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縣:「小車間」助力「大扶貧」

2021-01-07 隴南發布官方號

近日,記者在文縣事豐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扶貧車間裡看到,近200名工作人員,身著工作服,頭戴衛生帽,正在忙著加工鹿耳蔥、鹿耳韭等山野菜,不管是分揀、浸泡、衝洗,還是裝袋、稱重、封裝,流水線上一派繁忙的景象。

近年來,文縣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通過「外引內建」實施「築龍強社」行動,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合作社,建設扶貧車間,挖掘縣域內及周邊縣區各種資源優勢,助力貧困群眾脫貧增收致富,取得了實效。

「自山野菜扶貧車間建成使用以來,用工量比較大,我們的工人大多數是當地的貧困戶、留守婦女。這段時間,就純天然的鹿耳蔥、鹿耳韭等山野菜加工,每天用工量100多人次,貧困戶用工量達60%。工人分揀的山野菜1斤1.5元,平均每人每天收入100元左右。」文縣事豐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高培研介紹。

楊興菊,是碧口鎮碧峰村大田壩社村民,在扶貧車間進行山野菜的分揀。她說:「能在家門口就業當工人,既能掙錢,又能照顧家,以前從沒想過會有這樣的好事。我在車間每天都能分揀70-80斤山野菜,能掙100多元的工資,挺好的。」

「現在家門口有了扶貧車間,當地貧困群眾有活幹了。以前農閒時,這些工人因為沒啥文化,又沒啥技能,出去找不到活幹,就在家串門、拉家常、打撲克,無所事事,也沒啥收入。」扶貧車間負責人袁曼告訴記者,自從公司建起了「扶貧車間」,周邊的貧困群眾,搖身一變成了工人,一天上下班,忙得不亦樂乎,手裡有餘錢花了,生活質量也提高了。

高培研說:「我們公司的山野菜加工扶貧車間,讓大山深處純天然的美味走出了國門,暢銷海內外,成了餐桌上的『搶手貨』,成了山區群眾眼中的『香餑餑』,開闢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新途徑。今年,我們公司將加工鹿耳蔥、鹿耳韭等山野菜300餘噸。主要出口韓國、日本等國家,創收將達1000餘萬元。」

碧口鎮黨委書記陳寶林說:「在全縣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碧口鎮大力扶持文縣事豐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建立扶貧車間,能很好地發揮帶貧作用,帶動當地和周邊更多貧困群眾就近就業,務工增收。」

文縣事豐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扶貧車間,只是文縣扶貧車間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文縣加大扶貧車間建設力度,利用各鄉鎮、村集體閒置土地、房屋建設廠房式就業扶貧車間,組織貧困人口家門口就業,從事農產品加工、手工藝生產等,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加快了全縣脫貧摘帽的步伐。

(來源:隴南日報)

