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亂華時期漢族差點滅絕,那麼後來「五胡'的結局都如何呢?

2021-02-09 機加人信息生活

作為中國最重要的主體民族,漢族據聞自上古炎黃二帝時便開始在神州大地上活動,後因漢王朝的輝煌而得「漢族」之名(漢朝之前稱華夏或者諸夏)。它是一支已經延續數千年和佔世界總人口高達19%的古老民族,漢族人不僅創造諸多輝煌燦爛的文明,並對其他民族也產生了深淵的影響。然而,歷史總是現實和殘酷無情,縱然像漢族這樣強大的民族,在世界文明的推進中也險象環生,幾次面臨滅族之災,其中最危險的一次就要數大名鼎鼎的「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路線圖

永嘉大亂(既五胡亂華),中夏殘荒。保壁大帥數不盈四十。多者不過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鳴沙石室佚書》

以「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大部落為首的塞外遊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對中原地帶的漢族進行了血腥的屠殺,堂堂大漢民族在這期間幾近亡國滅種,也使得他們不得不「衣冠南渡」,逃離原本的家園,從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遷徙。也正是在這漢族生死存亡之際,冉魏國的開國皇帝冉閔頒布《殺胡令》,以一國之力驅除百萬胡人,無數原本屠刀砍向漢人的胡人屍首永遠留在了中原大地,盡顯漢族雄風,威懾五胡,莫敢動彈。冉閔成為了把漢族從滅族之災中拯救回來的民族英雄,自此稱頌萬世,芳名百代。可是,這段歷史一直以來便爭議不斷,證據矛盾,後世流言,讓武悼天王—冉閔成為了最受爭議的一個「民族英雄」,其幾乎讓漢族起死回生的功勞,名氣卻依舊比不過嶽飛、林則徐、文天祥等人

起因:

兩漢時期,多次對北方大漠用兵,北方大漠最大強權匈奴人分裂成北匈奴南匈奴,之後漢朝再次打擊,北匈奴遠盾中亞乃至歐洲,再也沒有回來,南匈奴則投降漢朝。北方強權打掉之後諸胡臣服,漢朝皇帝很寬容,讓這些依附胡族內遷在邊關。東漢末年以及三國時期,中原各個諸侯政權相互徵伐,人口下降到難以想像的程度(有一說人口損失高達90%之多),土地荒蕪,嚴重缺乏人口,北方漢人士族們開始抓邊關各族胡人當做奴隸充實耕種的勞動力,致使各族胡人更是進入內地。

西晉時期,河西走廊以及長安周邊已經胡族遍地。西晉皇族內部爆發了八王之亂,這些司馬家的各個王爺打起了這些種地的胡人奴隸的主意,開始武裝胡人當僱傭兵為其打仗,之後中原內部相互攻伐,國力衰退,而胡族僱傭兵乘機做大後反叛,諸胡亂兵更是滅了西晉,皇帝司馬鄴被匈奴人所殺。司馬睿在西晉大士族琅琊王氏族長王導扶持下南逃江南,建立江左政權,史稱東晉。在中原百姓因諸胡叛亂六次大規模的向中國南方逃去,漢文化中心南移,又稱「衣冠南渡」,北方中原成了一片腥羶之地,也算因果報應,此乃內亂加傭兵之禍也。

五大胡族及結局:

北方各胡族群魔亂舞,兇殘、肆意屠殺我漢民族百姓,胡人吃人現象都是常見(沒有進化蠻族惡習),史書上也記載了這一幕幕人間慘劇,長達百餘年之久,說是五胡亂華,其實不止五個,那就介紹一下這些類似野獸的異族:

匈奴胡,很熟悉了,主要是依附漢朝南匈奴,在北方中原建立匈奴漢國,後來被南北朝時期的北方漢族同化。

鮮卑胡,這個族群也是鼎鼎大名,其中一支慕容鮮卑部在北方中原建立燕國,史稱北燕(也就是金庸小說《天龍八部》裡慕容復要復的國家。)另一支拓跋鮮卑部,統一北方中原,建立北魏政權。隋唐時期被漢族同化。

