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薩埵

2021-02-19 清涼苑

【學員作業】


——《大智度論》卷四學習筆記

菩薩是發心學佛的必經階段,從初發心,誓願成就佛道度一切眾生開始,到成佛為止,都可以稱為菩薩。菩薩一般特指證得聖者果位的菩薩,如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泛指所有在因地上發心追求佛道的眾生。

《大智度論》卷四主要圍繞《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經文「復有菩薩摩訶薩」展開論述,從不同角度對「菩薩」這一概念進行描述。菩薩乘與聲聞乘有什麼異同?菩提薩埵的定義是什麼?如何才能不退轉?菩薩道的修學內容主要有哪些?以下就本卷內容做簡單的梳理,懇請師父指正!

 一、 菩薩乘與聲聞乘的異同


「乘」有「運載」、「運乘」之義。菩薩乘和聲聞乘是以所使用的工具、所通達的目的地的不同而進行區分。「聲聞」是指聽聞佛的聲教而悟解得道,稱為聲聞。「自覺復能覺他,是名菩薩」。

首先,哪些類型的修學者是趨向於菩薩道呢?

【論】「有二種道:一、聲聞道,二、菩提薩埵道。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眾是聲聞道,菩薩摩訶薩是菩提薩埵道。」「是菩薩必墮四眾中,有四眾不墮菩薩中。何者是?有聲聞人、闢支佛人、有求生天人、有求樂自活人,此四種人不墮菩薩中。何以故?是人不發心言「我當作佛」故。」


四眾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都是聲聞道,皆是以求解脫對無常、生、老、死的怖畏為修學之因,如果只求自身解脫,或是求生於天界,以求得人間安樂為歸趣的不能名為菩薩。聲聞乘發出離生死的心,以個人的解脫為修學的目標;不但自己求解脫,希望能幫助其他眾生一起脫離生死苦海的就稱為菩薩乘。也即是否發 「菩提心」是聲聞乘與菩薩乘修學者重要區別之一。

其次,從佛所講教法法義的深淺次第來區分聲聞和菩薩。

【論】「聲聞乘狹小,佛乘廣大;聲聞乘自利自為,佛乘益一切。複次,聲聞乘多說眾生空,佛乘說眾生空、法空。」


如果把佛所講的佛法分為聲聞教法和菩薩教法,「觀苦而得道,聲聞教也。」對聲聞乘的人是講四聖諦(苦、集、滅、道),講什麼是苦,什麼是苦的因,滅苦的方法有哪些。這個階段的教法主要是破我執,斷煩惱。 「觀諸法相,無縛無解,心得清淨,菩薩教也。」菩薩教法的內容主要是講一切法畢竟空無所有。以契入「諸法實相」為修學目標,主要的方法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聲聞乘所包含的法義與菩薩乘相比狹小、自利自為、多說眾生空;菩薩乘廣大,能包含諸乘,能利益一切眾生,多說眾生空、法空。

 二、 菩提薩埵的定義


菩薩是菩提薩埵簡稱,菩提指覺悟,薩埵指眾生。就是指追求覺悟或者已經覺悟的眾生。覺悟就是覺醒了悟,覺悟的程度也有深淺的不同。菩薩從初發心到成佛的過程分為般若道和方便道兩道五種菩提。

1、發心菩提:凡夫初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心,名為發心菩提。

2、伏心菩提:就是發心之後,依照本願去修行,從六度的實行中,漸漸降伏煩惱,漸與性空相應,所以名為伏心菩提。

3、明心菩提:就是折伏粗重的煩惱之後,進而切實修習止觀,斷除一切的煩惱,徹證離相菩提(實相),所以名為明心菩提。

4、出到菩提:發勝義菩提心,得無生忍,以後即修方便道,莊嚴佛國,成熟眾生;漸漸的出離三界,到達究竟佛果,所以名為出到菩提。

5、究竟菩提:斷煩惱習氣究竟,自利利他究竟,即圓滿證得究竟的無上正等菩提。

前三種菩提是菩提道中由凡夫趣入聖者的三個階段,是般若道。凡夫由於不明白世間的真相,生種種煩惱,以煩惱為因緣造作身、口、意三業,由業力牽引而有後身,由於有身的存在而受苦受樂,對樂的感受生起愛著、執取,對苦的感受生起嗔恨,因此而生死輪迴不息。