相關焦點

  • 文縣:「小車間」連著「大扶貧」
    近年來,文縣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通過「外引內建」實施「築龍強社」行動,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合作社,建設扶貧車間,挖掘縣域內及周邊縣區各種資源優勢,助力貧困群眾脫貧增收致富,取得了實效。「自山野菜扶貧車間建成使用以來,用工量都比較大,而且我們的工人大都是當地的貧困戶、留守婦女。
  • 甘肅扶貧車間助力山野菜走出大山
    新華社蘭州6月22日電  題:甘肅扶貧車間助力山野菜走出大山  新華社記者屠國璽、梁軍  六月的隴南細雨濛濛。文縣碧口鎮一處扶貧車間裡,農民劉素瓊埋頭分揀菜葉,經過分揀包裝後,這些山野菜變成商品等待出口海外。
  • 建好扶貧車間 助力脫貧攻堅——鹹寧市扶貧車間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依託扶貧車間實現就業後,貧困群眾完成了「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思想質變。如通城縣關刀鎮高衝村的吳金霞,由於身體有缺陷,靠低保和殘疾補貼為生,經常受到歧視。進入扶貧車間後,每月能拿2000多元工資,找回了自尊,實現了人生價值。4.加強統籌「幫」,助力鄉村振興。一是統籌基礎設施建設。
  • 文縣:山野菜加工讓脫貧致富更「出彩」
    通訊員 李智謀連日來,在文縣事豐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山野菜加工的扶貧車間內,呈現出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剛剛從大山深處運來的純天然野菜鹿耳蔥、鹿耳韭等,全被送上了車間的生產流水線,近200名工人頭戴衛生帽,身著工作服,正在進行著分揀、浸泡、衝洗、裝袋、稱重、封裝……文縣坐落在甘、川、陝三省交界處的秦巴山區,位於地球最為神奇、靚麗的北緯32°線。
  • 甘肅榆中夏官營鎮:扶貧車間小手工做出大貢獻
    聞著鮮榨胡麻油的香味,近日記者來到甘肅榆中縣夏官營鎮詹家營村田園蔬菜農民合作社的扶貧車間。走進一看,車間除了在榨胡麻油外,還有3位中年婦女正在忙碌地製作釀皮,彈彈的質感、紅亮的辣椒油,記者忍不住嘗了一碗,禁不住誇讚好味道。另外一旁的工人忙著製作酥餅、蔥花餅等面點,香噴噴的饃饃剛剛出爐就被一搶而空。
  • 「小車間」撐起「大夢想」——桃源縣積極探索發展扶貧車間促脫貧...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丨「小車間」撐起「大夢想」 ——桃源縣積極探索發展扶貧車間促脫貧增收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周勇軍 魯融冰 通訊員 唐志君 郭婧 9月28日,秋雨淅瀝,氣溫驟降。
  • 青島即墨·甘肅文縣:東西部扶貧協作共圓小康夢
    甘肅省隴南市文縣位於秦巴山地,被譽為「中國白馬人民俗文化之鄉」「大熊貓的故鄉」,但因貧困面積大,貧困程度深,被確定為甘肅省23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強化組織領導 促進人才交流 結合即墨所能與文縣所需,兩地籤訂《文縣和即墨區東西部扶貧協作戰略框架協議》,研究制定《2018-2020年文縣東西扶貧協作三年行動規劃》,每年初籤訂《文縣東西扶貧協作年度計劃》。
  • 扶貧車間裡的「小夢想」
    近年來,古藺縣搶抓東部地區「騰籠換鳥」機遇,規劃建設縣城扶貧產業集中發展區,依託建設一批扶貧車間,把工作崗位搬到群眾家門口,切實解決了廣大農村人口最急切、最關心的難題,也為山區貧困群眾實現他們的夢想奠定了基礎。我有一個夢想,我想買個芭比娃娃「一塊兩塊三塊......爸爸,我已經攢了10塊錢了。」
  • 田東扶貧車間建設:打好政策「組合拳」助力群眾就業創業
    為切實把搬遷群眾穩就業工作做好做細,田東縣高度重視扶貧車間建設,多措並舉打出政策、措施組合拳,全力推進穩就業各項政策落實落地,助力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創業。
  • 涇川:巾幗扶貧「小車間」,扶出脫貧「精氣神」~~
    涇川:巾幗扶貧「小車間」,扶出脫貧「精氣神」~~ 2020-12-15 1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汝州:扶貧車間搭上網絡直播「順風車」
    映象網訊(記者 楊增強 通訊員 剛鑫雨 郭營戰 白志傑)「我們廠生產的服裝種類多樣,可安排100名村民家門口就業,其中貧困村民就有40名,歡迎各位新老顧客選購,支持扶貧助農。」7月8日下午,汝州市米廟鎮於窯村扶貧車間,河南信富服飾有限公司負責人正舉起一件童裝外套在直播間展示。
