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20年打造「固城湖螃蟹」金名片,走出「生態富民」特色路

2020-12-22 長三角視野

2020年,高淳固城湖螃蟹節迎來了20歲「生日」。在日前舉辦的第二十屆中國·高淳固城湖螃蟹節上,八方來客齊聚南京高淳水慢城,共同見證蟹鄉二十年的發展。

一組數據見證了高淳螃蟹養殖產業的發展之路:2001年首屆螃蟹節,高淳區河蟹養殖規模12.6萬畝,產量2815噸,產值2.29億元。截至2019年,該區河蟹養殖規模22.4萬畝,產量1.76萬噸,產值20.3億元。

「螃蟹經濟」富民增收效果顯著,背後是高淳人民對螃蟹養殖產業的精心培育,久久為功,更是高淳堅持生態先行的戰略成果。近日,記者走入高淳固城湖螃蟹生態養殖基地一探其中奧秘。

打造螃蟹養殖的「高淳模式」

(本文圖片均由高淳區供圖)

作為第一批「國家級生態示範區」,高淳境內的固城湖水質清新、水草豐茂、蟹餌豐富,是中華絨螯蟹天然的優質生長地。這裡出產的螃蟹爪呈金色、絨螯呈黃色,具有很高的辨識度,且肉質飽滿,滋味鮮嫩。早在2009年,「固城湖螃蟹」就獲得了全國第一個水產類中國馳名商標。

優良的水域環境為「生態蟹」打造出了天然「溫床」,如何進一步提高固城湖螃蟹的優良品質?高淳人民探索出了一種獨特的養蟹模式:住「水草塘」,吃「三葷三素」,在優良的養殖環境和科學的養殖方法下,高品質大閘蟹慢慢養成。

「固城湖螃蟹的品質好在哪,總結起來其實就三點——水質好、餌料好、蟹種好。」 高淳螃蟹養殖專家陳賢明介紹道。

對於水質的把控,水草種植是關鍵。「蟹大小,看水草」,水草的密度和品種直接影響河蟹的規格和產量。「我們從水草栽培管理技術入手,放大每一種沉水植物在養殖過程中淨化、優化水質的功能,有效規避其負面效應,並結合養殖前期有益藻類培養與中後期微生態製劑的科學應用,讓一方靜水『活起來』。」陳賢明說道。

住得好更要吃得好。「固城湖螃蟹都是吃三葷三素長大的」,陳賢明解釋道,「三葷三素」即螺螄、雜魚、小蝦以及大豆、玉米、水草。螃蟹其實和人類似,餌料也需要「葷素搭配」。

「螃蟹最重要的是保證品種純正。」據陳賢明介紹,作為中華絨螯蟹品種更新與深度開發的「前沿陣地」,固城湖螃蟹每年都要前往鹽城的海邊繁育基地進行培育。經過一年的生長與挑選後,只有通過嚴苛的「固城湖螃蟹生態養殖標準」的產品才能回到固城湖,最終生長成為合格的固城湖螃蟹。據了解,今年高淳在親本蟹選育、大眼幼體繁育和蟹種培育上全面提檔升級,良種覆蓋面比去年提高15%以上。

品質好蟹,還離不開質量監控。隨著相關技術的普及,如今高淳對固城湖螃蟹的養殖過程已經實現了全程追溯,對「固城湖」螃蟹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地域範圍內的產品,實現數據化原產地登記,讓每一隻固城湖螃蟹都擁有一張獨一無二的「身份證」。

如今,螃蟹養殖的「高淳模式」獲得國家農業部「豐收計劃」二等獎和全國河蟹產業科技創新獎,固城湖螃蟹也憑藉良好的品質,陸續摘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全國第一張有機蟹認證證書、2019年「中國好品質」稱號等一系列金字招牌。

養成「生態蟹」鋪就富民路

行走在永勝圩內的千畝高效水產健康養殖基地,記者看到,這裡的蟹塘被分割成大小相同的標準化塘口,水面泛起串串氣泡,那是微孔增氧機在工作。基地安裝了視頻在線監控點,可隨時監測水質溶氧、透明度、PH值等指標。

據了解,高淳一直秉承「河蟹生態養殖」概念,針對不同的水域條件,制定科學的養殖模式,探索開發了水草種植多樣化、螺獅自繁自育、微孔增氧等模擬生態養殖方法。

由於螃蟹對於生長環境的要求過高,產量波動是常事。怎樣進一步提高螃蟹整體的養殖效益,減少單位土地產出率不高和品種單一隱含的風險?當地蟹農和科技人員在實踐過程中摸索出了蟹池青蝦套養、鱸魚套養等新模式,有效避免了「靠天收」的弊端。

「單養螃蟹時,池塘裡有很多水螟蛾,它們不但和螃蟹搶食物,還容易引發螃蟹病害。我們引入加州鱸魚,馴化後放到蟹塘裡,它們以這些小蟲子為食,生態得以平衡。」當地蟹農告訴記者,鱸魚的糞便也能促進螺螄繁殖,讓水質呈現肥、活、嫩、爽的狀態。

