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景源 通訊員:周勝潔
如何練成「百問不倒」的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主題展講解員?青年如何服務長三角一體化、參與到人民城市建設中?
2020年12月18日,在浦東圖書館舉行的「接續浦東三十年奇蹟 譜寫上海 『十四五』華章」上海青少年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主題活動暨上海青年講師團主題宣講會上,上海青年講師團代表在主題微團課上「揭秘」上述問題。
「無以復加的緊張。」說起11月12日上午的心情,浦東融媒體主持人、浦東30周年主題展解說員王韻正搓了搓手。當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序廳衝她微微點頭示意時,她漸漸恢復平靜,完成了主題展的講解。
在備展過程中,王韻正也了解了更多有關浦東開發開放的故事。
展覽中,讓參觀者印象深刻的「爛泥渡路」置景是根據1996年的老照片還原的,當年這片棚戶區住著3500戶居民,有各類舊建築20多萬平方米。
為完成動遷任務,浦東管委會從機關幹部中抽調50位精兵強將補充到一線,僅一個月籤約率達85%,四個月就完成了任務。
從臨港新片區正式揭牌到今天,一共486天。期間,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制度創新和風險防範處的朱峰和夥伴們一直奮戰在這裡,見證了臨港的發展與變化。
朱峰所在的處室有全國首創的處室名,制度創新代表油門,風險防範代表剎車,不僅要跑得快,還要剎得穩。
「我會繼續努力,為臨港新片區跑出加速度,幹出顯示度,登上新高度作出自己的貢獻。」朱峰稱。
同樣是在浦東,陳運文分享了一名「張江男」的創業之路。
陳運文從小對計算機著迷,他曾在多家大公司工作過,申請了4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多次參與世界計算機技術競賽斬獲冠軍。對文本智能處理技術的執念讓他跳出舒適圈,2015年選擇來到張江創業,收到了不少政策支持。
從一間30平方米的辦公室起步,如今陳運文的公司已成為國內文字智能化分析和處理領域的領軍企業:參與建設一網通辦系統、緊急研發防疫問卷機器人等。
來自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上海)金融產業園的王大偉有幸成為產業園的「開荒牛」,帶著11名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成員,將30畝老舊廠區打造成了具有金融、綠色和科創元素的新園區。
招商時,他們做了一個小小的變化,將園區企業普通的註冊地址變為「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上海)金融產業園」。對他們而言,這是服務企業的使命體現及對入駐企業進行品牌背書的一種擔當。
圖片來源:上海團市委李陽陽是上海市楊浦區大橋街道社區工作者,街道有成片的舊式裡弄和棚戶簡屋,是舊改攻堅的最前沿陣地。作為一名參與舊改工作的青年調解員,他開展超過100次協調會,成功率超過98%,被居民稱為「金牌調解員」。
李陽陽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經驗,他表示,舊改調解中最難的是,每一筆帳都很難算明白。調解員能做的是在吃透政策的基礎上,通過制定合理的方案,最大限度滿足每個人的最低心理預期,改善最困難人群的居住環境。
經過多年磨練,「90後」李陽陽已經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正帶領更多青年社區工作者投身基層社區治理。
胡瑋玉是陸家嘴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一名90後金融白領,每天踏入公司看到的第一道場景是鮮紅的黨旗、莊嚴的一大會址、巍峨的萬裡長城。這是公司與一大會址紀念館攜手,在職場空間布置的「偉大開端—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圖片展」。她另一個身份便是這處「四史」展覽的講解員,為來自社會各界超過兩千人次講述了這段紅色歷史。
圖片來源:上海團市委活動還邀請到了兩名浦東新區「老開發」。
1993年,浦東新區首次面向全國招聘幹部,在全國引起了轟動。那年通過招考,焦亞蛟從吉林來到浦東,先後擔任了浦東新區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區社工委書記等職務。
曾任浦東新區建設交通委員會副主任的芮曉玲與浦東結緣,還有段小插曲。當年,身在杭州的芮曉玲注意到招聘時已過了報名截止時間,猶豫再三後她寫信給浦東組織部,沒想到兩周後收到了手寫回信,還寄來了招考啟示和報名通知,讓芮曉玲深受感動。
此次宣講由團市委聯合浦東團區委共同舉辦,旨在通過開展青年講師團主題宣講,面向上海青少年講好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非凡成就,講好浦東開發開放30年取得的顯著成就。
在活動現場,青春上海聯合B站、喜馬拉雅、閱文、小紅書推出的「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網絡作品展示平臺也正式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