凡夫菩薩發心之後如何才能與菩提心相應,如何調伏粗重的煩惱呢?《優婆塞戒經》中關於修習發菩提心應行的兩種五件事,可作為對自身的要求和如何與他人相處的指導。

【經】「善男子,發菩提心有五事,一者親近善友,二者斷嗔恚心,三者隨師教誨,四者生憐愍心,五者勤修精進。」


 「復有五事,一者不見他過,二者雖見他過而心不悔,三者得善法已不生驕慢,四者見他善業不生妒心,五者觀諸眾生如一子想。」


對自身的檢視方面,有否有親近善友、隨師教誨,目前的狀態是精進還是懈怠、放逸,瞋心有沒有減少,憐愍心是否有增長。

與人相處之時,是不是總捉住別人的過錯不放;見到其他人錯誤的行為是否還能堅持自己的立場而不後悔;見到他人取得成就時是不是羨慕嫉妒恨;自己有些微收穫時是不是就我慢貢高?是否能夠平等對待所有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的起心動念保持覺察、覺知,在煩惱生起時嘗試以佛所教導的方法來思維、轉化。

   三、如何才能不退轉


從初發心菩薩到達成佛需經五十二個階位(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等覺位、妙覺位),可分為四種不退:信不退、位不退、證不退、行不退,是指在信上不再生起邪見,在位上不再退轉回二乘,在證上不再退失所證之法,在行上能行各種有為與無為諸法。已經不退轉的菩薩能夠徹悟一切法皆空無所有,但也不會生起捨棄任何眾生的心,這是從果的角度來解釋,那麼,什麼是不退轉的因呢?

【論】「若菩薩一法好修好念,是名阿鞞跋致菩薩。何等一法?常一心集諸善法。如說「諸佛一心集諸善法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菩薩得一法,是阿鞞跋致相。何等一法?正直精進。」


如果能夠常常為一切眾生而修集善法,能夠保持正直精進,這樣的菩薩就趨向於不退轉。修學之道艱辛又遙遠,在心生退意時,如何讓內心生起力量呢?

【論】「複次,得三法:一者、若一心作願欲成佛道,如金剛不可動不可破;二者、於一切眾生,悲心徹入骨髓;三者、得般舟三昧,能見現在諸佛。是時名阿鞞跋致。」


也即是「願力」和「悲心」是菩薩道前進的主要動力。

願力是為實現願望所能為之付出的力量,願力的強弱決定著行為的力度。如玄奘大師西行求法經大沙漠,迷失方向,打翻裝水的皮囊,回頭走一段路之後想起曾經發的願:「若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於是再發願「寧可就西而死,豈歸東而生」在絕境之下,四夜五日滴水未沾,終於憑著信念走出沙漠。

見到他人有苦,想去救助他就叫做悲。菩薩但從大悲生,如果缺少悲心,就容易退墮二乘。聲聞乘也修慈悲,但聲聞乘只是隨緣而為;菩薩的悲心,是把救助他人視為己任的一種擔當精神。具備這樣的精神,難施能施,難忍能忍,難作能作。

四、 菩薩道的修學內容


菩薩從初發心,發四弘誓願,修大悲心,求一切功德,供養一切三世諸佛,求諸法實相。但由於福德、智慧還未具足,沒有神通力,還不能引導眾生,為了具足福德、智慧,必須修行六度。「度」梵語是「波羅蜜多」,字義是「到彼岸」,即是從煩惱的此岸度到覺悟的彼岸。六度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種到彼岸的修持方法。

布施、持戒、忍辱是為福德之門。通過布施、持戒、忍辱這三種方法,能夠破除慳貪等煩惱,消除罪垢,得到安穩和快樂。

精進、禪定、般若為智慧門。布施、持戒、忍辱是福德的因緣,雖然有布施、持戒、忍辱的力量,還要精進修持,得到禪定,以求真實智慧和無量諸佛的佛法。

福德和智慧分為世間和出世間二種,如果僅以修人天福報的用心,把一切功德回向人天福報,所得的是世間的福德、智慧;如果能夠觀察生死的過患,深見涅槃的安樂,生起出離心,這樣所行布施、持戒等所得是出世間的福德、智慧。

 

世間最大的福報就是能夠聽聞、學習佛法。感恩累世因緣,能夠參加《大智度論》的共修。

 

 

 

參考資料:

《正信的佛教》聖嚴法師

《優婆塞戒經學習筆記》幽蘭居士

《金剛經講記》印順法師

名相解釋:來自百度



 

 

 

 

