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風雅勁從給顏色命名就可一窺一二,絲毫不輸作詩寫文章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把98種中國傳統顏色做了一個色卡出來。這只是其中的51種。
我選幾種很特別的顏色進行詳細介紹:
百草霜
我們看到「霜」這個字,會以為顏色是偏白的。但對照上面的色卡會發現,實際上是深灰色。
因為百草霜最先指的是鍋底灰。
據《本草綱目》記載,它是刮下來熬藥喝的。鍋底的那個灰,是上百種草燒完之後形成的一層跟霜一樣輕柔的東西,所以叫百草霜。
本來會覺得有些煞風景,但是仔細一想,又如此講究。好像鍋底灰也沒那麼不可接受了。
竹月
這個顏色描述的是竹林當中,月色清冷的感覺。
從這個細緻的劃分,大致可以想見古人對於顏色的敏感。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不論是滿月的光,還是殘月的光,都沒有什麼不同;灑在屋頂的瓦上和灑在竹林之中也沒有什麼區別。
但讀到「竹月」這兩個字,你會立刻在心裡鎖定一幅畫,月色照竹林,除此之外別無其他聯想。
漢字的美,就是要你聽到、看到、念出來,都自成意境,讓你不斷回想回味。
天水碧
這個顏色,則是南唐後主李煜起的名字。
南唐當時碧綠色非常流行,宮內的人覺得外面市面上的顏色總是不好看,就準備自己染,自己做。
有一個嬪妃染的絲帛,還沒染完,不小心在外邊晾著過了一夜。
第二天卻發現,被露水打溼的絲帛,泛出了一種非常好看的碧綠色。
李煜覺得,這不能起個一般名。既然是天上的水染的,就叫天水碧。
歐陽修有句詞就寫到:「夜雨染成天水碧」。
《夜宴圖》中,居中的兩位女性,衣服顏色就是天水碧。
天青色
後來,宋代汝窯出了一種天青釉,清澈通透,似玉非玉的一種顏色, 拍賣場中屢屢拿到天價。
最早是後周周世宗柴榮,他想要這個顏色,就形容「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
也就是說,他要的不是一個簡單的青色,他要的是大雨過後,雲彩裂開的縫隙裡那個天青色。它是嫩青,不是耀眼的青或者碧或者藍。
這個要求感覺是很苛刻的,但是,也證明了古人在造色上有多大膽。
只要你形容的來,然後我在現實中看得見,那就對照著現實,比著做出來就好了。
黛色
我們看山的時候,會看到近處的山是綠色的,再遠一點開始泛藍。
如果陰天,光線暗一點,遠處的山就是一個青黑色的剪影。這就是「遠山如黛」的說法了。
所以,再往回看赤橙黃綠青藍紫這樣的顏色命名,太標準,也就沒了趣味。
它們不會讓人聯想到任何天氣、任何地點、任何畫面。
但是一提起「天水碧」,你會感覺溼氣襲來;提起竹月,你又會想到月下竹林;提到天青色,你會想到大雨初歇……
茜色
一種暗紅色,帶紫色成分的紅色。
茜色是中國傳統色彩名稱,茜草果實及根的顏色。(也指在國畫中的顏色)
毛月色
毛月亮就是天上沒有雲,但月亮卻不明亮,很朦朧
毛月亮的出現,往往預示著天氣要有一定的變化。所以民間有這樣一句諺語:「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心理學借用「毛月亮」這一自然現象來描述當人們在認識某種事物時,由於個人的心境或對象的某些特徵,對它產生了好感,就像毛月亮一樣,覺得它的形象更好、更完美。此時發出的顏色就被稱為毛月色。
古代的顏色命名是什麼?
讓你立刻想到生活中的一個自然場景,讓你感受到日常的種種細節。
顏色就是他們認識自然,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
在顏色可以合成之前,濃重的赤橙黃綠青藍紫畢竟少見。古人看見的顏色,就是自然呈現的顏色。
所以,他們的顏色命名,不過是最真實地傳達了自然的美感而已。而這就是我們後世越來越難感受到的意境之美了。
記得關注我呦~
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