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嶽廟——消逝的古城第一大廟

2021-02-13 太行人家
東升街是古城東門內北側第一條南北街,南起東大街,北至輔育街,中段西向丁字相接文武胡同,十字相交石柱衡,路長680米。此衡原名東嶽廟街,又稱東嶽街,民國17年(1928)諧音改稱東躍街,民國初年以前,街中段東西兩側是大水坑,稱東嶽廟坑。此街北端為道教廟觀集中區,有東嶽廟、天台觀、增福廟、朱將軍廟、太公廟及後營馬棚,以東嶽廟規模最大。東嶽廟是古城內第一大廟,前臨南起東大街的東嶽廟街,是以供奉泰山之神東嶽大帝為主的道教廟觀。▲陳伯濤老師繪製的東嶽廟復原圖。保定這座東嶽廟,據載為北宋元符二年(100)間重修,政和三年(1113)增葺,廟址東西寬約60多米,南北長約150餘米。廟宇建築大體分中、東、西三部分:中部是主殿區,自南而北依次是照壁、山門、欞星門、岱門、岱親寶殿、育德殿、玉皇閣六進院落組成,其中,岱宗寶殿院最大,自瞻岱門至寶殿前,中間有近60米的福路,兩側建有幾十間配殿,殿內供奉東嶽大帝掌管下的地獄七十二司神,寶殿建在二米多高月臺之上,月臺以漢白玉石雕欄環護,殿內供奉東嶽大帝及其侍臣塑像。寶殿後面的育德殿,是寢宮,供奉東嶽大帝和淑明坤德帝後神像。玉皇閣供奉玉皇大帝;東部,前面是天台觀。天台觀是奉祀道教丹鼎派二祖葛玄的道觀。葛玄,三國吳琅琊人(字孝先),遁跡天台山修煉,得道成仙,號太極仙翁。保定這座天台觀應是東嶽廟管理道士的起居院,此院除有門與東嶽廟連通外,並單開衡門,院內建築應是正殿五間,東西配房四間,南房四間。

天台觀以北,可能有靈官殿(護法神王靈官)、真武殿(北極玄天上帝)、大仙殿和山神祠(山府君祠、嵩裡丈人柯) 等,後部可能是菜園;西部,由供奉各路神的殿院組成,前面應是太子殿,東嶽寶殿(祠堂),以北可能排有娘娘殿、三盲殿(天、地、水三官)、顯化殿、馬王殿、藥王殿、瘟神殿(五瘟使者)、羅殿、判官殿等。因東嶽大帝掌管世人生死禍福,所以香火一直不衰,每年三月二十八是東嶽大帝誕辰,自三月十五至二十八日東嶽廟舉行廟會,是時道士舉行隆重的聖班儀式,四方香客雲集,盛況空前 。

▲陳伯濤老師偶然獲得的早期手繪圖——東嶽廟岱宗寶殿。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英、法、德、意聯軍侵佔保定後,以義和團「拳場」和「團鋪」為由,將所有廟觀和後營馬棚全部焚毀。光緒三十一年(1905),保定工巡局督辦吳籛蓀以「別良莠,維風化」為由,將私娟妓院與民居分開,從練餉局存款下提取白銀20萬兩,在廟群遺址上建起了平康裡八條胡同,經官方批准,作為掛牌營業的一、二等妓院的集中區。另在粉房胡同(多祥街以北)設二等半妓院。

▲在京都大學收藏的1880年直隸省城保定的街道全圖裡,清晰的有東嶽廟。

在乾草林(米家胡同以西)設三等妓院,在東關大橋北邊的50間房設四等妓院民國6年(1917)夏,保定暴雨成災,平康裡八條胡同中有六條胡同先後倒塌,只剩兩條胡同,但人們仍俗稱這裡為「八條」。兩條胡同中頭條胡同是一等妓院,二條胡同是二等妓院。倒塌的區域平整成操場,稱東嶽廟操場,用作集會和開辦運動會。