相關焦點

  • 真正是菩提薩埵,不必說:嘿!你看我是菩提薩埵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非臺頌解
    「菩薩」,說起這菩薩的名是很神聖的,中國人說菩薩,這是一個簡稱,具足就叫Bodhisattva(菩提薩埵)。有的人不是菩提薩埵,他卻自認他是菩提薩埵;有的人是菩提薩埵,他卻不承認他是菩提薩埵。你看!這很奇怪的,不是菩提薩埵,他說是菩提薩埵,是菩提薩埵,他說不是菩提薩埵,你說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不是的,他又說是;是的,他又說不是。不是的就不是,是的就是,不用說。
  • 元音老人:菩提薩埵
    菩提薩埵「菩提薩埵」是梵語的音譯。菩提意譯為「覺」,薩埵意譯為「有情」,合起來就是「覺有情」。意思是,覺破世間的一切都不可得。因為我們的妄想執著,誤以為世間的一切都是實有,從而妄造苦業。我們修行,就要「覺」破這個虛妄的「有情」,恢復自己的覺體。同時,還要覺破他人的情見。
  • 《心經》微課堂·菩提薩埵
    第一遍的時候,我們先講的是「空」的一面,估計大家也聽不太懂。第二遍我們是更多地講「有」的一面,廢話就比較多了一些。其實要講多的話還可以繼續多下去,那我們還是早早地把它講完吧! 前面已經講了,最開始的時候是講得比較簡單的: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是比較簡單的講。
  • 《心經》:菩提薩埵,究竟涅槃
    菩提薩陀,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段話的白話文翻譯為:菩薩因為運用那到達彼岸的大智慧的緣故,清淨的心沒有一絲掛念,沒有掛懷和障礙就免除了恐懼害怕,便脫離了異想天開的夢幻雜念,最終覺悟得道而成正果。
  • 心經抉隱 63 菩提薩埵
    五、果德分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 【新歌上線】金剛薩埵心咒
    金剛薩埵為消業滅罪之唯一主尊,行者為懺罪解冤,修本尊法,功效最快最大,且為成就無上菩提必經階程。常持本尊真言,能破除煩惱,止諸惡念,生諸功德。金剛薩埵就是金剛持,金剛持其實並不止一位,是有很多很多的金剛持。金剛薩埵是屬於那一位金剛持呢?我們常常講到法身普賢、第六金剛持,指的就是金剛薩埵,金剛薩埵是排在第六位,也就是第六個金剛持尊者。那前面的五位是那五個金剛持呢?
  • 心經:從諸法空相到菩提薩埵,會有哪些需要突破的掛礙
    五蘊執相、六根執相、六塵執相、根塵之結(十二處、十八界),因緣執相、自然執相,四諦執相、智相、得相,這些可都是從凡夫位通往菩提薩埵的掛礙,需要我們去突破的掛礙。在心經的經文中還著重提及了,最難破除的掛礙相是:有所得相。因此經云: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 菩提薩埵,又稱「覺有情」
    在臺灣、中國等華人地區的佛教,絕大部分都是以大乘法為主,所以在佛教徒之間,彼此以「菩薩」來互相稱呼可以說是很平常的,但是到底什麼是菩薩呢?有的人會說:這很簡單啊!菩薩就是梵語「菩提薩埵」的簡稱,翻譯成中文就是「覺有情」。那麼什麼是「菩提」呢?又要覺悟什麼東西呢?這當然就不是三言兩語講得清楚的。我們在前面四季,幾個三乘菩提系列的節目當中,花了很長的時間來講解說明,才把三乘菩提作了大略的介紹。
  • 上行道手繪唐卡雙身歡喜金剛薩埵菩薩
    金剛薩埵,與普賢菩薩是同一位,是藏傳佛教密乘百部本尊之共主。金剛薩埵這是一個譯音,薩埵,指的是有情有義的勇猛之士。在佛教裡金剛薩埵的地位崇高,也是很受大家歡迎的一位佛菩薩。『金剛薩埵』一語,象徵『堅固不壞之菩提心』與『煩惱即菩提之妙理』。
  • 詳解金剛薩埵3.0版
    前述:金剛薩埵菩薩,是我們漫話佛學平臺自成立之初,用漫畫形式介紹的第一位菩薩,從第一版形象到現在已經改版了三次,每一次重新畫,都會發現之前的缺點,也正因為如此,才使我有了不斷完善的動力剛剛在五明佛學院結束的金剛薩埵法會中扮演主要角色的金剛薩埵
  • 金剛薩埵