  • 河北武強手套扶貧車間助力脫貧攻堅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翟一杉 通訊員陳穎、孟衛力)「俺們已經復工十多天啦,車間有專人負責消毒,測量體溫,保證大傢伙的安全,我負責明線工序,這會兒已經做了十來副啦。」河北省衡水市武強縣北代鄉吳沙窪村貧困戶孫小居一邊忙著做手套,一邊笑著說。
  • 湖南桃源:合作社、小車間助力脫貧奔小康
    新華社長沙11月27日電 題:湖南桃源:合作社、小車間助力脫貧奔小康新華社記者阮周圍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些年,當地依託特色產業成立合作社外,還發展扶貧車間,將就業崗位轉移到貧困戶家門口,變「輸血」為「造血」,為解決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走出了新路子。桃源縣西南部的西安鎮,地處偏遠,山多田少,人均水田面積僅0.4畝。2018年,全鎮確定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249戶,設3個集中安置點,集鎮安置小區是全市最大的集中安置小區。
  • 曹縣:創新模式 扶貧車間變身致富車間
    菏澤廣電網訊 近年來,曹縣充分發揮扶貧車間的作用,把扶貧政策落實到貧困戶心坎裡,讓有勞動能力的人員都有脫貧的門路,實現了掙錢顧家兩不誤。曹縣安蔡樓楚天集村村民高素雲由於家庭原因,不方便外出打工。自村裡的扶貧車間建成以後,她就來到這裡當了一名繡花工,不僅能照顧家庭,還增加了收入。
  • 我縣參加菏澤第三屆扶貧車間產品暨消費扶貧展銷會活動
    為充分展示全市脫貧攻堅成果,紮實開展消費扶貧行動,更好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10月15日,菏澤第三屆扶貧車間產品暨消費扶貧展銷會開幕,我縣40餘種扶貧車間特色產品參展。市委書記張新文、省扶貧辦副主任宋文華等省市領導在開幕式活動結束後,專門來到我縣扶貧車間產品展區前進行參觀指導;縣委書記劉文林詳細介紹了我縣扶貧車間產品參展銷售及車間帶動貧困戶脫貧情況;張新文等省市領導稱讚我縣車間展品種類豐富、質量上乘,發揮了很好的助力脫貧作用,鼓勵我縣繼續做好扶貧車間生產,更好發揮帶貧助貧作用。
  • 【醉美海東】扶貧「小車間」託起山村致富夢
    作為家庭主要勞力的她每個月在扶貧車間有2000多的收入,加之夏季依靠本村旅遊業的收入和種地的收入,現在的她不僅脫了貧,更對未來充滿希望。 村民在家門口的扶貧車間就業。劉釋誠 攝 本康溝,化隆縣扎巴鎮的一個百來戶人家的小村,這裡地處淺腦山,海拔高,氣候條件惡劣,貧困面廣。
  • 江華:扶貧車間建到移民小區
    永州日報訊(通訊員 左璇 馮婧)日前,筆者在江華瑤族自治縣龍德晟機電有限公司水口分廠的扶貧車間內,看到50多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正在有條不紊地組裝著機電小馬達。這些是榨汁機、絞肉機等電器的主要零件之一,每天可以生產6000多個。
  • 文縣「雙12」融合文旅農促銷 線上線下累積交易額破千萬
    中新網甘肅新聞12月12日電 (記者 崔琳)琵琶彈唱、電商帶貨……「雙12」之際,由隴南市文縣電子商務中心主辦,文縣靈犀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以「嗨聚雙12·共享文縣味」為主題的文縣「雙十二」年度大型電商農特產品展開展。本次活動通過「農+文+旅」深度融合,以「線上+線下」形式展開,12日活動開展以「線上」為主。
  • 方大集團「造血式」扶貧助力甘肅東鄉高質量長遠發展
    本報記者 程小旭 宋愛民近日,在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鎖南鎮方大集團所建的扶貧車間裡,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看到,數十位東鄉族女工在現代化製衣設備的各道工序前忙碌而有序地工作著,正在生產一批銷往歐美市場的高檔羊毛衫。
  • 郴州蘇仙區:機器聲響 扶貧車間又熱鬧了
    2月27日早上7點半,郴州市蘇仙區許家洞鎮大禾村村民唐玉梅加快腳步,前往佳興電子大禾村扶貧車間上班。在工廠前的岔路口,唐玉梅遇到同事周小娜,熱情地打著招呼:「咱們工廠終於開工了,不出村就能復工賺錢,真好!」在測量體溫、登記職工「兩點一線」出勤表後,唐玉梅熟練地捲起長發,帶好袖套,坐在自己的工位上迅速刮著磁環細渣。「一個多月沒做手有點生,做了四五天就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