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超級計劃:2040年核動力空間穿梭機實現突破

2021-01-12 人民日報

中國航天正在迎來「超級2018」。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來自航天領域的代表委員向外界透露了未來數十年的「超級計劃」。

資料圖:觀眾體驗操控「玉兔號」月球車模型。

載人登月:先解決「行」,再考慮「住」

距離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已過去近半個世紀,美國川普政府提出「重返月球」。中國有什麼計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說,該集團正在推動重型運載、載人登月、重複使用航天運輸系統等重大項目和演示驗證項目立項。

實現載人登月,首先需要解決運載難題。中國正在開展用於重型火箭的三型液體發動機的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深化論證,重型火箭計劃在2030年前後「首飛」。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介紹,中國已瞄準國際前沿技術開始新一代載人飛船研究,該飛船可以用於載人登月,「將以可重複使用、具備多種用途為特徵」。

常言「衣食住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趙小津在受訪時說,中國正在規劃探月第四期工程,未來有可能建立月球基地。

空間穿梭:兩次「探火」,研製用「核」

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已得到批准立項,預計在2020年左右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一顆探測器,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

資料圖:長徵五號運載火箭。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十一院研究員周偉江說,目前已完成火星探測器的氣動外形、氣動力和氣動熱設計,正在進行試驗驗證。

「在此基礎上,後續規劃實施第二次火星探測任務,實現火星表面採樣返回。」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總指揮兼總設計師楊孟飛在受訪時說,希望在新中國成立100周年時「我們的深空探測達到100AU」。(1AU等於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約為1.5億千米。)

想要穿梭空間,科研人員必須找到新「動力」。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院長劉志讓說,他們正聯合中國核動力相關研究設計單位,開展空間核動力方案論證和關鍵技術研究工作,後續將形成核熱、核電等多種方案。

核熱火箭發動機通常以氫作為推進劑,採用百兆瓦級以上核反應堆將氫加熱至超高溫度,推力在理論上可達百噸級。中國航天人的目標是:2040年前後實現核動力空間穿梭機的重大突破。

 太空旅遊:技術革新,降低成本

「空天飛機」概念的提出已過去近半個世紀。美國的太空梭實現了部分可回收,邁出重要一步,但其重複使用的成本仍然高昂。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院長張紅文受訪時說,他們正研製可執行航天發射任務並多次重複使用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飛行器。

對於普通民眾來說,動輒花費千萬美元的太空旅遊還是可望而不可即。記者了解到,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正在研發的「太空旅遊項目」通過研製可重複使用運載器、降低飛行軌道等方式降低成本。

根據設想,每次可有5至20名乘客搭乘外形酷似飛機的運載器,飛至距地100多千米的亞軌道並停留十餘分鐘。運載器再依靠慣性飛回地球,水平著陸。整個過程時長約為30分鐘,全程全自動飛行。

