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圍繞著梅西轉會,著名足球人張路提出一個觀點:梅西的能力毋庸置疑,但是現在他已嚴重老化,體力跟不上,而當今足球趨勢是高位逼搶,對體能要求極高,因此梅西很難在任何冠軍級球隊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們暫且將梅西的問題放在一邊,張指導的觀察是符合潮流的。近兩屆歐冠得主,利物浦與拜仁,打的都是高位逼搶,從前場搶對方後衛,甚至直接搶門將,這樣全隊三線都大幅前提,反覆通過中前場擠壓,始終將對手至於高壓之下,而本來最擅長以腳下功夫破這類逼搶的巴塞隆納,正好因為梅西領銜的一代球星嚴重老化,無法再對抗這類戰術,因此接連被利物浦、拜仁打出慘案。
2008-09賽季,瓜迪奧拉執教的巴塞隆納橫空出世,通過傳控主宰了足壇,但除了傳控,那支巴薩的前場逼搶也非常厲害,他們的特點是,把大球場分割為多個類似五人制的小場,一旦丟球,立即有三四個方向同時過來向對方持球者擠壓,迫使對方慌亂中丟球後,重新奪得控球權,而一旦巴薩拿球,那又是對手的夢魘,因為巴薩會在不停地傳控中,讓對手神經崩潰。
而今天的利物浦、拜仁,其前場逼搶又甚於瓜迪奧拉的巴薩,他們將戰火直接燒到對方禁區,其逼搶的烈度、頻密度又比當年巴薩高了一個臺階。利物浦與拜仁主帥克洛普、弗利克都是德國人,理念彼此接近時自然的。
這種打法不是沒有弱點,由於全隊重心極度靠前,造成後場會非常空。這方面,利物浦有目前最優秀的領袖中衛範戴克,解決後防問題。拜仁則在歐冠上靠「多進球」過關,拜仁的比賽,對手也經常會出現很多機會,拜仁就靠諾伊爾超神的發揮,和「被進一個,就進兩個」彌補。
高位逼搶,特別是如此「高位」的逼搶,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筆者可以毫不誇張地斷言:至少在戰術方面,中國足球絕不落後!中國足壇最早的高位逼搶,始見於80年代中期的湖北足球隊。
湖北是中國足球六大重點發展地區之一,但湖北隊長期處在中國足壇二流水平,介於甲級尾,乙級頭之間。1980年,湖北隊獲得乙級冠軍,升入甲級,但1981年全國甲級聯賽名列倒數第四(16隊),又降了級。1982年乙級聯賽,獲亞軍再度升級,接著1983甲級聯賽南區(8個隊)僅列倒數第二,全運會未能打進決賽圈(12強)。
1983五運會後,丁三石執湖北隊教鞭,老丁是1972年恢復球類運動後,全國五項球類運動冠軍隊成員,是湖北省第一代冠軍隊,老丁執教的秘訣,就在於一個字:搶。
當初帶湖北青年隊時,老丁就憑「搶逼圍」雛形,獲得全國亞軍,比徐根寶還早。湖北隊開始崛起,正是老丁將搶逼圍注入球隊中,只是,他們那時不叫搶逼圍,而稱其為「反搶」。
所謂「反搶」,就是今天的高位逼搶,湖北隊鋒線就向對方後衛施壓,這在當時節奏慢吞吞的中國足壇,令人耳目一新!
但是老丁這套打法,有一個前提——體力!只有高強度的體能作保證,才能實現大範圍的跑動,通過跑動擠壓對方後衛。為此,湖北隊在老丁帶領下,脫了一層皮,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要堅持12分鐘3000米跑)
湖北隊的進步是明顯的,1984全國甲級聯賽,湖北倒數第二,當年通過足協杯保級。1985聯賽,獲第11,堪堪保級。但在1986聯賽上,湖北隊橫空出世,勇奪亞軍!
當時,湖北隊中場擁有國內最好的組合之一——曾雪麟國家隊的主力林強,和高豐文中青隊中場核心陳方平,前場有腳法細膩的劉五一,劉五一經常有任意球佳作,他與林強是湖北隊兩大任意球殺手。而高位逼搶踢法要求的後防,老丁也有——湖北隊中衛胡一俊,是當時國內最優秀的盯人中衛之一,老將胡昌柏,是有名的硬漢,門將張定波,彈跳出色,反應敏捷,也算得上國門級的門將。
湖北隊球員最初對老丁的這套打法是有疑問的,以為自己體力跟不上,一旦體力不行,技術動作做不出來。但實踐出真知,實戰效果擺在那裡,終於令大家心服。
湖北隊憑藉首創的「反搶」打法,一下搶得各隊不知所措。上海隊著名後衛鄭彥在看了湖北隊踢球後評論說:好!就該這麼踢!以現在後衛的技術,你一搶,他們就完了!
1987第六屆全運會,湖北隊殺入前四,取得全運會上湖北足球歷史最佳成績!老丁因此獲得中國足壇「來福獎」,這是中國足球教練的最高榮譽。
2008年,老丁因腎癌去世,享年62歲。中國足球歷史長河中,有的是丁三石這樣的鋪路石,他們的功績,永不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