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林加德到「零加德」,大英帝星經歷了什麼?

2020-12-11 懂球帝官方

2019年,林加德度過了一個不平凡的年度。

他聯賽出場28次送出了0進球0助攻的數據,這樸實無華的數據標誌著「雙蛋瓦斯」唐寧終於找到了接班人,也讓屏幕外看球的球迷可以理直氣壯的說「我上我也行」。

就在短短兩年前,林加德還是曼聯和英格蘭國家隊中的重要成員,單賽季聯賽就能送出8球5助攻。而現在,林加德已經自帶少打一人屬性,成為曼聯最大的軟肋。

那麼,從林加德到「零加德」,大英帝星經歷了什麼?

【卡靈頓,夢開始的地方】

像所有根正苗紅的紅魔小將一樣,林加德從小懷揣著兒魔夢。雖然他1999年曾經短暫加盟過利物浦青訓營,但一年後他還是回歸本心,前往卡靈頓基地。在曼聯青訓營裡,他和保羅-博格巴、麥可-基恩、拉維爾-莫裡森等一堆青年才俊同吃同住同勞動,共同舉起了2010-11賽季青年足總杯的冠軍。雖然也頻頻引起教練們的關注,但他其實一直不屬於天賦異稟那一掛的。

第一,林加德並沒有絕對速度,亮眼程度不如那些奔跑如獵豹的小鮮肉。第二,林加德沒有高超的過人能力,少了一顆生吃硬過的赤子之心。第三,林加德也沒有非常出色的大局觀,況且,那個擁有360度全景上帝視角的博格巴也被賣了。

於是,林加德並沒有順理成章的獲得一線隊的出場機會,而是先後租借到萊斯特城、布萊頓、伯明罕,開始了一段環英格蘭的大漂泊。直到,範加爾和穆裡尼奧來了。

——2015-16賽季,林加德成為曼聯的常規主力,聯賽中出場25次,打進4球,貢獻1次助攻。

——2017-18賽季,林加德成為穆裡尼奧的重要棋子,聯賽中出場33次,打進球8球,貢獻5次助攻,是他迄今為止職業生涯的巔峰。

——2018年世界盃,林加德是英格蘭隊奪得世界盃第三名的主力前腰。鐵打的林加德,流水的中場線。

然而,林加德的上升曲線卻在索爾斯克亞到來之後夏然而止。雖然他在索爾斯克亞心中還是絕對主力,甚至被冠以「親兒子」的美譽,但是全年聯賽0數據,還是把他推上了風口浪尖。

【林加德的價值,究竟在哪兒?】

林加德的缺點,其實到了成年隊並沒有多少改變。他沒有絕對速度和爆點能力;跑動經常缺乏目的性,和隊友撞車;大局觀就是眼前的五六米,隔著一個人就啥也看不見了;腳下技術很不穩定,基本是離人越近活兒就越糙;而他推反擊的時候卻又經常進入一种放空自我的狀態,面前只剩門將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但是,林加德卻有四個優點。

其一,他很能跑。每場比賽,林加德的跑動距離都是12公裡起步,2018年世界盃對陣哥倫比亞的淘汰賽他的跑動距離曾經達到了驚人的15.4公裡。

其二,他有一腳遠射神仙球,而且跑位太飄忽所以對手並不好盯防。

其三,他樂意防守,經常會跟防到自家禁區附近。

其四,他是個樂呵的人。穆裡尼奧曾經表示「林加德是球隊的開心果,總能用他的情緒去感染球隊的每一個人,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

正是以上三點,讓林加德在範加爾和穆裡尼奧的球隊裡站穩了腳跟。無論大廚還是鳥叔,無論「大圈套小圈戰術」還是「戰略性大巴」,兩位教練最受人詬病的一點都是球隊缺乏火力,球員懶得無球跑動,站著踢球的人太多。

範加爾喜歡用的中前場是施耐德林/布林德/埃雷拉/費萊尼/馬夏爾,穆裡尼奧喜歡用的是馬塔/博格巴/費萊尼/馬蒂奇/伊布,有身高的沒速度,有技術的沒對抗,有速度也有對抗的又不愛跑動,所以林加德作為一條鯰魚就在其中脫穎而出。

林加德發揮最好的時候是穆帥帶隊時期,伊布+博格巴+埃雷拉+馬塔+林加德,四個技術型球員帶他自己玩。瞎跑,沒關係,隊友能把球傳過來,瞎跑也就變成了成功的無球跑動;不會過人,沒關係,只要能跑到一個無人區,隊友自然把你投餵成射門王;而且,伊布、博格巴、埃雷拉、馬塔都有很強的遠射能力,對手按下葫蘆浮起瓢,林加德反而成為最不受對手重視的一個,所以屢屢獲得空位發炮的機會。

