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根藝的意境美

2020-12-18 愛木盆景

作者:周乾寅

期待您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記得關注@愛木盆景,更多盆景圖文視頻分享給你。

歡迎轉發,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根藝是觀賞藝術,有深長的韻味,才會被人們接受。這就要求我們創作出具有含蓄和文化底蘊的意境美的作品,以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

在根藝創作中,意境是「因形造勢,因勢立意,心與物化,心物相通」的產物。它包括了「境界」和「情調」兩個方面的內容。境界,是作者對客觀事物的模仿和再造。王國維說:「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於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合於自然」是對 客觀事物的模仿,是事物的共性化特徵。「鄰於理想」是對客觀事物的再造,是通過藝術改造提煉出來的客觀事物的精華,是事物的個性化特徵。通過這種共性與個性的統一所表現出來的情況和所達到的程度,就是「境界」「情調」是作者通過客觀事物的模仿和再造所表現出來的生活意。趣、感情基調、主題思想等,是作者的生活感悟和精神寄托在作品中的具體體現。

畫論家重說:「神無可繪,真境逼而神境生。」「真境逼」是對客觀事物的寫照,是「合於自然,鄰於理想」的「境界」。「神境生」是對客觀生活的感悟,是耐人玩味,使人受到感染、得到啟迪,為之興奮的「情調」。這就是說,你所描繪、刻畫、表現的境界「合於自然,鄰於理想」就必然達到境「生神境境生真」的境境」界。也反就之,「「神逼了.冊「真境」也就「逼」了。所以,意境的「境界」和「情調」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統一體。「真境」是「神境」的表現形式,「神境」是「真境」的存在方式,兩者互為表裡,完美地統一在一起,意境就產生了。【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

只有具備了深邃意境的作品,才有藝術的生命力。而意境要由作品表現出來,由賞者品味出來。它既要深刻含蓄,又要讓人能夠理解,像詩歌一樣雅俗共賞、婦孺皆知。要達到這一點,並不是一件易事,沒有厚實的生活積累,沒有一定的文化底蘊,沒有深厚的藝術功底,是不行的。所以,意境是創作者生活感悟,文化積澱,藝術修養的結晶。

意境是創作者對生活歷程的概括反映,對美好未來的展望描述,對情感世界的抒寫揭露,是理解生活自然,感悟生長情趣,體驗生命歷程的精神產物。可以說,沒有生活這塊沃土,就不會產生意境;即使產生了,也是虛無縹緲的,無法讓人理解。因為它沒有打開意境的鑰匙-生活基礎。所以,根藝創作者應該全方位地走進生活,用心靈的真誠去感悟生命,去體驗生活,站在一定的生活高度去表現生命形式,生活情趣,才能創作出人們喜聞樂見的、具有藝術生命的作品來。

擴展閱讀:

蘇鐵盆景的製作

微型盆景的選材與製作

品味文人樹

認可愛木盆景最好的方式——轉發,

頂愛木盆景最好的方式——關注,

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

相關焦點

  • 根藝畫大師徐銘均:妙筆繪河山,寄情大中華
    一直以來,根藝藝術被譽為是「藏魂於天然、納魂於神工」,也就是一門綜合藝術,它需要文學、美術、雕塑等方面的造詣,同時還要有辨材識物的天賦,近年來,我國湧現出很多傑出的根藝藝術大家,根藝字畫創始人、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畫家、廣西民族文藝家協會會員「徐銘均」正是其中之一。
  • 許紹林連選連任撫松縣長白山奇石根藝協會會長
    ,聽取了撫松縣長白山奇石根藝協會第一屆理事會工作報告。許紹林代表撫松縣長白山奇石根藝協會第一屆理事會做工作報告奇石根藝協會團結帶領全縣廣大奇石根藝工作者與愛好者,堅持「二為」方向,貫徹「雙百」方針,通過組班子、強隊伍、辦展覽、立制度、借網絡,提升了長白山奇石根藝的藝術感染力與影響力
  • 營員參訪世界最大根雕基地 對話頂級根藝大師
    「我14歲開始學木根雕時,只想著混口飯吃,沒想到如今上街根雕不但成為業內品牌,產品遠銷國內外,自己也成了根藝美術大師!」談起這些,話不多的吳傑顯得很自豪。他表示如今他的根雕作品不僅銷售到東南亞等地,國內客戶也越來越多。「說明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審美也提高了!」吳傑說。  由於黃榕國出差,他的愛人向營員們介紹了黃榕國從事根藝美術工作30多年的情況。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做根藝 開民宿 建展館 林業職工綠色轉型演繹別樣精彩
    他每天在施工現場、老樹根根藝工作室、華羅庚林業情懷紀念館之間穿梭忙碌,總有著忙不完的事,更有著使不完的勁兒。隆冬時節,記者在塔源林場見到他時,他正在找人設計紀念館的圖紙。說起這些年的創業經歷,這個憨厚樸實的林區漢子有著一肚子的話要說。
  • "柏業薈萃"第七屆《雲崖杯》根藝博覽會開幕在即
    最後在百藝城大門入口左側有根雕師現場加工展示活動,我們邀請了浙江、福建、甘肅、湖南、廣西和廣東的10餘位著名根雕師現場進行根藝創作,讓各地的觀眾直觀的了解崖柏根雕作品的誕生過程。本屆《雲崖杯》我們也會一如既往的秉持原則,評選出金、銀、銅三類大獎,為崖柏根藝設立一個優秀的標準。
  • 王維意境很美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字,美到了心坎裡!
    意境是構成詩歌藝術美的重要因素,也是美學的靈魂所在。所謂意境,即詩人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過生動的畫面表現出來,以求達到「內情」與「外物」相統一的境界。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就是通過描繪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從而營造出一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境界。
  • 崖柏根雕,崖柏根雕用什麼工具,嘉匠根藝崖柏根雕彌勒
    大家好,我是嘉匠根藝,崖柏根雕知識系列傳播者,與您分享崖柏根雕知識我們可以經常能夠見到一個美觀的崖柏根雕,殊不知其製作技術工藝的複雜,需要通過多種方式製作教學工具。絲絲紋理不同質感可以很好,整體進行光滑表面觸感已漸現,較上道作業工序內容更加的打磨學生自如,省力舒暢,清洗後似有「晶瑩剔透」的美感,黑線的暈化效果研究愈加的迷人—有筋做道,邊滲其韻,美。
  • 鄧以蟄《書法之欣賞》:行草實為意境美之書體
    柯林伍德認為純粹的自我表現是不需要技巧的, 鄧先生也曾談過「不可成專家, 專家則於技巧, 漸去意境遠矣」 (《畫理探微》) , 但從中國傳統的意境理論來說, 尤其是對於書法這種純形式藝術, 他看出了相識技巧的重要, 所以, 在這篇文章中, 他提出了「意境亦必託形式以顯。
  • 根痴李坤望:遠觀書法近賞根,橫豎撇捺意境深
    經過30年的研究與摸索 如今李坤望已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中國根藝美術大師、貴州省工藝美術大師 墨跡根書作品《念奴嬌·赤壁懷古》(第2代)榮獲中國第九屆根石藝術博覽會「」劉開渠根藝獎「金獎
  • 最有意境的男孩名字,美得如詩如畫!
    很多父母在起名的時候,不僅會考慮到名字的寓意,也會講究名字的意境,以下是最有意境的男孩名,每一個都美得如詩如畫一般,讓人為文字之美而折服。詩詞中有意境的男孩名字賞析黎羽——出自: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徵》「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
  • 中國繪畫的意境之美,原來是這樣提現的!
    中國傳統繪畫歷來都講究意境美,這包含了畫家對客觀物象的看法和主觀思想。張彥遠提出「古畫畫意不畫形。」反映了畫家作畫不受客觀事物的局限,講究物的傳神。蘇軾吟道:「論畫以形式,建與兒童鄰。」張彥遠提出「以形似之,外求其畫,此難可與俗人道也。」齊白石認為「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 10首絕美唐詩,意境美,語言美,詞句美
    唐詩美在哪?美在李白筆下的思念: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美在王維筆下的秋天: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美在常建筆下的寺景: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唐詩之美,也許幾天幾夜都說不完。《秋夜寄邱員外》唐·韋應物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 品讀徐志摩的詩歌,體會詩歌中所帶來的個性美、意向美和意境美
    情深和對生活的感受2、意象美詩歌包括兩個要素,一是美的情思,二是美的意象,前者需要獨特,後者要求鮮明。《沙揚娜拉一首》3、詩歌的意境美作者通常會為讀者創建一個藝術化的境界,在這個想像空間,讀者能將客觀生活的物景和主觀感情想融合
  • 中國傳統顏色的意境之美
    漢字的美,就是要你聽到、看到、念出來,都自成意境,讓你不斷回想回味。天水碧這個顏色,則是南唐後主李煜起的名字。南唐當時碧綠色非常流行,宮內的人覺得外面市面上的顏色總是不好看,就準備自己染,自己做。有一個嬪妃染的絲帛,還沒染完,不小心在外邊晾著過了一夜。
  • 10個經典純熟技藝,園林設計師將意境美與細部原則合而為一
    然而,想要問鼎武林,成為絕世高手,園林設計師還需要將意境美與細部原則合而為一。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設計圖片通過觀察以上庭院,我們可以發現,設計師運用中式花窗的概念,打造出了一個理想的、開放的公共空間環境,成功吸引了遊客的駐留,富含玄妙意境之美。
  • 殘荷之美動人心,只需6招,巧拍冬日殘荷意境
    好了,回歸正題,相比較夏日的荷花,冬日殘荷沒有奪人之姿,卻有鬼魅之態,殘荷的美,讓人心生敬意。那麼,到底如何拍出殘荷的意境美?1、取與舍荷花塘,往往「接天荷葉無窮碧」,取景時,敢於大膽取捨,處理好簡與繁、藏與露的關係。
  • 分享:關於月亮的那些古風小眾歌曲,意境很美
    還有幾天就中秋了,為了應景,高芽兒在這裡給大家推薦幾首很有意境的與月亮有關的古風歌曲。1、《廣寒》演唱:琉輝 作詞:EDIQ 作曲:丟子《廣寒》是原創音樂團隊墨明棋妙的作品,這首歌曲的詞很美,這首歌曲在副歌的部分加入了民歌的元素,很有意境,很有代入感。
  • 書法的「意境」到底是個啥?
    二是在技法表現的基礎上,往往會把目光和思考聯想集中到意境之上,也就是說,這幅作品給人們會帶來哪些啟迪。從上述角度來講,書法的技法是基礎,意境才是最終之美。那麼,就意境美來說,是如何實現的,其實現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