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麥國培
民國時期的郵戳年份有使用公元與民國紀年兩種,如何區分,見過很多老司機也翻車,更別說新手了。小弟浸淫中國郵史一段時日,得出少少不成熟的經驗,今分享出來,或許可讓新手參考一二,歸納如下:1.使用中文小寫數字者,99.99%為民國紀年,即加上「11」就是公元紀年,如民國「三年」+11=1914年,民國「三十八年」+11=1949年。附圖是康樂郵局的民國「廿五年」+11=1936年。2.使用阿拉伯數字者,特容易搞混,因為有可能是公元紀年,也有可能是民國紀年。但記住一個郵資界限就能輕鬆區分。1945年10月1日前,平信郵資都是X分—X角—2元之間,但10月1日開始,大升為20元。因此,看郵資是20元以下的,基本可以確認為1945年10月1日前,以上的,則是10月1日後。如附圖康樂日戳中為「37」年,郵資「角」單位,則是公元1937年無疑。如郵資是20元以上的,則肯定為民國紀年,例如這個廣州的「36」年戳封,郵資5500元,年份可肯定為民國「36」紀年,加11,即公元1947年。3.年份中「40」年及之後的,一定是公元紀年!因為民國紀年郵戳只用到39年(1950年)!4.外國郵戳不會使用民國紀年。記住以上四點,相信解讀民國封的年份,即會易如反掌,三秒可讓你成為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