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當談及一個孩子應有的道德品質,樂於助人一定是必須的。但是隨著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的不時出現,許多人早已不敢再隨便樂於助人,只有青春昂揚的青少年願意時刻伸出援助之手。但是一些孩子似乎也沒能逃出幫助他人後被冤枉的「魔咒」,不得不令人替孩子抱不平。
0112歲小學生好心扶起摔倒女子反被冤枉,孩子以後還敢做好事嗎?
就在六一兒童節這天,原本應該歡度屬於自己的節日的12歲女孩小李(化名)卻遭遇了一件令她倍感委屈的事情。
事發當天下午,在河北石家莊某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一名騎車的女子不慎摔傷,小學生小李上前扶起了摔倒的女子並將其送到醫院。
小李的媽媽趕到醫院後墊付了3000元醫藥費,但是媽媽卻以為摔倒的女子是被小李撞倒的。在小李的不斷解釋下,媽媽非但不相信,還打了小李,可憐的小李隨後幾天就連在夢話裡也在為自己辯白。
最後,小李決定報警求助,交警在查看了事發當時的監控後才知道,由於天氣原因,騎車的女子在慌亂中自己摔倒了,小李完全是做好事。
小學生好心扶「摔倒女子」反被冤枉,幸好監控還原真相,網友們紛紛表示心疼孩子,還有不少人擔憂道,這樣下去孩子以後還敢做好事嗎?
02為什麼這位媽媽在一開始時不相信孩子的話呢?
①用成年人的想法去揣摩孩子
在許多成年人的眼中,做好人好事的人越來越少,所以主動幫助他人成為了「做賊心虛」。
這位媽媽想必也是抱著「如果不是孩子撞了人為什麼要主動扶對方起來並送到醫院」的想法去揣摩孩子,所以才冤枉了孩子。
②不了解孩子
這位媽媽之所以一開始時懷疑孩子所說的話的真實性,是因為她對自己的孩子不夠了解。
其實孩子在學校裡受到的素質教育不會少,老師肯定也有教導過孩子要助人為樂,所以孩子看到他人有需要時主動伸出援手是再正常不過的。
孩子做了好人好事卻遭到最親近的人質疑,這對孩子的心靈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但是孩子樂於助人確實是值得肯定和鼓勵的,父母要注重自身和孩子的道德修養。
03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道德品質呢?
①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日常行為規範的榜樣,要想孩子成為一個品行優秀的人,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素質,儘可能做到文明有禮、熱心助人,這樣孩子才能在長期的薰陶下成為一個品質高尚的人。
②多鼓勵孩子
孩子雖然在平時聽過許多關於優良素質的教誨,但是許多孩子在真正踐行上卻忍不住會心生膽怯。
父母要多多鼓勵孩子,平時與孩子一起外出時見到孩子力所能及的好人好事可以鼓勵孩子去實踐,讓孩子逐漸進步。
③給孩子灌輸觀念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們也會逐漸看到許多社會上的不良現象,例如做了好事卻被冤枉,這會讓孩子對於一直以來接受的道德教育產生疑慮。
父母要多給孩子灌輸剛正不阿的觀念,讓孩子知道社會上的好人永遠都多於那些惡意抹黑的人,孩子才能敢於成為一個發揮優良品質的人。
04和你說句心裡話
大多數孩子的天性都是溫暖而純良的,不管社會的風氣如何,父母都應該是最支持、最相信孩子的人。父母的支持和信任會讓孩子更有勇氣去成為一個好人。
今日話題:不小心冤枉了孩子怎麼辦呢?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