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 【唐】李白

2021-02-12 優選微文

注釋:

呼作:稱為。

白玉盤:指晶瑩剔透的白盤子。

疑:懷疑。

瑤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處:《穆天子傳》卷三:「天子賓於西王母,天子觴西王母於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裡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天子答之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武帝內傳》稱王母為「玄都阿母」。

仙人垂兩足:意思是月亮裡有仙人和桂樹。當月亮初生的時候,先看見仙人的兩隻腳,月亮漸漸圓起來,就看見仙人和桂樹的全形。仙人,中國神話傳說中為月駕車之神,叫舒望,又名纖阿。

團團:圓圓的樣子。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白兔老是忙著搗藥,究竟是給誰吃呢?言外有批評長生不老藥之意。問言,問。言,語助詞,無實意。與誰,一作「誰與」

蟾蜍:《五經通義》:「月中有兔與蟾蜍。」蟾蜍,傳說月中有三條腿的蟾蜍,因此古詩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詩中蟾蜍則另有所指。

圓影:指月亮。

羿:我國古代神話中射落九個太陽的英雄。《淮南子·本經訓》記載:堯時十日並出,草木皆枯。堯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烏」即日,《五經通義》:「日中有三足烏。」所以日又叫陽烏。

天人:天上人間。

陰精:《史記·天官書》:「月者,天地之陰,金之精也。」陰精也指月。

淪惑:沉淪迷惑。

去去:遠去,越去越遠。

悽愴:悲愁傷感。

譯文:

小時候不認識月亮, 把它稱為白玉盤。

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青雲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著雙腳嗎?月中的桂樹為什麼長得圓圓的?

白兔搗成的仙藥,到底是給誰吃的呢?

蟾蜍把圓月啃食得殘缺不全,皎潔的月兒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天上人間免卻災難清明安寧。

月亮已經淪沒而迷惑不清,沒有什麼可看的不如遠遠走開吧。

心懷憂慮啊又何忍一走了之,悽慘悲傷讓我肝腸寸斷。

賞析:

這是一首樂府詩。「朗月行」,是樂府古題,屬《雜曲歌辭》。鮑照有《朗月行》,寫佳人對月弦歌。李白採用這個題目,故稱《古朗月行》,但沒有因襲舊的內容。詩人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通過豐富的想像,神話傳說的巧妙加工,以及強烈的抒情,構成瑰麗神奇而含意深蘊的藝術形象。

詩中前四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先寫兒童時期對月亮稚氣的認識,以「白玉盤」、「瑤臺鏡」作比喻,生動地表現出月亮的形狀和月光的皎潔可愛,使人感到非常新穎有趣。「呼」、「疑」這兩個動詞,傳達出兒童的天真爛漫之態。這四句詩,看似信手寫來,卻是情採俱佳。

然後,又寫月亮的升起:「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古代神話說,月中有仙人、桂樹、白兔。當月亮初升的時候,先看見仙人的兩隻腳,而後逐漸看見仙人和桂樹的全形,看見一輪圓月,看見月中白兔在搗藥。詩人運用這一神話傳說,寫出了月亮初生時逐漸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

然而好景不長,月亮漸漸地由圓而蝕:「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蟾蜍,俗稱癩蛤蟆;大明,指月亮。傳說月蝕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齧食而殘損,變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表現出詩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個太陽,只留下一個,使天、人都免除了災難。詩人在這裡引出這樣的英雄來,既是為現實中缺少這樣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這樣的英雄來掃除天下。

然而,現實畢竟是現實,詩人深感失望:「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月亮既然已經淪沒而迷惑不清,就沒有什麼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開吧。這是無可奈何的辦法,心中的憂憤不僅沒有解除,反而加深了:「憂來其如何?悽愴摧心肝。」詩人不忍一走了之,內心矛盾重重,憂心如焚。

這首詩,大概是李白針對當時朝政黑暗而發的。唐玄宗晚年沉湎聲色,寵幸楊貴妃,權奸、宦官、邊將擅權,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詩中「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似是諷刺這一昏暗局面。沈德潛說,這是「暗指貴妃能惑主聽」。(《唐詩別裁》)然而詩人的主旨卻不明說,而是通篇作隱語,化現實為幻景,以蟾蜍蝕月影射現實,說得十分深婉曲折。詩中一個又一個新穎奇妙的想像,展現出詩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辭如行雲流水,富有魅力,發人深思,體現出李白詩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風格。