此外,於2010年成立的江蘇固城湖青松水產專業合作聯社,也給足了蟹農們養蟹的底氣。「為了養好螃蟹,我們為養殖戶穿了三層『防護服』,分別是標準化養殖、品牌化發展、市場化運作。」固城湖螃蟹商會會長邢青松告訴記者。

據了解,聯社以「市場+專業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將原本一家一戶分散養殖組成一個個「戰團」,協助蟹農養螃蟹、賣螃蟹,提供「保姆式」服務。比如,蟹農加入了聯社,即可享受到「保護價收購機制」,在螃蟹價格「賣不動」的年份,同等規格質量的螃蟹,聯社以高於市價10%-15%的價格收購,以保障蟹農的收入。

優良的養殖環境和科學的養殖技術為螃蟹優質優價披上了「鎧甲」,也成為帶動高淳百姓增收致富的法寶。數據顯示,2020年,高淳區螃蟹養殖面積達20.5萬畝,預計實現總產值20億元,全區從事與螃蟹相關產業農戶有10萬多戶,大批農民家庭通過養殖螃蟹走上富裕路,成為小康戶。

將美麗生態轉換為美麗經濟

依託螃蟹產業,高淳走出了一條「生態+」的特色富民之路。藉助螃蟹生態高效養殖,高淳既美了環境,又推動了螃蟹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每年的螃蟹季,收穫的不止是螃蟹,還有高淳的美麗經濟。

螃蟹節期間,膏腴蟹肥自不用說,固城湖、遊子山、高淳老街、椏溪慢城,處處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慶。瑜伽露營節、國際慢城馬拉松賽等一系列活動為螃蟹節頻添亮點,各個景區的非遺文化展演、各部門的推介招商、「特色田園鄉村」開園等更是向外界展示了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發展潛力巨大、生態宜遊宜居的新高淳形象。

高淳是中國長江之濱最美鄉村,具有三分山、兩分水、五分田的生態黃金比例,山水城林融為一體。2004年,高淳便確立了「生態立縣」戰略;2010年,高淳「椏溪」小鎮被評為發展中國家首個「慢城」,從此,強調立足青山綠水的慢城理念與高淳生態立區理念相融合,高淳開始了綠色發展的道路。

伴隨固城湖螃蟹的成長,高淳20年來也經歷了美麗的嬗變,但不變的是高淳人民對生態綠色的堅守、對產業強區的渴望、對富民興區的期盼、對高質量發展的執著。

如今的高淳,正按照「全域美麗大花園」的標準,高標準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一幅「慢城美、螃蟹肥、生態好、百姓富」的美好畫卷正在這方土地上緩緩展開。(陳嫻)

