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他們都不跟我玩」:父母的反應,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情商

2021-01-11 家長必讀

囡囡是個內向的孩子,二年級,學習成績不錯,就是社交方面不大行。她很少主動跟別的孩子打招呼。唯一的好朋友樂樂是個外向的女孩,願意主動跟囡囡玩。但囡囡常常會跟樂樂鬧彆扭,她不喜歡看到樂樂跟別的孩子玩。每次鬧了彆扭,一定要樂樂先來哄她才能和好。

囡囡的媽媽為此很著急,囡囡過生日的時候,她主動在家長群裡邀約,請了好多同學來家裡參加囡囡的生日趴。囡囡跟樂樂鬧彆扭,她又買了小禮物給樂樂,請求樂樂跟囡囡重歸於好。

從幼兒園開始,囡囡媽一直充當著囡囡的社交救火隊。囡囡內向不擅長交朋友,她就創造條件幫囡囡交朋友,囡囡同小朋友鬧彆扭了,媽媽就拉下老臉買東西賄賂小朋友繼續跟囡囡玩。

「社交方面受挫容易影響學習,先給解決了,反正孩子大了就知道怎麼跟人相處了。」像囡囡媽一樣 ,這是大多數父母的想法。然而這樣一來家長就落入了「家長陷阱」中。

當孩子與同伴的關係出了問題,家長要麼直接替孩子解決問題,要麼給孩子出謀劃策,孩子幾乎沒有自己思考,學習社交技能的機會。長此以往,孩子的社交技能自然就弱化了。

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埃裡克·埃裡克森認為,兒童和青少年在不同發展階段會經歷不同的社交困惑。如果孩子們能直面這些挑戰並找出解決之道,就會得到成長,變得更加成熟。

今天淘媽要給大家推薦的這套《逆商·不服輸系列》,裡面《朋友是必須的嗎?》一本中,就為孩子講述了「何為朋友」「朋友的界限」「朋友重要性」「朋友和獨處之間的平衡」等等交友原則。

可以說,這些寶貴的經驗既可以重建「交往」的認知,也可以幫助他們減輕交往的煩惱。

對於具體的問題,也有具體的分析。比如當孩子面臨「跟別人合不來」這個問題時,阿德勒的這個心理學知識一登場,再鬱悶的孩子也可以豁然開朗了。

面對現在如火如荼的網上社交,作者也並不阻止孩子,而是要孩子知道:網上社交容易發生的問題和安全隱患,讓孩子從小學會擦亮眼睛去辨識。

接下來就要重點介紹一下這套書的作者,他是東京大學教育學博士,是一位善於總結「規律和方法」的人。

因為有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知識背景,齋藤孝的學習方法符合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徵。他更像一位貼心導師,可以站在孩子角度,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和煩惱:

這套書一共有三個主題:

《不學習不行?》

《朋友是必須的?》

《怎樣才算帥?》

《不學習不行?》這一本可以說是一套「學霸致勝」寶典。

我們就以讓很多父母頭疼 「寫作業拖沓」這件事為例,看看齋藤孝是如何幫助孩子克服的。

首先,齋藤孝為我們展示了「不愛寫作業」孩子的生活常態。

一開始熱血沸騰

過去了很久很久

還是沒有開始

……

整整一下午過去了

崩潰地想罵街

「寫作業拖延」是很多孩子的問題,家長先不要批評和打擊孩子。齋藤孝給出了一個可實施、可操作、孩子不反感的訣竅~

比如:5分鐘學習法

讓孩子快速跨越最討厭的「最初階段」

在這套書中,你還可以清晰地看到齋藤孝的「心理方面」的引導,他總是從心理層面關注「行為」本身。

比如:用「四象限法」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點。

再比如:用「心理暗示法」,讓孩子慢慢找到自豪感和榮耀感,慢慢建立自信。

寫作業做題,如果想做得又快又好,其實也是要靠「方法和套路的」:試著把這一招用上。

而在「自我成長」這部分,齋藤孝把自己想說的融在了《怎樣才算帥?》這本書中。

針對孩子的「自我成長」,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價值」,成為 「有勇氣」「有使命感」「有目標」的人:

書中還有各種莊子名句、化學反應、二戰故事、同理心培養等等,你會有一種感受:齋藤孝給孩子的不僅是方法、策略,更是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的世界觀、價值觀。

