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亂華後,他們的後代去哪裡了

2021-02-13 歷史D學堂

作者:計白當黑    校正/編輯:莉莉絲

全 文 約 2200 字

閱 讀 需 要 7 分鐘

 

4世紀初,西晉在「八王之亂」中元氣大傷,苟延殘喘。匈奴、鮮卑、羯、羌、氐等五大胡族攪動中原,自立為王。這一時期是大動蕩的標誌,又是大融合的象徵。「五胡」來時中原陸沉,烽煙四起,去時更要釐清事實,尋蹤覓跡。

匈奴是遊牧文明的代表,與農耕文明的中原政權屢有爭鋒。在西漢,漢軍迫使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東漢時,北匈奴遠遁西亞,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向漢稱臣。東漢末年,數十萬匈奴遷居山西汾河流域以及秦嶺以北。黃巾起義時,匈奴人政治意識和軍事實力開始復甦。

在「五胡十六國」中,匈奴人建立了劉淵的「前趙」、赫連勃勃的「大夏」和沮渠蒙遜的「北涼」。前兩個政權屬於南遷匈奴的一支,而且兩位開創者都姓劉。劉淵於公元304年起事,是「五胡」最早單幹的胡人勢力之一。匈奴盧水胡建立的北涼漢化程度較高,彪悍好戰。公元439年,北涼遭北魏拓跋燾滅國。可以說,匈奴人貫穿了「五胡亂華」的全過程。

從匈奴人的活動軌跡看,他們的足跡遍及內蒙、新疆、陝西、山西、甘肅等北方地區,除部分西奔中亞之外,其餘的匈奴和其他民族相互融合,消失不見。據考證,陝西是匈奴進入中原的橋頭堡,有匈奴血統的陝人為數不少,對於研究匈奴歷史頗具價值。