▲民國保定地形圖裡,依稀有東嶽廟的標註,範圍縮小。

民國10年(1921)首屆華北運動會即在此進行平康裡八條胡同建築形式是大門坐北朝南,門額為「平康裡」,進門往北為一長巷,巷東側從南到北有八條胡同,稱「一至八條」,各胡同內均是排子房形式的獨院,有的則是小院形式而將一院分成若干單間。

每條胡同有四五家妓院,每家效院門口,掛有這家妓院名稱的牌子。如一等妓院的「聚福班」、「天慶班」,日偽侵佔時期又增設「瀟湘院」、「怡紅院」,二等妓院的「雙風班」、「桃花院」、「天寶班」等等。一等、二等妓院的區別是等妓女除年輕貌美外,均有吹拉彈唱等技藝;二等鼓女稍有遜色,也不會器樂、演唱。

▲上世紀四十年代,日本人拍攝的保定八大胡同的站街女,標題——保定美人。

保定解放前夕,計有公開妓院26家,在冊妓女88人。保定解放後,市政府於1948年12月23日作出取締妓女的決定:對現有妓女取消一切舊契約,分別造散,無家可歸者予以收容,責成杜會局、公安局、婦聯等部門共同處理。到12月底對妓女集訓後全部遣散,使遺害社會數百年的娼妓業被徹底剷除 。