總而言之,這套書,「有理有據」「有溫度有方法」,如果你的孩子在學習、生活中正面臨很多困惑,不妨拿起這套書,說不定也會在裡面找到答案!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使勁打一頓就好了?父母第一反應,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情商
    當你的孩子犯錯以後,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打唄,這麼調皮,屢禁不止,除了打還有什麼用?」還是先思考:「我要怎麼做,才能讓他聽話?」父母的第一反應,不僅僅會影響這件事情的進展,更是會直接決定孩子的情商!通過網絡,我們看過太多「熊孩子」的新聞,往電梯上撒尿、公交車上踢人、潑火鍋湯燙人臉等等...
  • 「媽媽,我想玩手機」,三種不同的答覆,將決定孩子不同人生!
    不得不承認,如今的孩子似乎手機比家長還親,一碰到手機就忍不住沉迷,不是玩遊戲機就是看視頻。而家長們也終於意識到孩子玩手機的頻率有多麼高,玩手機的時間有多麼長。但家長自己也很難做到脫離手機,工作、娛樂都可以通過手機完成,孩子也是有樣學樣,既然家長一直玩手機,為什麼我不能玩?
  • 孩子玩具被搶後的反應暗示性格,父母這樣教育,高情商解決危機
    案例鄰居暖暖是一位溫柔且有頭腦的媽媽,在教育兒子樂樂時,她總能恰到好處地解決問題。上周,樂樂和小區裡的幾個小孩子在一起玩沙,中途,一個大點的小男孩將樂樂的鏟子拿走了,樂樂隨即朝男孩吼道:這是我的鏟子,請你還給我,我現在要用,如果你想用它,要跟我說一聲,而不是直接拿走。
  • 倒數第一變倒數第二,媽媽的反應好暖:父母的心態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分數依然很重要,但孩子身心健康,顯然更重要。視頻裡的媽媽對孩子沒有任何訓斥,只是輕輕笑出了聲。 父母的心態,藏著孩子的未來。他沒有拿自己孩子跟其他孩子比較,而是把孩子的點滴進步都看在眼裡,並給予及時鼓勵。 結果那個被認可的孩子,越發努力上進。從7分到57分,那97分還遠嗎? 想想很多孩子可能經歷的跟周先生的兒子,完全不同的狀況。很多時候,爸爸媽媽會覺得孩子沒考好還嘻嘻哈哈的,對成績根本不上心。
  • 孩子說「別人不跟我玩」,最不願意聽到媽媽說「不玩就不玩唄」
    昨天幾個媽媽帶孩子在小區玩,孩子們玩的時候,媽媽們開始聊起了天,一個媽媽抱怨:「我家孩子脾氣大得很,說了都不聽!」還有個媽媽說:「我家也是,簡直不可理喻,打也打了罵也罵了還是不改,一不高興就往地上躺,又哭又鬧,實在是沒辦法。」
  • 「我再努力也考不了100分怎麼辦?」媽媽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未來
    我不想讓媽媽失望,但我拼了全力,也做不到怎麼辦,我是不是永遠也考不了100分了。這件事後,我跟兒子解釋:「沒關係,媽媽知道你最近一直很努力,這就足夠了,你考多少分,媽媽都一樣愛你。一個普遍的現象是,無論是哪種情況,家長也都會努力讓孩子維繫一種「成績好」的狀態:比如,不讓孩子玩遊戲、看閒書,怕耽誤了功課;不讓孩子周六日到處玩,而是抓緊時間上補習班;適當停掉一些孩子的興趣班,等考好了再畫畫、唱歌……孩子能感受到這種變化,考試成績不理想時
  • 孩子情緒起伏大,父母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學會「情商管理」是重點
    孩子情緒起伏大,就是眾多家長面臨的一個難題。有的父母抱怨自家孩子陰晴不定,前一秒還在哈哈大笑,後一秒可能就在哇哇大哭,帶孩子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對於那些情緒起伏大的孩子,需要父母及時給予他們正確的教育,教會他們自我"情商管理"。
  • 想讓孩子情商高,先做個懂他的父母,這幾個方法很有效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的情商高一點,在學校和同學處好關係,受老師喜歡,進了社會人緣好,做什麼都容易一些。在過去的觀念裡,人們覺得「情商高」就是會說話,做事圓滑,誰也不得罪,這其實是一種誤解。02 做好5件事,有效提升孩子的情商人際關係大師約翰·戈特曼博士曾說過,「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緒溝通方式,決定了孩子情商的養成。」可惜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意識不到情緒的重要性。
  • 「我能玩會遊戲嗎?」聰明父母不拒絕,你的回答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呵呵,當然不是,作為學生,學習還是很重要的,所以遊戲這方面,家長還是要管的,不過依著孩子對遊戲的著迷程度和這些數據的強有力的對決,家長對付孩子的遊戲問題,也是提了一個等級。當孩子問你:「我能玩會遊戲嗎?」如果你說不行,那完了,孩子就非得玩,非得和你對著幹,所以當孩子問這句話的時候,聰明的父母從來不拒絕孩子,因為父母的回答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 孩子把這3句「口頭禪」掛嘴邊,暗示未來情商高,父母將來有福了
