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的第一個全尺寸星際飛船原型——Mk1在位於德克薩斯州南部的Boca Chica試驗場經歷了一次失敗。
視頻如下:
今年9月,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向世界展示了Mk1星際飛船,並表示在未來幾周內計劃進行首次20km試飛。當地時間周三(2019年11月20日),Mk1星際飛船進行了第一次低溫加載試驗,包括用低溫液體填充甲烷和氧氣罐。而在下午晚些時候,MK1頂部艙壁破裂並被彈出現場,隨後從油箱中冒出一大團蒸氣和低溫液體,低溫液體很可能是液氧或液氮,由風攜帶並分散在發射綜合體上。頂部的艙壁在附近著陸,但其確切位置尚不清楚。在頂部破裂的同時,MK1底部出現了第二團蒸氣,由此判斷整個內部油箱結構可能發生了故障。
消息一出,外國網友說,感覺如同聽到自己好友去世的消息一樣,感到惋惜,緊接著還有好幾個表示同感。
SpaceX就這次測試提供了以下聲明:
該測試的目的是將系統加壓到最大,因此結果並不完全出乎意料。沒有人受傷,這不是一個嚴重的挫折。
埃隆·馬斯克在Twitter上回應某網友的評論中寫道:「Mk1是製造的探路者,是有價值的,接下來要繼續Mk3的設計,該設計將與Mk1不同。」
(說明一下:二號原型機Mk2在佛羅裡達的工廠建造中)
SpaceX旗下的另一星際飛船原型機Starhopper此前已經完成了兩次低空飛行。第一次飛行達到了18米,第二次150米。星際飛船Mk1被建造原本是計劃用於執行星際飛船計劃的第一次高空測試飛行。然而,這次的低溫加載測試的失敗肯定會打亂對Mk1的計劃,以及星際飛船的整體計劃。不過SpaceX指出,在測試前,已經做出了不飛Mk1的決定。該公司將專注於改進Mk3設計。馬斯克在9月份指出,Mk3不僅具有非常不同的構建過程,而且構建時間比Mk1短得多。
既然是測試,說明不管結果如何(在無人受傷的前提下)其實都是利好的,才能在後續的過程中改進和避免更大可能發生的災難。這正是SpaceX(以及任何建造火箭的人)在受控、相對安全的條件下在地面進行這種早期測試的原因。Mk1的失敗測試將助力原型太空飛行器的下一次迭代——星艦Mk3,令人期待。不過此次這樣的結果很可能會推遲公司對太空飛行的時間規劃。
儘管如此,該公司表示最早將於明年利用星際飛船原型飛行器實現軌道飛行,面對充滿信念的馬斯克、不斷在嘗試中迭代的SpaceX產品,儘管其太空飛行時間表目前看起來過於樂觀,但值得我們等候並見證其兌現。
信息出處:
https://www.nasaspaceflight.com/2019/11/spacex-starship-mk-1-fails-cryogenic-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