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文縣事豐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扶貧車間裡看到,近200名工作人員,身著工作服,頭戴衛生帽,正在忙著加工鹿耳蔥、鹿耳韭等山野菜,不管是分揀、浸泡、衝洗,還是裝袋、稱重、封裝,流水線上一派繁忙的景象。
近年來,文縣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通過「外引內建」實施「築龍強社」行動,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合作社,建設扶貧車間,挖掘縣域內及周邊縣區各種資源優勢,助力貧困群眾脫貧增收致富,取得了實效。
「自山野菜扶貧車間建成使用以來,用工量比較大,我們的工人大多數是當地的貧困戶、留守婦女。這段時間,就純天然的鹿耳蔥、鹿耳韭等山野菜加工,每天用工量100多人次,貧困戶用工量達60%。工人分揀的山野菜1斤1.5元,平均每人每天收入100元左右。」文縣事豐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高培研介紹。
楊興菊,是碧口鎮碧峰村大田壩社村民,在扶貧車間進行山野菜的分揀。她說:「能在家門口就業當工人,既能掙錢,又能照顧家,以前從沒想過會有這樣的好事。我在車間每天都能分揀70-80斤山野菜,能掙100多元的工資,挺好的。」
「現在家門口有了扶貧車間,當地貧困群眾有活幹了。以前農閒時,這些工人因為沒啥文化,又沒啥技能,出去找不到活幹,就在家串門、拉家常、打撲克,無所事事,也沒啥收入。」扶貧車間負責人袁曼告訴記者,自從公司建起了「扶貧車間」,周邊的貧困群眾,搖身一變成了工人,一天上下班,忙得不亦樂乎,手裡有餘錢花了,生活質量也提高了。
高培研說:「我們公司的山野菜加工扶貧車間,讓大山深處純天然的美味走出了國門,暢銷海內外,成了餐桌上的『搶手貨』,成了山區群眾眼中的『香餑餑』,開闢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新途徑。今年,我們公司將加工鹿耳蔥、鹿耳韭等山野菜300餘噸。主要出口韓國、日本等國家,創收將達1000餘萬元。」
碧口鎮黨委書記陳寶林說:「在全縣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碧口鎮大力扶持文縣事豐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建立扶貧車間,能很好地發揮帶貧作用,帶動當地和周邊更多貧困群眾就近就業,務工增收。」
文縣事豐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扶貧車間,只是文縣扶貧車間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文縣加大扶貧車間建設力度,利用各鄉鎮、村集體閒置土地、房屋建設廠房式就業扶貧車間,組織貧困人口家門口就業,從事農產品加工、手工藝生產等,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加快了全縣脫貧摘帽的步伐。
(來源:隴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