    父母希望孩子將來有出息,就要重視孩子的智商與情商培養。兩者比較而言,「高情商」比「高智商」更有優勢,能夠讓孩子學會妥善處理人際關係,充分發揮團隊精神。但一些父母並不重視孩子的情商培養,一味抓學習成績,以至於孩子情商低,沒教養,人際關係特別差。 案例周末,露露帶女兒去遊樂園玩。
  • 小虎隊就陳志朋不火?多次迷惑行為:父母培養孩子要情商>智商
    觀察身邊許多當父母的,孩子用點小聰明,會誇的孩子心花怒放,但孩子在情商上,表現突出,就視而不見。有個寶媽,孩子3年級,一次陪孩子做作業,寶媽守在旁邊睡著了,孩子心疼地給媽媽改上自己的小外套,把媽媽驚醒了。
  • 「我再也不跟你玩了」,孩子被孤立時,家長要教會孩子這樣做
    「我再也不跟你玩了」,孩子被孤立時,家長要教會孩子這樣做有一個媽媽在網上問:"如果別人家的孩子和你的孩子說,我再也不和你玩了",這樣應該怎麼做?3、 還有的認為,孩子之間的打打鬧鬧就跟玩一樣,沒必要去幫助孩子解決,讓孩子自己解決就好。
  • 「沒有人願意跟我玩」,父母的回答裡,可能藏著孩子的社交能力
    錢曉女兒第一天上幼兒園回來就哭喪著臉,錢曉問她怎麼了,小姑娘委屈地回答:「媽媽,沒有人願意跟我玩……」原來是因為這個。錢曉不以為意,小朋友嘛,剛開始不熟,過一兩天就好了。原來女兒把洋娃娃帶去了幼兒園並主動分享,剛開始確實吸引了不少小姑娘跟她一起玩。但玩著玩著,其中一個小女孩不小心把洋娃娃給弄壞了,那可是她最心愛的洋娃娃,她當即就哭了。其他小朋友見她哭了,又沒有了娃娃,紛紛都躲開,這下女兒更傷心了。
  • 當孩子跟你說「爸媽,我有喜歡的人了」,父母的反應影響孩子一生
    的確,父親用這樣極端的行為去阻止女兒談戀愛,對於孩子而言,是一種恐嚇,這樣的教育方法勢必會給女兒留下陰影,甚至影響孩子未來交友。不管父母對早戀持什麼態度,有一件事始終不會變,那就是當孩子說「爸媽,我有喜歡的人」時,父母的回答會影響孩子一生。
  • 孩子做事太任性怎麼辦?孩子的「情商管理」,父母要從小教起
    古話說的好「孩子的臉,六月的天,說變就變。」前一秒還嘻嘻哈哈,接下來就是淚眼滂沱。孩子情緒起伏太大,父母帶孩子就像過山車一樣忽上忽下。面對孩子這樣的情況,就需要我們引導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上周天和閨蜜帶著孩子去遊樂場玩,開始孩子玩的很開心,和玩偶拍照互動都非常的愉快。
  • 孩子常說「我不行」,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成長思維,讓其無所畏懼
    如果一個孩子,面對困難他們有著一種可以接受失敗的心,那麼他們相對來說,在未來的發展中則會變得更加強大。或者簡單一點來說,這樣的孩子是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他們想問題會比較全面,不會往死胡同裡面想,這樣的孩子以後會發展得更好!成長型思維是什麼?
  •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而不只是陪著,很多父母都錯了
    第二個家庭:一對母女,兩人坐碰碰車,母女兩人並排坐著,媽媽還一直在跟女兒說笑,但是小姑娘卻一直看著其他地方,眼神中有著淡淡的羨慕與失落,因為其他小朋友都是父母陪著的,而她身邊卻只有媽媽。奶奶又說:「妞妞,爸爸媽媽這個時候應該回家了喲。你不想爸爸媽媽麼?」讓人意外的是,小傢伙的回答,直接說不想。還說他們一天就是知道忙,從來都不陪我的。以上幾個不同的家庭,陪伴孩子的狀態,應該是比較常見的。孩子很多都是老人照顧,父母即使有時間陪著孩子,不是自顧自聊天,就是在那裡玩手機,基本上也只是陪著而已,而不是真正的陪伴。
  • 孩子在生活中有以下表現,妥妥的高情商,父母省心了
    文\文兒我們知道,當大多數人智商都在同等條件下時,一個人想要脫穎而出,想要比別人更優秀、更成功、更有出息,靠的往往是「情商」。說起情商,現在的家長都很注意孩子情商的培養,但方法卻太簡單了點。那是因為家長們對情商的理解簡單,就是嘴甜、會說話。
  •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不懂得心疼你?這2個「極端」,不少父母都犯過
    後來老母親說:「三個兒子都是我十月懷胎,足月生產的,他們每個人都在我的肚子裡住了10個月,如今我老了,三個兒子都不願意贍養,所以我想向他們討回這10個月的房租……」,聽完老母親的這番話,三個兒子都低下了頭,抹起了眼淚。看到這裡,我想這三個兒子還是有些醒悟的。
  • 幼兒園做遊戲,小男孩發現人數不對後反應超暖,網友:贏在起跑線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說過:孩子的未來20%取決於智商,80%取決於情商。李開復教授也說過,在任何領域,情商的重要性都是智商的兩倍,進入社會以後,智商高的人並不一定都是人生贏家,但是情商高的卻必定能表現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