羯胡,被匈奴人徵服,成為匈奴人的奴隸,隨著匈奴人內遷中原,又稱匈奴別部,開始算是漢人奴隸的奴隸,兇殘異常,在北方中原建立後趙政權,最後被民族英雄、武悼天王、冉魏皇帝滅族。

氐胡,分兩支,一支巴氐在中原建立成漢政權,另一支氐族建立前秦政權,特別是前秦皇帝苻堅差一點統一中國,發動同東晉的戰爭—淝水之戰,戰爭失敗後帝國分崩離析,還好沒有得逞。最終被其他胡族瓜分。

羌胡,在北方中原建立後秦政權。不過是曇花一現,存在感不強。造孽不少,結局不詳。

以上是主要五大胡族,還有小勢力胡人也在舞動,粉墨登場。

其他胡族:

仃零胡,存在感不強,依附於其他五族政權,又稱高車和鐵勒。

烏桓胡,和鮮卑同屬於東胡一支,三國時期大部分被曹操剿滅,五胡亂華就是其剩餘的殘部。

鐵弗胡,鮮卑和其他胡族大大雜燴民族,很少聽說,五胡亂華也就算是刷了一下存在感。

盧水胡,月氏人和匈奴人的雜交胡族,存在感不強,依附於其他諸胡強盛政權。

九大石胡,來源與中亞,和羯族一樣是被匈奴人奴隸,跟隨匈奴人來到中原。

白匈奴,和匈奴人不一樣,是被西方史學家成為白匈奴,其實就是原來居住在河西走廊的月氏人被匈奴人趕到中亞,月氏人徵服當地塞種人後,月氏人和塞種人的雜交胡族。

以上諸胡大多數都是印歐金髮碧眼白種人,中原稱之為白虜,反正都不是什麼好玩意。

五胡亂華後就是南北朝,這一時期中國陷入高達數百年的大黑暗和分裂狀態,直到隋文帝楊堅統一全國,中國歸於大一統,結束了大分裂,拯救天下黎民,隋文帝被稱之千古一帝當之無愧,而這段黑暗的民族災難史也值得我們深刻反思。

