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2日的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30年來浦東創造性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所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對於浦東未來的開發開放,習近平總書記寄予厚望,強調要求「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勇於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
「浦東發展的意義在於窗口作用、示範意義,在於敢闖敢試、先行先試,在於排頭兵的作用。」早在2010年,習近平同志在浦東調研時就作出清晰論斷。10年後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在浦東這片熱土上,繪就未來發展新藍圖、躬身指引開發開放前行新方向,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道路。
未來的浦東,要全力做強創新引擎,打造自主創新新高地。縱觀新中國成立至今在各個領域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科技創新必然是成就背後的重要推動因素。今年突如起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證明了,科學技術永遠是人類戰勝大災大疫的關鍵。可以說,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幸福安康。這就要求浦東要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未來的浦東,要加強改革系統集成,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力。40多年前開啟的改革開放,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作為改革開放成就的一個縮影,浦東持續探索制度性開放,上海自貿試驗區率先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的制度體系,形成了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自由貿易帳戶等一批基礎性和核心制度創新成果並複製推廣到全國。隨著我國邁入新發展階段,浦東要在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上率先試、出經驗,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未來的浦東,要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增創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剛剛結束的第三屆進博會,是中國開放大門越開越大又一信號。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影響顯而易見,但中國始終歡迎全球擁抱中國大市場,通過開展進口貿易為內循環注入發展動力。浦東要著力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給、高質量產品供給、高效率資金供給,更好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作為中國的一個對外開放窗口,敞開大門歡迎各國分享中國發展機遇。
未來的浦東,要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將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要求我們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浦東要努力成為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更好發揮龍頭輻射作用,成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重要樞紐。
未來的上海,要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開創人民城市建設新局面。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事關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海要探索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徵、彰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超大城市發展之路,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
萬裡長江在上海匯入浩瀚的大海,中國通過上海這條紐帶擁抱全球。上海是一個不斷見證奇蹟的地方,我們期待在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壯闊徵程上,上海將創造新的奇蹟、展現新的氣象。上海,未來可期!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