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楊陽(廣告創意主筆)
來源 | 廣告創意(ID:idea1408)
前段時間網易嚴選大型文化溯源項目《嚴選中國》第三期西藏篇《聖地青藏,寶藏水的秘密》上線。為了給「寶藏冰川水」打廣告,網易嚴選聯合西藏當雄縣人民政府,在冰川水流經的三個地點,投放了三塊鏤空的戶外廣告框,引起廣告圈的熱議。仔細欣賞這組「不需要廣告的廣告 」,冰川、溼地、湖泊環境成了天然的廣告內容,文案也只有簡單的兩句話。相對於讓攝影師爬山涉水取景拍照,或者讓設計師絞盡腦汁構思如何渲染品質感染力,這波「來自大自然的廣告」,給網易嚴選節省了不少腦力和時間成本。最重要是網易嚴選運用留白的表現手法,不露痕跡地凸顯西藏冰川水純天然、自然的品質,堪稱走了一步妙棋。好的廣告不要總想著填滿,而要懂得留白,給創意表現留有餘地,這本就是一種高級的偷懶方法。不僅可以給人製造懸念感,讓人腦補這一片空白寓意,還能巧借空白傳遞產品品質。要是你喝過網紅酸奶「簡愛」,你一定會留意到它的包裝上,印了一句極簡的文案——「生牛乳、糖、乳酸菌、其他沒了。」簡愛也一直將「其他沒了」作為核心產品賣點傳播。「少即是多」的品牌slogan,更像是拍腦袋想出來的,初看覺得既不大氣也不優美,有點隨心所欲敷衍了事。但細細琢磨其實這樣「偷懶」做法,生動傳遞只有3種原料的純粹,戳中消費者最在意的「無添加」。久而久之,讓人記住了——一種酸奶叫「其他沒了」。再看單身糧這個品牌,前段時間推出一款產品取名為「撩面」。單靠一個「撩」字溝通消費者, 視覺上表現十分醒目,既點出了單身族拉麵的定位,又賦予了產品幾分網感。文案偷懶的前提,是創意人要找到有力的表達。不寫流水帳不寫廢話,不盲目堆壘好詞好句,而是鎖定消費者的最強價值錨發力。等到找到了之後,能用一個字表達的,就用一個字,堅決不多用一個字。有時候做創意,並不是要一味的顛覆傳統,或者盲目標新立異。該保持傳統的地方保持傳統,不失為一種創意思路。最典型的就是椰樹椰汁牌的包裝,一直被視為設計界的一股泥石流。土味的黃、黑、藍搭配色,粗糙的大字體,構成了清奇的畫風。「墨守成規」的包裝,多年都沒有變過。眼看網紅品牌都熱衷高顏值包裝,但椰樹椰汁好像不為之動容,讓人一度懷疑包裝設計師「懶得換」。可是恰恰椰樹椰汁這種「懶得換新」的不作為,成功將椰樹牌的形象,深深植入消費者的腦海裡。不變的選擇,也是一種永遠的特色。適當的守舊,並不是古板過時,反而能體現品牌的形象統一性和延續性,塑造品牌的陪伴式形象。未必人人都會接受新事物,大膽試圖用熟悉經典的事物溝通,配好了重新組合一下就能用,既省力又省事。我們看到,還有的品牌取名的時候,就會直接會拿流傳已久的詩詞名句、古人故事來用。比如「百度」,名字就是來自「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又比如華為,幾乎把《山海經》都註冊了:給系統取名「鴻蒙」,給手機晶片取名「麒麟」,給基帶晶片命名為「巴龍」。 除了品牌取名,現在的品牌還喜歡偷懶改編、翻拍經典廣告,或者在廣告中加入經典的BGM、影視劇橋段,這其實都是引經據典的做法。OPPO翻拍「MP3開門紅之作」X9經典廣告
來伊份、網易雲「移花接木」的表現看似懶惰,反而強化了品牌間的聯合關聯性,還把一個品牌符號玩出多種花樣。
不過,創意嫁接也並不是隨心所欲,也得考慮「門當戶對」。就像中國銀聯的文案,「很行」不僅是暗藏銀行名字玄機,還表達了「很厲害」的內涵,含蓄地把所有銀行都誇了一遍。由此看來,創意人可以發掘品牌元素與生活相關事情的共性,將品牌的某種形象、特徵「嫁接」「植入」到其它物體中,說不定會碰撞出全新的驚喜。現在越來越多的品牌,喜歡艾特網友給品牌想idea,給品牌寫文案;或者直接拿網友現成的生活短視頻,直接剪輯成一支廣告片(當然前提是獲得授權)。你可以把這種現象,形容為「請網友免費搬磚」,也可以說是一種有特色的UGC。比如鍾薛高在官微發起「取名字換雪糕」活動,向網友徵集官微小編自稱,點讚量最高的名字以及最終被鍾薛高翻牌的名字,將獲贈一箱雪糕。最後評論區也炸出一堆有趣的名字,比如金鐘罩、鍾意人、阿鍾等。除了鍾薛高,星巴克同樣是「借力」高手,給萌熊發起一場「萌熊可以擁有自己的名字」的命名徵集活動,為星巴克贏得一波免費的文案。聰明的品牌,都是善於通過徵集、UGC互動的形式,請一群人幫你頭腦風暴,拯救你的創意腦洞。既滿足網友秀才華的欲望,又解放了品牌的雙手,何樂而不為呢?重複同樣是一門偷懶的絕活。廣告創意是一門重複的藝術,畢竟「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這話說的一點都不假。看人家老鄉雞的官微小編,一天到晚只需要「咯咯咯咯咯噠~」,工作就可以交差了,重複的事情天天幹,這不懶嗎?凱迪拉克《沒有後驅不算豪華》的廣告裡,把一個文案公式「沒有XXX,不算XXX」重複了無數次,讓大家徹底被凱迪拉克「沒有體」洗腦了。透過這兩個例子,我們能夠深刻感知到一點,「重複式」的偷懶看似在做無用功,讓人產生了刷屏感,卻能達到強化用戶記憶的效果。當然思考怎麼將審美和重複有效打通,提升消費者的觀看體驗,這就不能偷懶了。導演李安曾說過:「人生不是只坐著等待,好運就會從天而降。」誠然,我們說好的創意要學會偷懶,並不是真的叫你天天幹坐著,等待創意從天而降。而是要善於運用身邊熟悉的素材加以改造,減少消費者消費內容的負擔,提高創意的觸達效率。總而言之,思考創意的過程是不能偷懶的,但創意表現卻可以「懶」出千姿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