秦漢時期,世居東北的東胡被匈奴擊破,其中一支遷至鮮卑山,部族因山而名。公元91年,東漢軍隊大勝北匈奴騎兵,蒙古草原變成了無主之地,鮮卑藉機拓展生存空間,實力大增。2世紀中葉,鮮卑首領檀石槐擊敗丁零、扶餘、烏孫等勢力,為鮮卑的崛起創造了條件。「五胡亂華」時,鮮卑建立了代國、前燕、後燕、西秦、西燕、南涼、南燕、吐谷渾等 8個地方政權,是「五胡」中建立政權最多的民族。鮮卑的活動範圍東起山東,西至新疆,北至草原,南臨江淮,真實反映了當時民族大融合的狀況。興起於大興安嶺的鮮卑在中原建立政權,必須吸納漢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精髓,才能鞏固地位,加強統治。在學習交流過程中,鮮卑的民族個性漸漸迷失,難免同化。隋唐時期,鮮卑族既不存在政治實體立足,也不以民族形式存在。即便如此,鮮卑後裔在政治、文化、軍事等方面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中有20多人在隋唐兩朝官至宰相,尚書、侍郎、都督等高官更是數不勝數。如今,一部分並未南遷的鮮卑人聚居在黑龍江和外興安嶺以西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吉林大學DNA實驗室的研究表明,國內的錫伯族和拓跋鮮卑血緣關係最為接近。《魏書》記載:羯族「其先匈奴別部。」從長相上看,羯人高鼻、深目、多須,和匈奴人差異明顯,顯然羯族只是臣服於匈奴,並非匈奴苗裔。《晉書》為此專門闢謠:「案此則胡羯之狀,為高鼻、多須而深目,此狀頗類今亞洲西境諸族人,而非匈奴種也。」現代史學家王仲犖判斷羯人來自石國,屬於粟特人之一,族人多以石為姓。公元319年,羯人石勒建立後趙,定都襄國。他死後,侄子石虎奪取政權。在位期間,這位暴君倒行逆施,荼毒百姓,荒淫享樂,引起民眾強烈不滿。350年初,後趙大將冉閔發動政變,推翻後趙政權,屠盡石氏一門。政變得手後,冉閔「誅諸胡羯,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餘萬人。」這場變亂中,羯人特殊的相貌,變成了屠殺的主要目標,以至於「屯據四方者,所在承閔書誅之,於時高鼻多須,至有濫死者。」經歷種族滅絕式的清洗之後,羯族僅存萬餘人投降東晉,他們在歷史上一閃而過,留給人們無盡的遐想。早在商末,羌族東漢文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稱:「羌,西戎牧羊人也。」羌族主要生活在西南地區,以畜牧業維生。他們曾是參與武王伐紂的八大部族之一。直到秦漢,羌族依舊保持著部落聯盟的狀態,最有影響力的有先零、燒當、鍾、勒姐等20多個部落。東漢末年,羌族受到東漢軍隊和匈奴的雙重夾擊,主動或被動內遷,活動在青海、甘肅、新疆等地區。時至魏晉,中央政府控制力日漸式微,羌族慢慢染指中原。公元384年,羌族首領姚萇「自稱大將軍、大單于、萬年秦王,年號白雀,稱制行事。」這是羌族首次在中原建立地方政權。後秦在第二代國主姚興的帶領下,銳意改革,整頓吏制,推行漢化,國勢日隆。全盛時,國土面積近100萬平方公裡。不過,姚興沉溺佛教,修建「波若臺」,勞民傷財,虛耗國力。北方邊境上,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時常騷擾後秦。公元417年,內憂外患的後秦被劉裕大軍攻滅,後秦立國僅34年。羌人遭到重創,並未就此消失,仍然活動在西南地區,成為民族大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氐族的歷史同樣悠久。《竹書記年》透露:「成湯十九年,大旱,氐羌來賓(歸服)。」氐族和羌族雜居,《後漢書》就有西南汶山郡「六夷七羌九氐」的說法。氐人「多知中國話」,且「各自有姓,姓如中國之矣」。可見,氐人漢化程度很高。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在氐族地區置郡設賦,推行漢化。三國時期,氐人大多集中於秦隴地區,小部分內遷中原。公元297年,巴氐首領李特在四川建立成漢,打響了「五胡亂華」的第一槍。此後,氏人建立了前秦、後涼、仇池等政權,其中略陽氐苻氏的前秦聲勢最大,曾統一北方地區。苻堅稱帝後,曾將故地武都一帶的氐人15萬戶,遷往關東諸鎮。這些內遷的氐人在與漢人的接觸中,受漢化影響最深,逐步演變為漢人。留守故地的氐人,有一部分也受到漢化的波及。唐初,位於青藏高原的吐蕃興起,一度控制武都,沒被漢化的氐人受到「吐蕃化」影響,成為中原漢人眼中的「番人」。由此,隋唐以後,氐族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五胡」是面鏡子,既能體現出少數民族堅強求生的意志,又能折射出時局紛亂的根源。其實,「五胡」的影響不止於此。北匈奴西遷歐洲,日耳曼人迫於生存壓力,進攻義大利,間接滅亡了西羅馬帝國。「五胡」用前輩作筆,後裔作墨,書寫的不僅是中國史,更是世界史。

...END...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籤約帳號【歷史大學堂】原創內容,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你「在看」了沒 

