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顏色的意境之美

2021-01-08 閱讀書齋

古人的風雅勁從給顏色命名就可一窺一二,絲毫不輸作詩寫文章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把98種中國傳統顏色做了一個色卡出來。這只是其中的51種。

我選幾種很特別的顏色進行詳細介紹:

百草霜

我們看到「霜」這個字,會以為顏色是偏白的。但對照上面的色卡會發現,實際上是深灰色。

因為百草霜最先指的是鍋底灰。

據《本草綱目》記載,它是刮下來熬藥喝的。鍋底的那個灰,是上百種草燒完之後形成的一層跟霜一樣輕柔的東西,所以叫百草霜。

本來會覺得有些煞風景,但是仔細一想,又如此講究。好像鍋底灰也沒那麼不可接受了。

竹月

這個顏色描述的是竹林當中,月色清冷的感覺。

從這個細緻的劃分,大致可以想見古人對於顏色的敏感。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不論是滿月的光,還是殘月的光,都沒有什麼不同;灑在屋頂的瓦上和灑在竹林之中也沒有什麼區別。

但讀到「竹月」這兩個字,你會立刻在心裡鎖定一幅畫,月色照竹林,除此之外別無其他聯想。

漢字的美,就是要你聽到、看到、念出來,都自成意境,讓你不斷回想回味。

天水碧

這個顏色,則是南唐後主李煜起的名字。

南唐當時碧綠色非常流行,宮內的人覺得外面市面上的顏色總是不好看,就準備自己染,自己做。

有一個嬪妃染的絲帛,還沒染完,不小心在外邊晾著過了一夜。

第二天卻發現,被露水打溼的絲帛,泛出了一種非常好看的碧綠色。

李煜覺得,這不能起個一般名。既然是天上的水染的,就叫天水碧。

歐陽修有句詞就寫到:「夜雨染成天水碧」。

《夜宴圖》中,居中的兩位女性,衣服顏色就是天水碧。

天青色

後來,宋代汝窯出了一種天青釉,清澈通透,似玉非玉的一種顏色, 拍賣場中屢屢拿到天價。

最早是後周周世宗柴榮,他想要這個顏色,就形容「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

也就是說,他要的不是一個簡單的青色,他要的是大雨過後,雲彩裂開的縫隙裡那個天青色。它是嫩青,不是耀眼的青或者碧或者藍。

這個要求感覺是很苛刻的,但是,也證明了古人在造色上有多大膽。

只要你形容的來,然後我在現實中看得見,那就對照著現實,比著做出來就好了。

黛色

我們看山的時候,會看到近處的山是綠色的,再遠一點開始泛藍。

如果陰天,光線暗一點,遠處的山就是一個青黑色的剪影。這就是「遠山如黛」的說法了。

所以,再往回看赤橙黃綠青藍紫這樣的顏色命名,太標準,也就沒了趣味。

它們不會讓人聯想到任何天氣、任何地點、任何畫面。

但是一提起「天水碧」,你會感覺溼氣襲來;提起竹月,你又會想到月下竹林;提到天青色,你會想到大雨初歇……

茜色

一種暗紅色,帶紫色成分的紅色。

茜色是中國傳統色彩名稱,茜草果實及根的顏色。(也指在國畫中的顏色)

毛月色

毛月亮就是天上沒有雲,但月亮卻不明亮,很朦朧

毛月亮的出現,往往預示著天氣要有一定的變化。所以民間有這樣一句諺語:「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心理學借用「毛月亮」這一自然現象來描述當人們在認識某種事物時,由於個人的心境或對象的某些特徵,對它產生了好感,就像毛月亮一樣,覺得它的形象更好、更完美。此時發出的顏色就被稱為毛月色。

古代的顏色命名是什麼?

