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菩薩?在臺灣、中國等華人地區的佛教,絕大部分都是以大乘法為主,所以在佛教徒之間,彼此以「菩薩」來互相稱呼可以說是很平常的,但是到底什麼是菩薩呢?有的人會說:這很簡單啊!菩薩就是梵語「菩提薩埵」的簡稱,翻譯成中文就是「覺有情」。那麼什麼是「菩提」呢?又要覺悟什麼東西呢?這當然就不是三言兩語講得清楚的。我們在前面四季,幾個三乘菩提系列的節目當中,花了很長的時間來講解說明,才把三乘菩提作了大略的介紹。如果還沒有看過但有興趣的菩薩,也可以連上「佛教正覺同修會」的網站,點選「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第一季到第四季的節目觀看,就會有比較清楚的概念了。
現在我們再來簡單的說一下,什麼是「菩提」。嚴格來說,應該是能夠讓人成就佛道的法,才能夠稱為佛法;所以本來應該就只有唯一佛乘,也就是成佛之道;而所證的菩提,應該也就只有佛菩提這一種。也就是說,佛法本來沒有分為三乘道,只是因為成佛之道十分的廣大,又要經過無量長劫久遠的修學才能夠究竟圓滿;所以佛陀為了心量不夠廣大的眾生,才方便施設二乘菩提解脫道,讓眾生能夠很快地契入、證果,因此而能對甚深微妙的佛法產生初步的信心,願意繼續安住在佛道上勤苦修學。所以說,佛法的三乘道都是從唯一佛乘裡面方便施設而來的,好讓眾生對佛法、對自己生起信心,因此,唯一佛乘才是究竟的成佛之道。佛菩提道成就的是佛菩提智,又稱為大菩提;而二乘小法所成就的解脫道的覺悟,就只能稱為二乘菩提。
佛陀曾在《妙法蓮華經》當中,以羊車、鹿車、白牛大車作為譬喻,來說明三乘佛法的差別。世尊說:有些眾生具有出世間的智慧,跟隨佛陀聽聞解脫道法之後,能夠真實信受;他厭膩了生死輪轉的痛苦,急於想要解脫、出離三界,進入寂滅、清涼、清淨、真實的涅槃之中;像這樣的人就叫作「聲聞乘」,就像是小小的「羊車」,只能載他自己一個人出離三界火宅。另外有一些眾生,信受佛陀的教誨之後,很努力地精進;但是他想要求得自然慧,想要在無佛之世自己開悟因緣法,而成為「闢支佛」,這樣的人就屬於「緣覺乘」。闢支佛的智慧比聲聞高一些,在他入涅槃以前,也會隨緣以神通度化一些人,所以就以「鹿車」來作譬喻。另外還有一些眾生,聽佛陀說法之後能夠發起大心,願意長久地精勤修學。除了聲聞乘的一切智,緣覺闢支佛乘的自然智之外,他還想要求取佛陀的佛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十力、四無所畏……並且因為愍念無量的眾生,所以想要利益人天,度脫一切的有情,像這樣求取無上菩提的眾生,就稱為求取大乘佛法的菩薩。也就是說,菩薩除了為自己求得解脫之外,還想要求得無上的佛菩提智,並且利益無量的有情眾生,這就像是「大白牛車」一般,有大能力,能夠乘載許多的眾生共同出離三界火宅。
其實梵文中的「薩埵」,除了有情眾生的意思之外,另外還有勇健、勇猛的意思。所以我們可以說,所謂的「菩薩」,就是能夠不畏懼在三大無量數劫當中,於三界之中難行能行,為了悲愍無量的有情眾生都能夠共同出離三界火宅,而志願堅定、勇猛地追求無上正等正覺;像這樣具有菩薩種性,勇於發大菩提心,樂於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大無量數劫的久遠修行來自度度他,共同求得究竟圓滿無上佛果的有情,我們就可以稱他為菩薩。
所以,當我們自稱為菩薩的時候,可得要先檢查看看:我們是不是真的願意為了度化無量的眾生,共同求取無上正等正覺,而願意努力在生生世世當中修學菩薩道呢?
——菩薩正行 第 001 集 菩薩正行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