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消費的重要線下渠道,地攤更貼近消費者,地攤的出現有可能會對實體零售、實體餐飲等企業產生分流衝擊,甚至直接顛覆社區電商模式。
文章來源:新消費財經微信公眾號(ID:new_consumption)
誰能想到,有朝一日,除了野百合,路邊的地攤也能迎來春天?
一句「人間煙火氣」,使得「地攤經濟」成為全民熱議話題,「城管喊你來擺攤」、「鄭州市民下班開私家車擺攤」、「全民擺攤」等相關話題一度衝上微博熱搜榜。
「地攤經濟」的雄起也帶動周邊產業的火熱,「想人民之所想」的上汽通用五菱光速推出地攤售貨車,與「地攤經濟」相關概念股如供銷大集、廣百股份在二級市場也迅速做出反應,多次漲停。
網際網路大佬們商業嗅覺依舊靈敏,紛紛出手為「地攤經濟」添柴加火。阿里1688發布超700億元「地攤經濟」扶持計劃,京東啟動超500億元「星星之火」扶持計劃,微信支付發布「全國小店煙火計劃」,美團啟動「春風行動」百萬小店計劃,蘇寧推出「夜逛合伙人」計劃......
「地攤經濟」大潮洶湧來襲,你家門口的煎餅果子、烤冷麵、手機貼膜,離「復出之日」不遠了!
十年前,地攤生意曾一度火遍城市各個角落,又因「髒亂差」、「佔道經營」而幾近消失。如今在政策保駕護航下轟轟烈烈捲土重來,一時之間,爭議四起。
看好者將「地攤經濟」比作經濟民生改善的引擎,路邊攤的火熱將直接受益食品小商品供應、商業百貨租賃、餐車照明設備、環衛環保設備等一系列周邊產業,路邊攤重奪「非機動車道扛把子」光榮稱號指日可待。
看衰者將「地攤經濟」當做「一夜瘋狂」,是為保證現行經濟運行的迫不得已的短期行為,當疫情引發的就業壓力減緩,對路邊攤的整頓會再次收緊,非機動車道旁的小攤根本等不到成為「扛把子」的一天,更別說成為產業鏈。
世界在變化,商業也在變化,唯一不變可能只有變化本身,一切脫離時代背景的判斷都是在「耍流氓」。
路邊攤的回歸之所以能讓網友們紛紛感嘆「我的快樂又回來了」,是因為其本身可以作為解決生活所需的有益補充。
方便便宜。質量相對有保證的情況下,路邊攤足夠方便,觸手即得,且價格低廉。方便便宜、現場驗貨拿貨的路邊攤讓很多人無法拒絕。滿足多樣化需求。路邊攤通常聚集在人流量較大的商販街,低門檻帶來了多元化、豐富性,一條街即滿足多樣需求,且差異化較大。場景貼近消費者。路邊攤夜間場景帶來的是生活的「煙火氣」,這是目前所有商業形態,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無法與其匹敵的。比起十年前,如今的「地攤經濟」擁有更強的時代背景,網際網路創新和普及速度前所未有。
阿里1688、拼多多等具備較強的工廠資源整合能力的電商類平臺能夠為攤主提供更廉價貨源;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支付類平臺為攤主提供數位化經營保障;美團、大眾點評等生活服務類平臺助推地攤的品質化與標準化;甚至連直播帶貨這類會讓市場更細分化的商業形態,也可以與地攤商業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捲土重來,並不一定意味著重蹈覆轍。
當街邊攤得到官方認證,成為可以登堂入室的線下消費業態,更貼近消費者的地攤商業可能會對實體零售、實體餐飲等企業產生分流衝擊,甚至直接顛覆社區電商模式。
實體零售。由於更方便、更具性價比,路邊攤難免會對便利店、服裝雜貨等實體零售企業造成一定分流,比如便利店晚間的鮮食、菸酒水飲售賣等。實體餐飲。地攤餐飲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元的選擇,價格相比實體餐飲也更具競爭力,且地攤帶來夜生活體驗感和煙火氣對消費者來說極具吸引力。社區電商。從消費端來看,社區電商核心優勢在於便利,當失去了「最方便」的標籤,地攤的合法上位會對社區電商產生無情擠壓。此外從整體模式上看,社區電商引以為傲的低成本、高周轉率和快捷的市場反應在地攤面前並無絕對優勢,且其去中心化的鏈條和專業化的分工,也意味著商業模式和運作鏈條壁壘有限。
長遠來看,「地攤經濟」的崛起,會促使部分既有商業形態從優化選品、強化供應鏈方面完善產品經營,提供更多性價比商品。此外,「地攤經濟」獨特的夜間場景會倒逼一些實體店鋪更加關注夜間消費市場,從擴大夜間營業時間和全渠道經營來防止地攤商業壯大而產生的截流。
放進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變量,刺激現有玩家緊張起來,帶來鯰魚效應,或許是「地攤經濟」回歸之於中國線下商業發展的意義。
回歸本質,擺地攤不崇高偉大,但真實可敬,無需捧殺,也不是造富神話。
放開地攤商業本質在於真正為底層群眾帶來利好,同時藉助更多力量保持市場活力,使之成為主流經濟的有效補充。
春風不說話,桃李滿山開。不如靜觀這條「市井鯰魚」,如何攪動後疫情時代的中國消費市場。
<end>