相關焦點

  • 新化玉虛宮與東嶽廟
    新化的東嶽廟是東嶽大帝無數行宮中的一座,民間普遍認為,到東嶽大帝的行宮祭祀東嶽大帝和到泰山祭祀效果是一樣的。東嶽大帝的生日是三月二十八日,這一天,新化東嶽廟照例要舉行隆重的祭禮,全縣的師公都要到東嶽廟集合,東嶽廟是師公的聯絡中心。
  • 東嶽廟的記憶
    文:wang yan / 圖:網絡東嶽廟,一個地圖上沒有、網上也查不到的家鄉小廟。東嶽廟地處澧縣大坪鄉合興村、東嶽村、孟坪村交界處,家譜上稱澧西東嶽寺。在我讀書三年後,一個半夜時分,好像涉及三個大隊的財產分配,由合興大隊組織上百農民悄悄撤除,東嶽廟從此不復存在。撤除的舊磚瓦搬到了一個新地方,興建一個新的小學。那個時候只有小路,也沒有運輸工具,完全靠人力搬運,我們小學生每人搬一口磚或幾片瓦,走上幾裡路,連續幹了幾天。學校在建時,就分配到不同的較寬敞的農戶家裡讀書。
  • 大同古城:三元宮、火神廟、大廟、圓通寺街的來龍與去脈
    大廟街:位於大東街中段南端,大廟又稱關帝廟,此街因有古建築大廟而得名,是元朝創建的廟院,廟裡祭祀的神像是三國時蜀國大將關羽,俗稱「關公」。關羽在宋、明時影響逐漸擴大,宋朝封他為「義勇武安王」,明代加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大帝」,此時關公的封號遠遠超過了人間帝王。
  • 東嶽廟
    我說縣誌上記載東嶽廟在東門外河北,今天的東嶽廟在東門內河北,隔了東翼城。我1985年來儀徵工作,風聞過道長創業的故事,白手起家,將東嶽廟搞到如今的規模。我正在撰寫的《探訪儀徵》,就是要記錄歷史的,復建東嶽廟也是歷史,所以想了解道長的歷程。以下是道長與我交談的主要內容。道長俗名劉國朝、教名劉瑞應、微信暱稱思遠道人,現為江蘇省道教協會副會長、揚州市道教協會會長。
  • 那麼多的東嶽廟,為何北京東嶽廟被列為世界八大詭之一?
    (泰山東嶽廟)北京東嶽廟只是其中的一處,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朝陽門外鬧市大街的北側,始建於元延祐年間,是張道陵的38世孫張留孫籌資興建的。到了元朝時,張道陵的38世孫張留孫被元成宗鐵穆爾封為了玄教大宗師後,他覺得各處都有東嶽廟,而大都(北京)沒有,人們祭祀很不方面,於是請求建一座廟,得到元成宗批准後,這才籌措資金修建了這座廟。最初東嶽廟叫「東嶽仁聖宮」,意思是東嶽大帝的別宮。
  • 京城密境:朝陽門外東嶽廟
    在北京最有名的東嶽廟非朝陽門外大街北側的最為有名。北京東嶽廟是道教正一道華北地區第一大叢林,由張道陵第三十八世孫張留孫在元代延祐年間,深感大都缺少一座祭祀東嶽大帝的東嶽廟而開始籌建,直到至治三年(1323年),由張留孫的徒弟吳全節修建完成。
  • 第一書記宋亮:鐵臂挽起大廟群眾從貧困到振興
    11月23日清早,大廟村第一書記宋亮就在村廣場上帶領著村民們進行腰鼓排練。村民們一邊「取笑」宋亮舞姿的不專業,一邊在他的指揮下跟隨節拍練習。清晨的大廟村在這舞動中變得熱列生動。雖然舞姿並不專業,但這位從區稅務局跨界扶貧的宋亮在脫貧攻堅的工作中展現了自己作為一名第一書記的專業素質。
  • 雲遊規劃館|全景漫遊東嶽廟
    今天我們就來走進朝陽區朝外大街的一處祭祀山嶽之地——東嶽廟。東嶽廟東嶽廟是一座始建於元代延祐六年忽必烈時期的皇家廟宇,主祀泰山神東嶽大帝,是道教正一派在華北地區最大的宮觀。東嶽廟(圖片來源:網絡)東嶽廟素以"三多"著稱,即神像多、楹聯匾額多、碑刻多。
  • 北京城內的道教古蹟—東嶽廟
    北京城內的東嶽廟位於朝陽門外大街路北,始建於元代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當時名為「東嶽仁聖宮」。為東漢時道教創始人張道陵第三十八代後裔張留孫籌資,其弟子吳全節興建,距今已有近700年的歷史,是道教「正一派」在華北的第一座大型道觀。
  • 著名文化學者李醉為道教文化聖地東嶽廟大殿揭牌復建落成揭牌
    東嶽廟住持孟信慧道長,李醉院長在東嶽廟。東嶽廟現任住持道長是曾在西北大學深造過的西安市道教協會理事孟信慧(號靈光子)道長。其倡導:「正心誠意,美在自然」。一九八七年出家於長安終南第一峰太興山,後住西安八仙宮七年,其中在西北大學深造,一九九五年十月在青城山天師洞中國道教協會舉辦全國第二次全真天仙大戒中考試獲前二十二名。前後曾經雲遊過全國近二十個省市,名山廟宇。現主要任陝西省道教協會理事、陝西省道家養生研究會理事長、西安市道教協會理事、長安區政協委員、東嶽廟住持等職。