讓你立刻想到生活中的一個自然場景,讓你感受到日常的種種細節。

顏色就是他們認識自然,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

在顏色可以合成之前,濃重的赤橙黃綠青藍紫畢竟少見。古人看見的顏色,就是自然呈現的顏色。

所以,他們的顏色命名,不過是最真實地傳達了自然的美感而已。而這就是我們後世越來越難感受到的意境之美了。

記得關注我呦~

祝福大家。

相關焦點

  • 中國繪畫的意境之美,原來是這樣提現的!
    中國傳統繪畫歷來都講究意境美,這包含了畫家對客觀物象的看法和主觀思想。張彥遠提出「古畫畫意不畫形。」反映了畫家作畫不受客觀事物的局限,講究物的傳神。蘇軾吟道:「論畫以形式,建與兒童鄰。」張彥遠提出「以形似之,外求其畫,此難可與俗人道也。」齊白石認為「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 鄧以蟄《書法之欣賞》:行草實為意境美之書體
    柯林伍德認為純粹的自我表現是不需要技巧的, 鄧先生也曾談過「不可成專家, 專家則於技巧, 漸去意境遠矣」 (《畫理探微》) , 但從中國傳統的意境理論來說, 尤其是對於書法這種純形式藝術, 他看出了相識技巧的重要, 所以, 在這篇文章中, 他提出了「意境亦必託形式以顯。
  • 中國古典顏色的名字,古風古韻,美到極致!
    顏色裝點著地球,地球因為有了色彩才分外美好。而顏色也有名字,中國古代顏色多種多樣,古人並相應的賦予了極美的名字,每一個顏色名字,都凝結著古人的智慧,頗有意境,極具雅致。從小到大,我們對於顏色的稱呼,好像都是赤、橙、黃、綠、青、藍、紫7種顏色。而早在千百年前,中國古人就已經給每一個顏色賦予了詩情畫意的名字。
  • 唐夫人 說: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看中華武術之美
    在武術中所蘊含的中國傳統美學思想和傳統的美學價值觀是中華武術千百年來澤惠大眾的本質。 在我國中華武術中,無論是在技擊攻防的形態特徵上,還是在節奏韻律、意境追求上,都體現了傳統文化美學的思想內涵。
  • 傳統女紅之美:纖雲弄巧,一針一線秀出中國畫卷
    可以說在傳統女紅的針線繡活之下,繡出一幅中國文化傳承千年的錦繡畫卷。在中國的女性歷史上,女紅向來是被認為是女子的基本技能之一,傳統意義上的小農生活,自給自足的理想境界,也正是「男耕女織」的生活追求。女紅是女性賦予生命理想的象徵,亦是一部飽含藝術之美和人文精神的藝術發展歷史。
  • 水墨動畫與中國意境
    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1961年7月在捷克國際動畫電影節展映時,優美的畫面震驚了國外觀眾,並引發了影片拷貝中金魚片段被挖剪的事情;1980年,特偉去美國講學,在播放《牧笛》一片後獲得陣陣掌聲,現場觀眾不吝讚美之辭,以「這實在太美了」「簡直是奇蹟」「這完全是中國式的動畫片」之類的語言表達他們看後的激動心情……水墨動畫能在世界範圍得到認可,實現跨文化對話,原因自是眾多,但作品對傳統的繼承以及大膽創新的特質
  • 殘荷之美動人心,只需6招,巧拍冬日殘荷意境
    好了,回歸正題,相比較夏日的荷花,冬日殘荷沒有奪人之姿,卻有鬼魅之態,殘荷的美,讓人心生敬意。那麼,到底如何拍出殘荷的意境美?1、取與舍荷花塘,往往「接天荷葉無窮碧」,取景時,敢於大膽取捨,處理好簡與繁、藏與露的關係。
  • 2021年流行什麼顏色?這個東方傳統色太驚豔了!
    小編也注意到風雅的中國色如今在建築、器物、服飾、文學、藝術、工藝等生活中的各方面漸漸回歸,讓我們領略到古人的禮儀和典制之美、製造和織造之美、詩意和哲思之美。古代的中國和日本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相信萬物皆有靈,所以在創造美的時候有一種尊重世界上所有生命的精神,正是這種取之自然的生命力,東方傳統色彩給我們的感覺和諧的而親切,是靠感官就能捕捉到的。
  • 一個顏色就是一段傳說,古人對顏色的稱呼美到炸裂!
    絳紫是中國畫中的一種顏色的名稱,並不是流行語「醬紫」(這樣子)的意思。在中國畫中,絳紫這個顏色是紫中帶紅,或者說紅的發紫。所以用油畫醬用絳紫作為作者名,是不是單純呢?話說回中國古代的顏色,這些顏色的稱呼不僅美,還非常講究,如果你對它有所了解,會發現這些顏色指的不僅僅是我們看到的色彩,每一個顏色背後都有一段故事。
  • 打造意境川菜新繁榮時代 子非「魚麗之宴」 亮相成都名宴
    相比較中國的其它菜系,川菜有尤為突出的特點——重「味」!   川菜自身一直有色、香、味、形、意、器的評鑑要求。川菜誕生於民間,在家常製作中,人們多化繁就簡,注重味道好不好吃?顏色好不好看?菜形完不完整?但明清以來的官府宴席和名仕家府菜式中,川菜對器皿選擇和造型表意的要求,絲毫不落於其它各派系。
  • 《衣尚中國》第五期呈現「雅韻之美」
    潮流易逝,風格永存,中國古典文化之美的精髓在於雅,在於韻。《衣尚中國》第五期「雅韻之美」就帶領人們從南宋才女的衣櫥中,從古人的長裙雅步中,從音樂人張信哲收藏的旗袍中,發現和品味這份簡約、清透、樸素、內斂的東方雅致。
  • 武術之美VS詩詞之美