相關焦點

  • 中國航天超級計劃開啟!2040年突破核動力空間穿梭機 未來有望建...
    中國航天超級計劃開啟!2040年突破核動力空間穿梭機 未來有望建月球基地  Evelyn Zhang • 2018-03-13 10:40:17 來源:前瞻網 E1110G0
  • 中國未來20年的時間表值得期待
    中國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返回地球,帶回了四十多年來首次從月球採集的巖石和土壤樣品。這是中國迅速發展的航天計劃的一個新的裡程。這次任務令中國成為繼美蘇之後第三個從月球採樣並帶回的國家。再一次展示了中國成為航天超級大國的雄心壯志。
  • 「對中國航天而言 未來20年必將是令人興奮的20年」
    全文摘編如下:發展登月和在月球上保持存在的能力,對中國的太空力量至關重要。太空力量包括:展示在太空存在的能力、向軌道和軌道以外獨立發射的能力、投射和保持太空軍事力量的能力,以及進入太空關鍵區域(包括月球和拉格朗日點)的能力。對中國來說,月球是該國成為一個真正的航天國家的一處落腳點或基地,反映出文明的活力、和技術實力。中國登月有三個原因。
  • 中國航天迎「超級2020」:發射計劃超40次
    記者17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2019年,在102箭、492個太空飛行器的世界航天發射版圖中,中國航天以全年發射運載火箭34次的成績再次佔據榜首。而2020年,這一數字將有望突破40次,達到歷史新高。
  • 中國空間站計劃時間表出爐
    中國的太空計劃是國家經濟復興和發展目標不可或缺的部分。」時間表出爐,倒計時開始據央視新聞消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4日介紹,我國空間飛行任務即將拉開序幕。建造空間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的最後一步。空間站建成後,將在軌道運營十年以上。
  • 《崩壞3》矩陣空間穿梭機怎麼打 矩陣空間穿梭機通關打法攻略
    導 讀 在崩壞3手遊中矩陣空間穿梭機究竟該怎麼過呢?矩陣空間穿梭機還有不少玩家都沒有過關呢!
  • 探火星、落月球、空間站……中國航天將迎來「超級2020」
    1月17日,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空間瞭望智庫對外發布了《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9年)》(以下簡稱《藍皮書》),從世界航天發展態勢、中國航天發射活動、中國航天科技創新、中國航天應用服務、中國航天國際合作、中國商業航天進展等6個篇章對航天科技活動進行全面回顧。
  • 俄媒:疫情中中國航天按計劃推進 已開始2020年空間探索計劃
    【環球時報報導】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站2月29日文章,原題:中國的勝利:疫情中按計劃實施航天項目 儘管疫情形勢嚴峻,但中國已開始實施2020年空間探索計劃。這一計劃最重要的一項是繼續建設自己的永久性空間站,該空間站將於2023年建成。
  • 國科大學術副校長吳嶽良攜「太極計劃」亮相中國航天大會
    2020年9月18至21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建福州召開。作為中國航天大會集中力量打造的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影響最深的核心活動,大會開幕式暨主論壇(以下簡稱「主論壇」)以「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匯集了中外航天界的領軍人士,共同研討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與合作。
  • 「對中國而言,未來20年必將是令人興奮的20年」
    全文摘編如下:發展登月和在月球上保持存在的能力,對中國的太空力量至關重要。太空力量包括:展示在太空存在的能力、向軌道和軌道以外獨立發射的能力、投射和保持太空軍事力量的能力,以及進入太空關鍵區域(包括月球和拉格朗日點)的能力。對中國來說,月球是該國成為一個真正的航天國家的一處落腳點或基地,反映出文明的活力、和技術實力。中國登月有三個原因。
  • 繼續"超級模式"!2020年中國宇航發射有望突破40次
    記者3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2020年中國航天將繼續「超級模式」,宇航發射次數有望首次突破40次。在剛過去的2019年,中國共完成了34次宇航發射,連續2年成為全球年度宇航發射次數最多的國家。這其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功不可沒。2019年,該公司圓滿完成了以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為代表的型號科研生產任務,共實施27箭66星的宇航發射任務。
  • 中國航天發射2020年有望超40次
    2020年,中國航天將迎來哪些新徵程,又有什麼新計劃?1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舉辦新聞發布會,發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今年超40次的「超級2020」宇航發射計劃,以及首次火星探測、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3型火箭新型號首飛等重大航天任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空間瞭望智庫發布《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9年)》。
  • 2020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有望突破40次
    1月17日消息,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今天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該集團宇航部部長尚志說,2020年中國航天宇航發射任務依然保持高強密度趨勢,發射次數有望突破40次,發射60餘顆太空飛行器。尚志說,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啟動航天強國建設的關鍵之年,這一年宇航任務呈現出重大任務重、發射密度高等特點。具體來看,「重」主要體現為北鬥導航、探月三期、高分專項三個國家重大工程將完成收官。2020年上半年,北鬥衛星導航工程將發射2顆GEO衛星,完成整個北鬥三號系統的組網建設。
  • 美軍擬部署空天母艦 可摧毀中國各類軍事目標
    五角大樓正在醞釀對「太空怒火」計劃進行調整:到2040年左右就部署首艘核動力空天母艦,到2050年部署3艘空天母艦,並組建3支「空天艦隊」。每支艦隊都由1艘空天母艦、4架太空梭、2艘太空拖船、1座空間補給站組成。空天母艦將配備常規飛彈、核飛彈、高能雷射武器、動能武器等作戰裝備及偵察設施。
  • 中國版「馬斯克」?成都商業航天飛出「新高度」
    本次發射順利將國電高科天啟11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星河動力公司實施的首次發射任務,也是中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進入5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是中國商業航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發射成功後,外界期待,這裡是否會走出中國「馬斯克」?而根據知名金融服務公司摩根史坦利的預計,到2040年全球太空經濟的價值將會達到1萬億美金,這也意味著成都的航天產業有了更大的想像空間。 穀神星一號發射成功 有什麼樣的突破?
  • [國際視野] 「對中國而言,未來20年必將令人興奮」
    理由一:月球是一個巨大的能源供應者中國探月計劃的倡導者、著名航天科學家歐陽自遠早年接受採訪時說,中國的長期目標和任務是在月球上開發和利用其豐富的資源。2002年,中國的月球探測工程還處於構思和可行性研究的早期階段,開發月球資源是這項任務的主要動機之一。18年後,隨著中國探月能力的提高,這一邏輯依然不變。
  • 中國航天傳出好消息,太空動力裝置點火成功,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
    國內網站報導,中國航天傳出好消息,航天科技集團六院801所研製的我國首款牛級推力霍爾推力器點火成功,標誌著我國實現了霍爾電推力器推力從毫牛級向牛級的重大突破。應用領域方面,霍爾助力器未來將用於參與長期太空探測任務的飛船,包括為深空探測器提供續航動力和空間站轉向,俄羅斯物理專家就曾表示,若這種推力器真的能研發成功,絕對是太空遠航探測的一次全新革命。1972年,前蘇聯科學家研究出了世界上第一臺霍爾推力器,並且首次成功應用在的衛星軌道轉向上。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實現我國航天史上多個重大突破
    國家航天局專家表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一次任務中,連續實現我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同時,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成功實現了多方面技術創新、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對於我國提升航天技術水平、完善探月工程體系、開展月球科學研究、組織後續月球及星際探測任務,具有承前啟後、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 霍爾推力器成功點火,中國航天或將開啟超級模式,改變太空規則
    2020年,雖然剛開年各種各樣的國際亂事不斷,但是我國的航天部門卻頻頻傳來喜訊。最近中國航天表示,即將開啟「超級模式」,一系列的航天計劃正在穩步進行,「40射」的宏偉目標公布,北鬥實現全球組網,天宮核心艙發射升空,火星探測器發射,嫦娥五號成功採集月球樣本並返回,這些外國人眼裡不可能的事情,我們即將在今年統統實現。中國的航天腳步現在正在穩步加快,美國稱霸太空早已成為了歷史故事,一個新興升起的航天大國以強硬的姿態走向世界之巔。
  • 我國建設空間站計劃的實施步驟
    中國的航天計劃。   1992年9月21日,中國政府決定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並確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既神舟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   第二步,在第一艘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後,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並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一個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