  • 為數不多的古代道教建築之一,國家級文物,福建省建甌東嶽廟
    建甌東嶽廟,又稱東嶽行宮,位於福建省建甌市城東2公裏白鶴山麓,佔地四十餘畝。始建於東晉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迄今已有一千六百餘年,是目前福建省為數不多的古代道教建築之一。建甌東嶽廟主祀"五嶽之首"、總管人間吉兇禍福的"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黃飛虎,還有女神淑明皇后。
  • 全國第二大東嶽泰山廟——福州東嶽廟
    福州東嶽廟,位於晉安區嶽峰鎮嶽峰村東岱山麓,就是現在的嶽峰鎮嶽峰村嶽前78號,福州第十中學旁邊。既是榕城道儒釋結合宮殿式的廟宇,又是全省最大的道教寺廟,又是福建全省「鬼王」之宮。人們把城隍廟以及各境的神像都迎到東嶽廟來謝罪,並且請福州府的閩、侯兩縣的縣太爺代民向神祈禱,可見東嶽王的地位之高。《乾隆福州府志》記載:「在易俗裡,」---也就是今天的嶽峰鎮的嶽前路(福州十中隔壁)。同時《府志》還載:「即五代閩(909-935年)所建東華宮之泰山廟,」那麼算來此廟也有一千年的歷史了,而且也以說是目前為數不多的五代閩國遺蹟。
  • 走最美318國道林拉段,看消逝的米拉山口,遊唐蕃古道的太昭古城
    也得益於高速未全線貫通,有機會走318國道的米拉山口,否則許多遊客將無緣此山口,漸漸消逝於我們的視線。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上面還有積雪,這裡就是拉薩與林芝的分界點,即拉薩市墨竹工卡縣與林芝地區工布江達縣的分界點,站在上面可以看到拉薩河。
  • 鴻程大廟——記大埕鎮三山國王廟根源
    鴻程大廟,即大埕三山國王廟,是饒平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大埕鎮程南村東側。鴻程大廟是潮汕地區重要的三山國王廟,有較珍貴的文物價值,也是臺灣海峽兩岸人民紐帶的重要見證。就大廟的歷史地位、文物價值來看,鴻埕大廟在潮汕本地三山國王廟中,價值僅次於揭西縣河婆鎮的霖田祖廟(最早的三山國王廟)。
  • 大廟山,大廟尋蹤
    第一次日佔時期的大廟山航拍進入山門後是一條筆直而漫長的山路,直達山頂,路兩旁栽種著從日本移來的櫻花樹;櫻花是日本的國花,也是日本軍人的象徵。1971年山頂建起青島第一座電視塔,九十年代拆除。在公園的貯水山路門口,2018年拉來一些舊的建築石料,看石料的形狀和風化程度,應當是拆除日本大廟時遺留下來的。
  • 大廟全面融入主城!置業徐州城東的機會來了
    城市向東 大廟崛起入主城最近,徐州城建利好消息不斷。比如,5月16日,城東大道高架快速路通車,從大廟環島到高鐵站僅需5分鐘。道路實景圖這標誌著大廟全面融入主城區!根據去年6月公布的徐州高鐵新城規劃範圍,高鐵以東的鳳凰山、東湖、大廟都被納入。規劃圖各種規劃利好逐漸落實同時,板塊內各種資源配套助力大廟再次騰飛。
  • 東嶽廟,了解道教文化,老北京民俗,非常有意思的去處
    【東嶽廟】位於北京朝陽門外,東約3裡,路北。是一座集元、明、清古建築群為一體的國家文物保護單位。館內常年舉辦各種老北京民俗活動,逢春節等傳統節日時,活動會更加豐富多彩。八十年代,乃至更早的老北京民俗物件兒,這裡有很多。
  • 尋跡,峰尾古城
    從誠峰村擇一巷子進入,在街頭巷陌間,尋找著峰尾古城的痕跡。在一處巷子的拐角,我看到了一段已成為民居牆基的西門古城牆,2-3米長,1.5米高,丁字型結構,這也許是峰尾古城存世的唯一記憶。而在城裡的一處荒坡上,我看到了一座刻著北門遺址的石碑,碑側荒草悽悽,垃圾滿地,除了堆土,已看不到古城應有的痕跡。
  • 千年古城廉州
    正是這些風格不同的小門樓,為後世見證了合浦「俗有四民」中的客戶居城郭,業商賈,從四面八方進入廉州古城謀生創業的歷史及人文特色。在這些小門樓中,最令人讚嘆的就是三重結構式的門樓,這種門樓的結構體現出主人的做人世態。第一層門樓是當街建築的,門扇對著街道,門樓不大只有普通對開門扇般大小,非常不顯眼,人們經過不會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