    武術和詩詞之美的本質都在於「意象」,「象」既是意象之本,也是美之本。習武之人由「形」之外練,到「神」之內養,進而到「德」之內修,最後達到「道」的升華,是一個完整的修煉過程。修煉過程講究「身心俱煉」,它的運動技術主要以內外的整體和諧為特點。所謂「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百折連腰盡無骨,一撒通身皆是手」。中國武術歷來注重「內外合一」,與西方體育相比表現了更大的內傾性。
  • 英文講不明白的意境,聊聊《詩經》中獨特的女子之美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野有死麋,三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顯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勃勃不息的生命力,具有很高的文學和文化價值。從女子形態、性格以及女子意境角度探究《詩經》英譯本中的女子形象,想來也是一件極有趣的事。下面我們來看一看《詩經》中的女子之美。
  • 《衣尚中國》李思思古法染絲巾感悟「自然之美」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人類卻有著洞察美、提煉美的智慧,「天人合一」正是東方審美的最高境界。《衣尚中國》第八期之「自然之美」探尋了中華服飾背後的「天然雕琢」--??取形,將看得見的??穿在身上;章紋配?,將天地萬物的顏?納?布料。節目融豐富的學識與真切的現實關懷於一體,讓觀眾不僅領略到「?然之美」中暗藏的東??
  • 周杰倫的中國風!流行而傳統!
    周杰倫的中國風!流行而傳統!周杰倫的曲風中最具風格的當屬他的中國風,相信很多人都能說出很多首,如《東風破》,《發如雪》《龍拳》等等,即便周杰倫使用新派唱法,但是也能夠一下子讓人感覺到濃厚的中國風。這都要歸功於他獨特的編曲技巧,能夠將懷舊文化和現代節奏結合,詞曲古典味濃厚、意向很發散、文字凝練、營造絕美意境。周杰倫的獨特之處還在於他在追求中國風音樂的同時,將文學美與意境美注入到音樂中,使其作為偶像的同時又不失文化品味。周董很多歌都有著有關的歷史故事,有著古代民謠的風格,比如《青花瓷》一句一句書寫青花瓷的來源還有外形;還有《東風破》訴說著那一場離別的故事。
  • 中國之美 | 如果「我愛你」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尋找中國之美」大型新媒體互動徵集活動第九季「我和我的祖國」 每天一個徵集主題每天一期精彩圖集帶你看遍中國之美帶上國旗去發現祖國大好山河之美。作者:921《我與國旗同框》多彩的傳統文化,都是我們的自信。
  • 國粹之美 讓我們一起感受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孩子眼中的中國傳統文化是怎樣的?是濃墨重彩的京劇臉譜,是空靈超然的中國書畫,還是壯碩威武的金毛獅王?我們欣慰地看到,作為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很多孩子年紀雖小,但發自內心地熱愛中國傳統藝術,並努力領悟其中蘊含的哲理。讓我們與孩子一起感受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領略形神兼具的國粹之美。
  • 海天霞、天水碧……這些中國傳統色高雅又好看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11日電(記者上官雲)海天霞、天水碧、麴塵、松花……你是否會想到,這些「聽上去就很美」的名字與中國傳統色頗有淵源?最近,一本《中國傳統色:故宮裡的色彩美學》火了。它聚焦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色,截至目前,在豆瓣上收穫8.9分的評分。
  • 淺談根藝的意境美
    這就要求我們創作出具有含蓄和文化底蘊的意境美的作品,以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在根藝創作中,意境是「因形造勢,因勢立意,心與物化,心物相通」的產物。它包括了「境界」和「情調」兩個方面的內容。境界,是作者對客觀事物的模仿和再造。王國維說:「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於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合於自然」是對 客觀事物的模仿,是事物的共性化特徵。
  • 從中國傳統文化精義談高建群書畫藝術創作
    「意象」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造型法則。高建群書畫藝術雖有求真寫實的一面,但更注重於「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意象的塑造。齊白石所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講的就是意象。寫意、傳神,寫物象之意、傳物象之神的同時也抒畫家之意、寫畫家之神。意象是畫家與描繪對象情境交融的產物。不是像西方傳統繪畫那樣在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中去再現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