相關介紹: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此詩應該是創作於唐玄宗天寶末年安史之亂前。陳沆云:「憂祿山將叛時作。」(《詩比興箋》)蕭士贇云:「按此詩借月以引興。日,君象;月,臣象。蓋為安祿山之叛,兆於貴妃而作也。」

相關焦點

  • 詩詞 | 李白《古朗月行》
    ◆ ◆ ◆▲ 點上方綠色小喇叭即可免費收聽 ♬古朗月行(節選)唐代:李白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朗月行」,是樂府古題,屬《雜曲歌辭》。李白有《古朗月行》,鮑照有《朗月行》,寫佳人對月弦歌。李白採用這個題目,故稱《古朗月行》,但沒有因襲舊的內容。詩人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通過豐富的想像,神話傳說的巧妙加工,以及強烈的抒情,構成瑰麗神奇而含意深蘊的藝術形象。詩中先寫兒童時期對月亮稚氣的認識:「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鑑賞
    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注釋】點擊右邊的按鈕,可以向下滑動,閱讀全文⑴朗月行:樂府舊題。《樂府詩集》卷六五收錄此題,列於《雜曲歌辭》。⑵呼作:稱為。白玉盤:白玉做的盤子。⑶疑:懷疑。
  • 一年級語文古詩詞鑑賞之《古朗月行》(節選)
    《古朗月行》出自《全唐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借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詩。此詩開頭寫孩提時代對月亮稚氣的認識,寫出了月亮初升時逐漸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著寫月亮漸漸地由圓而蝕,繼而淪沒而迷惑不清,最後表達為月亮的淪沒而心中感到憂憤不平。
  • 讀唐詩·學英語:古朗月行
    ——李白 《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像是口語化的傾訴,娓娓道來一段故事。李白如此有才! 「朗月行」是樂府古題,李白因襲舊題目,故稱「古朗月行」。這份古舊的氣息,倒賦予了詩題別樣的味道,如《春江花月夜》所說,「江畔何人初見月?
  • 有趣而又絕佳的詩作——李白《古朗月行》
    有趣而又絕佳的詩作,莫過於李白的《古朗月行》,尤其是詩的前四句,生動幽默,浪漫神奇,入選小學語文教材,能引起孩童對古詩的熱愛。但賞析整首詩,卻是詩人憂國憂民的絕佳詩作。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偉大的李白!憂國憂民的李白!他看到了大唐盛世下奸臣當道,貪官橫行,這些醜陋的蛀蟲正在腐蝕大唐的基石。李白想化身成神話裡的英雄,「萬裡煙塵一劍掃」,可惜報國無門,英雄無用武之地,只能望月興嘆。
  • 小升初詩詞考試,李白古朗月行解析,淺顯易懂,您的孩子一定需要
    (第六首詩詞)古朗月行——李白(唐)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考題:問題1:「呼作」的意思?答案:稱為。問題2:李白把月亮比喻成了什麼?答案:白玉盤和瑤臺鏡。問題3:「團團」的意思?答案:圓圓的樣子。
  • 《古朗月行》古詩朗讀
    古朗月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盛唐時期,它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期。這時期的詩人有很多,我們今天來了解其中一位,他愛酒;愛月;愛行俠仗義;更愛寫詩,他的詩豪放飄逸,題材居多,一首《靜夜思》讓大家耳熟能詳,他就是——李白。李白的詩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色彩,賀知章嘆賞他是詩,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後來的人便把李白稱為「詩仙」。
  • 中小學生必背古詩詞之《古朗月行》(節選)
    ①古朗月行:「朗月行」是樂府《雜曲歌辭》裡原有的題目,李白在這裡借用古題,所以稱為「古朗月行」。全詩共十六句,這裡節錄的是前八句。②呼作:叫作。③白玉盤:白玉做成的盤子,這裡用來比喻月亮又圓又大。④疑:懷疑。⑤瑤臺:古代神話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滄州小記者帶你學古詩|古朗月行
    《古朗月行》(節選)唐 李白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作團團。
  • 《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每當讀到李白的詩,我們都無不驚嘆其傲人的才華。因為在他的詩裡,多是瀟灑與肆意、多是浪漫與不朽。可你是否也了解到,在這亮麗的描繪下,藏著一個無奈的軀殼,一種對當時社會腐朽落敗的喟嘆!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 李白的《古朗月行》有16句,為何課本只選擇前四句?原因很現實