所以,林加德在穆裡尼奧和範加爾手下的地位是這樣的:雖然他的成績一般般,但偶爾會有幾次考試人品爆發排在前面。雖然他天賦不高,但一直遵守班級紀律,從來不闖禍。而且他為人熱情,和老師同學的關係都很好,班裡有些髒活累活沒人做,他也會挺身而出……

這樣的學生,大家都很喜歡他。

【索爾斯克亞時期的林加德,該怎麼辦?】

雖然在範加爾和穆裡尼奧手下林加德都曾有出色的發揮,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他的特點:作為邊路球員他突破能力不強,作為中路球員他創造力不強,他一定要和幾個能傳威脅球,能送出穿透力傳球的球員打配合,才能靠自己的跑動以勤補拙。

但到了索爾斯克亞這兒,這種條件就不具備了。在博格巴長期缺陣之後,索爾斯克亞的中場配置經常是麥克託米奈+馬蒂奇/弗雷德+佩雷拉+林加德的排列組合。

其一,這幾位隊友,都缺乏創造力,沒法發揮他的瞎跑優勢。

其二,麥克託米奈、丹尼爾-詹姆斯、佩雷拉都屬於瘋跑型選手,這讓林加德的跑動量優勢也不明顯。

其三,除了偶爾靈光一閃的麥克託米奈之外,隊友的遠射能力都不突出,反而他成了那個被重兵防守的人。

而且,索爾斯克亞反擊中的高速極大的透支了林加德的球商,經常讓他陷入一種莫名恐慌:「我是誰?我在哪?隊友不會要傳球給我吧?真傳給我了?我不敢轉身啊,我沒速度啊?面對門將怎麼辦?上上下下左左左右右BABA?算了,我回傳吧……」

