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廂思域火爆全網,為什麼兩廂思域會如此受追捧呢?除了是因為「大哥」思域Type R給它賦予最速前驅車的名號,還因為在本田思域的歷史中,一開始就是先有兩廂車型,而且兩廂思域憑藉著超強的性能,在賽場上出盡風頭!本田思域可是流淌著本田純正的F1血統,自然在賽車場也有不錯的成績。下面就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思域的賽車歷史吧!
本田思域的起源
1972年,本田推出第一代思域,這輛車採用更經濟的後備廂開門設計(不與後窗連接),這符合它最初的定位,就是經濟輕便。動力則只有一臺1.2L直列四缸SOHC(單頂置凸輪軸)代號EBⅠ的自然吸氣水冷發動機,最大功率44kW(60Ps)/5000rpm,最大扭矩93Nm/3000rpm,搭配4速手動變速器。而一個半月後,思域又增加了一款更高級別的GL版本,增加了hatch版。
第二年,本田憑藉著代號ED的1.5L發動機,這臺裝備了當時本田獨創的CVCC技術(Compound Vortex Controlled Combustion,意即複合渦流調整燃燒技術),依靠這一技術使得這臺發動機更經濟省油,同時排放性能大幅提高,滿足美國當時堪稱過分苛刻的《馬斯基法案》的要求,足以進軍美國市場。
1974年,本田推出了思域運動版1200RS,1.2L的發動機最大爆發出76馬力,匹配5速手動變速箱,0-100加速僅為11.9秒,極速157km/h,從這時思域就奠定了運動的基因。
一代思域一直延續到1979年,在此期間思域推出了多款改良車型,包括四門轎車、旅行車思域Van,還推出了高性能版的1200RS車型,在當年本田憑藉這一車型攬獲了日本本土大部分汽車賽事的冠軍,為本田的品牌形象提升很大。
1979年,本田推出了第二代思域,新一代思域提出了更省油、更人性化、更高的操控性和更高的品質的設計要求。
1979年7月18日,第二代思域正式開始發售。新思域上市之初便提供了11個車種、18種配置版本的豐富產品線。而動力分為1.3L和1.5L兩種排量發動機,並且都分為三門hatchback和五門hatchback兩種車身樣式。1.3L直列四缸CVCC SOHC自然吸氣EJ發動機擁有51kW(68Ps)/5500rpm的最大功率和98Nm/3500rpm的最大扭矩;1.5L直列四缸CVCC SOHC自然吸氣EM發動機,則具備60kW(80ps)/5500rpm的最大功率和121Nm/3500rpm的最大扭矩。而變速器則可以選擇4MT、5MT和「HONDAMATIC」AMT三種。
在1980年時,第二代思域還追加了三廂版5門車型。該車搭載了1.5L排量發動機,最大功率80馬力,最大扭矩121牛·米。分別搭配過4速、5速手動變速箱,以及3速半自動變速箱。百公裡加速11.9秒,極速可達161km/h。
思域Si誕生 賽場初露鋒芒
第二代思域的成功和出色的運動性能,第三代思域就有了更大的進步,並且推出了真正的運動版車型——思域Si。
1983年9月22日,第三代思域問世。這代思域逐漸開始更加關注車內空間表現,兩廂三門版車型的軸距到了2380mm,相比上代五門版還多了60mm。動力部分1.3L排量的日版車型最大功率為80馬力,歐版車型最大功率則是71馬力。而1.5L排量最大功率分別是100馬力和86馬力。
大家都知道最強的思域是Type R系列,但其實Si要比TYPE-R更早出現了13年。Si車型一般只是在普通版車型上升級了動力、變速箱、懸掛等基礎運動部件。而TYPE-R則是將發動機、變速箱、車身、懸架等車輛主要部件全部專屬定製,從另一個角度看TYPE-R車型更向著賽車化發展的方向。
1984年,第一款思域Si問世。主要車型是以三門版車型為主,後期也推出了三廂五門版本。首款思域Si搭載了由本田F1賽車上改進的1.6L排量DOHC每缸4氣門ZC系列直列四缸發動機,最大功率135馬力,最大扭矩152牛·米,搭配5速手動變速箱,百公裡加速8.1秒,極速197km/h。
思域Si開始在賽場中顯露鋒芒。1985年的JTC(Japan Touringcar Championship)也就是JTCC的前身,在賽季中段的第三戰由Heroes Racing車隊運營的本田廠隊思域Si賽車,正式登場。主要的參賽車輛有豐田Corolla Levin(AE86)、日產Skyline(R30)、日產Silvia(S12),以及來自海外汽車製造商的寶馬M636CSi、大眾Scirocco等。但可惜的是,思域的第一戰卻是以退賽告終。
1985年JTC的第四戰,來到本田自家賽道鈴鹿。賽車手中嶋悟和中子修二人搭檔駕駛的思域Si領先第二名將近1分鐘完賽,而且不僅僅是超越了同組的對手,更是壓倒了所有細分組別的對手,可謂完勝。
1986賽季,思域Si賽車,與豐田Corolla(AE82)賽車陷入苦鬥,全年並未取得分站賽綜合優勝。
