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小文
人類是恆溫動物,又稱為「暖血動物」,在環境的溫度發生變化時,人類還能保持一定的體溫確保自己不會凍死或者熱死,但如果碰上了極端環境,比如南北極這種溫度常年在零下五六度的環境中,人類的體溫作用就顯得微乎其微了。
但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在一般情況下,人如果感到很冷會穿更多的衣服,如果是一個快凍死的人卻會主動脫掉身上的衣服,這種無異於自殺的行為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個問題其實與人體是如何維繫能量運轉的有關,人們吃下去的食物不會直接轉化成營養和能量,而是會首先分解成容易吸收的葡萄糖。
葡萄糖進入血液後進一步被分解成血糖,而胰島素則會將血糖運送到我們身體的各個細胞中去,為細胞提供活力,而無論我們是否有運動或者思考,人體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能量。
如果一個人處在寒冷的環境中,他不會被立刻凍死,而是會經歷四個階段,在第一個階段中,皮膚受到溫差的刺激,會將這種反應傳導到我們的中樞神經,隨之而來的反應是人體會做出發抖、打冷顫等一些行為,這些行為都是大腦給我們身體做出的警告。
而在第二階段,人體內的熱量會下降得更快,因此能量的消耗也會隨之增大,這時候人們很容易感覺到飢餓。
到了第三階段就比較危險了,當人體的溫度長期低於35度的時候,末梢血管就會收縮,讓血液回流到重要器官,這種「取捨」的方法可以讓人維持生命一段時間,但如果時間久了,人體部分器官就會壞死。
到了最後階段,由於長時間的肌肉收縮人體會感到疲倦,這時候在重要器官中的血液就會重新流向人的身體,由於血液是帶有熱量的,因此人們往往會感覺到熱,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凍死的人都會脫掉衣服。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當一個人長時間處於極冷的狀態時,頭腦會變得不清晰,在思維混亂的情況下,人類會做出一些難以理解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