相關焦點

  • 「五胡亂華」後,五個胡人民族的最終結局
    五胡亂華主要有五個胡人民族,分別是匈奴、羯、鮮卑、羌、氐。五胡亂華三百餘年,但五胡人馬最後都消失或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匈奴:在漢朝南北匈奴分裂時,北匈奴西遷。有人認為匈牙利人是北匈奴的後裔,在歐洲建立過奧匈帝國。
  • 五胡亂華,有人說怪劉秀,他是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你怎麼看?
    在當時強勢的是漢人,只能說是兇惡的漢人沒有把弱小的胡人殺光,結果後代自己不爭氣,被別人反過來砍了(惡意猜測,漢朝在得勢時應該比胡人更狠,原因:漢人後代認為應該把胡人殺光,在罵祖宗殺得不夠乾淨)。實話說,當時有惡行的應該是強漢,應該被保護的是胡人,而我們現在的意見是:胡人當時雖然是被壓迫的,但我們後代知道他會反殺,所以祖宗是最壞的,應該在他們沒犯罪,甚至沒有犯罪意圖的時候就先殺光這些弱小的人。
  • 是五胡亂華?還是「華亂五胡」?歷史證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關鍵字一:引狼入室人們都知道五胡亂華,五個北方少數民族擾亂了華夏文明,但是,造成五胡內遷,亂世根由的竟是東漢時期的一項政策。這個事情與後來的大唐末年,節度使之亂很相似。唐朝末年不也是因為為了平定安史之亂,造成軍閥割據,最後導致大唐滅亡,然後就是五代十國嗎?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即使在三國鼎立期間,經略北方的曹操這個人按理說真的不錯。幸虧是曹操在北方。如果換成劉備和孫權,五胡亂華的步伐沒準會更早。曹操一面與南方其他軍閥打仗,一邊也沒有管著北方的少數民族。
  • 五胡亂華始末
    如果「八王之亂」沒有爆發,那麼「五胡亂華」這段歷史是不是也就不復存在了?我們都知道「五胡亂華」,但是歷史教科書上卻沒有過多的記載;我們都知道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的混亂政權曾經達到了16個,卻不知道這一時期曾經令漢族文化差點消亡。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死,太子司馬衷即位,也就是晉惠帝。
  • 五胡亂華因而何起?胡人:就怪他們太娘炮,實在是不堪一擊
    中國歷史上有一段時期,漢人積弱,被眾多遊牧民族入侵中原,史稱五胡亂華。五胡亂華之時,漢人的性命如草芥一般,被胡人當作「兩腳羊對」對待。五胡亂華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漢族最黑暗的一段時期,晉朝八王之亂以後,國力衰減,變得軟弱不堪。
  • 五胡亂華
    今天來簡單聊一聊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漢民族最接近滅族的一段歷史,西晉末年發生的北方遊牧民族大規模南下事件,史稱五胡亂華。
  • 五胡亂華時期到底有多黑暗?
    五胡亂華是指匈奴,鮮卑,羯,氐,羌等五族一起侵犯漢族,那時候的漢族因為統治者昏庸無道,致使上千萬漢族百姓成為了別人砧板魚肉,任人宰割。對於漢族來說,五胡亂華簡直就是一場浩劫,漢族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五胡亂華之前,中原百姓人口加起來大概在1500萬左右,五胡亂華之後,人口直接銳減,降為400萬左右,從這數字就差不多明白這些胡人有多麼可怕。
  • 「五胡亂華」是漢族人不敢想像的災難
    「五胡亂華」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災難,「五胡」的概念最早出自《晉書》,是指我國東漢末年到晉朝時期由西方遷至而來的羯族、鮮卑族、羌族、氐族、匈奴等外族人,他們在西晉末年趁著「八王之亂」結成聯盟,大肆入侵中原後,陸續建立起16個強弱不等的政權,並且對漢族人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使得中原漢人幾近滅種。
  • 歷史解說:「五胡亂華」亂到什麼程度?
    五胡亂華「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遊牧部落。五胡亂華百餘年間,北方胡人的遊牧部落南進中原,那麼五胡亂華到底亂到什麼程度呢?五胡亂華自冉閔在建立冉魏政權後
  • 3分鐘帶你看懂五胡亂華
    文:齊三忘 來源:歷史原點(lsjs007)平時愛看歷史的朋友們一定對於「五胡亂華」這個專有名詞印象深刻。但是要讓你細掰扯掰扯五胡亂華具體是怎麼回事,大家又都雲裡霧裡。今天三忘就和大家好好絮叨絮叨神秘的「五胡亂華」!
  • 五胡亂華時期漢族差點滅絕,那麼後來「五胡'的結局都如何呢?
