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最重要的主體民族,漢族據聞自上古炎黃二帝時便開始在神州大地上活動,後因漢王朝的輝煌而得「漢族」之名(漢朝之前稱華夏或者諸夏)。它是一支已經延續數千年和佔世界總人口高達19%的古老民族,漢族人不僅創造諸多輝煌燦爛的文明,並對其他民族也產生了深淵的影響。然而,歷史總是現實和殘酷無情,縱然像漢族這樣強大的民族,在世界文明的推進中也險象環生,幾次面臨滅族之災,其中最危險的一次就要數大名鼎鼎的「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路線圖
永嘉大亂(既五胡亂華),中夏殘荒。保壁大帥數不盈四十。多者不過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鳴沙石室佚書》
以「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大部落為首的塞外遊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對中原地帶的漢族進行了血腥的屠殺,堂堂大漢民族在這期間幾近亡國滅種,也使得他們不得不「衣冠南渡」,逃離原本的家園,從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遷徙。也正是在這漢族生死存亡之際,冉魏國的開國皇帝冉閔頒布《殺胡令》,以一國之力驅除百萬胡人,無數原本屠刀砍向漢人的胡人屍首永遠留在了中原大地,盡顯漢族雄風,威懾五胡,莫敢動彈。冉閔成為了把漢族從滅族之災中拯救回來的民族英雄,自此稱頌萬世,芳名百代。可是,這段歷史一直以來便爭議不斷,證據矛盾,後世流言,讓武悼天王—冉閔成為了最受爭議的一個「民族英雄」,其幾乎讓漢族起死回生的功勞,名氣卻依舊比不過嶽飛、林則徐、文天祥等人
起因:兩漢時期,多次對北方大漠用兵,北方大漠最大強權匈奴人分裂成北匈奴南匈奴,之後漢朝再次打擊,北匈奴遠盾中亞乃至歐洲,再也沒有回來,南匈奴則投降漢朝。北方強權打掉之後諸胡臣服,漢朝皇帝很寬容,讓這些依附胡族內遷在邊關。東漢末年以及三國時期,中原各個諸侯政權相互徵伐,人口下降到難以想像的程度(有一說人口損失高達90%之多),土地荒蕪,嚴重缺乏人口,北方漢人士族們開始抓邊關各族胡人當做奴隸充實耕種的勞動力,致使各族胡人更是進入內地。
西晉時期,河西走廊以及長安周邊已經胡族遍地。西晉皇族內部爆發了八王之亂,這些司馬家的各個王爺打起了這些種地的胡人奴隸的主意,開始武裝胡人當僱傭兵為其打仗,之後中原內部相互攻伐,國力衰退,而胡族僱傭兵乘機做大後反叛,諸胡亂兵更是滅了西晉,皇帝司馬鄴被匈奴人所殺。司馬睿在西晉大士族琅琊王氏族長王導扶持下南逃江南,建立江左政權,史稱東晉。在中原百姓因諸胡叛亂六次大規模的向中國南方逃去,漢文化中心南移,又稱「衣冠南渡」,北方中原成了一片腥羶之地,也算因果報應,此乃內亂加傭兵之禍也。
五大胡族及結局:北方各胡族群魔亂舞,兇殘、肆意屠殺我漢民族百姓,胡人吃人現象都是常見(沒有進化蠻族惡習),史書上也記載了這一幕幕人間慘劇,長達百餘年之久,說是五胡亂華,其實不止五個,那就介紹一下這些類似野獸的異族:
匈奴胡,很熟悉了,主要是依附漢朝南匈奴,在北方中原建立匈奴漢國,後來被南北朝時期的北方漢族同化。
鮮卑胡,這個族群也是鼎鼎大名,其中一支慕容鮮卑部在北方中原建立燕國,史稱北燕(也就是金庸小說《天龍八部》裡慕容復要復的國家。)另一支拓跋鮮卑部,統一北方中原,建立北魏政權。隋唐時期被漢族同化。
羯胡,被匈奴人徵服,成為匈奴人的奴隸,隨著匈奴人內遷中原,又稱匈奴別部,開始算是漢人奴隸的奴隸,兇殘異常,在北方中原建立後趙政權,最後被民族英雄、武悼天王、冉魏皇帝滅族。
氐胡,分兩支,一支巴氐在中原建立成漢政權,另一支氐族建立前秦政權,特別是前秦皇帝苻堅差一點統一中國,發動同東晉的戰爭—淝水之戰,戰爭失敗後帝國分崩離析,還好沒有得逞。最終被其他胡族瓜分。
羌胡,在北方中原建立後秦政權。不過是曇花一現,存在感不強。造孽不少,結局不詳。
以上是主要五大胡族,還有小勢力胡人也在舞動,粉墨登場。
其他胡族:仃零胡,存在感不強,依附於其他五族政權,又稱高車和鐵勒。
烏桓胡,和鮮卑同屬於東胡一支,三國時期大部分被曹操剿滅,五胡亂華就是其剩餘的殘部。
鐵弗胡,鮮卑和其他胡族大大雜燴民族,很少聽說,五胡亂華也就算是刷了一下存在感。
盧水胡,月氏人和匈奴人的雜交胡族,存在感不強,依附於其他諸胡強盛政權。
九大石胡,來源與中亞,和羯族一樣是被匈奴人奴隸,跟隨匈奴人來到中原。
白匈奴,和匈奴人不一樣,是被西方史學家成為白匈奴,其實就是原來居住在河西走廊的月氏人被匈奴人趕到中亞,月氏人徵服當地塞種人後,月氏人和塞種人的雜交胡族。
以上諸胡大多數都是印歐金髮碧眼白種人,中原稱之為白虜,反正都不是什麼好玩意。
五胡亂華後就是南北朝,這一時期中國陷入高達數百年的大黑暗和分裂狀態,直到隋文帝楊堅統一全國,中國歸於大一統,結束了大分裂,拯救天下黎民,隋文帝被稱之千古一帝當之無愧,而這段黑暗的民族災難史也值得我們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