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姓氏者,家族血緣之符號也」,據研究,中華古姓的最初來源,是基於「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圖騰崇拜與祖先崇拜。姓氏的產生,標誌著從群婚制到以血緣關係的婚姻制的轉變,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姓氏的演變
進入封建社會之後,隨著各王朝的統治,複雜繁多的姓氏漸漸被統一起來,各姓氏的族譜也慢慢傳承下來,演變成了我們所熟知的「百家姓」。不過,除了百家姓之外,還有少數極為罕見的姓氏鮮為人知。
據統計,《百家姓》中的姓氏數量有504個,但在《中國姓氏大辭典》中,姓氏數量高達2000多個。為何差距這麼大呢?事實上,與現在頗為開放的婚姻現狀有關係。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父母再給孩子起名時,越來越不循規蹈矩,甚至會隨意地創造出新的名字。此外,還有選擇同外國人結婚的,其姓氏會跟外國人姓,或者父親和母親的姓氏結合起來,這種都可能會創造出新的姓氏來。今天,救生圈就來介紹中國最長的一個姓氏。
20個字的姓氏
要知道,中國最常見的姓氏便是單姓了,比如「趙錢孫李」這種便是單姓。再複雜一些便是複姓了,比如「上官、歐陽、南宮」等等。若再長一些,便是我們經常在清宮劇中看到的「愛新覺羅」了。但這仍舊不是最長的姓氏,中國姓氏還有五字、六字,一直往後推到二十字的。這個二十字的姓氏便是:阿列古拉勃爾謨斯吾勃阿列坎素奈斯裡卡素夫。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覺得難以理解。要知道,姓氏會伴隨著一人的一生。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出示自己的身份證或填寫姓名。也因此,有很多網友對這個二十字的姓氏很好奇,不知道擁有這個姓氏的人平日裡如何介紹自己,身份證上又是如何顯示的。其中最感興趣的是,若在考試時,那填寫姓名欄的地方應該是寫不下這麼多字的,這個時候又是怎麼做的呢?
事實上,擁有這種姓氏的人都是少數民族,而少數民族在身份證的名字通常是自己母語姓名的簡寫或漢語姓名,所以並不會出現寫不下的情況。當然,無論如何,擁有較長姓氏的少數民族在這方面多少會有些不方便,但相信隨著時代的進步的,這個問題最終會得到很好的解決。
此外,姓氏文化在中國是一個很古老且流傳非常廣的文化,或許很多人並不了解自己的姓氏文化,但一定要尊重自己的姓名,不要隨意給別人起不好的綽號,這都是不尊重自己和別人的表現。對此,你如何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