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全國各地老照片,盡在右上角關注!
韓山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城東,瀕臨韓江。舊名東山、雙旌山。頂上有三座山峰形似筆架,故又被稱作筆架山。在宋時,人們在山麓之上建韓文公祠,以紀念韓愈對潮州的「開化」之功。
本組圖片由日本人拍攝於1921年,從中我們可以了解近百年前潮州的舊貌。
韓山全景
潮州城景觀
潮州城與韓山隔韓江而望,可以看到當年的潮州城民居建築鱗次櫛比,已經相當繁華。
韓山之上的韓文公祠
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韓愈為勸阻憲宗奉迎佛骨,寫下奏表《諫迎佛骨》,結果不但沒能阻止,還差點被殺,後被貶到潮州。
韓文公祠內的功不在禹下碑
韓愈只在潮州呆了八個月,期間他大力辦學、振興文教,成效斐然, 使潮州這個曾經的蠻夷之地變成了「海濱鄒魯」。
韓文公祠的拜殿
潮州在唐朝時只出過三個進士,但至南宋時,登第進士激增至一百七十多名,韓愈當年的「開化」功不可沒。因此才有「貶潮方八月,江山盡姓韓」一說,潮州的河被稱為「韓江」,潮州的山被叫做「韓山」。
韓文公祠正殿
正殿內的韓文公像
韓愈是河南河陽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韓柳」與歐陽修、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潮州昌黎伯韓文公廟碑
唐伯虎的好朋友,明代詩人祝枝山曾寫過一首《潮州韓文公廟》:一世北鬥望,千秋南海濱。文章傳絕聖,政事澤時人。 姓作兒童字,心將動植馴。佛靈能有禍,終不下臣身。
韓文公祠附近的惠潮嘉師範學堂
這座學堂為韓山師範學院前身,創立於清光緒廿九年(1903年),其歷史可追溯到建於宋元祐五年(1090年)的韓山書院。
師範學堂內收藏的《白鸚鵡賦》碑
《白鸚鵡賦》碑系由清代潮州知府龍為霖於雍正十二年(1734)主持摹刻。有專家認定為韓文公手跡。日寇佔領潮州時,曾將該碑卸下企圖偷運回國,後因故未得逞。抗戰勝利後被鑲入西湖景韓亭正壁。
感謝您的閱讀和支持!更多全國各地老照片,盡在右上角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