到了1987年,JTC的第三個賽季,本田對思域Si賽車進行了繼續改良,尤其是搭載的ZC型1.6L DOHC引擎被施以輕量化和高轉速化改良,最大馬力提高至180匹,這可是輪上馬力。在33年前,一臺1.6的自然吸氣發動機就能爆發出180匹的輪上馬力,放在如今也是秒天秒地的存在。同時,之前相較於豐田4A-GE型引擎的賽車版較弱的可靠性方面,也做出了充分改良,壓倒了對手。車手組合也變成了中子修、岡田秀樹,這年的賽車車號被改為16號,正式的名稱變更為「MOTUL 無限 CIVIC」。接下來思域Si創下了七連勝,打得豐田Corolla再無還手之力。
1987年,代號為EF的第四代思域正式上市,分有三門兩廂車、五門三廂車和旅行版以及大名鼎鼎的SiR版車型。
這一代Si版本車型,先期搭載了1.6L排量ZC系列發動機,變速箱有4速自動和5速手動兩個選擇。最大功率130馬力,最大扭矩144牛·米。百公裡加速8秒,極速可達207km/h。後來在1991年款的Si車型中,本田才給更換了1.6L排量ZC系列DOHC發動機。
在第四代思域中,各種含金量很高的技術開始逐漸出現在部分車型上,例如:前後雙叉臂獨立懸掛。而這代車系裡最著名的車型當選是在1989年推出的更高性能SiR版車型。這款SiR高性能思域搭載了著名的B16A發動機,也就是「黑頭機」,這是大阪JDM最喜歡的天賦機器。這款發動機可在7600轉時爆發最大功率160馬力,7000轉時爆發最大扭矩152牛·米。搭配5速手動變速箱,百公裡加速僅為7.4秒,極速222km/h。
1991年,第五代思域誕生,也就是我們大家很熟悉的代號為EG的兩廂車型。第五代本田思域的SiR II(EG6)這款小鋼炮在上世紀90年代初紅遍了全球。這款車性能車還是搭載了與上代SiR一樣的代號B16A高性能發動機,不過在這代的B16A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70馬力,最大扭矩157牛·米;相比上代有所提高。
動漫《頭文字D》中的角色庄司慎吾與拓海展開了一場「死亡膠布賽」,在這場比賽中,前驅的EG6佔盡了優勢,讓拓海陷入了苦戰。
在JTC賽場上的最後一年,1993賽季,,第五代思域繼續創下佳績,憑藉第五代思域在同時代堪稱優越的空氣動力學特性以及輪上馬力輸出高達230ps以上的賽車版B16A型發動機,對對手繼續進行壓制。換而言之,1987年以來,本田奪取了Div.3組別的所有年份的製造商冠軍。
思域Type R誕生
1995年9月4日,第六代思域發布,這一代思域代號為EK,在我們國內能看到直至今日仍然還有馳騁在國內道路上的EK3(五門版),大家給它起了個外號「大眼雞」。而這代思域車型中,還誕生了一款重量級車型——第一代思域TYPE-R。
第一代思域TYPE-R版車型是從第六代思域開始推出的。代號EK9的思域TYPE-R為兩廂三門版車型,車身尺寸4180×1695×1360mm,軸距2620mm,整備質量1070kg,195/55 R15的車輪尺寸。搭載了本田B16B 1.6L排量DOHC並帶有VTEC技術的高性能自然吸氣發動機,在8200轉時可爆發最大功率185馬力,7500轉時最大扭矩可達160牛·米,升功率輕鬆過百。
第一代思域TYPE-R在1998年還推出了更純粹的賽車版,這款特殊的車型配有鋼製輪圈,沒有轉向助力、空調系統、電動車窗以及收音機。在N1耐久賽(超級耐久賽)為代表的各類賽事,EK9成為各個車隊的一時之選。1998年,EK9更是在北海道的十勝賽道創下奇蹟,她作為低組別賽車,在此年的N1十勝24小時耐久賽中,成功終結了最高組別的日產SKYLINE GT-R在N1的51連勝紀錄,奪取了組別冠軍、和綜合優勝,令人震驚的戰績。
2000年,第7代思域誕生,這一代思域相比前輩就沒那麼風光了,雖然保留了前代的很多設計,但是因為它拋棄了原有的前雙叉臂懸架,從而使用了麥弗遜式懸架代替,這一做法雖然節省了不少的空間,但是同時卻又丟失了優秀的駕駛操控性。
這一代的Type R車型依舊得以保留,Si和Type R兩款車型都在歐洲生產。為了迎合市場排放標準的要求和技術上的升級,本田把以前具有VTEC技術的發動機升級為i-VTEC,使用K20系列發動機。
2005年9月22日,第八代思域發布。考慮到前代車型在日本市場銷售不振的問題,此代車型改為了三廂SEDAN車身樣式。也正是此代車型,思域車系開始在國內投產。後來東風本田推出的思銘,更受改裝車玩家的喜愛,因為其採用的是日版車型的設計,可以輕鬆將外觀改裝成思域Type R,也是大家所說的FD2。
2007年3月28日,第八代思域追加代號為FD2的TYPE-R車型,使用最大輸出高達225ps的K20A型引擎。同時空氣動力學性能強化至本田量產車型中僅次於NSX的最高水準。在以對賽車的綜合性能要求高著稱的鈴鹿賽道,圈速堪比早期型的初代NSX。
絕版的九代思域Si
2011年,九代思域發布,這一代算是八代思域的一個小改款,很多地方依舊看得出八代思域的影子。但最令人可惜的是,東風本田曾引入這一代的思域Si,計劃投產2000臺,但卻因為宣傳不到位,而且國內當時對Si車型的認知還很低,而且價格較高,導致最後只生產了不到400臺。而如今九代思域Si的二手車價格高居不下,成為又一款保值神車。
到如今第十代思域已經上市四年的時間,東風本田將兩廂思域帶到中國,原汁原味的運動版包圍,並給車迷們保留手動擋,依舊是出色的運動性。思域骨子裡天生的賽車基因,也難怪能成為本田車迷心中的神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