總之,曼聯現在在一個最需要技術的位置放了個最糙的球員,讓個跟班小弟強行做大哥,也就不能怪林加德場均12公裡依然能把自己跑隱身了。

如果曼聯在短期內依然保持現有的人員和打法,那林加德未來只有三條路可選。

A.轉行邊後衛,在邊路依靠體能優勢上下翻飛。

B.等待英足總出臺「一支球隊至少需要18個戶口本」的強制性規定。

C.轉會去一個節奏稍慢的球隊或聯賽,不把他賣出3000萬歐拉伊奧拉就算白混了。

據坊間傳聞,拉伊奧拉正在操作此事,最近把林加德推薦給了AC米蘭。

 曼聯:「小弟最近新得了一把寶刀,斬金斷鐵,無堅不摧,想要獻給大哥……」

 AC米蘭默默垂淚:「我這二弟,多半是起了害我的異心了。」

【本文作者:樂動體育說球】

相關焦點

  • 腕丨埃德加·德加
    文|斯「藝術不是你看到什麼,而是你給別人看到什麼。——埃德加·德加」要說一生都痴迷於畫芭蕾舞女的畫家,似乎都能猜想到是德加。如果說誰能夠把舞蹈的瞬間表現得淋漓盡致,那就是德加。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1834年生於法國巴黎,是一個銀行家的兒子,祖父是個畫家,因此他從小就生長在一個非常關心藝術的家庭之中。中學畢業後,德加報考了美術學校,他在義大利學習藝術,特別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
  • 德加的新視野
    德加《十四歲的小舞女》 最近,在上海雲藝術中心有個「德加:舞動的藝術」展,展覽中,觀眾會看到德加的代表性雕塑作品《十四歲的小舞女》,這件作品也是德加生前唯一展覽過的一件雕塑作品。德加以畫芭蕾舞女而聞名,這些舞女的形象在雕塑中也有表現。《十四歲的小舞女》就是這樣的一件作品,德加用蠟塑造了一個小女孩的形象,她把手臂向後伸展,下巴高揚,雙腳呈現出非常奇怪的姿勢。德加還給雕塑塗上逼真的顏色,然後粘上真正的頭髮和衣服。
  • 都看上了大英帝星?都體:米蘭雙雄、羅馬、那不勒斯都想籤林加德
    意甲四大豪門瘋搶大英帝星林加德?《都靈體育報》的這些消息怎麼看怎麼像林加德的經紀人在炒作。米蘭、國米、羅馬、那不勒斯這些俱樂部憑什麼都集體看上"零加德"?要說是拉什福德或者格林伍德興許有人會信。不過,林加德不是博格巴,大英帝星要走,恐怕曼聯絲毫不會留戀,或許球迷還會拍手稱快。要說博格巴有實力不愁下家,那林加德這哥們想轉投其他豪門應該不會容易吧。已經27歲的年齡,還真能指望他成長為"帝星"?盧卡庫轉投意甲以後在國米大放異彩,那是建立在比利時鋒霸原本就具備的硬實力上。而已經走向中庸的林加德,也想相仿盧卡庫去意甲重塑輝煌?
  • 每日一畫|埃德加·德加《舞蹈課》
    埃德加·德加《舞蹈課》這幅畫是19世紀的法國印象派畫家埃德加·德加創作的一幅油畫作品,芭蕾舞女是埃德加·德加十分熱衷於表現的題材。在構圖方面,埃德加·德加選擇了斜向視點,用兩面綠色牆壁的拐角處和天花板的一角封住畫面邊緣,這是一種十分新穎的構圖方法。畫家也十分注重畫面的色彩和運動,芭蕾舞女有節奏的動作和她們輕盈的短裙創造了一種幻夢般的感覺。黃、綠、紅、藍的色彩點綴更好地凸顯了芭蕾舞裙的潔白,也為畫面增添了情趣。
  • 埃德加·德加傳記
    埃德加·德加埃德加·德加1834年7月19日出生於法國巴黎,隨後在巴黎的美術學校學習,並成為著名的肖像畫家,將印象派的情感與傳統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德加既是畫家又是雕塑家,喜歡捕捉舞者,用不尋常的角度和思想圍繞中心描繪。
  • 埃德加·德加 Edgar Degas
    在他職業生涯的初期,德加想成為一位歷史畫家,他對他的嚴格學術訓練和對古典藝術的深入研究充分準備。在他三十出頭的時候,他改變了方向,並且通過將歷史畫家的傳統方法帶入當代主題,他成為現代生活的古典畫家。德加出生在法國巴黎,成為一個適度富裕的家庭。他是最老的聖境塞米松德氣體,五個孩子的克裡奧爾從紐奧良,路易斯安那州,和奧古斯丁德氣體,銀行家。
  • 「芭蕾舞女」何止於德加……
    芭蕾舞女於德加,就像睡蓮之於莫奈。不過,古今中外,喜歡畫芭蕾舞者的可遠不止德加一位。·在大多數藝術史書籍中,德加都被劃分到了印象派裡,但他自己卻不肯承認。在構圖上,他顯現了很多不尋常的地方,在技巧上,他先將圖樣畫在金屬版上,然後再轉印到紙上再上色作畫,這是德加很喜歡運用的一種作畫技巧,而且運用純熟臻於完美。
  • 德加畫作裡的棉花交易
    1834年7月19日,艾德加·德加(Edgar Degas)出生在法國巴黎。原本,他姓德·加斯(de Gas),這樣的姓氏意味著他來自法國的貴族家庭。低調又內斂的德加同時也將姓氏改成了較為常見的「德加」。雖然沒有如父親和祖父期望的那般從事金融行業,然而,德加卻將他們的生活描繪在了鮮活的畫作中。德加在美國紐奧良的親戚家度假期間,創作了《紐奧良棉花事務所》這幅作品。在德加的作品中,這是最具有獨創性的一幅。人們在辦公室和交易所忙忙碌碌地工作,是當時的畫家較少涉及的主題。
  • 埃德加·德加 - EDGAR DEGAS
    EDGAR DEGAS— 埃德加·德加 —埃德加·德加(E.Degas 1834-1917)法國畫家、雕塑家,生於法國巴黎,原名為埃德加·依列爾·日耳曼·德加(Edgar Hilaire Germain de Gas)。
  • 德加名畫《舞蹈課》
