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彭秋生
靜靜的流淌的朱家河,綿綿十餘裡,微風吹過,河面上泛起層層漣漪,涓涓向前,川流不息。您用溫柔的身軀撫摸著流域的每一寸土地,您用自己的乳汁滋潤著一個個故鄉的兒女。我們崇拜您的壯舉,更崇拜您的無私,我們崇拜你的豪邁,更崇拜您堅貞不屈!
早在少年時代,就聽老人講過朱家河的故事。朱家河初名叫蘆陵河,曲折蜿蜒,源遠流長,首近長江,尾接洪湖。朱河鎮因朱家河而得名。朱河南通湘粵,北達京漢,地勢優越,物產豐富,人才輩出,素有「小漢口」、「金朱河」之稱,是鑲嵌在江漢平原上的一顆璀燦的明珠,是那麼的雄偉,是那樣的感人,是那樣的富有詩意……朱河街依河而建,因河而興。她猶如一條長龍,龍頭在朱河上街的倉市,朱河正街吳家巷上下是龍身,龍尾則延伸到朱河下街的棋盤,首尾十數華裡。朱河街有時任山西布政使胡大任在1869年時籌建的長長的、留有深深車轍印痕的青石板路,街道兩側古樸的明清木樓,三百多家酒肆商鋪,十裡八鄉的民眾每天都如趕集一樣,聚集在十裡長街上,熙熙攘攘,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不亞於周荘和烏鎮。特別是每到端午節期間,長河裡十多隻形態各異的龍舟相互競渡,「虎艾門前掛,龍舟水上飛。江河投黍角,家戶舉蒲杯。落棹隨金鼓,展旗奪錦徵。弄潮西日罷,觀眾笑聲歸」。好一派 「舟飛剪水綠,人呼夾岸紅」 的景象。
當然,還有我兒時最喜歡吃的朱河小吃,如老遠就聞得到香味,吃起來順著嘴吧流油的肉包子,比洗臉盆子底大小,進貢給慈禧太后品嘗的龍鳳喜餅(流糖餅),嫩滑得流出糖稀子的疊湯圓,還有蒸糕、挖糕、甑兒糕、炕糕、發糕、切糕,更為一絕的是糰子和米粑子,可蒸可炸,吃起來軟、酥、脆,此外還有炸燈草窩、炸面窩,吳記鍋塊等等,這些舌尖上的美食,回味起來,真是沁人心脾,流連忘返!朱河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除美食文化外,還留下許多名勝古蹟,文化遺產和著名人物,如近代史上有鹹豐元年的「五裡三知府、中間一財主」的財主趙大試、有太平天國軍左路統領秦光明、有臺灣知府朱材哲、有山西布政使胡大任等;現代史上有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副書記、湘鄂西省委書記,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崔琪、有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副主席,省委監察委員、湘鄂西省政治保衛局局長馬武,還有胡良發、董達三等,同時也留下了賀龍、鄧中夏、周逸群、柳直荀等革命志士多次到朱河開展武裝鬥爭的令人難忘的身影和足跡。
跨越沉重的歷史,終於迎來了新世紀的曙光。今日在這塊經濟發展的熱土上的朱河,具有天時地利人和之優勢。她是湖北省重點小城鎮,是荊州市工業重點鎮、商貿重點鎮、是省管監利經濟開發區的發源地,是監利南部經濟文化商貿中心。古老的朱河新煥發了青春的光彩,老城區的改造,開發區的新建,企業的改革,農業的開發,一項項舉措如雨後春筍,為朱家河兩岸的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翅膀。回首往事,歷歷在目。
時光真如流水,彈指一揮間,轉瞬就五十多年過去了。在外地遊子的我,為了生計日夜繁忙,可是並未忘記朱家河,忘記家鄉,忘記父老鄉親。
現在,我退休返裡,終於回到了朱家河母親的懷抱。魂牽夢繞,落葉歸根,情長紙短,難以忘懷。我將以堅強不屈的性格,無私奉獻的品德,英勇壯麗的史詩,照耀我人生第二個春天新的徵程。
我衷心祝願古老的朱家河恢復往日的氣勢,重振昔日的氣魄,讓朱家河更具生機和活力,更加光輝燦爛。彭秋生系中國現近代史史料學學會會員,中國報協集報分會理事,中國詩詞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世界華人作家藝術家協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荊州市楹聯學會會員,監利縣作家協會理事,監利縣藝術藏品鑑賞研究會理事,監利縣集報協會理事,武漢大地草根文學協會特約作家等,著有《商鎮一一朱河史話》,《風雨人生》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