相關焦點

  • 「五胡亂華」是漢族人不敢想像的災難
    「五胡亂華」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災難,「五胡」的概念最早出自《晉書》,是指我國東漢末年到晉朝時期由西方遷至而來的羯族、鮮卑族、羌族、氐族、匈奴等外族人,他們在西晉末年趁著「八王之亂」結成聯盟,大肆入侵中原後,陸續建立起16個強弱不等的政權,並且對漢族人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使得中原漢人幾近滅種。
  • 五胡亂華始末
    如果晉武帝想要廢太子的時候,楊皇后沒有阻止,那麼會不會「八王之亂」就不會爆發?
  • 五胡亂華時一個民族十分兇殘,企圖滅亡漢族,最終被漢族所滅
    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擁有著十分古老的歷史,在我國五胡亂華時期,以漢族人為主要屠殺對象,漢族人和牲畜的地位沒有什麼差別。根據記載,在五胡亂華期間,漢族人數由起初的八百多萬人,銳減到一百萬人。如果漢族人沒有找到求生之路,恐怕就會和印度的原住民一樣,淪為下等民族。
  • 五胡亂華時期到底有多黑暗?
    五胡亂華是指匈奴,鮮卑,羯,氐,羌等五族一起侵犯漢族,那時候的漢族因為統治者昏庸無道,致使上千萬漢族百姓成為了別人砧板魚肉,任人宰割。對於漢族來說,五胡亂華簡直就是一場浩劫,漢族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五胡亂華之前,中原百姓人口加起來大概在1500萬左右,五胡亂華之後,人口直接銳減,降為400萬左右,從這數字就差不多明白這些胡人有多麼可怕。
  • 是五胡亂華?還是「華亂五胡」?歷史證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五胡十六國是我國歷史上魏晉南北朝時代的一個精彩組成部分,也歷來被史學界稱為中國歷史上最亂的時代。那麼這段令人痛心的歷史究竟是怎麼造成的?仔細梳理歷史,我們不僅可以讀懂歷史的真相,更能很好地理解人生!關鍵字一:引狼入室人們都知道五胡亂華,五個北方少數民族擾亂了華夏文明,但是,造成五胡內遷,亂世根由的竟是東漢時期的一項政策。
  • 歷史解說:「五胡亂華」亂到什麼程度?
    ,是中國晉朝時期,北方多個胡人的遊牧部落趁中原的西晉王朝衰弱空虛之際,大規模南侵建立胡人國家而造成與漢族政權對峙的時期。五胡亂華百餘年間,北方胡人的遊牧部落南進中原,那麼五胡亂華到底亂到什麼程度呢?是因為在冉閔建立的冉魏政權的三年裡,冉閔在全國範圍裡發布「滅胡令」,對胡人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殺死,開啟了五胡的噩夢模式,也正是冉閔在這三年對五胡的大屠殺,才讓中原的漢族民眾有了更大的生活空間,也使五胡對漢族產生了恐懼之感,所以在冉閔的冉魏政權失敗之後,胡人政權再沒有大規模屠殺漢族,確保了漢族在北方地區的優勢地位。
  • 五胡亂華
    今天來簡單聊一聊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漢民族最接近滅族的一段歷史,西晉末年發生的北方遊牧民族大規模南下事件,史稱五胡亂華。
  • 歷史上的「五胡亂華」究竟有多可怕?漢族究竟到了何種絕境?
    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誰也沒想到,漢族曾在一段時間裡差點到了滅族的時刻,這就是赫赫有名的「五胡亂華」事件。有人說,「五胡亂華」是漢族最危險的時刻,這絲毫沒有誇大。要了解這起事件,有必要了解何為「五胡亂華」。作為中華文明歷史上一個大悲劇,「五胡亂華」的根源是魏晉移民政策的失誤,而「八王之亂」則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誘因。
  • 重新審視「五胡亂華」:我們不能因為一個羯族而否定整個十六國
    所謂的「五胡亂華」是兩晉時期,中國北方出現的一次大動蕩。
  • 「五胡亂華」後,五個胡人民族的最終結局
    五胡亂華主要有五個胡人民族,分別是匈奴、羯、鮮卑、羌、氐。五胡亂華三百餘年,但五胡人馬最後都消失或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匈奴:在漢朝南北匈奴分裂時,北匈奴西遷。有人認為匈牙利人是北匈奴的後裔,在歐洲建立過奧匈帝國。