相關焦點

  • 第二屆固城湖螃蟹烹飪全國邀請賽在高淳成功舉辦
    邀請賽現場設在固城湖沙灘上
  • 高淳馬拉松,一場屬於跑者的「享受」
    對於「國際慢城」高淳來說,高淳馬拉松賽致力打造的,是一場屬於跑者的「享受」。「耕耘」賽事,高馬四屆摘金10月9日,中國田徑協會公布了2019中國馬拉松等級賽事評定結果,2019年高淳國際慢城馬拉松賽(以下簡稱「高馬」)榮獲金牌賽事稱號,與北京馬拉松、上海國際馬拉松賽等一眾國內頂級馬拉松賽事處於同一梯隊。
  • 第二十屆高淳固城湖螃蟹節9月19日開幕
    發布會上,主辦方圍繞 「螃蟹節二十周年」展開向來賓發布了2020年高淳固城湖螃蟹的產值數據、展示了高淳二十年的蛻變與未來的規劃發展。二十年,固城湖螃蟹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為高淳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貢獻。2001年首屆螃蟹節,全區河蟹養殖規模12.6萬畝,產量2815噸,產值2.29億元。
  • 第二十屆中國·高淳固城湖螃蟹節9月19日開幕
    固城湖螃蟹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砥礪前行,為高淳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貢獻。 長江系中華絨螯蟹研究所專家陳賢明在發布會上介紹,2001年首屆螃蟹節,全區河蟹養殖規模12.6萬畝,產量2815噸,產值2.29億元。截至2019年高淳區河蟹養殖規模22.4萬畝,產量1.76萬噸,產值20.3億元。
  • 2020高淳國際慢城馬拉松賽成功舉辦
    每屆高馬賽期正值高淳一年一度的「螃蟹節」,對於吃貨跑友們來說,在這個時節來到高淳跑馬最好不過,賽事當天固城湖的螃蟹補給也為跑者準備到位。高淳螃蟹歷時7個月的精心養殖,已經膏滿黃肥,新鮮出爐的螃蟹在賽事現場散發出陣陣香氣。
  • 高淳發布首個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體系(GEP) 全力打造「高淳樣本」
    9月19日下午,高淳區舉辦了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標準體系發布會,發布了2020年重點改革項目研究成果——「高淳區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標準體系」。  高淳地處江蘇西南、南京最南,總面積802平方公裡,常住人口50萬,是鑲嵌在寧杭生態經濟帶與寧宣黃成長帶交匯點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 莫負夏日好時光,帶你領略南京高淳慢生活
    【國際慢城】南京高淳,是國內首個「國際慢城」,也是國際慢城聯盟中國總部所在地。夏日炎炎,來高淳國際慢城度假,準沒錯。這裡不僅有優美的自然風光、生態農業,也有各種休閒娛樂、服務設施,還有華東地區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街,即高淳老街。
  • 南京城裡「被遺忘」的高淳,為什麼總是「不著急」呢?
    原來這裡叫高淳縣,這幾年剛改成高淳區。春秋時期,周景王四年,吳王餘祭在離今高淳區城東面十五千米的地方築「子羅城」。因城高堅固取名「固城」,即今固城鎮。並以此為基礎設立「瀨渚邑」。現在,固城鎮蔣山村成為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美麗宜居村莊、江蘇最美鄉村。秦統一後實行郡縣制,改瀨渚邑為溧陽縣。
  • 林口瞄準生態富民引領綠色發展
    林口縣委書記、縣長羅海濤說,綠色生態是林口的最大優勢,也是現代農業的一張閃亮名片。近幾年,林口縣加快退耕還林的步伐,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持續加大對綠色品牌的培育力度,精心打造了沙棘、大鵝、北藥、馬鈴薯、白瓜子等特色產業。
  • 全省首個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體系落地高淳
    (劉文強)9月19日下午,高淳區舉辦了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標準體系發布會,發布了2020年重點改革項目研究成果——「高淳區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標準體系」。這是全國首個縣域GEP核算體系,也是全省首個GEP核算體系,通過直觀的數據反映了生態產品的價值,讓生態家底有了「價格標籤」,讓人們清晰的認識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對全區域生態系統的作用,反映了高淳區今年來踐行「兩山」理論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
  • 江蘇首個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體系(GEP)落地高淳
    9月19日下午,南京高淳區舉辦了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標準體系發布會,發布了2020年重點改革項目研究成果——「高淳區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標準體系」。近年來,高淳區始終堅持生態立區,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發展理念,把「好山好水好空氣」作為最大財富,深入發掘「美麗資源」產業附加值、富民貢獻力,培育發展生態+旅遊、+農業、+文化、+康養等新業態,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路徑,使綠水青山持續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
  • 好山好水產好茶 衢州金揚白茶富民路
    近日,位於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上方鎮金揚村迎來了2020年白茶採茶季。金揚村是衢北有名的白茶村,從2011年開始種植到現在,金揚村白茶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村內目前有1800多畝的茶園,年產值增至1200萬元以上,直接為本村和鄰村提供就業崗位1000人以上。白茶正助力鄉村振興、逐步實現農民致富增收,是當地碳酸鈣行業整治後,政府引導發展的富民綠色產業之一。
  • 射陽黃沙港全力打造特色漁港「金名片」
    射陽把打造黃沙港特色漁港小鎮作為推進沿海開發的重要抓手,挖掘漁港文化內涵,高站位、高標準、高效率推進,努力將黃沙港特色漁港打造成為全市沿海開放的窗口、綠色轉型的標杆、特色旅遊的典型。大街兩側畫廊裡,五顏六色的魚蝦蟹貝,海味十足,以灰白為主色調的建築盡顯漁家風情,寬敞的柏油馬路,醒目的路牌標識,極具現代都市風範,一幅特色漁港小鎮的精美畫卷展現在黃海之濱。黃沙港國家中心漁港是射陽乃至鹽城的一張「金名片」,為進一步擦亮這張金字招牌,勤勞的黃沙港人深入挖掘漁港風情、漁村面貌、漁城景觀、漁民風俗資源。
  • 南京市高淳區固城派出所:多舉措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
    商務旅遊雜誌訊(通訊員 楊彩雲 孔令謙))為進一步拉近警民關係,紮實推進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10月21日下午,南京市高淳區固城派出所民警會同人口普查員走進轄區花山村盛前自然村開展入戶走訪工作,對轄區居民戶籍登記信息進行核實。
  • 高淳國際慢城馬拉松賽獲田協金牌賽事稱號
    中國江蘇網10月11日訊(通訊員 淳軒 記者 羅鵬)近日,中國田徑協會正式公布了2019中國馬拉松等級賽事評定結果,2019年高淳國際慢城馬拉松賽榮獲金牌賽事稱號。2019年11月3日,高淳國際慢城馬拉松鳴槍開跑,比賽設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健康跑三個項目,吸引了來自23個國家的12000名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