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淳固城湖螃蟹節迎來了20歲「生日」。在日前舉辦的第二十屆中國·高淳固城湖螃蟹節上,八方來客齊聚南京高淳水慢城,共同見證蟹鄉二十年的發展。
一組數據見證了高淳螃蟹養殖產業的發展之路:2001年首屆螃蟹節,高淳區河蟹養殖規模12.6萬畝,產量2815噸,產值2.29億元。截至2019年,該區河蟹養殖規模22.4萬畝,產量1.76萬噸,產值20.3億元。
「螃蟹經濟」富民增收效果顯著,背後是高淳人民對螃蟹養殖產業的精心培育,久久為功,更是高淳堅持生態先行的戰略成果。近日,記者走入高淳固城湖螃蟹生態養殖基地一探其中奧秘。
打造螃蟹養殖的「高淳模式」
(本文圖片均由高淳區供圖)
作為第一批「國家級生態示範區」,高淳境內的固城湖水質清新、水草豐茂、蟹餌豐富,是中華絨螯蟹天然的優質生長地。這裡出產的螃蟹爪呈金色、絨螯呈黃色,具有很高的辨識度,且肉質飽滿,滋味鮮嫩。早在2009年,「固城湖螃蟹」就獲得了全國第一個水產類中國馳名商標。
優良的水域環境為「生態蟹」打造出了天然「溫床」,如何進一步提高固城湖螃蟹的優良品質?高淳人民探索出了一種獨特的養蟹模式:住「水草塘」,吃「三葷三素」,在優良的養殖環境和科學的養殖方法下,高品質大閘蟹慢慢養成。
「固城湖螃蟹的品質好在哪,總結起來其實就三點——水質好、餌料好、蟹種好。」 高淳螃蟹養殖專家陳賢明介紹道。
對於水質的把控,水草種植是關鍵。「蟹大小,看水草」,水草的密度和品種直接影響河蟹的規格和產量。「我們從水草栽培管理技術入手,放大每一種沉水植物在養殖過程中淨化、優化水質的功能,有效規避其負面效應,並結合養殖前期有益藻類培養與中後期微生態製劑的科學應用,讓一方靜水『活起來』。」陳賢明說道。
住得好更要吃得好。「固城湖螃蟹都是吃三葷三素長大的」,陳賢明解釋道,「三葷三素」即螺螄、雜魚、小蝦以及大豆、玉米、水草。螃蟹其實和人類似,餌料也需要「葷素搭配」。
「螃蟹最重要的是保證品種純正。」據陳賢明介紹,作為中華絨螯蟹品種更新與深度開發的「前沿陣地」,固城湖螃蟹每年都要前往鹽城的海邊繁育基地進行培育。經過一年的生長與挑選後,只有通過嚴苛的「固城湖螃蟹生態養殖標準」的產品才能回到固城湖,最終生長成為合格的固城湖螃蟹。據了解,今年高淳在親本蟹選育、大眼幼體繁育和蟹種培育上全面提檔升級,良種覆蓋面比去年提高15%以上。
品質好蟹,還離不開質量監控。隨著相關技術的普及,如今高淳對固城湖螃蟹的養殖過程已經實現了全程追溯,對「固城湖」螃蟹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地域範圍內的產品,實現數據化原產地登記,讓每一隻固城湖螃蟹都擁有一張獨一無二的「身份證」。
如今,螃蟹養殖的「高淳模式」獲得國家農業部「豐收計劃」二等獎和全國河蟹產業科技創新獎,固城湖螃蟹也憑藉良好的品質,陸續摘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全國第一張有機蟹認證證書、2019年「中國好品質」稱號等一系列金字招牌。
養成「生態蟹」鋪就富民路
行走在永勝圩內的千畝高效水產健康養殖基地,記者看到,這裡的蟹塘被分割成大小相同的標準化塘口,水面泛起串串氣泡,那是微孔增氧機在工作。基地安裝了視頻在線監控點,可隨時監測水質溶氧、透明度、PH值等指標。
據了解,高淳一直秉承「河蟹生態養殖」概念,針對不同的水域條件,制定科學的養殖模式,探索開發了水草種植多樣化、螺獅自繁自育、微孔增氧等模擬生態養殖方法。
由於螃蟹對於生長環境的要求過高,產量波動是常事。怎樣進一步提高螃蟹整體的養殖效益,減少單位土地產出率不高和品種單一隱含的風險?當地蟹農和科技人員在實踐過程中摸索出了蟹池青蝦套養、鱸魚套養等新模式,有效避免了「靠天收」的弊端。
「單養螃蟹時,池塘裡有很多水螟蛾,它們不但和螃蟹搶食物,還容易引發螃蟹病害。我們引入加州鱸魚,馴化後放到蟹塘裡,它們以這些小蟲子為食,生態得以平衡。」當地蟹農告訴記者,鱸魚的糞便也能促進螺螄繁殖,讓水質呈現肥、活、嫩、爽的狀態。
此外,於2010年成立的江蘇固城湖青松水產專業合作聯社,也給足了蟹農們養蟹的底氣。「為了養好螃蟹,我們為養殖戶穿了三層『防護服』,分別是標準化養殖、品牌化發展、市場化運作。」固城湖螃蟹商會會長邢青松告訴記者。
據了解,聯社以「市場+專業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將原本一家一戶分散養殖組成一個個「戰團」,協助蟹農養螃蟹、賣螃蟹,提供「保姆式」服務。比如,蟹農加入了聯社,即可享受到「保護價收購機制」,在螃蟹價格「賣不動」的年份,同等規格質量的螃蟹,聯社以高於市價10%-15%的價格收購,以保障蟹農的收入。
優良的養殖環境和科學的養殖技術為螃蟹優質優價披上了「鎧甲」,也成為帶動高淳百姓增收致富的法寶。數據顯示,2020年,高淳區螃蟹養殖面積達20.5萬畝,預計實現總產值20億元,全區從事與螃蟹相關產業農戶有10萬多戶,大批農民家庭通過養殖螃蟹走上富裕路,成為小康戶。
將美麗生態轉換為美麗經濟
依託螃蟹產業,高淳走出了一條「生態+」的特色富民之路。藉助螃蟹生態高效養殖,高淳既美了環境,又推動了螃蟹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每年的螃蟹季,收穫的不止是螃蟹,還有高淳的美麗經濟。
螃蟹節期間,膏腴蟹肥自不用說,固城湖、遊子山、高淳老街、椏溪慢城,處處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慶。瑜伽露營節、國際慢城馬拉松賽等一系列活動為螃蟹節頻添亮點,各個景區的非遺文化展演、各部門的推介招商、「特色田園鄉村」開園等更是向外界展示了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發展潛力巨大、生態宜遊宜居的新高淳形象。
高淳是中國長江之濱最美鄉村,具有三分山、兩分水、五分田的生態黃金比例,山水城林融為一體。2004年,高淳便確立了「生態立縣」戰略;2010年,高淳「椏溪」小鎮被評為發展中國家首個「慢城」,從此,強調立足青山綠水的慢城理念與高淳生態立區理念相融合,高淳開始了綠色發展的道路。
伴隨固城湖螃蟹的成長,高淳20年來也經歷了美麗的嬗變,但不變的是高淳人民對生態綠色的堅守、對產業強區的渴望、對富民興區的期盼、對高質量發展的執著。
如今的高淳,正按照「全域美麗大花園」的標準,高標準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一幅「慢城美、螃蟹肥、生態好、百姓富」的美好畫卷正在這方土地上緩緩展開。(陳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