    德加最中意也是最常描繪的主題之一,毋庸置疑就是芭蕾舞者。但德加並非是為芭蕾舞的優雅或是舞蹈演員的美麗所傾倒。而是把他們當做小小的機器,研究她們的運動,並分析精妙舞蹈動作引發的身體結構的微妙變化,試圖完全掌握並表達這些複雜的舞蹈動作。
  • 有「色」之作:「偷窺者」德加
    •德加的一些繪畫作品進行展示。那麼這件作品想要表達的又是什麼呢?它是一幅關於宣揚女權主義畫作,還是它僅僅是畫家開的一個玩笑話呢?不論如何,這幅創作於1869年的繪畫作品,從某些程度上坦白了畫家自己的窺淫癖。作品中所展現出來的對偷窺的渴望和對被發現的害怕之間的強烈矛盾和反差,是深入了解德加作品精髓的關鍵。通過應用濃重的色彩對比,德加在畫中掩飾著自己的偷窺癖好。
  • 德加:藝術不是你看到什麼,而是你給別人看到什麼
    德加:「藝術不是你看到什麼,而是你給別人看到什麼。」 德加1834年出生於法國一個金融資本家的家庭。 生活在時尚之都巴黎的德加,以富家豪門出身的財力,玩玩藝術還是沒有任何壓力的。
  • 德加的印象派芭蕾舞女畫
    德加畫芭蕾舞女既是巧合又是其的目的所在。巧合是他要用一種方式來使得自己在藝術界中出名,最先的確是巧合,只是後來再加上父親的鼓勵,德加並不缺錢,父親是金融家,他就徹底喜歡上了芭蕾舞劇院,畫舞女也就成了他的目的。
  • 鑑賞|德加:不接受「印象派」標籤的印象派創始人
    像其他印象派畫家一樣,德加擅長捕捉現代生活中稍縱即逝的瞬間。他不太喜歡室外作畫,反而更享受在劇院或咖啡廳這樣的室內環境中創作。他堅持所學的學術風格,利用人造光清晰地勾勒出人物的輪廓。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了大量埃德加·德加的精美畫作。通過這些作品,你不僅可以感受到德加的藝術風格,或許還能體會到他創作時的思想和情緒。
  • 藝術的故事-德加-畫芭蕾舞女
    藝術的故事--德加(喜歡畫芭蕾舞女)聽蔣勳老師講--西方美術史竇加 (德加) 印象派 筆記分享:德加喜歡畫芭蕾舞者背後的故事 ,畫咖啡館裡面剎那的那種人的落寞的表情。背後的辛苦 ,德加對在背後訓練自己的能力的舞女的那種辛苦的尊敬, 所以他喜歡粉彩來畫 ,顏色非常的嫩可以表達舞女的顏色。如果人生有一部分要在臺上表演給別人看, 那麼背後的那些別人看不到的部分, 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認真, 對生活背后里面的認真 , 不是為了被別人看 ,而只是對自己平常生活裡的一種認真的態度,認真的生活。
  • 德加心中的舞女《舞臺上的舞女》旁觀者
    初次接觸到埃德加·德加的名字是來源於一部舞臺劇《德加的鑽石》,劇情發生的場景便是在德加的「芭蕾女伶系列油畫」展出現場,男舞者參觀畫展,被畫中女子胸前佩戴的鑽石吸引,穿越時間、空間與畫中女子共舞,在虛擬與現實中穿梭,最終鑽石空間消失,回歸現實,畫中女子也一同消失,男舞者沮喪回頭,與現實中一名帶著同樣鑽石的女老師相遇
  • 埃德加·德加:徘徊在印象派與現實主義之間
    如果定義一個印象派畫家以他是否參加印象派畫展為標準,那麼德加是完全符合的。作為「藝術家的無名公司」的奠基人之一,他參加了公司舉辦的全部8次展覽。如果在廣義上將印象派繪畫定義為展示一種新的視覺感受,基於畫家對人們如何感知現實的細緻研究,那麼德加還是應歸入印象派畫家之列。他對知覺的興趣肯定不亞於莫奈,但是兩人的關注點不同。
  • 四川加德集團廣安加德學校捐贈50萬元助力疫情防控阻擊站
    商會企業獻愛心活動在持續進行中(柏教平、記者劉一之)成都廣安商會執行會長單位四川加德集團廣安友誼加德學校,於2月2日向廣安紅十字會捐贈現金50萬元,用於當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防控。廣安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蒙焱雄,市工商聯主席劉春華,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楊江華,四川加德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廣安友誼加德學校董事長伍國勇出席捐贈儀式。武漢疫情」牽動著人們的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齊心協力防控疫情,競相為國家、社會、人類作出貢獻。
  • 畫家埃德加·德加:用畫筆畫下渺小世界
    德加擁有深厚的古典學習經歷,他在美院學習的期間非常喜歡安格爾的畫作,而兩人又碰巧結識,安格爾告訴他:「年輕人,如果你要成為畫家,就要多畫線條。」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注重素描的訓練。德加的一生的確都在這麼做。
  • 埃德加·德加:一個一生與芭蕾舞女死磕的大師級藝術家
    1917年9月27日,埃德加·德加逝世於巴黎,享年83歲。 在德加一生的繪畫中,時常變換題材和材料,「運動與瞬間」貫穿於他藝術探索的所有。德加的畫,猶如電影鏡頭下的某些片段,使畫家與觀者一樣,作為旁觀者隱匿於畫面之外,窺視著運動中的人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