  • 東晉:「五胡亂華」是哪五個民族?最後誰的下場最慘?
    要說起歷史中最黑暗最慘烈的時期,沒有多大異議,都是一致認為是五胡亂華時期,我們都知道,五胡亂華那是北方遊牧民族趁晉朝剛歷經八王之亂,國力衰微無法掌控北方局勢之時,北方各民族紛紛入侵禍亂中原大地,發展到後面的稱王稱帝,以羯族為代表開始公開、大肆屠殺漢人,僅僅幾十年的時間北方漢人銳減多達600多萬。
  • 3分鐘帶你看懂五胡亂華
    文:齊三忘 來源:歷史原點(lsjs007)平時愛看歷史的朋友們一定對於「五胡亂華」這個專有名詞印象深刻。但是要讓你細掰扯掰扯五胡亂華具體是怎麼回事,大家又都雲裡霧裡。今天三忘就和大家好好絮叨絮叨神秘的「五胡亂華」!
  • 從五胡亂華到關隴集團形成:鮮卑族是如何融入到了漢族之中的?
    從五胡亂華到關隴集團形成:鮮卑族是如何融入到了漢族之中的?
  • 五胡亂華因而何起?胡人:就怪他們太娘炮,實在是不堪一擊
    中國歷史上有一段時期,漢人積弱,被眾多遊牧民族入侵中原,史稱五胡亂華。五胡亂華之時,漢人的性命如草芥一般,被胡人當作「兩腳羊對」對待。五胡亂華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漢族最黑暗的一段時期,晉朝八王之亂以後,國力衰減,變得軟弱不堪。
  • 五胡十六國時期的簡介
    他們在這個範圍內相繼建立許多國家,而北魏史學家崔鴻以其中十六個國家撰寫了《十六國春秋》(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一成、一夏),於是後世史學家稱這時期為「五胡十六國」,實際上這一時期國家數目遠多於16個。東漢時胡人偶有內附,魏晉時期則將胡人大量內遷,由於晉廷的虛弱腐敗和胡漢矛盾,五胡在八王之亂後紛紛舉兵,史稱五胡亂華。
  • 五胡亂華後,他們的後代去哪裡了
    匈奴是遊牧文明的代表,與農耕文明的中原政權屢有爭鋒。在「五胡十六國」中,匈奴人建立了劉淵的「前趙」、赫連勃勃的「大夏」和沮渠蒙遜的「北涼」。前兩個政權屬於南遷匈奴的一支,而且兩位開創者都姓劉。劉淵於公元304年起事,是「五胡」最早單幹的胡人勢力之一。匈奴盧水胡建立的北涼漢化程度較高,彪悍好戰。公元439年,北涼遭北魏拓跋燾滅國。可以說,匈奴人貫穿了「五胡亂華」的全過程。
  • 五胡亂華時的「兩腳羊」指的是什麼?答案讓人駭然不已
    意思是老而瘦的男子不易煮,需要再加些材火;年輕的婦人味道佳,勝過羊肉;小童細皮嫩肉,煮來連骨頭都一起爛熟了。讀來真是駭然不已。元末陶宗儀所著的《南村輟耕錄》裡說,「天下兵甲方殷,而淮右之軍嗜食人,以小兒為上,……或使坐兩缸間,外逼以火。或於鐵架上生炙。或縛其手足,先用沸湯澆潑,卻以竹帚刷去苦皮。或盛夾袋中,入巨鍋活煮。
  • 「五胡亂華」是怎麼回事?
    唐末五代、元朝和清朝,都是具有這種精神的作用。就以歷史的事實為證明,中華民族從來不肯侵略他人,不以強權當公理,「忍辱謙讓」,化解其他民族的非禮侵凌,加以感化而融歸於整體「人道」中。公元六世紀初,南朝梁武帝時代,禪宗達摩祖師決定「東渡」中國傳法,說:「震旦有大乘氣象。」所謂「大乘氣象」,就如佛說的「娑婆」世界中的中國,確然具有慈悲(仁義)精神。
  • 五胡亂華,有人說怪劉秀,他是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你怎麼看?
    五胡亂華離劉秀都多少年了,居然有人能牽強附會到這個地步,說起來,往上算算,怪項羽,若是鴻門宴砍了劉邦,還有光武帝什麼事兒,在往上,怪秦始皇,你一統天下幹嘛,大家分而治之多好,再往上,怪周孝王,你幹嘛就給一個養馬的分封,若非如此,秦朝何來機會一統天下,再往上,若非姜子牙,周武王如何滅商……這樣數下去,中國的歷史走向就按照大家的理想發展下去,一個完美的世界,充滿了自由
  • 中國古代最兇殘集團,「五胡亂華」滅大國屠北方顛覆江南
    華夏文明的歷史上曾有過一段最黑暗的時代,這個時代被稱為「五胡十六國」,又被稱為「五胡亂華。」 在我們的印象中,五胡時代北方飽受戰火,百姓被屠戮殆盡,但實際上,這種情況主要是發生在五胡亂華的前期,中後期的幾個胡人政權還是比較重視漢化和民生經濟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