囡囡是個內向的孩子,二年級,學習成績不錯,就是社交方面不大行。她很少主動跟別的孩子打招呼。唯一的好朋友樂樂是個外向的女孩,願意主動跟囡囡玩。但囡囡常常會跟樂樂鬧彆扭,她不喜歡看到樂樂跟別的孩子玩。每次鬧了彆扭,一定要樂樂先來哄她才能和好。
囡囡的媽媽為此很著急,囡囡過生日的時候,她主動在家長群裡邀約,請了好多同學來家裡參加囡囡的生日趴。囡囡跟樂樂鬧彆扭,她又買了小禮物給樂樂,請求樂樂跟囡囡重歸於好。
從幼兒園開始,囡囡媽一直充當著囡囡的社交救火隊。囡囡內向不擅長交朋友,她就創造條件幫囡囡交朋友,囡囡同小朋友鬧彆扭了,媽媽就拉下老臉買東西賄賂小朋友繼續跟囡囡玩。
「社交方面受挫容易影響學習,先給解決了,反正孩子大了就知道怎麼跟人相處了。」像囡囡媽一樣 ,這是大多數父母的想法。然而這樣一來家長就落入了「家長陷阱」中。
當孩子與同伴的關係出了問題,家長要麼直接替孩子解決問題,要麼給孩子出謀劃策,孩子幾乎沒有自己思考,學習社交技能的機會。長此以往,孩子的社交技能自然就弱化了。
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埃裡克·埃裡克森認為,兒童和青少年在不同發展階段會經歷不同的社交困惑。如果孩子們能直面這些挑戰並找出解決之道,就會得到成長,變得更加成熟。
今天淘媽要給大家推薦的這套《逆商·不服輸系列》,裡面《朋友是必須的嗎?》一本中,就為孩子講述了「何為朋友」「朋友的界限」「朋友重要性」「朋友和獨處之間的平衡」等等交友原則。
可以說,這些寶貴的經驗既可以重建「交往」的認知,也可以幫助他們減輕交往的煩惱。
對於具體的問題,也有具體的分析。比如當孩子面臨「跟別人合不來」這個問題時,阿德勒的這個心理學知識一登場,再鬱悶的孩子也可以豁然開朗了。
面對現在如火如荼的網上社交,作者也並不阻止孩子,而是要孩子知道:網上社交容易發生的問題和安全隱患,讓孩子從小學會擦亮眼睛去辨識。
接下來就要重點介紹一下這套書的作者,他是東京大學教育學博士,是一位善於總結「規律和方法」的人。
因為有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知識背景,齋藤孝的學習方法符合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徵。他更像一位貼心導師,可以站在孩子角度,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和煩惱:
這套書一共有三個主題:
《不學習不行?》
《朋友是必須的?》
《怎樣才算帥?》
《不學習不行?》這一本可以說是一套「學霸致勝」寶典。
我們就以讓很多父母頭疼 「寫作業拖沓」這件事為例,看看齋藤孝是如何幫助孩子克服的。
首先,齋藤孝為我們展示了「不愛寫作業」孩子的生活常態。
▼
一開始熱血沸騰
▼
過去了很久很久
還是沒有開始
……
▼
整整一下午過去了
崩潰地想罵街
「寫作業拖延」是很多孩子的問題,家長先不要批評和打擊孩子。齋藤孝給出了一個可實施、可操作、孩子不反感的訣竅~
比如:5分鐘學習法
讓孩子快速跨越最討厭的「最初階段」
在這套書中,你還可以清晰地看到齋藤孝的「心理方面」的引導,他總是從心理層面關注「行為」本身。
比如:用「四象限法」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點。
再比如:用「心理暗示法」,讓孩子慢慢找到自豪感和榮耀感,慢慢建立自信。
寫作業做題,如果想做得又快又好,其實也是要靠「方法和套路的」:試著把這一招用上。
而在「自我成長」這部分,齋藤孝把自己想說的融在了《怎樣才算帥?》這本書中。
針對孩子的「自我成長」,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價值」,成為 「有勇氣」「有使命感」「有目標」的人:
書中還有各種莊子名句、化學反應、二戰故事、同理心培養等等,你會有一種感受:齋藤孝給孩子的不僅是方法、策略,更是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的世界觀、價值觀。
總而言之,這套書,「有理有據」「有溫度有方法」,如果你的孩子在學習、生活中正面臨很多困惑,不妨拿起這套書,說不定也會在裡面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