    還有李白的《古朗月行》,明明有16句,但是課本卻只選擇了前四句,這是為什麼呢?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李白的這首詩寫於安祿山叛亂前夕,雖然李白當時已經遠離朝廷,但是他對時局還是很關心的。所以這不是一首單純的「詠月詩」,是有其特殊寓意的。
  • 小學課本中《古朗月行》為何只有前4句?後12句對孩子來說太難理解
    當提起李白的《古朗月行》時,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兒時的語文課本,且會很堅定地說這首詩我背過,然而,你真的背過全詩嗎?在很多人印象中,這首詩只有短短4句,很好理解,也很容易背。實則不然,其實這首詩一共有16句,很多人小時候只是背了個開頭。那麼,像課本這麼權威的書籍,為何要「偷工減料」呢?不妨先來看一下完整版的《古朗月行》。
  • 國學經典誦讀:《古朗月行》
    以下是未節選部分:【作者】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 , 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蘇聯託可馬克) ,白即誕生於此。「朗月行」,是樂府古題,屬《雜曲歌辭》。這首詩,大概是李白針對當時朝政黑暗而發的。唐玄宗晚年沉湎聲色,寵幸楊貴妃,權奸、宦官、邊將擅權,把bai國家搞得烏煙瘴氣。詩中「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似是諷刺這一昏暗局面。沈德潛說,這是「暗指貴妃能惑主聽」。(《唐詩別裁》)然而詩人的主旨卻不明說,而是通篇作隱語,化現實為幻景,以蟾蜍蝕月影射現實,說得十分深婉曲折。
  • 一年級上學期人教版課本詩詞《詠鵝》《憫農》《古朗月行》《風》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的課本裡除了兩首必背古詩——《江南》、《畫》,還有四首欣賞詩詞——《詠鵝》《憫農》《古朗月行》《風》。鵝詠鵝luò bīn wáng【唐】稻田憫農lǐ shēn【唐】李 紳月夜gǔ lǎng yuè xíng古朗月行(節選)lǐ bái
  • 小學生必背古詩文《古朗月行》解析,快快給自己的孩子收藏哦
    二、字斟詞酌1、朗月行:樂府舊題。樂府舊題是漢樂府詩中原有的題目。後代詩人常沿用這類題目並模仿漢樂府的體例作詩。2、瑤臺:神話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李白詩歌豪放雄奇、想像豐富。四、詩文品鑑詩人運用浪漫主義手法,通過豐富的聯想,借用神話傳說,以「月」為著眼點,勾畫了一個神奇而瑰麗的藝術形象。詩所節選的部分寫詩人兒童時代對月的稚氣幻想與遐想。
  • 18《古朗月行》小學生必背古詩詞拼音版簡筆畫版
    經典賞析《古朗月行》是樂府古詩,這是從全詩中節選的前半部分。詩人用浪漫主義手法,藉助豐富的想像和神話傳說,表現出兒童時期對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認識。
  • 李白到底是怎麼死的?
    也是這一年,5歲的李白跟著老爸千裡迢迢來到四川清廉鄉。很多年之後,因為李白自號「青蓮居士」,這個地方改成了「青蓮鄉」。初來乍到的李白沒有小夥伴一起玩耍,常常一個人望著天上的月亮發呆。對一個孩子來說,月亮時有時無,時圓時彎,是多麼神奇的事啊。小李白不知道那是月亮,也把它叫作「白玉盤」,又懷疑是王母娘娘的瑤臺鏡飛到了天上。
  • 與有關李白的名言警句
    ——李白《古朗月行》2、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李白《古朗月行》3、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李白《春思》4、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李白《妾薄命》5、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7、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 烏夜啼——唐·李白
    烏夜啼——唐·李白   黃雲城邊烏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機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
  • 公無渡河——唐·李白
    理:即治理,唐人避唐高宗諱,改「治」為「理」。窺家:大禹在外治水八年,三過家門而不入。風沙,此句的意思是水雖不至於有滔天之禍,仍有風沙之害。憑:徒步渡過河流。大多數人認為此詩作於安祿山反叛前,李白去幽州(北京)自費偵探的時候。也有人認為可能寫在永王李璘被平叛以後,當永王使韋子春帶著五百兩黃金來三請李白下山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