    然而,歷史總是現實和殘酷無情,縱然像漢族這樣強大的民族,在世界文明的推進中也險象環生,幾次面臨滅族之災,其中最危險的一次就要數大名鼎鼎的「五胡亂華」。五胡亂華路線圖永嘉大亂(既五胡亂華),中夏殘荒。保壁大帥數不盈四十。多者不過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
  • 五胡亂華時一個民族十分兇殘,企圖滅亡漢族,最終被漢族所滅
    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擁有著十分古老的歷史,在我國五胡亂華時期,以漢族人為主要屠殺對象,漢族人和牲畜的地位沒有什麼差別。根據記載,在五胡亂華期間,漢族人數由起初的八百多萬人,銳減到一百萬人。如果漢族人沒有找到求生之路,恐怕就會和印度的原住民一樣,淪為下等民族。
  • 「五胡亂華」是怎麼回事?
    史稱「五胡」的,就是當時崛起而建國的匈奴、鮮卑、羯、氐、羌。先後稱王稱霸的十六國,有前趙、後趙和四次分裂的燕國、五次分裂的涼、三次分裂的秦,以及夏與成漢等十六國。他們當時的生活語言,早已華夏、漢化,也學會了漢化的文字,只是民族性格仍然矯捷慄悍.尤其看到漢末到魏、晉的朝廷皇權搶來搶去,並不行於正道。「道德仁義」原來都只是書本上的廢話。
  • 把「五胡亂華」改成「少數民族南下」是多麼的荒謬
    源自:公眾號  保守主義者今天微博爆出一條震撼人心的殘酷現實:某出版局要求將「五胡亂華」改為「少數民族南下」你們要學會自己領會漢語歷來博大精深、微言大義,「五胡亂華」不僅闡述了一個歷史事實,同時「亂華」對這件事的性質做了一個總結,也就是說它既包含歷史事實也包含歷史評價。
  • 歷史上的「五胡亂華」究竟有多可怕?漢族究竟到了何種絕境?
    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誰也沒想到,漢族曾在一段時間裡差點到了滅族的時刻,這就是赫赫有名的「五胡亂華」事件。有人說,「五胡亂華」是漢族最危險的時刻,這絲毫沒有誇大。要了解這起事件,有必要了解何為「五胡亂華」。作為中華文明歷史上一個大悲劇,「五胡亂華」的根源是魏晉移民政策的失誤,而「八王之亂」則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誘因。
  • 「五胡亂華」是內憂還是外患?不過是一次「消化不良」而已
    而中原地區物產豐富、氣候適宜也是他們趨向華夏的重要原因。漢朝四百年,是上方大國,四方來朝,而漢朝也來者不拒,這是值得鼓勵的,但有些「消化不良」,吃壞了肚子,導致了300多年的「五胡亂華」。禮崩樂壞,有樣學樣,是五胡亂華的主因堡壘一般都是從內部攻破的,晉朝也是如此。漢末,經過三國亂世,終於一統為晉。
  • 五胡亂華兩腳羊,女人被圈養起來夜間姦淫白天當糧食用
    有這麼一段歷史,史稱五胡亂華,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沒有之一。所謂的五胡,指的是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遊牧部落聯盟。五胡亂華就是這些哥們趁著「八王之亂」入侵中原。在百餘年的時間裡建立了數十個各種各樣的政權,影響力比較大的就是眾所周知的五胡十六國。我們都學過歷史,但是對於五胡十六國這段歷史估計都不太熟悉。
  • 「五胡」部族,如今在哪裡?
    五胡十六國是個混亂時期,我從沒搞清楚到底有哪幾國,倒是很好奇「五胡」後來哪裡去了……【內遷】公元265年,司馬炎【五胡】「五胡」指的是,其中較大的五個胡人部族:匈奴、鮮卑、羯、羌、氐事實上,胡人部族的數量遠超過五個,他們陸續建立了數十個大小各異的國家
  • 五胡亂華時的「兩腳羊」指的是什麼?答案讓人駭然不已
    或縛其手足,先用沸湯澆潑,卻以竹帚刷去苦皮。或盛夾袋中,入巨鍋活煮。或男子止斷其雙腿,婦女則特剜其兩乳,酷毒萬狀,不可具言」。人肉曰『想肉』,食之而使人想也。五胡亂華是一段不忍去回憶的慘痛歷史,它給華夏文明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創,使漢民族差點面臨滅頂之災。之所以叫做「五胡亂華」,是指以匈奴、鮮卑、羯族、羌族、氐族五個北方胡人部落為主的北方遊牧民族趁機發動的入侵戰爭。
  • 五胡亂華悲催
    五胡亂華,是中國晉朝時期,北方多個胡人的遊牧部落趁中原的西晉王朝衰弱空虛之際,大規模南侵建立胡人國家而造成與漢族政權對峙的時期。「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遊牧部落。五胡亂華百餘年間,北方胡人的遊牧部落南進中原,燒殺淫掠,開啟了中國與人類歷史最黑暗的時期。那麼五胡亂華到底亂到什麼程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