月23日時間下午12點40分,在海南島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中國是航天大國,已經實現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但是「天問一號」是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識圖形及寓意
    4月24日,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和圖形標識正式發布。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為:「天問一號」(Tianwen-1)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識為:  這組意義深遠的名稱與圖形標識,將承載著中國人航天強國的夢想,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 天問·探路火星|俄羅斯火星探測:多次失敗,開始重國際合作
    【編者按】7月23日,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入軌,開始奔赴火星。今年是火星探測的大年,阿聯、中國、美國三國將先後向火星發射探測器。作為離地球較近且環境最相似的星球,火星一直是人類深空探測的熱點,尤其是冷戰結束後,火星探測不再是美蘇的專利,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這一行列。接下來,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推出系列文章,呈現各國或組織火星探測的現狀及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