    金剛薩埵,音譯哇指拉薩特哇摩哈薩特哇,譯名執金剛,持金剛,金剛手,金剛手秘密主,金剛薩埵,金剛手菩薩摩訶薩,金剛手薩埵摩訶薩埵等。薩埵者有情之義,勇猛之義,總言勇猛之大士。金剛薩埵一語,象徵『堅固不壞之菩提心』與『煩惱即菩提之妙理』。
  • 法海寶藏五28-三士道/菩薩(菩提薩埵/十波羅蜜多(布施波羅蜜多))
    第十章  菩薩第一節  菩提薩埵    前面已經講過,「菩提」就是證、斷的意思。證就是證悟空性,最圓滿的證就是證悟了佛的智慧,得到了一切了知。斷,暫時的斷是斷煩惱,最徹底地斷是斷煩惱障和所知障,得到佛的無住涅槃。    「薩埵」是勇敢的意思。
  • 佛教:愛染明王,乃大日如來與金剛薩埵的金剛化身,救度六道眾生
    今天便為大家介紹佛教諸多明王之中的愛染明王:02愛染明王愛染明王是佛教密宗的明王之一,愛染明王是大日如來入金剛薩埵三摩地而所生出,是「大日如來」與「金剛薩埵」的金剛化身。意為「一切眾生本有障」、「無始無覺中來」、「本有俱生障」、「自我所生障」,佛經有云:「此障者於此大會忽然現身,作金剛薩埵形,放光照耀與會大眾!」
  • 懺悔罪障的法門,金剛薩埵心咒
    這是我們大家都有希望做的簡單有效的一種法門,密宗來說,念金剛薩埵修法就是最殊勝,最典型的禪定懺悔方法。所有清淨罪業的修法,都必須具備對治力,也就是後悔力,意思是自己因為沒有學佛法之前,對因果規律認識不清楚,現在知道自己做錯了,並且虔誠懺悔,後悔自己以前犯的錯誤。所以,發誓從今以後改過自新,絕不犯同樣的錯誤。
  • 金剛薩埵心咒,3種儀軌
    《金剛薩埵如意寶珠》觀修方法及傳承    儀軌一:《金剛薩埵修法如意寶珠 》依具德金剛薩埵淨除罪障成就二利之如意寶珠修法竅決、嘛努巴拉雅、班匝薩埵底諾巴底叉知桌美巴哇、蘇埵卡約美巴哇、蘇波卡約美巴哇、阿努RA埵美巴哇、薩哇斯德瑪美扎雅匝、薩哇嘎嘛色匝美、則當協央格熱吽、哈哈哈哈吙、班嘎萬、薩哇達他嘎達、班匝嘛麥母雜、班匝巴哇、嘛哈薩瑪雅薩埵啊 【後行者】
  • 金剛薩埵的觀想方法
    此時金剛薩埵慈而笑曰:「善男子,你的一切罪障墮過,皆已清淨。」如是賜予許可清淨而化光融入自身,此時自身也變為金剛薩埵。己身觀想金剛薩埵時要有三個要義,即:明、淨、穩,明者:己身觀想金剛薩埵父母形色服飾等清清楚楚為明;淨者:己身觀想金剛薩埵不是把非清淨的物質觀想清淨,而是諸法的本性本來就是清淨的,其有很多理論證據;穩者:己身及金剛薩埵究竟是無二無別,對此應有堅定不移的信念,此為穩者。
  • 【儀軌】金剛薩埵心咒,3種儀軌
    》觀修方法及傳承    儀軌一:《金剛薩埵修法如意寶珠 》依具德金剛薩埵淨除罪障成就二利之如意寶珠修法竅決    皈依:(三遍) 、嘛努巴拉雅、班匝薩埵底諾巴底叉知桌美巴哇、蘇埵卡約美巴哇、蘇波卡約美巴哇、阿努RA埵美巴哇、薩哇斯德瑪美扎雅匝、薩哇嘎嘛色匝美、則當協央格熱吽、哈哈哈哈吙、班嘎萬、薩哇達他嘎達、班匝嘛麥母雜、班匝巴哇、嘛哈薩瑪雅薩埵啊 【後行者】
  • 念金剛薩埵和白瑪鄧燈祖師,奇蹟這麼出現了
    話題聊到這裡,家住瀋陽鐵西區,法號慈誠措的劉師兄激動起來,「我身邊有個子宮癌晚期的患者,憑藉對金剛薩埵和白瑪鄧燈祖師的信心,在短短的兩個月期間創造出了醫學史上的奇蹟。大家想聽聽這個發生在我身邊的真人真事嗎?」
  • 金剛薩埵心咒每日共修
    甚至有的福報雖大,但因破戒、業障深重,因此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懺除業障,懺除業障最有針對性、最有效、最殊勝的方法即是祈禱金剛薩埵佛,這是金剛薩埵特殊的發願力的緣故。有些弟子,接受了灌頂,卻與金剛師兄弟發生嚴重矛盾,或者誹謗金剛上師,這就失壞了三昧耶戒。因此,在接受灌頂或聽聞密法之前與之後,必須了解相關要守持的誓言。密宗三昧耶誓言,若詳細分類,不下十萬種。
  • 金剛薩埵心咒,3種儀軌教你立即化解!!
    儀軌一:《金剛薩埵修法如意寶珠 》依具德金剛薩埵淨除罪障成就二利之如意寶珠修法竅決    皈依:(三遍) 南無 、蘇埵卡約美巴哇、蘇波卡約美巴哇、阿努RA埵美巴哇、薩哇斯德瑪美扎雅匝、薩哇嘎嘛色匝美、則當協央格熱吽、哈哈哈哈吙、班嘎萬、薩哇達他嘎達、班匝嘛麥母雜、班匝巴哇、嘛哈薩瑪雅薩埵啊 【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